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温州市龙湾区灵昆中学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A.美国1787年宪法 B.法国的《人权宣言》C.英国的《权利法案》 D.美国的《独立宣言》2.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手绘图,此事件的历史意义是A.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1992年以来,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与美国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反映出()A.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B.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C.不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5.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一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A.文艺复兴的意义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影响6.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的()A.23届 B.26届 C.27届 D.36届7.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流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对外政策的变化B.文学艺术的衰落C.军事实力的落后D.封建制度的没落8.观察下图,关于美苏这两个公共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B.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C.都是为了增加劳动就业D.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9.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该鼎的价值在于研究A.甲骨文 B.分封制C.书同文 D.郡县制10.“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讲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A.标志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1.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到跪这一现象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说明中央权力超越皇帝权力D.丞相制度的不合理趋势加强1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独立宣言》通过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美国独立后制定的宪法名称是什么?1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其特点是什么?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经济体制有何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请写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1978年以后,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思想的解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写出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方面的科技创新。这次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的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其中哪一理论的提出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创新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材料“……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可知反映的是美国的历史。结合课本所学,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后来在通过一系列行为、政策发展为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独立后,为了协调各州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制定了1787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实在令人惊叹。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2、B【解析】

由图片信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可以看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因此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文化运动,C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项是辛亥革命。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B【解析】

根据“1992年以来,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与美国一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反映出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了,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B符合题意,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下降,A不符合题意;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按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正确的排序是②①③④。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

依据材料“1880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说明了城市人口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6、B【解析】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选B。7、D【解析】

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没落,原因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先后建立起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对外积极侵略扩张,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导致中外冲突不断。D符合题意;对外政策的变化并不是明朝对外交流特点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A不符合题意;明朝时期文学艺术并没有衰落,B不符合题意;军事实力的落后并不是明朝对外交流特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和美国修建公共工程目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兴建了该水电站,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在美国经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为了解决工人的失业问题,大兴公共工程,该水利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也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因此两者的共同点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题选D。考点:美苏两国修建公共工程的相同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是比较题,比较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比较题的基本解法是找出比较项,然后在对比较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提醒同学们学习知识要善于进行分析对比,逐渐培养自己的历史能力。9、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此内容与分封制有关。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故B符合题意;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为金文,不是甲骨文,故A不合题意;秦朝统一文字,即书同文、实行郡县制,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0、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讲科学、讲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理性、人权、法制这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C正确;A、B、D三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目中的材料没有关系,排除。故选C。【点睛】题干信息“讲科学、讲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是解题的关键。要求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11、B【解析】依据题干反映了大臣在君主面前由坐到站而跪,表明君臣关系逐渐变得如主仆一般,君主的权力日益增强。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同时通过加强对科举制度的严格掌控,将官员的任免权也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管理朝政,对皇帝负责。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手中。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中的“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战争不是“一块界碑”,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诞生;美国1787年宪法。【解析】

据所学知,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年7月4日,美国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后于1787年颁布了1787年宪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4、主要表现在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能源领域的巨变史实的识记。第(1)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子目能源领域的巨变中的内容:“在已经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新热潮,其中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第(2)问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此后,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称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考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领域的巨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