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第04课《论语》

十二章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付诸实践的意识。课程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任务一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核心,回顾复习《论语》的相关知识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作者简介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②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2)对话体《论语》体式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3)叙事体任务二正音,诵读吟咏,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初读文本正音:如乐(

)何八佾(

自省(

)文质彬彬(

譬(

)如未成一篑(

子罕(

)迩(

)之事父xĭngyuèbīnpìkuìyìhǎněr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重点字词: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就:接近,靠近。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重点字词: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重点字词:闻道:得知真理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观”上的不同态度。思考: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重点字词:贤:形作名,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重点字词:而:表并列。而后:然后。以为:把…作为。已:停止第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当。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第7章:曾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重点字词:为:堆积。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思考:“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

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诵读课文,读懂文意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重点字词:由:依靠。而:难道。第1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排比修辞手法“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讲,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这一回答?

研读文本

礼显然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

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重在实践。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重点字词:可以:可以用来。行:实践,奉行。其:大概。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思考:“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研读文本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重点字词:何莫:为什么不。事:侍奉。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群”“怨”等多方面的作用。《论语》十二章第1、4、6章——君子与小人第2、7、9、10——论“仁”第3、8章——论“道”的学习第5、11章——修己与待人第12章——学习《诗》《礼》的重要性写作特色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含意深远,充满哲理丰富多变的手法简约深远隽永有味任务四观点争鸣观点一:是必须研读的。孔子认为,不学习《诗》,就没有办法说话,学《诗》能知言善语,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

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