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茧中钻出了蚕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1页
《2.5茧中钻出了蚕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2页
《2.5茧中钻出了蚕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3页
《2.5茧中钻出了蚕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4页
《2.5茧中钻出了蚕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5茧中钻出了蚕蛾》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交流蚕蛾出茧的过程及蚕娥出茧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蚕蛾的形态、行为和蚕蛾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蚕化蛾的时候,蛹体先做伸缩运动,不久,蛹皮被挤开裂,蛾就脱出蛹皮。脱皮后的蚕蛾,吐出碱性液体,先湿润茧层,然后用胸脚抓、用头部冲开茧。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10~15天,蚕蛾便从茧中钻出,蛹就变成蛾了,蚕又发育到另一种生命形态。探索部分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基于课前的观察记录,交流近一段时间所观察到的蚕蛾破茧而出、蚕蛾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现象,继续建构对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房中的蚕蛾,认识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第三个活动是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建立蛾和蛹的联系,与第1、3、4课学习的蚕的发育过程形成完整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首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故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3.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4.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4.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5.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的艰辛和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蚕蛹、蚕房及其中的蚕蛾、放大镜等。教师准备:蚕蛾(可以是提前做好的标本)、蚕蛹(可以是提前做好的标本)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提问:同学们,蚕结茧已经十多天了,谁的蚕茧发生了新变化?(让学生自由发言)2.引导学生交流蚕茧里钻出蚕蛾。可以把蚕盒、蚕蛾拿出来展示给大家,并且讲给大家听。3.谈话:刚才有同学说到蚕茧中钻出了蚕蛾,蚕蛾是什么样的?与蚕的幼虫和蚕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茧中钻出了蚕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引出探究内容,激发学生观察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蚕的幼虫、蚕蛹、蚕蛾的外形变化和生活习性变化。二、探索活动一交流新发现与蚕蛾的关系1.提问:同学们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些发现都和谁有关系?出示蚕蛾生活习性图片。(学生回答与蚕蛾有关)2.提问:蚕蛾是从哪里来的?认真思考后回答,说出自己的依据。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蚕蛾是由蚕蛹变成的,并提出可以剪开蚕茧看一看蚕蛹还在不在里面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蚕的第3个生命阶段——蚕蛾。如果学生提出它们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是蛹变的,则导入下一环节。活动二观察蚕蛾,认识蚕蛾的身体结构及行为活动1.谈话:蚕蛾是不是蚕蛹变成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蚕蛾,找找它和蚕蛹有没有关系。出示蚕蛾图片。2.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蚕蛾的身体,看一看,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长什么样?有什么器官?蚕蛾长出了哪些新的结构?画出你们观察到的蚕蛾的样子。3.学生领取蚕蛾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4.谈话:刚才各组同学认真观察了蚕蛾,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观察结果?(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记录情况)5.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雌蛾和雄蛾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6.小结:通过各小组观察汇报,我们发现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及两对翅,雌蛾腹部大,雄蛾腹部小。(出示蚕蛾的身体结构图)7.谈话:观察完蚕蛾的外形特征,我们再来观察蚕蛾的行为。蚕蛾在干什么?他们吃什么?请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新发现和问题。8.学生继续展开观察、记录活动。9.学生进行汇报交流。10.小结:蚕蛾不吃食物(口器消失所以不吃食物),有交尾、产卵、斗翅等行为。(出示相关图片)11.提问: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蚕蛾,它的哪些身体结构、行为活动与繁殖后代有关?12.学生讨论总结:雌蛾与雄蛾的形态有区别;交尾后雌蛾产卵,雄蛾死去。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蚕蛾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活动,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记录的习惯。活动三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蚕蛾的外部特征,同学们能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可能是由蚕蛹的哪部分发育来的吗?(出示蚕蛾和蚕蛹的图片)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到相同体征后,再来回答前面的问题,再一次用实证证明蚕蛾是由蚕蛹变成的。3.小结:到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想——蚕蛾是由蚕蛹发育而成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逐渐确认蚕蛾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这对学生认识蚕蛹和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等具有重要意义。活动四比较蚕蛾与其他昆虫类动物1.提问:哪些动物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出示其他昆虫类动物)2.学生讨论总结: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蚂蚁、蚕蛾、蜻蜓等昆虫,它们尽管外形差异很大,但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具有这种特征的就是昆虫。蚕蛾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蚕蛾也是昆虫。设计意图:学生将探索部分发现的内容进行整理,把昆虫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概括,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蚕蛾相似的动物,如蚂蚁、蝴蝶、蜻蜓等。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能用科学词汇表达清楚。三、拓展1.判断: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图片中有蚂蚁、蜻蜓、蝴蝶、蝙蝠、蜂鸟、壁虎,这是在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通过昆虫的特征来判断,蚂蚁、蜻蜓、蝴蝶都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所以它们是昆虫。