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陵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海南省陵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海南省陵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海南省陵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海南省陵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25分)根据要求答题。1.在陵水新村潟湖水岸,坐落着我国首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海南疍家博物馆”,请你从下列书法作品中选用隶书作品作为“海南疍家博物馆”的展陈主题,你的选项是()A. B.C. D.2.用简化楷体按照现代汉语顺序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的写在米字格内。【答案】1.B2.浮槎南海水上疍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体鉴赏。A.字体端正平稳、放纵流动,笔画与笔画之间会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书写轻松、活泼、迅捷,为行书;B.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为隶书;C.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简易流美、抒情写意,为草书;D.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端正,为楷书;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用简化楷体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浮、槎、疍”的正确书写。3.2023年9月22日,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举行,主持人摘选下面语段作为疍家博物馆的介绍词,请你完成以下任务。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博物馆,领略那属于疍家人的海洋传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部分“源流篇”,诞生南海,()了海南疍家的来源及发展,顺着百越先民的生存足迹,()疍家人繁衍生息的脉络;接着以“疍在天涯”为主题的第二部分“风情篇”,该篇通过大量的艺术造景、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生动()了勤劳的疍家人耕海牧渔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状态;最后的第三部分“天下篇”——疍行四海,在深入的感受到疍家文化魅力的同时,不禁让人()水上文化的辽阔。对于更多的陵水青年而言,在探寻家乡文化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得认同感,也在这不断的积累中建立起青年们的文化自信,并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②如今在陵水,海南疍家博物馆沉浸式的“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讲述疍家故事的新方式。在未来,这簇生于海上的民俗之花也将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摘编自海南疍家博物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疍家()繁衍()(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陈述摸索表示感叹 B.讲述摸索展示感悟C.陈述探寻表示感悟 D.讲述探寻展示感叹(3)请将②中画线句改为反问句。(4)海南疍家博物馆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能够让大家全方位体验和了解疍家文化,作为陵水青少年,请你为“海南疍家博物馆”写一则宣传标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博物馆。【答案】(1)①.dàn②.衍(2)D(3)在未来,这簇生于海上的民俗之花怎么会不焕发出新的光彩呢?(4)探寻疍家文化,感受海洋之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疍家:dànjiā,旧时分布于我国沿海一带,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业的居民,多以船为家。繁衍:fán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繁殖衍生。【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一空:陈述:有条理地表达事实或观点。讲述:将事情或故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这里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详细叙述或表达海南疍家来源和发展的动词。因此,“讲述”更为合适。第二空:摸索:试探性地寻找或探索。探寻:深入地寻找或研究。这里强调的是深入探索或寻找疍家人繁衍生息的脉络。因此,“探寻”更为合适。第三空:表示:用言行展现或传达某种意义或情感。展示:通过某种方式把事物或情感清楚地呈现出来。这里需要一个能够清楚地呈现或展现疍家人生活状态的动词。因此,“展示”更为合适。第四空:感叹:因某种情况或情感而发出赞叹或叹息。感悟:通过思考或体验而得到某种认识或启示。这里强调的是人们在感受到疍家文化魅力后的情感反应。因此,“感叹”更为合适。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原句“在未来,这簇生于海上的民俗之花也将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对未来海上民俗文化将继续展现其独特魅力的肯定。当我们将其改为反问句时,目的是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这种肯定,使语气更加强烈,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示例:在未来,这簇生于海上的民俗之花怎么会不焕发出新的光彩呢?【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语。题干要求为海南疍家博物馆写一则宣传标语,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座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能够让大家全方位体验和了解疍家文化的博物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宣传标语需要既具有吸引力,又能准确传达博物馆的特色和价值。示例:开启疍家探索之旅,感受海洋文明新篇章!4.默写古诗文原句,作为本学期班级去“海南疍家博物馆”研学的趣味环节竞赛问答。