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菌生产技术-竹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1页
土生菌生产技术-竹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2页
土生菌生产技术-竹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3页
土生菌生产技术-竹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4页
土生菌生产技术-竹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二、采收加工三、竹荪菜肴当菌蛋发育成熟后,子实体就从菌蛋顶端伸出。竹荪破蕾至成形的过程很短,随之而来的是菌体自溶,所以应注意适时采摘。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采收子实体(即菇体)从菌球中破壳伸展即可以采收。子实体成熟通常在上午12时前。竹荪子实体从菌球中破壳至放裙只需3~4小时,当天开裙多在上午8~10时左右。时间太长菌盖中墨绿色的孢子液会自溶滴落到菌裙和菌柄上,影响竹荪的品质颜色。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采收采收方法是将菌托旋转式拔起,不要伤害周围的小菌蛋和培养基,采后将表面的坑用细松土填平。采收时应专收专放,采收后的鲜竹荪应及时剥去菌盖、菌托,保护竹荪整体完善不破。清除残留菌托,以防污染。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采收烘干是竹荪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烘干的质量直接影响商品性。采收回来的竹荪,菌裙尚未充分伸展时尽快进入烘房进行烘干。进入烘房前平摆上烘干竹蓠,然后烘干灶加温烘干脱水。按菌柄大小分层摆放在烤筛上进烘房烘干,一般放二层即可。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加工进炉初期烘干时的温度可高些,排风量要大。先使烘干灶内温度在0.5小时内升到70℃~90℃,1.5小时~2小时后,竹荪八九成干。拿出烤筛,及时用绳子把竹荪扎成捆,一般每捆0.12kg,再把成捆的竹荪放进烘房下部继续烘烤,烘烤温度在70℃~80℃保持2小时~3小时,竹荪干品含水量≤13%即可。并注意将竹筛上下调换,以均匀温度,以基部干即可,一般4个小时就烘干。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加工烘晒以色泽洁白或淡黄为宜。棘托竹荪通常单朵重25克左右(鲜重,菌柄与菌裙)。长江流域头潮荪一般至7月底结束。单产达干品250g/平方米(不计菌帽与菌托)。约占全部产量的70~80%。两个星期后,第二潮荪便可现蕾再生。整个栽培周期为120天左右。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加工为了使竹荪商品外形美观、整洁,晒烘时要将子实体展平。干燥后的竹荪呈扁平状,淡黄色。竹荪干品极易吸潮,因此要用双层塑料袋包装,并封牢袋口,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以免霉变、虫蛀。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加工脱水烘干后的竹荪应及时分级整理,捆扎成把装入薄膜袋内,放在黑暗处贮存待售。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加工如作为商品出口和国内市场零售的,最好采用小塑料袋包装,规格有25克、50克、100克、300克不等。建议采用真空包装,这样可以减少氧化导致竹荪变色。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加工竹荪芙蓉汤是周总理用来招待外宾的国宴,它还是消灭腹部脂肪最佳靓汤,竹荪尤其适合腹部脂肪多的人食用,它促进脂肪的分解,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水平,对减少腹部脂肪贮积有一定的作用。竹荪作为菜着,具有种独特的无可比拟的清鲜风味。其质地脆嫩疏松,能够饱吸鲜汤汁,使味道愈见鲜美而爽口。