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威宁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书写水平(5分)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在每个人成长的记忆中,有一种记忆叫作小城记忆。我心中的这座小城,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也承载着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的牵挂。这座小城,便是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威宁。她有着“百鸟之都·阳光威宁”的美誉,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自豪感,也镌刻着历史发展的印记。十月金秋,漫步于小城的街头,qiáoshǒu①__________仰望,金色的暖阳将小城装粉得眼花缭乱,我喜欢小城秋天银杏叶的黄,尤其是在路灯照耀下的那种色彩,在黑夜的映衬下,黄得有些娇嫩,有些含蓄,一株株银杏树就像一个个慈祥的老者正在和yán②__________悦色地述说着秋日之美。路上行人很少,那路灯照着的银杏树就像画在画布上的油画,很美。我还喜欢枫叶的红,红得热烈,仿佛要映红正在田地里劳lù③__________的人们的脸。独自在枫林中徜徉,枫叶的红宛如血液流进我的心里。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qiáoshǒu①__________和yán②__________悦色劳lù③__________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镌刻 B.眼花缭乱 C.映衬 D.宛如【答案】1.①.翘首②.颜③.碌2.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翘首,qiáoshǒu,抬起头来向远处看和颜悦色,héyányuèsè,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劳碌,láolù,事情繁多,做起来很辛苦。【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镌刻:雕刻。正确;B.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用来形容阳光照耀着小城,不合语境;C.映衬:映照;衬托。正确;D.宛如:好像。正确;故选B。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①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③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⑤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⑦杜甫《春望》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阐述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绿杨阴里白沙堤②.日暮乡关何处是③.老骥伏枥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悠然见南山⑥.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⑦.国破山河在⑧.城春草木深⑨.入则无法家拂士⑩.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阴、暮、骥、伏枥、燕、拂、患。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B.《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德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D.“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C.“德国”有误,应为:美国。故选C。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5分)5.下面这段话写的昆虫是()《昆虫记》里“在它开始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从而也就失去了防卫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并食用。这就好比我们人类在动手术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从而渐渐失去知觉而不感到疼痛一样。在一般情况下,它所猎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蜗牛。”A.蝉 B.蜣螂 C.萤火虫 D.蜜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昆虫记》通过详细、生动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萤火虫外形特征:身体呈棕色,胸部呈粉红色,环形服饰的边缘点缀着两个红红的小斑点,长着略为坚韧的外皮。有六只短足,喜用足走路,还有两片作为武器的钩状的颚。雄性萤火虫成虫时会长出鞘翅和翅膀。雌性萤火虫终生处于幼虫状态。生活习性: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时,先要用颚给猎物注入毒液,将其麻醉,再将消化液注入其身体,将肉分解为液体。萤火虫无论雌雄、长幼,最后一个体节上的尾灯都是亮的;雌性萤火虫到婚育年龄前两节光带会发光,有时肚子里也发光。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结合文段中“在它开始捉食它的俘虏以前,它总是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可知描述的是萤火虫;故选C6.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答案】如我喜欢掘地蜂,因为它们尽管胆子很小,但是可会收拾自己的小家了,连墙壁都打磨得光溜溜的,真能干。【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从《昆虫记》中选择一种昆虫,结合其外形、习性等方面阐述理由即可。如:我最喜欢萤火虫,它除了能发光外,居然是个地道的肉食生物,它捕捉和吃蜗牛的方法让我特别惊奇。(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中国瓷器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④烧结火候,主要指瓷器烧成的温度。陶器、砖瓦的烧制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的关键秘密所在。”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匠心,堪称巧夺天工。A.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B.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C.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了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它的原料为高岭土。B.在釉中加入“白云石”,能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C.中国瓷器能够通过高温煅烧而釉色不变、纹样依然如故。D.第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8.第⑤段中A、B、C三个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9.文章第⑤段C句中作者为什么用“刻意”而不用“特意”,说说你的理解。10.“中国瓷器”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答案】7.A8.时间顺序。按照中国瓷器美化装饰的方法、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条理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意近即可)9.示例:“刻意”是表示用尽心思,“特意”只是专为某件事。“刻意”更能表现追求名画家的笔意和心思,“特意”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刻意”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的特点。