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校园户籍管理_第1页
第6章 校园户籍管理_第2页
第6章 校园户籍管理_第3页
第6章 校园户籍管理_第4页
第6章 校园户籍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户籍管理概述学生户籍管理是学生在校生活中一项经常性重要性的工作,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户籍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理顺和规范。认真贯彻学校双代会精神,促进“平安校园”建设,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加强学生户籍管理的规范化。校园户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和教育部、市公安局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户籍管理范围包括:学生户籍、教职工集体户籍及教职工子女集体户籍。第三条保卫处是学校协助公安机关进行集体户籍管理的职能部门。第二章学生户籍第四条学生户籍报批研究生院和招生与就业处每年10月15日前分别向保卫处提供下列材料,保卫处携带相关材料办理学生入户审批。(一)研究生院需提供的材料:1.市教委的介绍信;2.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加盖公章的《××年度博士生、硕士生新生入学名册》复印件两份。(二)招生与就业处需提供的材料:每页盖有学校公章的《××年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三)保卫处需准备的材料:1.盖有学校公章的《高校录取新生户籍报批单》;2.盖有学校公章的《××年高校录取新生申报户籍情况统计表》。第五条学生户籍迁入(一)根据公安机关规定,学生(指新生报到名册中转户的学生)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迁移户籍,新生入学时若不迁移户籍,入学后将视为自动放弃,日后不得再行户籍迁移。(二)申请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在录取当年办理户籍迁移手续。(三)学生在校户籍状态应与学籍状态保持同步统一管理,学生离校时,户籍相应迁出。在校期间学生户籍不得迁移。(四)新生的《户口迁移证》由各学院负责收集整理后,交保卫处审核,每年10月15日前各学院将自愿放弃迁移户口学生的申请表(本人签字)(加盖院系公章)交保卫处备案。学生户籍迁移手续中,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学生需回户籍迁出地补办手续:1.迁移证上盖章不全;2.迁移证上的姓名与身份证不符或有误;身份证号码与录取名册中号码不符;3.籍贯、出生地只写到“省”,没有“市”或“县”(直辖市的可以写到“市”);更改后须加盖派出所章;4.“迁往地址”不符、迁移证丢失。第六条学生户籍迁出(一)学生因毕业、肄业、结业离校时,户籍迁移手续按当年就业政策办理。保卫处按招生与就业处提供的学生去向表为学生办理《户口迁移证》后,各学院统一到保卫处领取学生《户口迁移证》或《常住户口登记卡》。(二)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注销学籍后,凭学校文件和招生与就业处开具的有关证明到保卫处办理户籍迁移手续,需将户口迁回原籍。如果委托他人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时,应注明户籍迁入地的详细地址。第七条学生户籍暂留的管理(一)学生学业期满毕业暂未就业,未能确定户籍迁往何地时,按招生与就业相关管理规定,应填写《暂未就业毕业生户口、档案暂留申请表》。由招生与就业处将当年外埠籍暂未就业毕业生名单造册,交保卫处备案。(二)学生户籍在校暂留期限为毕业当年年底。学生应在毕业当年12月31日之前将本人户籍迁出学校。(三)毕业学生户籍在学校暂留期间,除办理就业事项外,原则上不得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户籍超期滞留在校期间,不得再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第三章教职工户籍第八条教职工户籍迁入(一)新入职的教工及其家属,本市没有住房且户籍需要迁入学校集体户口的,需持学校人事处相关证明,到保卫处办理户籍迁入手续。(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户籍不得迁入学校集体户口:1.夫妻一方有固定住房且有户籍;2.无原籍派出所签发的《户口迁移证》;3.无公安局签发的《入户通知单》;4.无学校人事处开具的证明。(三)原户籍为本市集体户口的职工,如需将户籍迁入我校集体户口,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1.《常住人口登记卡》;2.身份证及复印件;3.学校人事处开具的证明;4.夫妻双方房管部门开具的无房证明。(四)学校新选留的毕业生办理户籍时,应将《常住人口登记卡》或《户口迁移证》及“报到证”复印件交人事处,由人事处统一为其办理进京指标后,再由保卫处统一办理学校集体户口。持《户口迁移证》的人员须交一张一寸白底彩色照片。(五)进站博士后办理户籍需提供:1.《常住人口登记卡》或《户口迁移证》,及《入户通知单》或《准予迁入证明》;2.身份证及复印件;3.学校人事处开具的证明;4.“博士后录取通知”复印件。第九条教职工户籍迁出(一)集体户籍职工因工作调离学校需迁出户籍时,应持人事处出具的《职工离校通知单》,到保卫处提取《常住人口登记卡》。迁往外埠的,在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迁往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应到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属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二)按照公安户籍管理规定,集体户籍职工在本市已购住房,应及时将户籍迁出我校集体户籍。(三)博士后出站时,户籍应做相应变动,本人需持人事处出具的《博士后离校户口转移通知单》到保卫处提取《常住人口登记卡》。迁往外埠的,在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迁往本市其他行政区域的,到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属的公安分局办理《入户通知单》手续。第四章新生儿户籍第十条学校集体户口职工的新生儿,随其父母一方在我校集体户籍上户时,须持下列材料到保卫处办理上户手续:(一)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生育服务证》;(三)新生儿父亲或母亲另一方为集体户籍时,应携带其《常住人口登记卡》;新生儿父亲或母亲另一方为外埠户籍时,应携带其户口本的首页和本人页复印件及身份证复印件。第十一条已婚学生子女的户籍,严格按着当地规定办理。第五章《常住人口登记卡》第十二条集体户籍人员的《常住人口登记卡》由保卫处统一管理。第十三条学生在校期间办理公证、出国(境)、结婚、购房等事项时,可以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第十四条集体户籍人员因事需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时,可采取本人亲自办理和委托他人办理的方式。(一)本人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时,教工和学生须填写《借户申请表》,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或工作证等有效证件办理。(二)委托他人借用时,委托人要亲笔签署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受委托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及与委托人的关系。受委托人需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或工作证)。受委托人是委托人的家庭成员时,还应携带其他有效证件。第十五条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期间,借用人应妥善保管,按时归还,借用时间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要谨防遗失,不得涂改、折叠、损坏。第六章身份证第十六条新生和新入职职工,应及时更换身份证:(一)新生更换身份证由保卫处统一办理。1、办理集体落户后,学校将统一组织照相,并收取工本费。2、原则上每位办理户口的学生均应办身份证。3、身份证制作好后,通知各班班长统一到保卫处领取。(二)教职工更换身份证应由本人亲自办理。教职工持保卫处开具的《办理申请》、工作证,到派出所办理。第十七条集体户籍人员的身份证有遗失、损坏的,应持保卫处开具的《补办申请》,学生证或工作证前往派出所办理。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保卫处负责解释。集体户口卡借用管理规定根据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为严格学校集体户口的管理,确保集体户口卡的安全、规范使用,为师生员工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特制定本管理规定,具体内容如下:户口迁入我校集体户的在读学生和教工及家庭成员,借用户口请进入学校“数字京师”内的“户籍管理系统”,点击“预约申请”,信息填写完整后学生持学生证(卡)、教工持教工卡到户籍室办理。如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借用户口,可以委托他人代借,按照委托书模板在提示的位置填写、复印相应信息。被委托人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及委托书来户籍室借用。集体户口卡借出期间,当事人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损坏,严防丢失,用完及时归还。寒暑假期间请按户籍室的通知前来借用。如不慎损坏或丢失集体户口卡,须出具损坏或丢失情况说明及补办集体户口卡的书面申请,并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材料,由本人到保卫处户籍室办理补办手续。此外,(1)为方便师生借用户口卡,户籍系统上线后网上预约登记成功的师生只需携带并出示学生证(卡),教工卡等有效证件,无需质押证件。(2)网上预约申请时,借用户口事由会显示时长,请在相应的时间内归还,一般为3个工作日,最长7个工作日归还,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3)延期毕业的同学网上预约成功后,只需携带学生证(卡)等有效证件现场办理即可,无需携带延期毕业证明。