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春》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春》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春》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春》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从中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在写景的赏析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追求;2.揣摩优美的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揣摩优美的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在对写景的赏析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追求。【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优秀学生朗诵视频。2.导入:好文如好茶,反复品味依旧口齿留香。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内容和诵读的角度品味了这篇美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咀嚼文字之美。设计意图:由学生活动导入,解决上节课遗留问题,导入新课。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你觉得作者哪一处写得最生动形象?2.探究方法(1)默读全文,结合具体的文段,说说你的理由。(2)方法点拨:可从修辞、用词的角度来回答。3.探究范式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万物复苏的状态用睡醒刚刚张开眼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现出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4.成果展示(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小而繁多,散落各处的特点,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在微风中浮动的样子。(2)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此处可随文讲解难点词语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之多,声音之好听,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此的喜爱和享受。(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薄烟”的暗喻,写出了春雨的轻盈。5.技法讲解过渡:从同学们的分享中,老师发现,在本文中,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之美景。其实,老师一开始也被这这比喻句吸引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老师也模仿大师,写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看看怎么样?红的像血,粉的像棉花糖,白的像面粉。预设:老师写的比喻不美。很多同学说老师选的“像的东西”,也就是喻体不合适。那么,什么样的喻体才合适呢?(1)概念讲解比喻中,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就是用来做比喻的事物。“火”“霞”“雪”就是喻体,喻体跟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老师写的学棉花糖和面粉虽然颜色上符合,“情味”上却不合适。那么朱自清先生所写的句子好在何处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句子:(2)例句讲解:展示例句,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句的本体分别是“红的”“粉的”和“白的”,联系前文,我们知道分别指桃花、杏花和梨花。作者将它们分别比作“火”“霞”和“雪”,首先让我们感到鲜明的颜色特征,感觉到春花颜色艳丽。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就会感觉到作者要传达的还不止于此。伴随着“火”这个喻体的,除了红的颜色外,有没有热烈、奔放的意味呢?“霞”这个喻体传达出来的,除了“粉”的颜色之外,还有没有明艳、俏丽的韵味呢?同样,“雪”这个喻体,也不仅仅是写花的颜色之白,它还传达了“纯洁、轻柔”的情味。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的诗句说的是春风吹面不寒的特点,是说春风送来了暖意。这是就温度来说的。接着,作者又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很容易引起我们的联想,春风带来的,不仅仅是“不寒”,是温度上的感觉,它还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柔情,像母亲抚摸孩子的手,温暖,轻柔。如果改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父亲的大掌拍着你。那么在情感上就不是很适宜。教师点拨:本体和喻体除了形似外,情感上也要保持一致,凸显写作的意图。(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文章的最后三段是一组生动的比喻句,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感受这组句子的“情味”是如何体现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2.过程安排(1)小组成员两两一组,选择一句话,分析其修辞;(2)小组交流讨论,修改结论。(3)确定汇报展示同学三位,各展示一句的分析。3.成果展示:这三个比喻连用,分别将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从而形成递进关系,既写出时间上孟春、仲春、暮春的推移,写出了春天在不同阶段“崭新”“美丽”“充满力量”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对大好时光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等丰富情感。4.活动小结通过品味这些比喻的情味,我们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景物世界,也可以透过这些景物,切近地触摸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所以,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写作中,我们要真正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方法,除了逻辑上的恰当贴切之外,还要注意比喻要传达的“情味”,这样,才会让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发挥它的价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赏文章,在巩固所学技法的提示感受春之美和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品析文章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的品味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春日的赞美和喜爱,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以后的写作表达中,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深入神形兼备的比喻手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四、拓展延伸类文推荐:《欧游杂记》背景: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在此期间,他漫游了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柏林、巴黎等地,写下几篇游记,后结集为《欧游杂记》一书。特色:这些游记以记述景物为主,构思精巧,动静结合。寓情于景,自然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生活民俗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阅读量。五、布置作业1.当堂练习: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句进行仿写,写写你心目中的春日景色。2.课后作业:(1)扩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