(1)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5)杜甫的《春望》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苍老之态,以及其愁绪不得排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报君黄金台上意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日暮乡关何处是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白头搔更短⑥.浑欲不胜簪⑦.此中有真意⑧.欲辨已忘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渐、暮、燕、搔、簪、辨。5.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疍家人”不是独立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地域特色的文化和民俗。学校团委以疍家博物馆开馆为背景,组织开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下面是学校团委发起的倡议书,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疍家文化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各种原因,疍家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大部分疍家人已经上岸,一段古老的文化濒临消失。为了保护和传承疍家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现在学校团委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一、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爱护文化遗产。二、加强对疍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疍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三、积极参与疍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参观疍家文化遗址、学习传统手艺等方式,增加对疍家文化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同时也为疍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四、2024年1月10日校团委(1)倡议书中在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请你在横线上补充一条倡议内容。(3)海南省将在今年6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评选本省优秀文化遗产项目的活动,椰海中学初二(16)班的同学准备推荐“疍家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项目,并利用周末的时间分成小组想对海南疍家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全方位了解“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考察步骤已经列出,请你在横线上完成各步骤的小组分工内容。步骤一:考察前,查阅相关书籍了解“疍家文化”的相关背景;准备相机、录音笔①__________等考察工具;了解交通路线,保证组员安全。步骤二:考察中,详细记录考察所得,注意摄取音像资料;访问权威人士,深入解“疍家文化”的独特价值;注意保护博物馆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②_____________、破坏博物馆设施。步骤三:考察后,③_________________,并做好资料的分类;汇总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疍家文化”参与评选的优势。【答案】(1)署名和日期位置错误,署名应该在日期上方(2)参加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为保护疍家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3)①.笔记本、资料夹等②.损毁古迹③.整理所收集的资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的格式。倡议书的末尾落款,应该署名在上,日期在下。所以要把署名和日期互相调换位置。【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内容。开放类试题,与前后句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保护疍家文化的相关活动。【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步骤一是做考察前的准备,要携带一些相关的物品,如资料夹、笔记本、笔等。步骤二是考察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参观的规则,不大声喧哗,不损坏博物馆的文物、古迹等。步骤三是考察之后的整理汇总工作,结合后面的资料分类,可知前面应该填写整理所收集的各种资料。二、品味与鉴赏(35分)(一)古诗阅读,(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7.全诗最精彩是久为我们传诵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6.①.火烧赤壁②.周瑜7.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可据此作答。【7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情感主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此句写赤壁之战的故事,诗人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怀古抒怀,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非凡的认识,曲折地反映出他无处施展才能的抑郁不平之气。(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通“擒”,捉住。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fó) B.人恒过(huán)C.王何患焉(huàn) D.夫差为禽(fú)9.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举起B.推举C.行事D.占领(2)行拂乱其所为()A擦拭B.违背C.掠过D.遮蔽(3)召范蠡而谋()A图谋B.谋求C.谋议D.计谋(4)其卒越必有吴()A最终B.敏捷C.士兵D.突然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恒过,然后能改。(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11.【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①______________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8.C9.①.B②.B③.C④.A10.(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11.①.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行拂乱其所为(fó)——fú;B.人恒过(huán)——héng;D.夫差为禽(

