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框题过关检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教版高三政治试题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框题过关检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教版高三政治试题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框题过关检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教版高三政治试题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框题过关检测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教版高三政治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框题过关检测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选择题1.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地球卫士奖”。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战乱和不合理的开垦退化为荒丘。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如今这片“中国绿”正惠及京津、润泽世界。这体现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能够相互转化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消除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也促进了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历史上的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为荒丘,如今人们又使它由荒原变为林海,这体现了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能转化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错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克服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但不能消除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④错误。2.(2019·汕头二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党的十九大做出这一重要判断告诉了我们()①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④符合事实的判断才会对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解析:选D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党的十九大做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重要判断,告诉我们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3.(2019·沧州质检)2017年10月开始,郑州、南京、秦皇岛等城市相继出台新一轮人才引进政策,对于符合要求的人才不再“限购”住房,可以按照规定购买商品住宅;对此楼市政策,购房者、房地产商有不同的看法。这告诉我们()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认识因各种因素影响具有反复性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对此楼市政策,购房者、房地产商有不同的看法”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①③当选;②④不为材料所反映。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哲学角度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③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④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是体现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试金石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选A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③错误;①④正确,入选。5.(2019·岳阳质检)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里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对改革的深入剖析有利于消除无谓的争论,从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面对改革,人们会有争论是因为()①认识客体具有复杂性,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②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价值选择会受到价值判断的影响③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有可衡量的客观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不同而不同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A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但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真理具有客观性,③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从一个角度出发,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④错误;①②正确,入选。6.(2019·肇庆一模)2018年2月17日,中国外文局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在认知度排在前100名的中国词中,“中国梦”“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政治话语榜上有名,这说明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理解和认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各国的利益诉求②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世界的发展③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智慧有效推动全球治理④矛盾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反映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①错误;社会意识有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健全完善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举措的合理性。解析: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通过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可见其德治建设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S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S村德治建设坚持实现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坚持最高的价值标准的体现。答案:①S村依据乡村客观实际,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符合时代要求,做到德治建设遵循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