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1学时_第1页
统编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1学时_第2页
统编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1学时_第3页
统编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1学时_第4页
统编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1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学习任务一认识史传散文中的爱国人物形象第1学时一、走近烛之武的历史故事二、欣赏烛之武的外交风采三、总结烛之武的成功秘诀春秋士子的外交智慧学习任务通读《烛之武退秦师》,理清课文脉络。说说在郑国处兵临城下之际,烛之武是如何临危受命,最后成功说服秦伯退兵的。尝试总结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成功秘诀。欣赏烛之武的外交风采一、走近烛之武的历史故事通读《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共(gōng)其乏困若不阙(quē)秦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不知(zhì)示范朗读分三组,每组选出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讲述第1-2自然段、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内容。分组讲读课文用100字左右完整地陈述“烛之武退秦”的故事。故事概述晋文公和秦穆公共同出兵围攻郑国,郑伯去找烛之武,请他出面退秦。烛之武连夜去见秦伯,分别从亡郑对秦无益、留郑有益于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让秦伯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再从晋曾经对秦的背信弃义,今后将对秦的威胁分析秦晋关系。秦伯听了心里赞同,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率军回国。后来,晋军也撤离了郑国。故事示例二、欣赏烛之武的外交风采说说郑国在兵临城下之际,烛之武是如何临危受命,最后成功说服秦伯退兵的。诵读课文,找出烛之武在文中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尝试给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语进行分层。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先坦言秦、晋围郑,郑国必亡,示弱臣服。第二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点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放弃围攻郑国,对秦只有好处。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回溯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忘恩负义。再从未来的趋势,进一步推断晋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让秦穆公彻底放弃围郑的想法。讨论分析,烛之武为何选择去见秦伯而不是晋侯?他的言行为何会打动秦伯,最后使“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充分看清了秦晋之间存在的矛盾,和秦伯唯利是图、伺机称霸的心理,并且始终站在秦伯的立场帮助秦伯分析战争形势。同样是这番话,如果把烛之武换成其他人说秦,效果会一样吗?“敢以烦执事”一句谦恭有礼,以此打消秦伯的戒备心理。在成功取得秦伯信任后,烛之武始终设身处地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析这场战争的利害得失,以此得到秦伯的重视与认可.再用语气强烈的三连问阐述秦晋关系,意在引起秦伯的注意和警觉。最后一句“唯君图之”,则在委婉中带有请求、劝说。整番话能视对象、抓核心(内容)、有逻辑、重语气,因而使秦伯乐于接受。总结烛之武说秦的成功之处,总结烛之武的成功秘诀。三、总结烛之武的成功秘诀写作要求写出不少于3条成功秘诀,并为每一条成功秘诀提供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解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