fú)——fū;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举:推举,被任用。故选B。(2)句意: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拂:违背。故选B。(3)句意:把范蠡找来商量。谋:商量,谋划。故选C。(4)句意: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卒:最终,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恒:常常,总是。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2)饥:饥荒;祸:祸患。【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意思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是”译为“这”,为代词,指代的是前文的内容;联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前文所列举的人物都是经历了磨难的考验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据此可知“是人”应是“经受磨难后成就伟大事业的一类人”。【乙】文写越国遭到严重饥荒,担心国家命运,越王听从范蠡的建议,用贵重的礼物、谦卑的言辞去向吴国借粮,缓解了饥荒;在吴国遭遇饥荒时,越国趁机攻打吴国,最终活捉吴王夫差,印证了【甲】文中所阐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点睛】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越国遭到严重饥荒,越王很害怕,把范蠡找来商量。范蠡说:“您忧虑什么呢?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吴国非常富足,财富有余,他们的君主年轻,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名声,不考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谦卑的言辞去向吴国借粮,粮食就可以得到。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又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不到三年,吴国也遭受饥荒,派人向越国请求借粮,越王不给,反而攻打吴国,吴王夫差便被活捉了。(三)名著阅读(6分)12.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补全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书名作者内容《昆虫记》①_______(法国)在这本书中②______________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③____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④_______埃德加·斯诺(美国)⑤______________(人物)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有着“神怪生活”的名誉。⑥______________(人物)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答案】①.法布尔②.蜘蛛③.螳螂④.《红星照耀中国》⑤.毛泽东⑥.周恩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①《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昆虫记》将文学性和知识性完美结合,被誉为“昆虫的史诗”。②根据《昆虫记》中《蜘蛛的几何学》这篇文章中“蜘蛛织网的方式很特别,它把网分成若干等份,同一类蜘蛛所分的份数是相同的。当它安置辐的时候,我们只见它向各个方向乱跳,似乎毫无规则,但是这种无规则的工作的结果是造成一个规则而美丽的网,像教堂中的玫瑰窗一般。即使他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可知,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的是蜘蛛。③根据《昆虫记》中《螳螂》这篇文章中“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可知,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螳螂。④《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⑤根据“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可以知道,他是指毛泽东。毛泽东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爱军爱民的共产党人领导。⑥根据“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可知他是周恩来。原著中内容: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四)文学作品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片段,完成下面小题。母亲垦荒记楚秀月①那里杂草丛生,但母亲不怕。那时,母亲还不到30岁,她用半个月时间,仅凭一把铁锨,就让足足有一个篮球场大的深坑成为独属于她的第一块土地。②初春的风,带着少许的暖意,吹过大片的戈壁,来到母亲面前。母亲脱去棉衣,只穿着水红色线衣,挥舞铁锨,先铲去大坑里的枯枝败叶,这耗费了母亲一天的时间。黄昏时,母亲点起了火堆,草木腐败的气息顺着袅袅炊烟升腾到天空,母亲蹲在火堆旁,低头看自己手上磨出的血泡。她没有感到疼痛,却被身体里一种巨大的喜悦所淹没。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母亲相信,能长草的地方就能长庄稼。母亲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埋进这里的每一粒种子都发芽、成长、收获。夕阳下,母亲的脸闪闪发亮,她捧起一把黝黑的土喃喃自语:“早晚,你们会乖乖听话……”③半个月后,连队所有路过这个大坑的人,都看出了母亲的意图。母亲已按地势把大坑平整为五小块。母亲站在自己用脚细细踩实的田埂上,注视着面前的劳动成果,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检阅自己的部队。偶尔有路过的人问,这里没水怎么种庄稼?母亲气定神闲地笑着答:“走一步看一步,先种上再说,说不定今年雨水多。”④那一刻的母亲是笃定的,什么困难都难不住她。母亲早想好了,在坑底撒上韭菜籽,坑壁那四小块地,母亲种上了各种蔬菜。无水浇地的困扰,丝毫未影响到母亲播种的决心,母亲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去菜地查看菜苗的长势,再套上驴车去东河拉水。巨大的水桶于驴车的颠簸中、寂静的清晨里发出“砰砰”的声响,那些还在睡梦中的人是听不到的。当母亲赶着驴车、装着满满一车蔬菜四处吆喝售卖时,连队的人才醒过来,那时的母亲,已从团部买回一根几十米长的水管,一头接在家里的水龙头上,一头通向自己的菜地。