(一)竹荪芙蓉汤三、竹荪菜肴食材:猪肉200克、竹荪30克,鸡蛋3个,枸杞十粒、油菜或是小青菜适量。辅料:姜片、料酒、精盐各适量。1.竹荪用温水泡发洗净,捞出揸干水分,切段备用;鸡蛋入碗打散。2.烧锅下油,爆香姜片将猪肉炒至变色我入料酒,倒入竹荪炒透。3.加入清水滚熟,将锅端离火位,右手持汤勺推动汤水,左手持碗将鸡蛋、青菜、枸杞注入,再将汤水烧至微滚,加入精盐即可。(一)竹荪芙蓉汤竹荪6根、柴鸡半只、大葱4段、老姜4片、小菜心6棵、胡萝卜半根、盐2茶匙(10克)。1)将柴鸡半只,洗净斩成块。竹荪用冷水浸泡10分钟,只要竹荪回软发脆即可。2)将鸡块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下捞出,用清水冲净鸡块表面上的浮末。将鸡块放入砂锅中,一次性倒入足量清水,放入大葱,姜片,待汤沸腾后,转小火煲1小时。3)趁着煲汤的时间,将浸泡回软的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放入温水中焯烫20秒钟,去除竹荪的生涩味。捞出后,用冷水洗净,放入汤锅中,继续煲30分钟。4)最后,可以放一下小菜心和胡萝卜片在汤中,煮2分钟后即可关火,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盐调味即可。(二)竹荪煲鸡汤主料:竹荪、芦笋辅料:鸡汤、适量、盐、蚝油、水淀粉均适量。1.将芦笋洗净。2.去掉老的部分,焯熟待用。3.竹荪泡发,剪去头尾。4.热锅,加入鸡汤,将竹荪煨熟。5.将焯熟的芦笋穿入竹荪。鸡汤加盐、几滴蚝油调味、用水淀粉打个薄芡淋在上面就行了。(三)竹荪芦笋竹荪菜肴欣赏竹荪菜肴欣赏竹荪菜肴欣赏竹荪菜肴欣赏竹荪菜肴欣赏竹荪菜肴欣赏光热水气肥一、二、三、四、五、竹荪具有喜温、喜湿、喜荫的特点,又有怕高温怕水渍,怕强光的生活特征。竹荪对生活条件的要求菌丝生长:不需光。在室内光照下,菌丝生长将受到抑制,容易老化,生长缓慢并呈淡红色。30cm深的土壤内菌丝能旺盛生长。菌蕾原基形成:不需光。实体发育:一定散射光,100~300lux光照能促进子实体生长。所以人工栽培竹荪可以利用高大植物遮阴,或是要用遮阳网搭建简易的遮阳棚。一、光竹荪是中温型菌类不同竹荪对温度要求不同(不同生长期)品种菌丝生长阶段子实体生长阶段范围最适范围最适长裙竹荪5~3022~2417~3022~25短裙竹荪5~2821~2315~2620~22红托竹荪5~2921~2316~2620~22棘托竹荪13~3530~3220~3025~32二、热竹荪大多是中温型菌类。在适温环境下酶活性提高,生理活动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使酶活性降低,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菌丝细胞生理失调而死亡,因此,竹荪耐低温怕高温。竹荪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8~32℃,以20~28℃为最适宜,30℃以上生长缓慢,发黄,老化;35℃以上会萎缩,腐烂,死亡。竹荪菌蕾形成与生长范围在10~30℃,以22℃左右为宜,开伞以20~25℃最适,低于17℃菌蕾生长缓慢。二、热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65%子实体分化:培养料含水量>80%破蕾:培养料含水量>90%菌裙张开:培养料含水量94~95%;以便菌裙最大度张开生产中在竹荪开裙时如果土壤(培养料)水份不足,会导致菌蛋表面的外菌幕难以裂开,进而导致菌柄折断,影响商品品质。不同生长阶段要求水分不同:三、水土壤湿度过高,通透性差,竹荪菌丝由于缺氧而受抑制,严重时会死亡。湿度过低则培养基干枯,影响菌丝生长和正常发育,土壤湿度低于30%时菌丝死亡。自然界中野生竹荪一般都生长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上或平地的沟坎边缘。三、水竹荪为好气性真菌,整个生长阶段都需要新鲜的空气,特别是菌蕾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足够的氧气。因此培养料应加入一部分尺寸较粗大的原料,使培养料通气良好,保证足够的氧气,以免造成菌丝生长不良甚至窒息死亡。生产中往往还要求将栽培场所做成畦状,栽培厢开深约10cm的沟,以避免渍水导致的通气不足。四、气培养料(菌丝体)pH以5.0~6.0为宜子实体生长时以4.5~5.5为宜(pH值超过7.5以上会影响生长)栽培场地最好是土质较疏松、富含腐殖质、偏酸性的砂质壤土。(1)pH:喜微酸环境五、肥C源:以纤维素、木质素为主要C源。依靠分解竹材或其他材料而获得。N源:腐殖质中蛋白质的分解物为主要氮源。覆土:需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竹园土做覆土材料,无覆土就不能形成菌蕾。(2)其他营养:竹荪是腐生真菌,自然发生主要在竹林五、肥孢子菌丝体菌蕾子实体一、二、三、四、菌丝体:白色、细长、分枝状丝状体;子实体菌盖(表面着生孢子)菌裙菌柄竹荪菌蕾