10.示例:①中国瓷器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②中国瓷器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③中国瓷器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④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⑤中国瓷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根据第②段“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可知,本项“中国瓷器的胎质具备一定的透明性,它的原料为高岭土”与原文不符,表述错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说明顺序及其作用。根据“早期”“盛唐以来”“宋代以后”等词语可知,A、B、C三个句子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按照中国瓷器美化装饰的方法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条理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刻意:表示故意、特意、用上全部心思。特意:专为某件事。“刻意”说明瓷业工艺为了追求名画师的笔意而用尽了心思。“特意”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刻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分析概括。根据第②段“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可知,中国瓷器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根据第⑤段“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可知,中国瓷器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根据第④段“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的关键秘密所在”可知,中国瓷器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根据第⑤段“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匠心,堪称巧夺天工”可知,中国瓷器是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根据第⑥段“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可知,中国瓷器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车牌“11号”周礼①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一生致力于知识救国,曾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培养了周恩来、曹禺等众多杰出人才。作为一校之长,张伯苓生活俭朴,从不在自己的身上多花一分钱,即使是参加公务活动,他也会省之又省。②张伯苓先生白手起家,创办多所学校,经费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由此,他得了个“化缘和尚”的绰号。大家感念张伯苓办教育的赤诚和一腔爱国热情,纷纷慷慨解囊。面对募集来的巨款,他毫不动心,从未挪用过一分一厘,而是把所得款项一一登记造册,账目完全透明化、公开化。他坚持钱要用在刀刃上,绝不允许铺张浪费,更不允许资金落入私人腰包。③在张伯苓先生的苦心经营下,学校的资产迅速增长,教员的工资一涨再涨,很多教授都拿到了月薪300元,而校长张伯苓的工资,却一直是100元。有人提醒他:“你为南开的发展殚精竭虑,即使不愿多拿,也应该与教授的工资持平啊。”张伯苓笑道:“我就是一个打杂儿的,哪能跟教授们比呀。”④不仅如此,张伯苓还坚持只拿一份工资,他虽然是多所学校的校长,付出的心力也比任何人都多,但从不肯多领工资。他把本属于自己的钱,全部用在了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师待遇上。⑤张伯苓先生出行很少坐车,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去市里开会,都一路步行,即便有时去外地出差,也只坐三等车厢。当时,南开大学的教授薪水很高,几乎个个都有“黄包车”专车,有的甚至还拥有私家汽车。可以说,张伯苓的生活标准,还不及学校的普通教员。⑥对此,张伯苓先生毫不在乎,他说,多走走路,对身体有好处。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会议,散会后,服务员望着满是小轿车的停车场问他:“您车号是多少?”张伯苓风趣地回答:“11号。”服务员信以为真,谁知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11号车”。等他看到张伯苓远去的背影时,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所谓“11号车”就是步行的意思。⑦除了开会不坐车外,张伯苓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出门必带灭臭虫药。因为他出差时,总是住最便宜的旅店,那些馆舍里,往往臭虫横行,拿着灭虫药物,自然更方便了。⑧张伯苓给南开的教授们修建了宽敞的住宅,自己却住在南开中学后面一个羊皮市场的简陋平房里。有一回,张学良乘车拜访天津名人,转来转去,却寻不到张伯苓的住所。几经打听,才在一条晒满了羊皮、散发着臭气的陋巷中,找到了张伯苓的家。张学良感慨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怎么也想不到,张伯苓先生竟住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⑨张伯苓去世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身份特殊的老人,居然房无一间,地无一亩,更没存款,口袋里仅剩六元七角钱。⑩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校长,才有了中国的百年名校——南开。(选自《河北日报》2023年4月21日,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车牌‘11号’”,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张伯苓的杰出成就和俭朴作风。C.张伯苓将本属于自己的钱,用于学校建设和提高教师待遇。D.张伯苓去世时,人们发现他无房无地无存款,这仅说明他生活俭朴。12.本文叙写了张伯苓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1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他坚持钱要用在刀刃上,绝不允许铺张浪费,更不允许资金落入私人腰包。(从词语关系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2)张伯苓给南开的教授们修建了宽敞的住宅,自己却住在南开中学后面一个羊皮市场的简陋平房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14.文章第⑧段叙写张学良拜访张伯苓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答案】11.D12.示例:创办多所学校,培养众多杰出人才;募集所得款项登记造册,账日完全公开透明;坚持只拿一份工资,把本属于自己的钱用在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师待遇上;出行多步行,出差只坐三等车厢,住最便宜的旅店;住在陋巷之中,去世时几乎身无分文。13.示例:(1)这个句子是张伯苓对资金的用途安排。“绝不允许铺张浪费,更不允许资金落入私人腰包”中的“绝不允许”“更不允许”构成了递进关系,写出了张伯苓对金钱的态度,突出了他花费节俭、公正廉洁、坚守原则的高贵形象。(2)这个句子把张伯苓住的简陋平房与南开教授们住的宽敞住宅进行了比较,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以此突出了张伯苓节俭、平实、低调、谦逊、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14.