⑤那年夏天,很多个清晨,天不亮我就被母亲喊起来,迷迷瞪瞪地跟着她来到菜地帮忙。菜地里的母亲神情异常专注,眼里只有她的土豆、红薯、辣椒、西红柿。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她体会不到自己的辛苦,也想象不出正长身体的我对睡眠的渴望。源于长女的乖顺,我跟着母亲学会了地里所有的活,熟知铲子、锄头、铁锨、镰刀等各种农具的用途。那一年,八岁的弟弟和六岁的妹妹,也时常在清晨的睡梦中被母亲喊去菜地帮忙,干得最多的活便是铲韭菜。我们姐弟妹三人,手中各拿一把铲刀,低着头,手上匆忙,不说一句话,心里都憋着怨气。清晨的韭菜地,露水很重,打湿了我们的鞋子、袜子和裤管,湿乎乎地贴在温热的皮肤上,没有谁喜欢这种感觉。我们无法理解母亲对土地超乎寻常的热爱。⑥很多年后,当我问及衰老不堪的母亲,当年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力气去开垦一块荒地时,母亲笑着对我说,小时候被饿怕了,我当了妈,就不能让你们再饿肚子。后来,我读到诗人雅姆的一句话: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这句话,像是说给土地的,更像是说给母亲的。⑦土地给了我生命。这句话被母亲说过无数次。当我真正理解了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时,她已无法在土地里种出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从母亲长长的叹息声中,我体会到她对衰老的无奈和对土地深深的热爱。在母亲心里,土地是父母,庄稼是儿女;而她,就是那个延续土地生命的人。(刊载于2023.4.6)13.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在戈壁滩上开垦荒地的事情。请你按照先后顺序,梳理母亲垦荒的过程。14.从以下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批注具体分析。(1)那时,母亲还不到30岁,她用半个月时间,仅凭一把铁锨,就让足足有一个篮球场大的深坑成为独属于她的第一块土地。(批注:词语对比鲜明)(2)母亲站在自己用脚细细踩实的田埂上,注视着面前的劳动成果,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检阅自己的部队。(批注:善用修辞手法)1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画线句子的理解。16.文章以“母亲垦荒记”为标题,有何作用?【答案】13.①平整大坑②播种菜籽③查看长势④拉水浇地14.(1)“一把铁锨”和“一个篮球场大的深坑”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突出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注视大坑的神情比作将军在检阅自己的部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认可、满意。15.我们一家人要靠土地上庄稼维持生活,土地是给予我们第二次生命的“父母”;庄稼由母亲亲手播种,靠母亲的辛勤培育才逐渐长成,里面倾注了母亲的汗水和希望,庄稼像是母亲的“儿女”;母亲一步步开荒、种菜,在荒芜的戈壁滩上种上了庄稼,使土地的生命得以延续,母亲就是那个“延续土地生命的人”。16.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母亲;②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垦荒;③暗含对勤劳俭朴的母亲的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结合第②段“母亲脱去棉衣,只穿着水红色线衣,挥舞铁锨,先铲去大坑里的枯枝败叶”可知,母亲在戈壁滩上开垦荒地时,先清理枝叶;第一空,结合第③段“母亲已按地势把大坑平整为五小块”可知,母亲平整大坑;第二空,结合第④段“在坑底撒上韭菜籽,坑壁那四小块地,母亲种上了各种蔬菜”可知,然后是播种菜籽;第三空,结合第④段“母亲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去菜地查看菜苗的长势”可知,母亲每天都去查看菜苗的长势;第四空,结合第④段“套上驴车去东河拉水”可知,母亲拉水浇地;最后,结合第④段“母亲赶着驴车、装着满满一车蔬菜四处吆喝售卖”可知,通过母亲的辛勤劳动,蔬菜丰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1)批注要求从词语对比角度赏析句子,在该句中“一把铁锨”和“一个篮球场大的深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铁锨,它是一种简单的农具,代表着母亲劳动工具的简单和资源的有限;深坑,用“篮球大”来形容深坑的规模,突出了开垦任务的艰巨和困难。这种对比强调了母亲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她凭借着一把铁锨,不畏艰难,努力开垦出了这片土地,体现出母亲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她以小小的工具挑战了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也显示出母亲的坚韧和顽强的毅力。(2)批注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该句中把母亲“注视着面前的劳动成果”比作“将军在检阅自己的部队”,凸显了母亲的自信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认可和满意,以及对这块土地的期望。【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结尾段画线句子的含义。这句话将土地比作父母,将庄稼比作儿女,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土地和庄稼的深厚情感;然后分析这种比喻揭示的情感,即体现了母亲对土地的依赖和珍视,以及她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结合文章的主题,说明这句话对表达母亲形象和文章主旨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分享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启示。示例:这句话生动地比喻了母亲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在母亲眼中,土地就像父母给予儿女生命一样给予庄稼生命,而庄稼则像儿女一样需要母亲的关爱。勤劳的母亲就像是孕育生命的土地,庄稼就是母亲的儿女,母亲开荒的过程就是让土地能够种上庄稼,就是让土地能够孕育儿女,让土地延续生命,母亲就是那个“延续土地生命的人”。这句话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让我们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同时,这句话也深化了文章关于母亲与土地关系的主题,让我们更加理解母亲开垦荒地的意义。