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地理2024.4本试卷共12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15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选对一项得3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南澳岛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岛上的“自然之门”是我国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图1为南澳岛示意图,图2为“自然之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南澳岛(

)A纬度低,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B.年降水总量大,季节分配均匀C.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D.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地貌发育2.图2所示时刻大约为(

)A.4时

B.10时

C.14时

D.16时【答案】1.D

2.B【解析】

【1题详解】南澳岛穿越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当太阳直射该地以北至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A错误;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降水总量大,但是季节分配不均匀,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误;河流众多,等高线较密集,河流短小急促,且人烟稀少,不适宜发展内河航运,C错误;如图所示,等高线最高不到500米,以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多为岩石陡岸,海岸地貌发育,D正确。故选D。【2题详解】由图2所示,太阳在东南方向,应该为上午的时刻,CD错误;4时太阳尚未出地平线,A错误;10时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睛】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二分日,除极点外,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3.“透风”是明清宫廷建筑中常见的建筑设置,图为故宫博物院大殿墙体“透风”设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透风”设置主要利用的原理及作用分别是(

)A.大气热量平衡提高大殿内冬季温度B.大气保温作用增加大殿内光照面积C.大气热力环流减少墙体内木柱糟损

D.大气削弱作用降低墙体内空气密度【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可知,空气从墙体底部入口进入,随后在空隙垂直上升,后从上部出口流出,此原理类似于热力环流,底部空气受热垂直上升,空气的运动使得木柱干燥,减少墙体内木柱糟损,C正确,ABD错。故选C。热带气旋“弗雷迪”入选2023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图为“弗雷迪”移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热带气旋“弗雷迪”(

)A.生成于南印度洋东部的热带洋面

B.逆时针旋转,中心气流辐合上升C.受南赤道暖流推动不断向西运动

D.2月19日势力最强,之后逐渐减弱5.图示天气系统(

)A.标志着澳大利亚进入水循环活跃季节

B.引发马达加斯加滑坡、泥石流灾害C.加快了大洋洲到非洲船只航行速度

D.导致马拉维遭受了风暴潮灾害袭击【答案】4.A

5.B【解析】【4题详解】热带气旋“弗雷迪”生成于南印度洋东部的热带洋面,A正确;该热带气旋发源于南半球,顺时针旋转,中心气流辐合上升,B错误;受东南信风推动不断向西运动,C错误;2月19日势力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又增强,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该天气系统未登陆澳大利亚,对其影响较小,A错误;登陆马达加斯加岛,引发马达加斯加滑坡、泥石流灾害,B正确;中心运动速度快,不利于海上航行,C错误;马维拉不沿海,遭受风暴潮的概率低,D错误。故选B。【点睛】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的统称。它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图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

)A.甲处地表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B.乙处山峰因火山喷发形成C.丙处断层发生在砂岩形成之后

D.丁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幔【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岩层为砂岩,地表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是石灰岩广布的乙地,A错误;乙处山峰由石灰岩沉积形成,B错误;丙处两侧均为砂岩,故断层发生在砂岩形成之后,C正确;丁处物质为第四纪堆积物,其直接来源于地表,D错误。故选C。

图示意我国某山地植被随海拔的分布格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山地(

)A.森林上界大致位于2800米处

B.高山草甸占比高、面积广C.随海拔升高阔叶林比重降低

D.形成“一山有四季”景观8.该山地最可能为(

)A.天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横断山【答案】7.A

8.B【解析】【7题详解】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在海拔2600~2800米处仍然存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但是在2800~3100米处,森林消失,植被全部为高山草甸,则由此可推知该山地的森林上界大致位于2800米处,A正确;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为3100米,而在1800以上才开始逐渐出现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面积小,占比低,B错误;读图可知,随海拔升高,阔叶林比重呈现波动变化,有增有减,C错误;“一山有四季”强调山地的垂直气温变化明显,该山地山顶与山脚相差约18℃(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温差小,且山顶没有冰川积雪,故不存在“一山有四季”景观,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此山地海拔为3100米,且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以旱地为主,旱地的海拔达到2000米,分布的森林类型为阔叶林和针叶林,应为太行山,B正确;天山、横断山的海拔高于7000米,武夷山山麓地带以水田为主,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西侧山麓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西两侧农业用地均以旱地为主,地带性植被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出租车需求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为我国某市不同区域出租车信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市各区域出租车(

