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

也”。太宗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

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

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宋太宗评价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927-976)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变真相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光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陈桥驿o东

0(开封)宋州O北

汉太原◎

(晋阳)陈桥兵变960年,陈桥驿发动兵变

建立O

定州

O镇州周湾州辽

(契丹)O

北京

南京后北宋澶渊

靖康

绍兴之盟

之变

和议112711411038年

1114年西夏建立金朝建立五代十国唐朝

宋朝灭

立9079601005916年契丹国建立南宋

灭亡12791271年元朝建立辽宋夏金元时间线南宋“祖宗之法”——立1

.

1强化中央集权的背景五代与北宋建立者简历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塘,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北宋:赵匡胤,原任后周殿前都点检五代历时都城短命王朝后梁907-923开封后唐923-937洛阳后晋936-947开封后汉947-951开封后周951-960开封▲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祖宗之法”——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小结】强化中央集权的背景①历史:吸取唐五代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②现实: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赵普如何应答?方镇势力强大;君弱臣强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赵匡胤提出什么问题?政局动荡的原因?长久统治的方式?《雪夜访普图》州一级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以上措施有何特点?崇文抑武文官政治权力分割中央集权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1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

“祖宗之法”——立夺其权(行政)制钱谷(财政)

收精兵(

)(

1

)

重—

(

)更戍法: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①

②③1.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祖宗之法”——立(1)方镇太重—

分散地方权力(分权)分化事权广

安抚司(师司,军政)

--7四

转运司(漕司,财政)

一提点刑狱司(

,司法)

司一提举常平司(仓司,

常平仓、水利等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共签文书,彼此制约

衡县

——知县(或县令)中央路府州军监行政中书门下

1

同平章事

增设参知L

政事二府(

)枢密院1.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君弱臣强——

分散中央权力(分权)中枢行政体制的变迁: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分化相权财政“祖宗之法”——立度支司盐铁司户

司_皇帝三司监察军事(

)台谏三

衙三司使财政同平

参知

枢密

枢密

御史

知谏

章事

政事

使

副使

中丞

院行政

军政

察思考:自秦汉至宋,相权与君

权呈现怎样的趋势?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二府三司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渐加强1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

施(2)君弱臣强:分散中央权力(分权)少

府光禄勋

大司农廷尉太

:卫

大鸿胪太

常分化事权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祖宗之法”——立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中书门下

枢密院

台谏皇帝御前会议皇帝

秦汉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唐代中央权力分配御史

大夫示意图工

部太尉丞相吏部三司皇帝仆时

代唐

朝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时间

(

)29017212541科举次数

(

)2681581213录取进士总数

(

)7448188148717604561平均每榜

(

)2813186147351科举取士人数大大增加崇文思考:北宋有哪些抑武的举措?①罢免武将兵权②文官掌管枢密院③文官任地方长官“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唐与宋初科举次数和录取进士人数基本情况简表1.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武将专权——文官政治的形成④统兵与调兵分离⑤实行更成法“祖宗之法”——立抑武杯酒释兵权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使好田宅市之,王翦、萧何所以免祸.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稍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①罢免武将兵权《劝学诗》宋真宗

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范仲淹进士第97名参知政事王安石进士第4名

参知政事欧阳修进士第14名参知政事苏轼

进士第2名

判曾巩

进士第1名

州1.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武将专权——文官政治的形成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革新除弊廉洁奉公崇文抑武

重文之风“祖宗之法”——立“祖宗之法”——立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一提点刑狱司(宪司)1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共签文书,彼此制约)知县(或县令)②制度过于僵化,助长了因循守旧的风气;③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④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膨胀,增加财政负担;⑤守内虚外的国策,造成边防空虚,军队战斗力的低下。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影响:①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制衡四

同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加强集权分化事权崇文抑武中央路府州军监县1.3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开宝九年(976)宋太宗即位诏: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

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

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事:指大事。制:规定。曲:指小事。防:防范。无论大事小事都规定制度,防范周密。思考:上述材料反映出宋初制度的什么问题?制度过于僵化,助长了因循守旧的风气1.3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祖宗之法”——立本朝第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

刑政,

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加强中央集权,造成边防空

,军

队战斗力的低下宋代对外之积

弱不

;宋

室内

部之

积贫难疗。——钱穆《国史大纲》“祖宗之法”——立1.3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钱穆(1895-1990)“祖宗之法”——弊澶渊之盟历史背景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北宋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辽军大举南下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北宋每