它还提醒我们要珍惜土地资源,尊重劳动,以及感恩生命的恩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有: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点明故事发展的背景;渲染气氛;点明文章主旨等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有:充当文章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有:运用比喻、双关、象征等手法,生动形象;用词新颖别致,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化用古诗词,富有诗意;具有象征意义,含蓄隽永等。本文的标题“母亲垦荒记”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母亲开垦荒地的故事;其次,“垦荒”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努力、奋斗的意味,暗示了母亲的坚韧和毅力,表达了对勤劳俭朴的母亲的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另外这个标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文章的主人公是母亲,这样命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母亲垦荒的经历和故事。三、思辨与探究(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小题。【材料一】①为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2020年11月,沈阳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经过两年时间建设,这一项目通过终期验收。至此,沈阳故宫博物院以藏品管理为核心的业务平台和以对外展示为中心的“云上故宫”建成并投入使用。②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以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官网或移动端沈阳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平台数字展厅中,在线浏览不低于30个全景的8个数字化展厅。③“数字多宝阔”是“云上故宫”的一个重要展示单元,参观者在这里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精品“清乾隆款牙透雕群仙笔简”,其腹部的人物、楼闹、松石立体感极强,马缀绳、栏板、松针等亦细致入微,翻转到底部,篆书“大清乾隆年制”3行6字双栏方框款清晰可见,让观众获得比观看实物更丰富的信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能力。④此外,“云上故宫”还开展对沈阳故宫参观区域进行蓝牙精准定位及导航服务,观众使用小程序时,能够对古建筑进行智能识别,并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的方式对所拍建筑进行介绍,深度解读,实现线上白助导览。(选自《辽宁日报》2022年11月30日,有删改)【材料二】①2022中国企业家博整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在11月27日举行的平行分论坛——2022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与规模,具有文化与经济两利、多方共赢的光明前景。②据介绍,文化遗产数字化其实起步很早,从最初的采集文物信息数据库、数字化建模复原等,到文物数字化展览,以及通过二次创作,进行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承等都得到很好运用。③“数字敦煌”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实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90年代末,故宫也开始了数字化技术加强文物保护的先期探索,逐步整合推出了“数字故宫”。现在故宫的“数字文物库”,可以看到186万余件文物的高清数字影像。④对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挑战很多,机遇更多。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高度关注和积极投身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今后我们将继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期待与更多企业、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迎接、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新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和未来。(选自“新华网”2022年11月27日,有删改)【材料三】①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5个小时;网民中,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4.5%、90.5%,用户规模分别达9.75亿、9.34亿。可以说,在一个互联网普及率如此之高的国家里,几乎每位网民都是文化消费者。②与此同时,文化消费已经进入品质消费阶段,碎片化、即时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正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人们更加追求有文化气质、有设计感、智能便捷、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③文化遗产周边产品往往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文化属性,因此能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数字技术大大丰富了文化遗产周边产品的种类,也大大拓展了文化遗产周边产品的销售渠道,因此文化遗产周边消费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也将不断迭代升级。④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外表虽然约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6月8日,有删改)17.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2020年11月,沈阳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经过两年时间建设,项目通过终期验收。B.文化遗产数字化其实起步很早,最初就通过二次创作,进行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承等,使其都得到很好运用。C.文化遗产周边产品往往具有使用价值和文化属性的特点,因此能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D.【材料三】第④段前文在阐明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同时指出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影响不利的一面。18.【材料三】①段中加点词语“几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19.