校园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内流动人口管理,做到流动人口基本信息采集制度化、监测动态化、管理规范化,实现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保持校内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台账数据的准确和及时更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口”是指:无本市常住户口,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及以上,来我校暂住、工作、学习超过一个月的人员,主要包括:(一)来校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人员;(二)来校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修理业等第三产业的经营者及其家属;(三)学校各单位聘用的非全职教学科研人员以及雇用的临时工、合同制工人;(四)家政服务人员;(五)探亲访友人员;(六)来校培训、进修人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华侨和外国人、无国籍人的居住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遵循公平对待、便捷服务、合理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覆盖流动人口管理、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和居住证工本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足额保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发放、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教育、民政、财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配备流动人口协管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辖区内流动人口居住信息采集和居住证受理、发放等服务管理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公共服务。第二章居住管理第七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第八条流动人口拟在居住地居住10日以上30日以下的,应当自到达之日起10日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第九条流动人口登记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近期照片、常住户籍所在地住址、居住地住址、服务处所、受教育状况、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未满16周岁的随行人员、签发机关和签发日期等内容。第十条流动人口在申报居住登记时,应当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第十一条流动人口登记信息错误或发生变动的,居住登记申报人应当自变动之日起10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更正或变更登记。第十二条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以及可供住宿的其他经营性服务场所住宿的人员,由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在医院住院就医的人员,由医院按照患者住院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登记。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寄宿就学或者培训的人员,由其寄宿的单位在入学时进行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负责对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登记。第十三条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在流动人口入住后24小时内登记,并在10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报告,督促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流动人口终止居住的,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中介服务机构应当自流动人口离开之日起10日内报告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聘用流动人口,应当自聘用之日起10日内组织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与流动人口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0日内报告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第十五条大型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经营管理机构以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委托的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自流动人口入驻之日起10日内,将流动人口登记信息报告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并督促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第十六条年满16周岁拟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居住地10日内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流动人口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探亲、访友、旅游、出差和依法不需要领取居住证的除外;未满16周岁的公民应随其监护人登记,不领取居住证。第十七条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时,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近期照片、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或借住证明等材料。符合申领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发放居住证,偏远地区可延长至15日;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告知申领人,并说明理由。居住证一人一证,有效期为五年。居住证的名称、式样、规格、材质和制作单位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统一规定。第十八条居住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每年签注一次。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满一年前30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派出所委托的社会服务机构办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废止;补办签注手续后,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连续计算。第十九条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证有效期限内,居住地址变动的,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10日内在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变更,跨公安派出所管辖区域变动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先到原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注销手续。居住证持有人离开登记居住地不再居住的,应当自离开前10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证注销手续,并交回居住证。流动人口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房屋出租人或者用人单位等办理居住证注销手续。居住证持有人在30日内返回登记居住地的,不办理居住证注销手续。第二十条居住证有效期满,居住证持有人需继续在居住地居住的,应在有效期满30日前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换发手续。居住证严重损毁不能辨认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及时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换领手续。居住证丢失的,原居住证持有人应当持有效证件或证明及时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补领手续。居住证持有人换领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时,经出示执法证件,有权查验居住证,流动人口不得拒绝。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时,经出示执法证件或者工作证件,要求流动人口出示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应当予以配合。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或者扣押居住证。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居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居住证,不得骗取、冒领、出租、出借、转让居住证。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为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办理居住登记时,应当核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没有婚育证明的,应当及时通报给居住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在核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发现没有办理居住登记的,应当及时通报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第二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全省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整合与共享。