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判断活动进一步巩固昆虫的共同特征。2.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蚕的成虫阶段——蚕蛾,至此大家已经和蚕一起经历了它的全部生命过程,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把自己的观察进行整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蚕的一生”。【板书设计】5、茧中钻出了蚕蛾(交尾、产卵)头(一对触角)蚕蛾的身体胸(三对足、两对翅)昆虫的共同特征腹《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教学目标】1.蚕蛾是蚕的成虫,观察并区分雌蛾和雄蛾。2.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3.蚕蛾的繁殖行为。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4.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教学重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由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教学准备】蚕蛾、放大镜、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教师导入:同学们,蚕结茧后十多天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来交流我们的新发现。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观察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方法。(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蚕蛾钻出蚕茧和繁殖的过程;二是观察蚕茧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并与蚕的幼虫、蚕蛹进行比较。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1)教师提供教学课件展示蚕蛾钻出蚕茧的过程。(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3)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4)学生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4.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然后再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明确蚕蛾属于昆虫以及其身体结构。(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膀等。另外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知道蚕蛾是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这些都具有重要意义。(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蚕蛾的图像。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比较其他动物与蚕蛾的形态结构。(1)教师提问: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后汇报结果。(3)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其他昆虫与蚕蛾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2.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2)学生观察并记录。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板书设计】茧中钻出了蚕蛾1.蚕蛾的行为:钻出蚕茧→展开身体→交尾→产卵→死亡2.蚕蛾的身体结构:头、胸、腹→昆虫【教学反思】《茧中钻出了蚕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亮点:对于蚕蛾,部分同学有害怕的情绪。首先教师要理解他们,然后是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先是告诉他们这些蚕蛾对人没有危害,也不咬人,让他们先安心。然后我把蚕蛾轻轻放在自己手上,不做出任何反感动作,让学生建立起安全的意识。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鼓励他们对蚕蛾进行近距离观察。这样处理后,学生大多数都可以按要求做到细致观察了。不足之处:在蚕蛾与蚕蛹相比时,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来的,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很多观察不到的地方,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改进措施:在问题设计上,要考虑全面,在学生不能观察全面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课题茧中钻出了蚕蛾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首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故教科书的安排是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3.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4.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4.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5.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的艰辛和乐趣。重点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聚焦提问:同学们,蚕结茧已经十多天了,谁的蚕茧发生了新变化?蚕卵孵化出蚕到结茧变成蚕蛹,我们通过养殖观察,已经基本了解蚕蛾的幼虫和蚕蛹,蚕蛹经过十几天的孵化,蚕茧里钻出了蚕蛾。聚焦:蚕蛾是什么样的?与蚕的幼虫和蚕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蚕蛾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蚕蛾有雌雄之分,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蚕蛾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此外蚕蛾不吃任何食物。结论: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发现蚕蛾、蚕茧和蚕三者有许多共同之处,由此推断出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与蚕、蚕茧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茧中钻出了蚕蛾》。(板书课题)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提问、谈话的方式引出探究内容,激发学生观察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蚕的幼虫、蚕蛹、蚕蛾的外形变化和生活习性变化。2.科学探索探索一:交流这段时间我们新发现。观察蚕茧发生的变化。观察工具:放大镜,蚕茧。观察方法:先观察并比较完整的蚕茧,再观察钻出的蛾子。要点提示: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因此,要将其安置在宽敞干燥的地方。提问:蚕蛾是从哪里来的?播放视频《观察蚕蛾破茧而出》观察记录:(1)蚕蛾吐出一种汁液,使蚕茧中的丝胶溶解。(2)蚕蛾用头和足把丝拨开,形成一个圆洞,头部先从茧中伸出。(3)蚕蛾全部从茧中钻出。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4)雌雄蚕蛾交尾(交尾也称为交配),之后不久雄蛾就会死亡。(5)雌蚕蛾产卵。交配与产卵都是动物的繁殖行为。(6)蚕蛾活动场景图。有些蚕蛾正在交配,有些蚕娥在产卵,有些蚕娥已死亡。播放视频《蚕蛾交配过程》观察分析:(1)蚕蛹在蚕茧里待上10~15天后,茧里钻出了蛾子。茧上的洞是蚕蛾钻出时留下的。(2)蛾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因此我们把它称作蚕蛾。(3)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打转,寻找雌蚕蛾。