(菌蛋或担子果):褐色或棕褐色,呈卵形。菌托孢子是竹荪的基本繁殖单位,短枉状、较小,3~4.5×17~28微米,无色透明,着生在产孢结构担子上,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孢子(薛汉煌,1983)。一、孢子菌丝体是竹荪的营养器官。起分解、吸收、贮存和输送养料的作用。竹荪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芽管,再由芽管延伸和分枝,形成长长的丝状或管状的菌体,每条管状细丝称为菌丝。其菌丝分隔,称为有隔菌丝。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二、菌丝体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为初生的单核菌丝,单核菌丝很快质配形成次生的双核菌丝。其顶端伸长都采用形成锁状联合的方式延伸。形成锁状联合的模式1-7为形成锁状联合的过程单核(初生)菌丝与双核(次生)菌丝二、菌丝体单根菌丝为无色、分支、分隔的多细胞管状物,直径是头发的五分之一。初期为白色丝状,逐渐发育成绒毛状。气生菌丝长而浓密,见光、老化或组织化时变成粉红色、紫兰色和黄褐色,红色素和紫色素在受外界刺激或干燥脱水后更加明显。因此,红色素和紫色素是签别是否竹荪菌种的主要依据。许多菌丝交错在一起成为菌索。其菌丝有极强的分解能力和抗杂菌能力,菌丝分泌出胞外酶,能够充分分解和吸收生料中的养分,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竹荪适宜大田生料栽培。二、菌丝体菌蕾:俗称菌蛋,是子实体的前身,由近地面或地面的一支或数支菌索顶端扭曲膨大而形成小菌蕾。菌蕾剖面见图。初圆形白色,见光后变成咖啡色,成熟膨大变成鸡蛋状,受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菌蛋大小不一。当菌蕾成熟后顶部渐突而裂开,在温湿度适宜时立即长出伞形子实体。三、菌蕾子实体菌盖

菌裙菌柄菌托由菌盖、菌裙、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组成。全株高12-30厘米。四、子实体菌盖:钟形,宽和高为3~5cm,上有多角形的小孔格,孔格上着生孢子,成熟时顶部带黑色。四、子实体菌柄:从菌托基部到菌盖顶端叫菌柄。菌柄上细下粗,白色中空,呈纺缍形、圆锥形或圆柱管状的海绵体组织,一般长8-26厘米,起着支撑作用,也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四、子实体菌裙:位于菌盖下面,洁白多孔的网状。子实体成熟后,从菌盖边上往下撒开,形如鱼网或纱罩,似如一条裙子故叫菌裙。菌裙的长度超过菌柄的二分之一为长裙竹荪,不足三分之一的为短裙竹荪。四、子实体菌托:鞘状,菌托膜质如同一只碗,直径2~4厘米,高1.5~2厘米。当菌托支撑着菌盖和菌裙从竹荪球中起立后,留下外菌膜、内菌膜和托盘,都称菌托,对菌柄起着撑托作用。有红色、紫色、红褐色等依品种而异,与菌索相连,支撑整个子实体,起保护作用。四、子实体竹荪菌种选育竹荪原种制作竹荪栽培种制作一、二、三、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竹荪菌种选育人工选择育种基本流程:品种资源收集与选择纯种分离品比试验扩大栽培示范推广采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或基内菌丝分离获得纯种,目前以孢子分离、组织分离的方法最为高效和可靠。分离物在20-25℃条件下培养2天即可萌动,4天左右可形成初生菌落,在无菌条件下挑起菌落的尖端进行纯化培养或者扩大培养。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选择与鉴定,并经过出菇试验后才能大规模投入规模生产。