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点滴谈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点滴谈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点滴谈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点滴谈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点滴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之经验点滴谈马海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教学的一点经验,自觉惶恐,所谈牵强附会,准备不足,望各位不吝赐教。熟悉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文本,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要非常熟悉教材,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搞好教学,首先必须熟悉教材即吃透教材、钻研教材,这项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熟悉教材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教得轻松,学得偷快。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研究教材呢?我的做法是:首先花大力气去通览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其内容安排及课文配备的目的,明确各单元在整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深入钻研教材,知道基础知识以及前后左右的联系;再次,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分清教材的重点课文及各个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及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的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最后,教师要熟悉文本的每一篇课文,并善于从课文中提炼出精讲和略讲的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授课时的精力平均。学生要熟悉课文我以前有过这样的现象,一篇课文上完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不能通读课文或读不流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对课文并不熟悉,教师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我认为不仅是教师,还要让学生也熟悉课文。我从自己的经验谈一点看法。(1)通过生字词教学让学生熟悉课文。我认为小学阶段不管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生字词教学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认为,一到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可以忽略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生字词教学不仅可以继续扩大学生识字量,扩大学生识字量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极致,还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因此,我的做法是:A我在黑板上一直坚持书写生字,指导书写,然后让学生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原句当中去读;B勾画文中的重点词语,先让同学自读,然后指名普通话好、声音洪亮的同学3—5名范读,其余同学静听,读毕后评议,纠正;再全班齐读。(2)学生熟悉文中生字词后,再分自然段读课文,每自然段指3名同学范读,其余同学静听,读毕后评议,纠正,再分组或全班齐读。现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很多,在字词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板书即粉笔字是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为只有教师的板书才能让学生体验汉字书写的笔顺、笔画和由简单的笔画构成一个个鲜活的汉字的动态过程。3.文本内容的识记教学语文学习中大部分知识的获得要靠识记来完成,然而因个体差异,记忆力强弱不尽相同。对此,我在教学中先摸清学生底子,按记忆力强弱将学生分成三到四个层次,这不是带着感情色彩将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完成学习中的识记任务。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眼看考试临近,可大部分学生在自由复习时,仍然像平时那样对一篇篇课文“情有独钟”,真令人看着着急!这么宝贵的时间这样利用,真有点儿浪费。因此,我认真分析教材,归纳本册书、每一课的重难点,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将知识要点条理化,序列化,标明序号。从书本知识到课外积累,从字词到篇章都有条理,让学生有目标可对照、有规律可循。在识记的过程中,我要求在既定时间内,不同记忆力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识记任务,如记忆力强的一组,我规定时间,要求记编号1---8的内容,记忆力较强的一组记编号1---5的内容,记忆力弱的一组识记编号1—3的内容。这样如同梯田一般逐层推进,可以实现全部学生水平的最大值。并且我建议每个记忆层次中的同学,两两监督,两两配合,互相竞争,共同进步。这也便于教者对知识识记的检查。4.课文教学课文的讲解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注重的是课堂的实效性,不对照文本逐字逐句的讲解,在课堂上不搞精力平均,有以下一些经验,以供商榷:A抓住课文重、难点,直奔文本的重点句、段。这需要经常要钻研教材,对教材的把握要精准。B对文本中的非精讲部分,不拖泥带水,让学生自学,快速读文,自己质疑,合作释疑、汇报,我仅作小结即可。C设疑置问要有趣味性、启发性,紧扣文本和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问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而非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提问时,不能一问即答或抢答或齐答,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而剥夺学生的思考权。如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求学生立即作答,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且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锻炼;有的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学生抢答,看谁先举手,就让谁回答。结果课堂成了智力超常的学生锻炼思维的场所,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权力被剥夺。尽量避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口头禅,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语言切忌。语言组织要精练,不重复,不拖沓。5.教辅材料的应用现在各种教辅材料很多,学生也自发买了不少。我认为教辅材料宁少勿滥。在语文教学中,现在除了同学们都在用的英才教程之外,另有一种测试题最好。我在这一方面是这样做的:A每一篇讲读课文结束后都有一套测试题,把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汇总后巩固。B每一单元结束后有一套题进行测试,涵盖本单元的重难点。C每套题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教师批阅或师生共同订正,遇到典型或重点题目,学生在测试卷上重写一次,最后,让学生摘抄重点题目到作业本上。这样,一份试题学生至少要经历过4次。6.适当应用机械教学法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内容经教师反复讲解后,学生理解起来或做起练习题来仍然有困难,这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而造成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可以适当用一些机械教学法。例如,在四年级时,本班近一半学生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问题始终理解不了,师生一起纠结了近两周。这时,我就用了机械教学法。我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三步:a反问词的添加或取消;b否定词的添加或取消;c标点符号的改动。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分三步去完成,效果挺好。这种方法只是一种应急行为,但是随着学生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后来我把这个方法又用到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转述句和直述句的相互转换上,现在,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住本班所有学生了。再比如,一篇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结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的中心句、过渡句一般在文中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不妨也试试这种方法,学生对有些知识的接受是需要时间沉淀的。7.作文教学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写话,一直到六年级的较复杂的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难点,是瓶颈。更是我一直求法而不得的地方。各种作文教学的论文甚多,我从自己的教学中谈一点经验体会:(1)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模仿,仿写,甚至可以引用课文的语言。教师的下水文尤其重要,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文人,而是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作文水平出发,写好下水文,教会学生怎么模仿、仿写,怎么写作文。然而作文是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什么质疑的。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是心灵的语言的展现。但现在的问题是,例如《一件好事》的题目下,我班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捡到了钱包,另一半在虚幻的世界里给老人孕妇让座。这种内容其实与心灵太远,并没有切入实质。因此模仿,仿写,我的做法是,允许学生模仿作文的结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引用文中好词佳句,但内容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2)作文教学应从三段式的作文入手,即开头为一段,结尾为一段,中间内容为一段。教师可先给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补充中间内容,或给出中间内容,让学生写出开头和结尾。但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框架文”的结果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因此学生在步入作文的门槛后,教师要做好三段式的简单作文向较复杂的作文的转变。形(3)作文的评价要有侧重点。适当地欣赏学生,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对学生的文章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