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另行规定。第二十五条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商业服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知悉的流动人口信息予以保密。第三章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第二十六条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流动人口依法享有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流动人口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义务。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纳入居住证登记制度,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十八条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下列权益:(一)依法参与居住地有关社会事务管理;(二)依法参加居住地社会组织;(三)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相应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四)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五)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助等方面享受优先、优待;(六)获得法律援助;(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益。第二十九条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下列公共服务:(一)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信息查询等服务;(二)按照规定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三)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四)国家规定的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在居住地办理往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六)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七)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优惠;(八)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第三十条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居住证持有人享受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流动人口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第三十一条流动人口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其适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应当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对待。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做好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第三十三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流出人员的教育、培训,保护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四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服务组织应当为居住证的办理和使用提供便利。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流动人口未申报居住登记和申领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中介服务机构未登记、报告流动人口居住或者终止居住基本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对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对中介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用人单位未组织、督促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或者与流动人口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未报告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对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大型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经营管理机构以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委托的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报告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对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骗取、冒领、出租、出借、转让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收缴居住证,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违法行为人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非法收缴或者扣押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二条公安机关、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流动人口登记管理信息,侵犯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居住证,是指流动人口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合法居住的证明和享受权益、公共服务的有效证件。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所称有效身份证件,是指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临时居民身份证等。第四十五条首次申请领取、到期换发居住证,免收证件工本费。损坏换领、丢失补领居住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损坏换领、丢失补领居住证工本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定。第四十六条流动人口在本办法施行前领取的暂住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并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权益和公共服务,有效期满需要继续居住的,依照本办法申领居住证。第四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保卫处负责解释。学校居住登记卡申请审批表(学生)姓名性别学号所在学院身份证号校内详细居住地址申请人签字:联系电话:班主任意见签字:联系电话:学院意见单位盖章:学院领导签字(副书记):保卫处盖章:年月日学校居住登记卡申请审批表(教工)姓名性别所在单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校内详细居住地址申请人签字:科室意见签字:联系电话:所在单位意见领导签字:单位盖章:保卫处盖章:年月日录取新生申报户籍情况统计表姓名

民族年龄身份证号码原户籍所在地学院班级备注户档暂存申请是否已在就业网上提交:是否户档暂存证明 学校:兹证明,贵校_______学院_______专业______届毕业生_____(姓名),已被我单位录用,落户手续正在申请中,请学校为其保留户口、档案。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机构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毕业生本人联系方: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以下三项对应项划√)单位性质党政机关科研单位中初教育高等教育其他事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部队单位行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国际组织军队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职位公务员法律专业人员文学艺术工作人员教学人员体育工作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科学研究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单位所在地:_____省_____市_____区单位联系人:_______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单位公章___年___月___日新生自愿放弃户口迁入申请书(学院),专业,性别,身份证号码:,自愿放弃迁移户口,如若出现与户口迁移有关的问题,本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申请人:(本人手写签字)年月日(加盖公章)委托书委托人姓名:委托人单位:(请注明学院或部处)委托人学号:委托人身份证号:户籍迁移地地址或借用用途:被委托人姓名:被委托人证件号码:委托声明:本人不能亲自办理相关手续,特委托作为我的合法代理人全权代表我办理相关事项,委托人在办理上述事项过程中所签署的有关文件,我均予以认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委托期限:自签字之日起至上述事项办完为止。