【材料一】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结合【材料二】谈谈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相结合会有哪些好处。【答案】17.B18.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句中指;在一个互联网普及率如此之高的国家里,差不多每位网民都是文化消费者,但也存在例外的情况;这里“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9.举例子,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精品“清乾隆款牙透雕群仙笔筒”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参观者在“数字多宝阁”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的内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①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②丰富和拓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与规模;③具有文化与经济两利,多方共赢的光明前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B.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据介绍,文化遗产数字化其实起步很早,从最初的采集文物信息数据库、数字化建模复原等,到文物数字化展览,以及通过二次创作,进行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承等都得到很好运用”可知,“最初就通过二次创作”的分析有误;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根据材料三第①段“可以说,在一个互联网普及率如此之高的国家里,几乎每位网民都是文化消费者”可知,首先解释词语,“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这里指,在一个互联网普及率如此之高的国家里,差不多每位网民都是文化消费者,但也存在例外的情况;句中“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判断及作用。根据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精品‘清乾隆款牙透雕群仙笔简’,其腹部的人物、楼闹、松石立体感极强,马缀绳、栏板、松针等亦细致入微,翻转到底部,篆书‘大清乾隆年制’3行6字双栏方框款清晰可见,让观众获得比观看实物更丰富的信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能力”可知,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精品“清乾隆款牙透雕群仙笔筒”为例,所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数字多宝阔’是‘云上故宫’的一个重要展示单元,参观者在这里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可知,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参观者在“数字多宝阁”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的内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与规模,具有文化与经济两利、多方共赢的光明前景”可知,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丰富和拓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与规模,具有文化与经济两利,多方共赢的光明前景。四、写作与表达(50分)阅读下面材料,任选其一按要求写作文。21.题目: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②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答案】例文: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永远无法淡忘那一缕清香,那弥漫着母爱的芬芳。那年的夏天,很热。老天仿佛发了高烧一般,气温久久不降。树上的蝉浮躁不休地鸣叫,叫得人心越发烦乱。路旁那棵平日里高高耸立的树,如今也无力地垂下了那软绵绵的枝条。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学校。一到教室,口干舌燥的我急急去寻找饮水机,可遍寻整个教室,却始终不见。我这才想起,饮水机早已停止了供应。不禁长叹:这么热的天,没有水,这可怎么让人活?终于熬到了放学,回家后,我将缺水一事跟母亲说。第二天上学,临走前,母亲便递给了我一个水壶。体育课后,我小心翼翼的从抽屉里拿出那个水壶,在瓶盖的转动中,我不经意间闻到了一丝从缝隙中流露出来的清凉,随着转动,那丝清香愈而愈浓郁了。瓶盖终于拧开了,一缕如丝一般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教室,连燥热的空气此刻都变得清凉了。好像在这个时候,桌子是清香的,椅子也是清香的。我轻轻地抿了一口,那缕清香,顺着我的喉咙,缓缓流下,沁人心扉。在这淡淡的芳香中,仿佛还弥漫着母爱的清甜。我小口小口地呷着茶水,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清凉了。此后的整个夏天,我都带着母亲给我泡的茶水,品味着那一份浓浓的爱。多少年后的一天,我回到家里,看见了我的母亲:弯着腰,低着头,拿着扫把拖地。我看见大粒大粒的汗水从她的发丝滴落下来。突然,我猛地发现她的头发里藏有一丝白,那么一点,却那么扎眼。我默默地走上楼,用母亲给我盛水的水壶倒了一杯茶水。我将茶水端到母亲面前。母亲抬头看了看我,笑了笑,我看到她的眼里闪过一片晶莹。母亲缓缓地接过水壶,慢慢地喝下了茶水,我看着她笑,就像当初她看着我笑一样。这一壶茶水,伴随了我多少个春秋,给我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也给我带来了冬日的温暖。现在,我用这一壶茶水,给我劳累的母亲送上一缕甘甜。请让我永远记住这壶暖暖的爱,还有茶香中浸泡过的漫长岁月。茶韵悠悠,母爱芬芳,此心永不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第一,审题立意。审这个题目,要先弄清“芬芳”的意思,“芳香”的原意是香、香气,文题是个形象的比喻。“芬芳”能够是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能够是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事;能够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场面等在你的心中“定格、滋长、积淀”,给你美的情、美的悟、美的思想,这类获取的“美的感悟、生活的体验、人生的真理”会在你的心中留下一抹“芬芳”。简言之,就是生活中的美的人,美的景,美的物给你的心中留下的深深感想。其次,审题还要注意,“芬芳”前方的限制修饰语“留在记忆里的”,故你的行文叙事要突出一个“真”字,可写一件事情,也可记述几件事,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