)A.出行总量大致相当

B.出发的时间集中在上午C.2~4时出发和到达量较少

D.出发量和到达量有一致性10.①②③所属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答案】9.C

10.B【解析】【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各区域出租车出行总量数值有40、100、400,故不相等,A错误;①②图出发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和晚上,B错误;2~4时出发和到达量较少,C正确;出发量和到达量不一致,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图8点的到达率最高,18点出发率最高,符合上下班规律,故为工业区,②的到达率较高,且集中在白天,故为商业区,③7点的出发率最高,22点到达率最高,为居住区,故选B。【点睛】城市功能区分布一般规律:由市中心至城市外围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工业区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一般分布在城市最外围。玻利维亚拉巴斯市的中心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办公区和商业区,四周山坡为居住区,当地居民使用缆车通勤。图左为玻利维亚地图,图右为拉巴斯市缆车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玻利维亚(

)A.地处信风带,降水西多东少

B.位于板块张裂区,地壳运动活跃C.东高西低,河流自东向西流

D.东北部地区气温高,有森林分布12.玻利维亚的城市(

)A.数量较多,分布均匀

B.高纬度多,低纬度少C.沿海较多,内陆较少

D.山区较多,平原较少13.拉巴斯市居民使用缆车通勤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起伏较大,地面交通不便②缆车运行速度快,灵活性强

③减少机动车通行,缓解热岛效应④直达市中心,缩短通勤时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1.D

12.D

13.B【解析】【1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维亚地处东南信风带,降水东多西少,A错误;位于板块挤压区,地壳运动活跃,B错误;地势西高东低,C错误;东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有森林分布,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读图可知,玻利维亚的城市数量较少,分布不均,A错误;玻利维亚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较高区域城市较多,纬度较低区域城市较少,选项表述错误,B错误;玻利维亚并不沿海,选项表述错误,C错误;山区较多,平原较少,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玻利维亚拉巴斯市的中心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办公区和商业区,四周山坡为居住区,当地居民使用缆车通勤,故拉巴斯市居民使用缆车通勤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地势起伏较大,地面交通不便,①正确;直达市中心,缩短通勤时间,④正确;缆车灵活性较差,②错误;减少机动车通行,缓解热岛效应主要是政府需考虑的措施,一般居民主要考虑出行便利性,③错误;故选B。【点睛】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形,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小巨人”企业是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的企业,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表为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前十省区数据统计表(2023年),图为我国“小巨人”企业行业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粤苏浙鲁京沪鄂皖湘川“小巨人”企业数量(家)153915091460106884071370161752245414.我国“小巨人”企业(

)A.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

B.高新技术服务业占比最高C.生产规模大,研发费用高

D.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较强15.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占比高、发展快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好

B.后备土地多

C.劳动力丰富

D.能源丰富【答案】14.D

15.A【解析】【14题详解】读表格可知,我国“小巨人”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A错误;“小巨人”企业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故高新技术服务业占比最低,研发费用低,BC错误;“小巨人”企业是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和规模的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占比高、发展快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位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好,A正确;江苏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发展快,后备土地少,B错误;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优势,C错误;江苏自身能源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A。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妫水河流域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北京市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地。图为妫水河流域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土地资源调查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表为妫水河流域1995、2018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数据。年份土地利用面积(km²)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199535351094258.944.220184074418421999.8

(1)绘制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图,说出其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为了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当地政府进行了生态环境修复。

(2)结合不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特点,列举妫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具体措施。近年来,妫水河流域建立了“妫水农耕”优质农产品联盟,聚焦有机蔬菜、鲜食玉米、葡萄和苹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品牌效应。(3)阐述妫水河流域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条件。【答案】(1)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各类土地面积均有变化,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幅度大。

(2)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水域面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

(3)种类多的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类型多样。品质好的条件:总体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少;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环境质量好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妫水河流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土地利用、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图适合采用柱状图表示,纵坐标表示面积,横向用两组不同颜色的柱子分别表示五种用地1995年和2018年的面积,如图所示:

读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1995-2018年,妫水河流域各类土地面积均有变化,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幅度大。【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因此重点要保护林地、草地、水域面积。由于耕地和建设用地占用了林地、草地、水域,因此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小问3详解】种类多的条件:读图可知,妫水河流域地形起伏大,地形类型多样,因此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利于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此农业类型多样。品质好的条件:妫水河流域总体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病虫生存,病虫害少;河谷地区有河流流经形成泥沙堆积,因此土壤深厚肥沃;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污染少,环境质量好等。1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活动—分析案例,认识不同区域土壤肥力差异。同学们查找了黑龙江省望奎县和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土壤的相关资料,发现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区。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相关资料卡片。

(1)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区的原因。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土壤的形成因素同学们进行了土壤模拟实验,表为土壤模拟实验报告(部分)。实验照片实验过程实验目的预期结果分析1.取两份相同的土壤样本(180克),其中一份放入30克剪碎的枯枝落叶;2.两份土壤样本各浇入100毫升水,表层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3.将两份土壤样本同时放入38℃恒温箱,连续观察记录20天的变化。