委托人签字:年月日借户申请表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班级:学号:联系电话:所在学院:籍贯:已婚□未婚□政治面貌:家庭住址:借户理由签证□通行证□护照□就业□婚姻□购房□保险□公务员考试□其他事由()办理签证(通行证)或护照者填写拟出国时间及期限:同行人:资助费来源:有无邀请函及相关情况:在校现实表现:班主任(导师):联系电话:年月日所在学院意见负责人:年月日户档转移至生源地登记表就业网信息是否已提交学校审核是【】否【】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层次毕业时间政治面貌生源省市手机E-mail请选择毕业去向(从1~8项中选一项,在【】中划“√”)1.签劳动合同【】选择第1项的请提交劳动合同封面、首页及签字盖章页复印件。2.用人单位证明【】选择第2项的请附用人单位证明。3.自由职业【】4.自主创业【】选择第3、4项的请在下划线处对具体自由职业、自主创业作出说明。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的内容或项目(如开办工作室、自由撰稿人、家教等):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的所在地区: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的行业:5.已出国/出境【】出国/出境学校名称:出国/出境国家(地区)名称:6.就业实习【】实习单位名称:7.不就业拟继续升学:拟考硕【】拟考博【】拟考博士后【】拟升学的学校名称:8.拟出国【】拟出国的国家名称:9.拟就业:本市待就业【】回省待就业【】申请不就业【】户口和档案信息填写:二分单位名称:二分单位所在地(具体到市,直辖市具体到区):档案转寄单位:档案转寄地址:档案转寄收件人:档案收件人电话:档案转寄邮编:户口迁移地址(具体到门牌号。如户口未转至学校,请填写无):毕业生签字:年月日院(系)确认: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盖章)年月日学校就业部门确认: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盖章)年月日迁立户申请表姓名部门联系电话学院性别身份证号事由本人签字:学院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人事处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保卫处审核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备注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申请表姓名性别籍贯照片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现住址前往地点前往事由有效日期20年月日起20年月日止单位意见并加盖公章签发证件审批人填发人年月日证件号码签证顺序号备注户口补办申请表学生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班级:学号:联系电话:所在学院:籍贯:已婚□未婚□出生地:家庭住址:遗失经过本人签字:年月日所在学院意见负责人:年月日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第四条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第八条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公民如果在暂住地死亡,由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户主、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乡、镇人民委员会。第九条婴儿出生后,在申报出生登记前死亡的,应当同时申报出生、死亡两项登记。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第十一条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户主持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注销户口,不发迁移证件。第十二条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机关在通知人犯家属的同时,通知人犯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第十三条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第十四条被假释、缓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迁移的时候,必须经过户口登记机关转报县、市、市辖区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才可以办理迁出登记;到达迁入地后,应当立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第十五条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由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内暂住,或者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除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以外,不办理暂住登记。第十六条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住地。第十七条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第十八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2.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第十九条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1.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的;2.假报户口的;3.伪造、涂改、转让、出借、出卖户口证件的;4.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的;5.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规定办理旅客登记的。第二十一条户口登记机关在户口登记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户口簿、册、表格、证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统一制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统筹印制。公民领取户口簿和迁移证应当缴纳工本费。第二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的精神,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单行办法。第二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第三条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第四条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居民身份证用汉字登记的内容,可以决定同时使用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文字或者选用一种当地通用的文字。第五条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十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证。第六条居民身份证式样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统一制作、发放。居民身份证具备视读与机读两种功能,视读、机读的内容限于本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项目。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二章申领和发放第七条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第八条居民身份证由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第九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迁入内地定居的,华侨回国定居的,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定居并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办理常住户口登记时,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第十条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第十一条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公民应当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未满十六周岁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有前款情形的,可以申请换领、换发或者补领新证。公民办理常住户口迁移手续时,公安机关应当在居民身份证的机读项目中记载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变动的情况,并告知本人。第十二条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之日起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第三章使用和查验第十三条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二)兵役登记;(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依照本法规定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从事前款规定的有关活动,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证明方式证明身份。第十五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一)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二)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绝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分别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第十八条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