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龙山文化朱封大墓内,发现有各种精美陶器、骨器、玉器等随葬品的单人木椁墓。龙山文化已经出现私有财产B《尚书梓材》:“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商朝时期原始民主传统形成C《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时期流行华夏认同观念D《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战国时期赋役加重趋势明显A.A B.B C.C D.D2.据《左传》记述:“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礼”)以观德,德以处事。”春秋时期,“德”的内涵不再强调礼乐等级和对天子的服从,转而强调对民的重视。战国时期,“德”的内涵呈多元化发展,其中部分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秩序逐渐破败 B.儒家思想影响扩大C.变法运动开始兴起 D.统一之势渐趋明朗3.据载,郑弘少为乡啬夫,被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元和元年(84年)郑弘为太尉,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郑弘之下。“每正朔朝见,郑弘曲躬而自卑。帝问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定例)。”这反映了()A.豪强势力的膨胀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察举制存在隐忧 D.官僚体制逐步健全4.唐初贵族女子出门要戴冪羅(一种长及身的面罩),“不欲途路窥之”。自武周朝之后,冪羅渐被只遮盖脸部的帷帽所替代,玄宗后甚至“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反映了唐()A.纺织业技术水平高 B.对外文化交流频繁C.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D.封建贵族生活奢靡5.清人汇编的《全唐诗》和今人所作补编,流传至今的诗人3600余个,诗歌5.5万余首。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诗坛名家辈出,精品纷呈,风格多样,体式大备,全面深入地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域文化的影响,蔚为文学史上的高峰。这反映了唐代()A.文学日益平民化的趋向 B.开放兼容的时代风貌C.文明开化程度不断加深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6.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新纪元》(1908年)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新中国》(1910年)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 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7.20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盈利巨百万两,承担“工厂办社会”的重任并改善南通的基建、教育、民生,推动南通经济走向繁荣。但后来资金不济,大生纱厂巨亏而倒闭,南通经济也随之走向衰退。这主要反映张謇()A.缺乏近代工商管理理念 B.具有修齐治平的儒家情怀C.弃仕经商取得巨大成就 D.在恶劣的环境下创业艰难8.1922年12月,孙中山在给苏俄特使越飞的信中说:“以广州为根据地有冒险性,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其海军的中心。”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英国企图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C.国民党的联俄政策取得成效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成熟9.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 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0.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办学体制国有化一主多元资金来源单一的投资制多渠道集资教学观念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招生就业制度统招统配度面向市场A.思想变革与社会变革同步 B.高等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C.办学理念受生产关系影响 D.高等教育已形成完整体系11.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12.为管理公共秩序,中世纪欧洲的市民在上百年的时间里曾实践过几乎一切可以想象出的组合形式,试用过各式各样政府组织方案。例如,所有政治机关由选举产生、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等级代表制、比例代表制、轮流任职制等等。这些实践()A.防止了专制势力复辟 B.复兴了古典时期的城邦政治C.蕴含了近代转型因素 D.奠定了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13.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又强调上帝无兴致参与到具体的事务中来,并且认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运行。这一主张()A.反映了无神论的观点 B.源于理性精神的进步C.引领了科学革命方向 D.体现了未来社会蓝图14.幕府末期,幕府最早派遣的访美使节团中一位仙台藩士在目睹了美国官兵上下级关系后,说道:“彼素来疏于礼让,然其患难相扶、祸福与共,再则彼此上下无别……故亦有其国昌。”上述材料表明日本()A.幕藩秩序走向崩溃 B.身份秩序开始打破C.部分藩士开始觉醒 D.倒幕运动迫在眉睫15.20世纪20年代,德国兴起了“道家热”。如作家克拉朋特自认是道家思想信徒,他撰文呼吁德国人按照“道的神圣精神”去生活,成为“欧洲的中国人”。直至1933年,“道家热”才在德国宣告结束。德国“道家热”的兴起()A.缘于一战带来巨大灾难 B.缓和了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成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16.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A.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 B.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何以那种吃人的礼教制度……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我向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胡适《吴虞文录序》(1921年)材料二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和全社会的顽固势力,因此需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其方向是向前进的。——摘编自资中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材料三第一目标(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第三教材大纲(一)上古史: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二)中古史:两汉之学术与宗教……中国文化之东被、宋之学术思想、中国文化之西渐……(三)近世史:清代之文化;(四)现代史:最近之文化;(五)综论: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关系、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之责任。——《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一年颁行)材料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适等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动机。(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主要史实。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学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作派积习甚深。1937年11月,北大、清华、南开3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后,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授治校制度。在梅贻琦为主席的最高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具体办事机构有“两会三处”,其中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负责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对学校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西南联大,三处及各院院长、系主任均由教授兼职,形成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8年间,始终乘持教授治校的民主作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在国际上有声望的大学。——摘编自江渝、王小林《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实践与启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特点和意义。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说明1763年到1914年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一、选择题:1—16AACCBBDBBCCCBDAA二、非选择题17.(1)态度: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原因:传统文化顽疾根深蒂固,顽固势力强大;知识分子热心学习西方,吸取西方文化精华。(2)动机: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加强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任答两点)(3)主要史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的政治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小康社会,体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借鉴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对外交往传统价值取向。18.(1)原因:当时中国大学弊病严重;北大、清华、南开的实践基础和梅贻琦的个人作用;抗日战争的影响。(2)特点:教师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设立机构,职责明确。意义:形成浓厚学术氛围,培养了人才;改革大学弊端,对后世产生影响;使西南联大成为国际上有声望的大学。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