(2)填写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分析,完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____;预期结果分析____。

活动三依据土壤形成因素,解密土壤养护技术同学们了解到,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指秋天收获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农田上,春播时不用翻耕,播种机直接在农田上播种的农业耕作技术。(3)说明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对养护土壤的作用。【答案】(1)望奎县比东川区年均温低,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望奎县比东川区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土壤养分流失少;望奎县比东川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较少等。

(2)

①.实验目的:主要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②.预期结果分析: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丰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3)秸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养分流失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的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养护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有机质积累和分解(流失)等角度展开分析。对比两地气温曲线可知望奎县比东川区年均温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对比两地降水量可知望奎县比东川区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土壤养分淋溶流失的量更少;从地形角度看,望奎县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比而东川区起伏不平,因此望奎县水土流失较少等。【小问2详解】结合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主要是对比了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和不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在相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差异,因此实验目的是主要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中澳来源,因此预期结果分析为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丰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小问3详解】秸杆还田,秸秆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免耕不会使土壤变得很疏松,可以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免耕的土壤更加紧实,还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养分流失等。18.越南是东南亚重要国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评价地理位置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胡志明市人口近千万,是越南第一大城市、南方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国际航空港。目前,该市已成为全国领先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并逐步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现代化的城市。随着当地工业园区从传统模式转为生态和高技术模式,一些劳动密集型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正逐渐转移出胡志明市。

(2)从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胡志明市的城市辐射功能。【答案】(1)优越性:低纬度,热量丰富,利于发展农业;邻国多,便于发展国际贸易;东部临海,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运输业等。局限性:南北纬度跨度大,不利于南北方的联系;低纬度太平洋沿岸,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经济损失大等。

(2)区域内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交通通达度较高,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国内其他区域;带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等。【解析】【分析】本题以越南区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辐射功能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地理位置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有利与不利两个角度作答;优越性是越南地处热带,纬度低,热量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越南的邻国多,区域联系紧密,便于发展国际贸易;东部临海,海岸线长,海洋空间广,海洋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运输业等。局限性是越南南北纬度跨度大,距离较远,不利于南北方的联系,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低纬度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经济损失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从空间组织的视角,胡志明市为区域内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胡志明市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较高,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国内其他区域;经济水平较高,带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等。19.M地被称为北半球陆地上的“极寒之地”,最低气温甚至能达到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底部有木桩支撑(图左)。图右为M地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M地成为北半球陆地上“极寒之地”的原因。(2)分析M地房屋建筑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驯鹿冬季不能长期食用干草,需要摄入新鲜苔藓维持营养。M地职业驯鹿人养殖的驯鹿通常在千头以上,由于冬季附近无法满足驯鹿大量苔藓需求,他们入冬远离村子放牧,开春融雪时返回。(3)概述M地职业驯鹿人放牧的特点。据报道,2023年7月3日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M地当天也创下了史上最高温纪录,达到32℃,超过了1949年所记录的30.5℃。专家称,气候变化会给该地造成极大的影响。(4)简述气候变化可能给M地带来的影响。【答案】(1)位于北纬60度以北,纬度高,太阳辐射弱,获得热量少;北低南高,北方来的冷空气易聚集等。

(2)亚寒带森林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建在木桩上,防止屋内热气融化冻土地基,造成房屋倒塌;屋顶倾角较大,便于积雪滑落;窗户较小,减少冷空气进入等。

(3)春夏季近,入冬后远,有明显季节性空间移动等。

(4)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损坏;食物来源和农业生产等受影响;极端天气增多引发自然灾害等。【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极的地理环境为材料,涉及气候类型、地域文化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全球变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北纬60度以北,纬度高,太阳高度角低,太阳辐射弱,获得热量少;地势北低南高,北方来的冷空气易聚集等。【小问2详解】亚寒带森林资源丰富,就地取材,节约建设成本;该地冻土广布,建在木桩上,防止屋内热气融化冻土地基,造成房屋倒塌;屋顶坡度较大,便于积雪滑落;窗户较小,墙体较厚,减少冷空气进入等。【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驯鹿冬季不能长期食用干草,需要摄入新鲜苔藓维持营养,由于冬季附近无法满足驯鹿大量苔藓需求,他们入冬远离村子放牧,开春融雪时返回。因此,职业驯鹿人放牧的特点是春夏季近,入冬后远,有明显的季节性空间移动等。【小问4详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路基塌陷,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损坏;影响农作物的种植界限移动,食物来源和农业生产等受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引发自然灾害等。20.强烈地震发生时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砂涌”,给人类带来灾难。图为“砂涌”构造模式及形成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