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竹荪菌种选育1.组织分离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无伤口,尚未破口的大型菌蛋,用清水洗净表面杂物,在接种室(箱)内用0.2%升汞水浸洗,再用无菌水冲洗数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在无菌条件下用手术刀把竹荪蛋切成0.5*0.5厘米的小块,接入斜面培养基上,25℃(根据不同的品种)恒温培养,即可得到母种。用此法制竹荪母种,菌丝萌发快,技术易掌握。配方一:牛肉汁1g、鲜松针20g(煮水)、酵母膏2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配方二:米粉50g、鲜松针20g(煮水)、蛋白胨2g、酵母膏5g、稀土2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8g、琼脂20g、水1000ml。竹屑培养基三:竹屑200g(煮水)、蔗糖20g、琼脂20g玉米粉培养基四:玉米粉60g(煮水)、蔗糖20g、琼脂20g也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黄豆粉效果也比较好。纯种分离用培养基:取健壮、无病虫害、无伤口的大型菌蛋,在即将裂口之际拣出,用清水洗净表面杂物,以无菌操作方式用0.2%装在事先经灭菌的弹簧圈上,装入培养器或玻璃杯里,罩上钟形玻璃罩,放入25℃(根据不同的品种)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当钟罩内的菌蛋破蕾、成熟,孢子胶体自溶为液滴时,将孢子液用无菌水稀释,划线法接入事先准备好的培养皿内,放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分离菌落后得纯竹荪母种。用此法制作的竹荪母种,萌发慢,菌丝长满管的时间长,但纯度好,育种一般用这种方法。2.孢子分离一般纯化转管,次数以2~3次为宜。操作应严格无菌,将原母种琼脂切成小块,一支试管种,可转接20~30支斜面培养基试管。接种时,菌丝面向上,琼脂面在下,贴好标签,在20~25℃下培养,20~35天菌丝即可布满整个斜面,经纯化转管的母种,再制作原种和裁培种。3.转管竹荪属于中高温型菌类,适宜栽培温度为18~22℃,分为春秋两季。各地气温不同,具体掌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便于菌丝正常生产发育;二是播种后2个月气温不低于10℃,便于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竹荪原种制作原种培养基常用配方配方一:木屑35%,棉籽壳41%,麸皮20%,白糖1%,石膏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pH值5.5~6。配方二:杂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17%,石膏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pH值5.5~6。

无菌条件下接种,25℃暗培养约6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瓶。原种培养基常用配方配方三:牛粪60%、竹屑30%、麦麸5%、壤土1%、石膏1%、白糖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5%、过磷酸钙1%、pH5.5,含水量65%。配方四:竹屑70%、木屑20%、麦麸5%、壤土1%、石膏1%、过磷酸钙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5%、含水量65%、pH5.5。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三、竹荪栽培种制作(一)制作栽培种的常用配方1.木屑或棉籽壳70%,谷壳9%,麸皮20%,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pH值5.5~6。2.竹屑40%,杂木屑30%,谷壳14%,麸皮15%,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pH值5.5~6。