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

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1边防压力(积弱)

燕云十六州云州

州●

●蓟州大同‘

●蔚州深州幽州北

葡县黠

期州意州

应州“皱沟关父·

人高梁河戛

、斯

瓦桥关为

●莫州

海哈

汗(黑汗)西

回鹘葱岭黄头回纥╱吐

蕃诸

部上京真夏兴庆◎6澶州(清渊)◎东京“屯二十万重兵,只守界壕,不敢于敌。中夏之弱,自古未有。

”理◎

都城———政权部族界未庭今国界海施南

海陈家谷

●瀛州武州●

妫州。儒州新州●●

●檀州南

海北

宋辽2.1边防压力(

)

“祖宗之法”——弊宋夏和议: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

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岁赐”。“屯二十万重兵,只守界壕,不敢于敌。中夏之弱,自古未有。”2.2财政危机(

)

“祖宗之法”——弊北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为“岁币”。1042年,辽

索要关南地,辽宋修约。宋增“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称为“岁赐”。思考: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不可取——政治上屈辱求和,财政上负担沉重可取之处——受损有限;和平主流;互市繁荣;民族交融;中华发展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

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

事实上,岁币数量很

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

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

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思考:导致北宋严重财政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特点:招募组建,多而不精;管理混乱,素质低下。→募兵制

→军队数量增加→军费恶性膨胀内

费43.235.8-19.3北宋禁军人数的激增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

为了应对辽和西夏的战争目

———2.2财政危机(

)思考:为何北宋会出现财政危机?968

995

1017

1041967年997年1021年

1048年-82.6“祖宗之法”——弊“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人数万人2.2财政危机(

)

“祖宗之法”——弊思考:为何北宋会出现财政危机?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

,已逾一倍多矣。

……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

(宋)包拯奏报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冗官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过度分化事权,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恩荫入仕泛滥。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式官

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思荫的机会有:圣节荫补,每年逢皇

帝诞辰一次;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

一次;遗表荫补,官员死时上遗表一次。功臣死后,推恩可达二十余人。——人教版《重大改革回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共签文书,彼此制约)知县(或县令)冗官冗费积贫

+

弱内

对外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一提举常平司(仓司)中央路府州军监县“祖宗之法”——弊968

995

1017

1041967年997年1021年

1048年

82.62.2财政危机(积贫)北宋禁军人数的激增冗兵四

同人数万人43.235.8制衡-19.3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

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

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

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

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

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

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钱穆《国史大纲》改

:范仲淹支持者:宋仁宗改革时间:1043年改革内容: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989-1052)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祖宗之法”——变范仲淹,字希文3

.

1庆历新政改

:王安石支持者

宋神宗改革时间:1069年改革内容:积贫局面+积弱局面富国之法+强兵之法改革结果:失败原因: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祖宗之法”——变3.2王安石变法3.2.1变法概况王安石,字介甫

(1021-1086)宋神宗

(1048-1085)目的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

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

民负担方田均

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

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思考:王安石“富国之法”是如何实现富国的?加强经济控制;开辟财源“祖宗之法”——变3.2王安石变法3.2.2变法内容目

的措施内容作用强兵保甲法将农民编为保甲;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维护社会秩序,兵农合一;

节约军费开支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省开支;提高了马匹数量和质量将兵法“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

的局面,提高了战斗力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质量、产量提高取士改革科举废除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立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

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唯才用人择优录取,克服恩荫弊病“祖宗之法”——变3.2王安石变法3.2.2变法内容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

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砣砣焉穷日力,继之

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

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

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前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思考: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梁启超进步

: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局限性:?“祖宗之法”——变司马光,字介甫

(1019-1086)3.2王安石变法3.2.3变法评价3.2王安石变法

“祖宗之法”——变3.2.3变法评价青苗法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等3.2王安石变法

“祖宗之法”——变3.2.3变法评价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

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

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

法的推行,

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钱穆《国史大纲》局限性:①

用人不当,新法实施存在问题;②危害百

姓利益,激化社会矛盾;③强兵效果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

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砣砣焉穷日力,继之

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

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思考: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②危害百姓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③用人不当,新法实施存在问题;“祖宗之法”——变司马光,字介甫

(1019-1086)3.2王安石变法3.2.3变法评价改

:王安石支持者

宋神宗改革时间:1069年改革内容:积贫局面+积弱局面富国之法+强兵之法改革结果:最终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祖宗之法”——变3.2王安石变法3.2.1变法概况王安石,字介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