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改革信息介绍_第1页
小学语文改革信息介绍_第2页
小学语文改革信息介绍_第3页
小学语文改革信息介绍_第4页
小学语文改革信息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改革信息介绍收集整理战大成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A、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B、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1、错误倾向: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2、正确的认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换言之,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关照;在获得语言智慧、运用语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教育不是外加的。妥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追求二者的统一,不能把工具性搞得很模糊,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时刻不要忘记小学语文是干什么的: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冲的任务。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要“把语文的根留住”。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前提。1、三个角色,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2、文本解读的“四忌”忌浅—浅尝辄止;忌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忌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忌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进行教学设计(是上好阅读课的保证)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教师的任务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斯老师上述课例,形象地告诉我们怎样做才叫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做才是抓住时机,应变、生成;怎样做才称得上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语文。简单、扎实教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大道至简”,实在是不简单,纠正几个误区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语文课程标准”主要修订之处有:1、在“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一重要提法;对传统要扬弃,而不应抛弃。2、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的提法;3、在“阅读教学”部分,提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以及防止滥用合作学习。关于探究性学习一些老师片面理解探究性学习,认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需要探究。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本来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却偏要让学生去探究,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学中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事倍功半,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二者不可偏废。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这样上课?”“这一节课没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给人的感觉,探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接受性学习就是落后的,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关于学科渗透、自由习作学科渗透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学科渗透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要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既要抓好开放式的“自由习作”,也要抓好有指导性的、按一定序列进行的“训练习作”关于“非语文活动”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开放性,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课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每课必进行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凡此种种,对课文本身的学习反而削弱了,语言文字训练不扎实、不到位。要防止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与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其次,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进相关资源,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以增加对作品、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关于评价改革评价已成为课改的“瓶颈”,是当前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1、评价的作用:以评促读、以评促说、以评促思、以评促写、以评促议、以评促教。2、学生评价的目标:一是向学生展示其发展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由此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独特性;二是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以引导。3、评价的主要功能:激励4、当前评价的突出问题:过于随意地夸奖和滥用夸奖,教师一味带领同学说“棒,棒,棒,你真棒”,好在哪里,学生不明白。关于多媒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度,不是课件、媒体多多益善。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可用可不用则不用,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例如,指导写字,还是靠讲解+示范。赛课不是赛课件。设计好,用得巧,效果好,加分;滥用课件,干扰教学,画蛇添足,减分。如何改革阅读教学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1、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2、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3、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4、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5、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1、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