雌蚕蛾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的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4)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配,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蚕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产卵可持续2~3天。一只雌蚕蛾可产400~500粒蚕卵。(5)蚕蛾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观察结果:蚕蛹变成了蚕蛾,蚕蛾会交尾、产卵。探索二:观察蚕蛾。蚕蛾是不是蚕蛹变成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蚕蛾,找找它和蚕蛹有没有关系。展示蚕蛾图片,提出问题(1)蚕蛾吃什么?(2)雌蛾与雄蛾有什么不同?(3)蚕蛾的身体是怎样的?1.蚕蛾的形态。观察准备:蚕蛾、放大镜。观察方法:先观察蚕蛾身体的组成部分,再观察各部分器官。观察记录:蚕蛾的形态。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蚕蛾》1.蚕蛾的形态(1)蚕蛾全身披着白色的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以及口器,但口器已退化,不再进食。(3)胸部:有3对足、2对翅膀,翅膀短小,不能飞行。(4)腹部: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2.蚕蛾的运动和进食情况。(1)蚕蛾的运动方式: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2)蚕蛾的进食情况:蚕蛾不吃任何食物。3.区别雄蛾和雌蛾。播放视频《蚕蛾怎么分辨公母》观察结果: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各部分都有重要器官。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蚕蛾是昆虫的一种。科学词汇:蚕蛾是蚕的成虫,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头部小,复眼一对,一对触角呈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两对或一对翅膀,也有没翅膀的。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常见的昆虫:蚕、蚂蚁、蜻蜓、蝴蝶等。探索三:比较蚕蛾与蚕蛹的外部特征。蚕蛾是不是蚕蛹变成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蚕蛾,找找它和蚕蛹有没有关系。(1)蚕蛾的头、胸、腹部分别由蚕蛹的头、胸、腹三部分发育而来。(2)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相同,蚕蛾是蚕蛹发育成长起来的。(3)蚕蛹和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的成虫。准备材料,完成观察。认真思考后回答,说出自己的依据。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准备观察材料,并完成观察。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认识蚕的第3个生命阶段——蚕蛾。如果学生提出它们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是蛹变的,则导入下一环节。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蚕蛾是如何破茧而出的。了解蚕蛾交配。了解蚕蛾的身体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蚕蛾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活动,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记录的习惯。通过这一部分熟悉蚕蛾的运动和进食情况。通过这一部分知道通过什么可以分辨区别雄蛾和雌蛾。学生将探索部分发现的内容进行整理,把昆虫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概括,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蚕蛾相似的动物,如蚂蚁、蝴蝶、蜻蜓等。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能用科学词汇表达清楚。学生通过观察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逐渐确认蚕蛾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这对学生认识蚕蛹和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等具有重要意义。3.交流研讨研讨一:哪些动物形态结构和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1)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2)昆虫的共同特征:以蝗虫为例,它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之一,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共同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膀(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三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和度),头上有对触角。探索二: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观察发现:蚕蛾羽化钻出蚕茧后,体型小的雄蚕蛾就开始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寻找雌蚕蛾,而体型大的雌蚕蛾则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的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随后雌蚕蛾和雄蚕蛾尾部相交在一起,雌雄蚕戴尾部相交实则是在进行交配,3~4小时后,雌蚕蛾就产下受精卵。雌蚕蛾产卵就是蚕蛾繁殖后代的行为。学生根据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对蚕蛾的形态熟悉了解后,把昆虫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概括,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蚕蛾相似的动物,如蚂蚁、蝴蝶、蜻蜓等。通过之前的讲解和视频观看学习,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判断。4.科学拓展拓展: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判断动物:蚂蚁、蜻蜓、蝴蝶、蝙蝠、蜂鸟、壁虎。判断:蚂蚁、蝴蝶、蜻蜓是昆虫。判断依据:蚂蚁、蝴蝶、蜻蜓都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而蝙蝠和蜂鸟有一对足,壁虎有两对足。提问:蜘蛛是昆虫吗?播放视频《蜘蛛也是昆虫吗》教师点拨:蜘蛛不符合昆虫的基本特征,不是昆虫。学生根据昆虫的形态判断。学生交流判断。观看视频学生通过判断活动进一步巩固昆虫的共同特征。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蚕是昆虫,蚕和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2.5茧中钻出了蚕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茧中钻出了蚕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亮点:对于蚕蛾,部分同学有害怕的情绪。首先教师要理解他们,然后是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先是告诉他们这些蚕蛾对人没有危害,也不咬人,让他们先安心。然后我把蚕蛾轻轻放在自己手上,不做出任何反感动作,让学生建立起安全的意识。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鼓励他们对蚕蛾进行近距离观察。这样处理后,学生大多数都可以按要求做到细致观察了。不足之处:在蚕蛾与蚕蛹相比时,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来的,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很多观察不到的地方,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改进措施:在问题设计上,要考虑全面,在学生不能观察全面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2.5.茧中钻出了蚕蛾》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蚕结茧十多天后,从中钻了出来。2.雌蛾体,腹部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