3.玉米秸秆40%,杂木屑30%,玉米芯19%,麸皮10%,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pH值5.5~6。(二)栽培种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三、竹荪栽培种制作侵染(竞争)性病害竹荪虫害病虫害防治一、二、三、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病原物侵染造成的病害,因可传染,又称传染性病害。严格意义上说,竹荪侵染性病害很少,主要是竞争性微生物引起的竞争性病害。目前发现的主要有细菌、绿色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格孢霉、酵母菌等,它们主要来自培养料带菌,消毒灭菌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菌种带菌引起;其次是镰孢霉、鬼伞等,是由土壤或栽培材料带菌造成。一、侵染(竞争)性病害1.病菌性烂蕾(1)症状菌蕾黑褐色,外膜收缩脱节,摇动即断,手捏菌肉呈豆腐渣状,色极黑,闻有氨水味。(2)检测翻开表层覆土可见菌丝发霉,基料2cm以下菌丝正常。(3)原因放线菌或其他杂菌感染菌蕾。(4)预防措施①受害及四周5cm处撒石灰粉,2d后清除残余,重新堆料覆土。②减少或暂停喷水,降低地温和空气湿度,抑制杂菌滋生蔓延。③加强通风,使畦床内空气新鲜。2.粘菌高温高湿条件下,粘菌可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受粘菌危害的竹荪畦位里面培养料变湿腐烂,竹荪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步消亡,不再形成子实体。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粘菌病,病源来自土壤或栽培料。

防治措施:(1)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菌种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对棉塞染菌、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宜使用。(2)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3)要选择前二年内未栽培过竹荪的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排水容易的田块作为竹荪栽培畦地。(4)要提前20~30天把田块稻草根清除和翻犁成畦暴晒。(5)畦田四周要清沟排水,沟要清宽、挖深,不使雨水淤积。竹荪粘菌病的防治硫酸铜10克、石灰粉10克、清水500毫升3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抑制杂菌的蔓延。2.粘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菌种分离培养、转接保存以及栽培过程中极易发生污染的病原菌。受细菌感染的培养基(料)腐烂变质发臭,竹荪菌丝体不能生长。细菌的菌落为黏稠状的细菌胶液,表面湿润。污染培养料的细菌基本为杆菌。(1)细菌3.其它竞争性杂菌3.其它竞争性杂菌(2)红鬼笔、白鬼笔、毛头鬼伞、墨汁鬼伞、长根鬼伞等,一旦侵染将整畦报废。必须立即消毒,控制扩散。红鬼笔毛头鬼伞3.其它竞争性杂菌(3)青霉、绿霉、曲霉、毛霉、根霉、链格孢霉等霉菌。不同霉菌感染症状不同。原因是来自菌种带菌或栽培料带菌。防治:(1)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霉菌处。(2)在霉菌处撒上高锰酸钾颗粒后,喷水于霉菌外围。(3)取生石灰9份、多菌灵1份、水适量灌刷霉菌处。(4)用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待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补上新料。a.人工捕杀,找蚁巢彻底消灭。b.药物毒杀,在周围挖掘沟坑,施上白蚁净等药物。白蚁防治:(一)白蚁二、竹荪虫害(二)蛞蝓人工防治:可以一早一晚两个时间段进行人工捕捉。二、竹荪虫害1.危害:一是,机械性破坏。二是,间接引起病害和虫害。