示例:这是侧面描写,表现出张伯苓生活俭朴、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张学良感慨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张学良对张伯苓的敬佩之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张伯苓去世时,人们发现他无房无地无存款,这说明他大公无私,一心为教育付出,毫不关心个人利益的高贵品质,并非仅仅说明他生活俭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根据第①段“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一生致力于知识救国,曾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培养了周恩来、曹禺等众多杰出人才”,可概括为:创办多所学校,培养众多杰出人才;根据第②段“面对募集来的巨款,他毫不动心,从未挪用过一分一厘,而是把所得款项一一登记造册,账目完全透明化、公开化”,可概括为:募集所得款项登记造册,账目完全公开透明;根据第④段“张伯苓还坚持只拿一份工资,他虽然是多所学校的校长,付出的心力也比任何人都多,但从不肯多领工资。他把本属于自己的钱,全部用在了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师待遇上”,可概括为:坚持只拿一份工资,把本属于自己的钱用在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师待遇上;根据第⑤段“张伯苓先生出行很少坐车,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去市里开会,都一路步行,即便有时去外地出差,也只坐三等车厢”、第⑦段“他出差时,总是住最便宜的旅店”,可概括为:出行多步行,出差只坐三等车厢,住最便宜的旅店;根据第⑧段“住在南开中学后面一个羊皮市场的简陋平房里”、第⑨段“张伯苓去世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身份特殊的老人,居然房无一间,地无一亩,更没存款,口袋里仅剩六元七角钱”,可概括为:住在陋巷之中,去世时几乎身无分文。【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这个句子是张伯苓对资金的用途安排。“绝不允许铺张浪费,更不允许资金落入私人腰包”中的“绝不允许”“更不允许”构成了递进关系,写出了张伯苓对金钱的态度,突出了他花费节俭、公正廉洁、坚守原则的高贵形象。(2)这个句子把张伯苓住的简陋平房与南开教授们住的宽敞住宅进行了比较,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以此突出了张伯苓节俭、平实、低调、谦逊、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⑧段叙写张学良拜访张伯苓的故事,根据“张学良乘车拜访天津名人,转来转去,却寻不到张伯苓的住所。几经打听,才在一条晒满了羊皮、散发着臭气的陋巷中,找到了张伯苓的家”可知,张学良没想到张伯苓的居住条件会如此之差。这是侧面描写,表现出张伯苓生活俭朴、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张学良感慨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张学良对张伯苓的敬佩之情。(三)古代诗文阅读(17分)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①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②,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脾睨③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④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⑤先之。有不得至,(子瞻)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道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⑥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⑦,有删改)【注释】①席:容纳。②百围千尺:“百围”形容树千粗,“千尺”形容树木高。③脾(pì)睨(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④斥:开拓。⑤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⑥寓:寄托。⑦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此时正值苏轼被贬黄州。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加以斤斧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B.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至其翩然独往C.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酌水而饮之D.(子瞻)为之怅然移日春冬之时(郦道元《三峡》)16.将文中画“______”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2)昔余少年,从子瞻游。17.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15.C16.(1)(这里)有一座荒废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很多游人。(2)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17.苏轼虽被贬,仍然寄情山水,自得其乐。表现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超脱(乐观)、旷达的特点。(意近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用/介词,凭借;B.代词,其中的/代词,他;C.均为连词,表承接;D.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废亭,废弃的亭子;遗址,留下的地基;甚狭,非常狭小。席,名词作动词,容纳。(2)句重点词语:昔,从前;少年,年轻的时候;从,跟从、跟随;游,游玩。【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意思是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表现出苏轼在游乐山水时自由磊落的胸怀和洒脱的气概,展现了他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虽被贬谪仍然豁达乐观、自得其乐的形象。【点睛】参考译文: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树干很粗壮、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起,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扩大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开始修建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终于完备了。子瞻非常高兴。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感到吃惊,又自我解嘲。……有谁知道人生得失所在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九日②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注释】①陆处士羽:陆羽,唐代著名茶学专家,与诗人皎然是朋友。②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18.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重阳节”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的风俗。19.两首诗中,诗人都以“重阳节和友人相聚”题材,但其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却不同,请作赏析。【答案】18.①.赏菊②.饮酒19.示例:《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俗人好酒与自己爱茶对比,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味。《重阳席上赋白菊》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喻人,饶有情趣。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志趣的情趣。