其三,鼠是鼠疫及其他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一旦被污染的器具、菇体与人接触或被误食,则会引起传染病和寄生病的发生和流行。2.防治:在菇棚四周挖沟(宽30~40cm,深40~90cm),雨天排水,晴天灌水,可防止鼠类进入危害。用药。(三)鼠害二、竹荪虫害注意:为防止杂菌大面积感染造成减产损失,竹荪栽培田不宜连作,应改种水稻,3~5年后方可重新种植竹荪。(四)螨类螨类防治:a.稻草、谷壳要求新鲜、晒干。b.培养料发酵时要求腐熟,内外均匀。二、竹荪虫害防治原则:竹荪是食用菌中的珍品,栽培中原则上禁止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发生给栽培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三、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1.做好栽培土地的选择、消毒工作;2.培养料要求新鲜、晒干、无霉变;3.堆料要拌匀,发酵要求充分,腐熟,内外均匀;4.栽培料中尽量少添加麸皮等有机氮源。一、二、菌丝体徒长死蕾三、四、子实体畸形难破蕾和硬破蕾现象当生态环境条件不能满足食用菌发育所需的最低要求时,就会发生生理代谢性障碍而使菇类畸变,这属于非侵染性病害或非病原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在菌丝体阶段表现为菌丝萎缩或徒长,在子实体阶段则表现为畸形、死菇、变色等。这类病不会传染,但会造成栽培上不同程度的减产和产品质量的下降,甚至绝收。生理性病害菌丝体徒长症状:在竹荪栽种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覆土以后长出大量的绒毛状气生菌丝体,特别在覆土时完全使用疏松腐殖质土,此情况尤为突出。原因:由于腐殖质土松、轻、透气性非常好,极利于气生菌丝生长,而不易形成菌索。如果透气性不好,会造成栽培床里随着菌丝体生长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也会出现绒毛状气生菌丝。严重时在菌种瓶口部形成浓密团结成菌块。一、菌丝体徒长防治措施:(1)覆盖的泥土不能完全使用松软的腐殖质土,最好按体积比1:1掺入沙土或完全用肥沃沙质土。(2)菌种拌料时水分不能太多,菌种瓶口最好用棉塞,并在灭菌时棉塞不能潮湿,以利于以透气。(3)在覆土后水不能浇得太多,要使覆土层略干些。(4)如果发现菌床上商生徒长,一方面可加强通风、减少覆土层水分,另外也可再盖一层1~2厘米厚的泥土。菌丝体徒长一、菌丝体徒长在菌床上经常发现初期长出的小菌蕾数量很多,但随着菌蕾长大时,有很多菌蕾开始变黄或枯菱。渐渐停止生长直至死亡。根据产生的原因又分为三类,期中病菌性烂蕾在传染性病害中学习。1.缺水性萎(死)蕾(1)症状:表现为菇蕾色泽变浅黄,外膜收缩皱折;手抓菇蕾内外滑脱,质地柔软,撕开肉质呈白色,闻之无味。(2)检测:翻开培养料,菌丝萎黄,基料干燥松散,含水量40~45%;二、死蕾⑴堆料播种时水分不足,或料被晾干或晒干;⑵通风过量;⑶主要原因是连续的天睛高温,光照过强,水分蒸发量大,导致竹荪栽培畦地表土失水干旱,造成竹荪缺水性萎蕾。1.缺水性萎(死)蕾(3)原因:竹荪喜荫湿土壤生长。菇蕾生长期,基质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①

畦沟保持寸水,畦面浇水使表土湿润,浇水要轻,防止损伤菇蕾。②棚内喷雾增湿,喷头朝上雾状喷水,提高菇棚空气相对湿度。③

调节荫棚遮盖物,避免强光照晒。(4)预防措施2.渍水性萎(死)蕾(1)症状:菌蕾褐色或深褐色,外膜皱纹清晰,手抓菌蕾向外滑脱,撕开肉质中褐色或紫黑色,质地脆,闻有呕吐物味。(2)检测:基料黄色,菌丝雪白粗壮,下层基料黑色,菌丝少。折断基料明显渍水,含水量70%以上。(3)原因:①场地整理欠妥,畦面四周高于中间,畦沟超过料底;②喷水过量,基料积水;③覆土过厚或土质板结,透气性差,水分蒸发难。①挖深畦沟,排除积水。