【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一首诗中的“东篱菊也黄”和第二首诗中的“满园花菊郁金黄”可得:赏菊。根据第一首诗中的“俗人多泛酒”和第二首诗中的“还似今朝歌酒席”可得:饮酒。【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皎然的诗,诗句“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将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再加之“赏菊”,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的品行。而白居易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自喻),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四、综合运用(共2道小题,15分)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2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通顺的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有人说:“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②一个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书的功劳。③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④总有人问,读书意义何在?⑤读书,是智慧的行为。A.④①⑤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④⑤②③① D.⑤③④①②21.在学习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小A同学通过网络搜索获得下列材料,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0月30日下午15时,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2023年至2024年首批越冬候鸟灰鹤2只和斑头雁11只,栖息于温家屯,为草海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刘家巷、朱家湾、胡叶林、温家屯、阳关山、吴家岩头、王家院子等七个栖息地,候鸟和各类留鸟或觅食或嬉戏,好不热闹。为了让候鸟平安越冬,草海管委会统筹安排,及时在各个栖息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更多的候鸟前来越冬。【材料二】鸟类是湿地环境的指示物种,在一年又一年南来北往的迁徙中,记录宣传草海的生态。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环境变好了,栖息地食物链更加丰富,大批越冬候鸟在草海越冬、繁殖,越冬候鸟包括黑颈鹤、灰鹤等各类国家珍稀保护鸟类,这其中不乏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紫水鸡等百余种,数量超过10万只。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最近全省鹤类同步调查中,调查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2588只,这是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还监测到今冬到草海越冬的候鸟继续增加,保护区鸟类种类增至246种,生物物种也由2016年1954种增加到现在的2600余种,生态综合治理成效立竿见影。【材料三】威宁自治县境内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有着“高原明珠”之称。20世纪50年代末,缺衣少食的当地群众开始“围湖造田”,致使草海水域面积急剧减少,周边的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草海又被人为放干扩为耕地。然而随着城市盲目规划发展以及人们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草海水土严重流失、鸟类栖息觅食地急剧缩小,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1)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______________(2)“精选关键词”可以从网络上快速地搜索到所需信息。小A同学可以通过哪些关键词搜索到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内容______________?(3)八年级(1)班班委会为守护候鸟,共建文明“高原明珠”,通过“文明毕节”公众号向广大市民写了一份倡议书,请你指出倡议书中一处格式上的错误和一处标点上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再根据材料内容补充一条倡议内容。倡议书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保护它们,爱护它们现发出倡议。1.关心和爱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主动学习相关保护知识,积极宣传爱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倡议人:八年级(1)班班委会2024年1月10日①格式错误:______________②标点错误:______________③补充内容:______________【答案】20.A21.①.示例:威宁草海迎来首批越冬候鸟。②.威宁,草海,候鸟等③.格式错误:开头没有明确倡议的对象,应第一行顶格写“广大市民朋友们:”④.标点错误:把“现发出倡议。”中的“。”改为“:”⑤.补充内容: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打鸟,拒绝捕杀、买卖、食用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④句以问题引出论述,是首句。①句列举有人认为的读书的意义,回答了④句的问题,为第二句。⑤句“读书,是智慧的行为”紧承①句中的“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为第三句。③句中的“这种行为”指的是⑤句中的“智慧的行为”,为第四句。②句为末句。故选A。【21题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一般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材料一的导语是第一句。根据“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2023年至2024年首批越冬候鸟灰鹤2只和斑头雁11只,栖息于温家屯,为草海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拟写为:威宁草海迎来首批越冬候鸟。(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2023年至2024年首批越冬候鸟灰鹤2只和斑头雁11只,栖息于温家屯,为草海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知,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事件是威宁草海迎来首批越冬候鸟。根据材料二中的“大批越冬候鸟在草海越冬、繁殖,越冬候鸟包括黑颈鹤、灰鹤等各类国家珍稀保护鸟类,这其中不乏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紫水鸡等百余种”可知,在威宁草海过冬的候鸟包括各种珍稀保护鸟类。由此可得三个关键词:威宁,草海,候鸟。(3)①倡议书正文开头应顶格写称呼,即倡议的对象。可第一行顶格写“广大市民朋友们:”。②“爱护它们现发出倡议”后面是倡议的具体内容,故应把句号改为冒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示例:坚决同捕杀、买卖、食用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做斗争,发现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五、写作能力(60分)22.因为有“你”,鲁迅的留学生涯得到温暖;因为有“你”,朱德的人生得到激励;因为有“你”,居里夫人的工作得到喜悦;因为有“你”,我的生命获得快乐……“你”是老师、是母亲、是迷人的镭、是让人喜悦的一切,或人、或物、或思想……请以“因为有你”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