(4)预防措施②挖去畦床两旁外沿覆土,用毛竹管插进畦床料内,让空气透进基料,蒸发内含水分,然后覆土。④畦内凹陷积水难排的,应采取剖开沟,让积水流出后复原。③增加通风次数,适当延长通风时间。(1)症状:子实体形状不规则,菌柄顶端或下端分叉,菌裙不完整等。(2)原因:造成这些畸形子实体主要原因是机械性损伤,如覆土的土粒过分粗大,长在一起的菌蕾相互挤压。人为损伤和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子实体畸形。三、子实体畸形覆盖竹荪的泥土应打碎,不能用大颗粒泥土覆盖。在菌蕾出得比较稠密的地方,应适当的除去一批生长瘦弱的菌蕾,以免相互挤压,确保健壮的菌蕾得到充足的营养,而正常生长,除瘦弱菌蕾时不能用手拔,应当用剪刀小心剪掉,千万不能带动健壮的菌蕾。(3)防治措施:症状:已经成熟的菌蕾迟迟不能长出菌柄和菌裙,有些即使强行长出菌柄也会被折断。这些现象在室外栽培时常发生。原因: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菌蕾生长期间,栽培场地空气湿度太小。或菌蕾长时间露在空间受到阳光直晒,使菌蕾的外包被变干变硬。四、难破蕾和硬破蕾现象在菌蕾生长期间增加菌床的空气湿度,使其不低于85%。另外在菌蕾上可盖些竹叶、松毛等物,防止阳光直晒菌蕾。如果发现成熟的菌蕾外包被已经变干变硬,可用潮湿的竹叶等勿盖在菌蕾上面。经过几天的保温,菌蕾外包被仍会变软恢复正常,长出菌柄。在数量较少或个别菌蕾发生这情况时,可用小刀划开菌蕾顶端干硬的部分,然后再洒些水在菌蕾上,菌柄就能长出。防治措施:场地选择与平整播种发菌出菇管理一、二、三、四、场地符合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DB51-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8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场地选择与平整(一)清除杂草,开沟排水;(二)用微耕机将土壤翻一次,然后用中耕机起沟,沟深约20cm,沟宽约20~30cm,畦宽约55~65c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以l0~15米为好。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场地选择与平整(三)喷洒25%溴氰菊酯1000~2000倍液,以防白蚁等害虫(或0.5%敌敌畏或石灰水喷洒床内外消毒)。(四)设遮荫棚。以竹木搭盖,高度为1.8m~2.2m,棚顶及四周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或其它遮荫物覆盖,达到“七分阴,三分阳”的遮荫效果。建议在播种后搭建,以利于播种操作。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场地选择与平整(1)铺料:把经处理的培养料,边浇水边挑至地块,按每平方米干料10~20kg,将料倒至原来开的沟中,厚度10~12厘米。在铺料时要按粗细结合、底粗顶细的原则,顺畦铺平压实。(2)接种:稍压实后再播种菌种,菌种以掰开如鸡蛋大小为宜,间隔密度约5cm。亩用种量为250kg~300kg(15cm×33cm×0.005cm规格的袋装菌种约600袋)。基本采用两层料夹一层菌种法: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播种(3)盖面:再铺一层3cm厚的培养料盖面。(4)覆土:一般边播种,边覆土,边清理畦沟(畦沟就是人行道),覆土厚度在3~5cm,畦沟底深要达10cm左右,以利于排水。注意:菌种要尽快边播边盖,尤其是不可在太阳下暴露较长时间。(5)遮盖物:最后盖上稻草、竹叶或其它较柔软的植物干叶片等作遮盖物,适时种上遮荫作物。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播种做好播种后发菌管理是获得竹荪高产重要环节。1.播种后5~15天,是吃料期,指菌丝定植后培养料四周及内部纵深扩展,吸收养分。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后期增加通风次数。3.播种后15~20天,菌丝培养前期采用露地养菌,保持覆土层湿润,避免积水。播后15天~20天检查菌丝萌发生长情况,发现菌种不萌发、发黑,查明原因后及时补播菌种。2.管理上主要是保持覆土层不干不湿,控制好栽培温度,不要随意翻动以免损伤菌丝。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三、发菌若采用农作物套种方式的(套种品种有黄豆、高梁、玉米、辣椒、黄瓜、向日葵等高秆或藤蔓作物),竹荪播种覆土后15~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处套种一棵。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三、发菌3~5月上旬是竹荪菌丝生长期,关键是保湿保温。低温多雨天气,要排水通气,增加地温。连晴数天,畦内水分降到60%以下时,要适当对畦面喷水。培养期可以向菌床四周的地面上撒石灰粉或喷杀菌剂药液在遮盖物上,防止霉菌交叉感染。菌丝生长阶段的温度管理因品种而异。中温型菌株如红托竹荪,控制温度在20~25℃,而高温型菌株如棘托竹荪,控制温度在25~32℃。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三、发菌(二)菌索形成当菌丝定植竹片后便可掀薄膜进行水分管理。一个多月后,表层土壤出现菌丝,并逐渐变粗成为菌索,随后可形成菌球。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在75%~85%之间,料面湿度保持在20%~25%的含水量。现蕾后,空气湿度与料面湿度应相对提高,但过湿会烂蕾。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三、发菌播种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管理,菌丝上土面后,若发现土壤裂缝或凸起现象,就开始进入原基期。在培养料表面布满已生理成熟的绒状菌丝,慢慢向地表延伸,膨大成绒状或索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分化形成竹荪原基(即竹荪球,也称菌蛋、菌球)。菌球长在落叶层或腐殖土层表面时,因未见光,呈白色。在此期间管理主要是保持菇床适宜的含水量(土湿),控制光照量,增加湿度到90%。其措施是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喷洒水时注意勿对着菌蕾,以免萎缩,同时要加强通风。(一)原基期平菇熟料栽培技术四、出菇管理(二)菌蛋期再经10~15天就逐渐进入菌蛋期,幼蕾和下部菌索同时增大成为菌蛋,在此期间对湿度要求更高,既要经常喷水保湿,又不能积水。平菇熟料栽培技术四、出菇管理(三)出菇期在播种后60~90天左右,子实体形成,进入出菇期,湿度保持在90~95%左右,温度控制在20~30℃竹荪出菇最好。在出菇阶段喷水时间应安排在早上7点以前,7点后开始出菇,不能喷水。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要点有四个: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多喷,阴雨天不喷。在7、8月份旱季,每隔5~7天要灌跑马水一次,让水淹至料底为宜,达到增加土壤湿度降低温度的目的。平菇熟料栽培技术四、出菇管理栽培季节常用栽培方法培养料及其处理一、二、三、竹荪属中温型菌类。一般安排在春、秋两季播种,具体还应视品种和栽培场所而定。春栽:3~5月,当年夏季长子实体秋栽:8~10月,第二年初夏出菇室外栽培短裙竹荪:3~4月和9~10月长裙竹荪:4~5月和8~9月棘托竹荪:4~5月栽培,很少秋栽不同种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便于菌丝正常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各地气温不同,具体掌握两点: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人工栽培竹荪一般可采用:其中以生料栽培法最为普遍纯菌种压块法纯菌种直播法生料栽培法平菇熟料栽培技术二、常用栽培方法1.取材容易、成本低除菌种外不需要任何大量辅料;2.污染少、出菇快竹荪菌丝能穿过许多微生物的拮抗线,若与霉菌混合埋入土中,霉菌很快会消失。这种特殊的抗杂特性,是其它食用菌所不具备的,因此,竹荪大面积栽培时杂菌污染率极低,养分破坏少,接种后成活率高。一次播种可连续采收2~3年。3.管理方便工艺简单,不需设备,不需灭菌和粉碎。生料栽培竹荪的优点栽培竹荪的原料有“六大类”(不限于竹类),每亩大田用料4-8吨:①竹类:竹子的根、叶、枝、片、屑、茎以及竹器加工厂下脚料等均可利用;②木类:不含香油脂的阔叶树枝、木屑均可利用;③秸秆类:除稻草、麦秆外,豆杆、棉花秆、玉米秆、甘蔗渣均可利用;④野草类:芦草、芦苇、黑麦草、斑茅、芒棋等;⑤壳类:谷壳(砻糠)、花生壳、棉籽壳、玉米芯、豆类壳均可作为培养基;⑥香菇、金针菇废料均可以使用。(一)原料及用量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