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_第1页
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_第2页
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_第3页
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_第4页
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新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6个关键词6热爱教师对学生的泰迪故事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6个关键词泰迪故事XJ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在课堂中安排一位有资格的、有思想的老师。

Thebestwaytoincreasestudentacademicachievementistoputqualifiedandquality-mindedteachersintheclassroom...Olebe,JacksonandDanielsonCaliforniaFormativeAssessment...当孩子们遇见了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的老师,特别当他们遇见了很多这样的老师的时候,他们将永远无可挽回。

Theevidenceisjustsooverwhelming.Whenkidshaveveryineffectiveteachers-especiallyiftheycatchmultiple(poorteachers)-theyneverrecover.W.L.SandersUniversityofTennessee2责任“奥巴马开学演讲”

阐述人生的哲理:

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

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

任何工作,

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

讲述自己和夫人的学习故事哈利波特作者和球星乔丹的故事今天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

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国家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3紧跟时代变化21世纪: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化了数字时代原住民DigitalNatives数字时代移民DigitalImmigrants跟上时代发展…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Theonlythingconstantischangeitself.Heraclitus500B.C.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哲学家〕现代教育技术新技术的使用者文字输入——搜狗拼音、紫光拼音信息检索——Google、百度表达讲演——Word、PowerPoint可视化分析——概念图、思维导图人际交流——e-Mail、QQ、MSN教学反思与叙事——Blog(博客)查找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构建学习社区——BBS、Wiki、互动百科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魔灯)学习环境设计——云计算辅助教学数字故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新元素什么是“数字故事”

Digitalstorytelling”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创作过程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提高教师讲授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设计、策划、语言、艺术综合素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10年教育技术评比活动

数字故事获奖作品上海女教师的数字故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4教师领导力发展的7个关键词教育规律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邓小平我国学生视力的几组资料:小学生7至12岁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0%,-教育部《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全球21个国家调查结果: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占4.7%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占14.9%

--资料来源: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2009反思

如何按照教育

规律培养学生人类用脑思考和学习科学研究发现:《BrainRules》中译《让大脑自由》研究人脑发展基因以及精神病遗传学问题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顾问,经常针对神经病学与教育的关系发表评论约翰·梅迪纳科学用脑法12BrainRules大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10分钟课堂注意力10分钟法则课堂教学时间(分)注意力梅迪纳博士的建议课堂教学每10分钟需要改变:讲有关的故事演示有关的视频开展活动与讨论进行互动作业组织有关的游戏……丰富你的教学策略——JohnMedina,BrainRules,2008.丰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卡片名称假如……简介提问“假如……”,可以依次深入提问。类型认知认知层次3、4细节:假如……策略用于帮助学生们思考不同的行为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形成大量的有意思的结果。要应用这个策略,需要把“假如……”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比如“假如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千万会怎么样呢?”这种补充可以是随便的,也可以是比较严肃的。可能前面的人先问“假如动物会说话怎么办?”然后后面的人可以这样问“假如我们遭遇经济大萧条怎么办?”学科应用:社会教育:假如没有学校会怎么样?假如机器人最终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生活将会怎样?假如禁止移民社会会怎样?语言:假如没有书,世界会怎样?假如字母表中只有20个字母会怎样?假如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是罪犯,不是守法者怎么办?科学:假如地球停止转动,会怎样?假如海豚灭绝了会怎样?假如电没有发明会怎样?“假如”(If……)教学法的魅力从假如开始,人的思维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一切以前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变成可能发生了。假如,是创意灵感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支架”

————————————————————————假如地心引力每天停止一秒钟,会发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没有摩擦力?假如人类不需要睡眠呢?假如……

去网上搜索一下,看看女作家谌容的短篇小说《减去十岁》,体会一下“假如”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魅力。——引自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创新课程设计假如:人类的手不是五指,而是七指,世界将会怎么样?我们的键盘会不会改变?钢琴的琴键会不会有所不同?一切与手有关系的工具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甚至我们数学的十进位制会不会变为十四进位制?……中日两国“甲午战争”历史考题比较日本老师:假如21世纪日本跟中国开战,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地方?中国老师: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了什么条约?割了多少地?赔了多少银两?在下面的选项中画勾:A.1917年B.1817年C.1894年D.清光绪二十年——引自《中国青年报》,徐国智,中日两国历史考题的比较,2007中国老师的高中历史课考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最远打到哪里?他死于那一年?美国老师的高中世界史课考题假如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不是早死,对欧洲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引自,祝智庭,破解教育技术密码,2010.中美两国“成吉思汗”历史考题一个美国学生的回答:

假如这位蒙古领导人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知道这叫鼠疫。假如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

假如神父和修女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假如不曾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假如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假如西班牙不够强大,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中美两国“成吉思汗”历史考题的比较(续)

比如:我在总结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引用了著名的诗词名句来比喻它的境界: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首先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是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理解和支持,并且受到当朝统治者的排挤,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真可谓“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强;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革命立新;陈独秀、李大钊主张民主与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些方案尽管一个比一个先进,最终却都失败了,但他们矢志不渝,痴心不改,这个过程艰难曲折,这种精神可歌可泣,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十月革命后中国传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人最终找到了求国救民的真理,这份执着不懈追求后收获的喜悦,真可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联想使枯燥的史实顿时鲜亮起来,宏观发展阶段十分明晰,学生慢慢回味后,顿觉其中之妙,脸上的表情都很灿烂,有的同学还大声说,那人就是马克思,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导入新课】二战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像星星一样闪烁在《最后的幻想》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阴/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艺术的圣殿下,拙朴的历史让我们窥见了另一种光明,只不过这种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那低头一瞬的震撼。德国的疯狂,法国的窘迫,英国的投机,美国的善谋,苏联的城府……无论是刺目的抑或是晦暗的,无论是壮美的抑或是丑陋的,都在历史无声的隐与显中喷薄而出。无论怎样地时空跨越,那仰望之际的反思与低头一瞬的震撼,或抑是不该舍弃的。然而最不该舍弃的是和平,因为我们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由此自然进入新课。(“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于自身安危于不顾,无所忌讳,终身不悔,因此我引用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张无忌和杨不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活跃了课堂。“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窝炕头”屋外有两只鹅(其中一只是白鹅)“一起起舞,一起爬山,庆祝”1918、11、11、11……更多的教学策略……5M1、历史题材的电影往往可以有效的辅助历史教学,甚至可以达到拓展课堂知识和德育渗透的效果,在提升教学有效性方面有“以美助学,以情优教”优势。在讲述德国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政策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让学生看到了一幕幕德国纳粹党徒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罪行。电影制作者客观而深刻演绎尘封的历史,穿越时空鲜活的跳跃在学生眼前时候,我看到的是学生或震惊或悲伤或愤怒的表情,听到的是学生的低低的唏嘘感叹之语。由此,学生更好的理解法西斯专政的实质。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我播放了许多二战老兵给予高度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盟军登陆诺曼底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看到了惊天动地、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看到了登陆奥马哈滩头被时战士鲜血染红的海水。让学生通过影片直接“目睹”这60多年前血雨腥风、恢宏残酷的场面,它比任何的语言都要震撼人心。从而使学生理解战争残酷性和反抗法西斯力量的艰苦卓绝。2、同时我也运用漫画作为史料来创设历史情境,或是为课堂导入铺陈道路,或是为授课内容画龙点睛。例如在讲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4课《繁荣与危机》时,如何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内涵和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难点。然而这个存在于经济领域并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对于象牙塔当中并且经济学常识没有接触的初中生来讲还较为陌生或者模糊。因此,上课伊始,我展示了一张画于1929年美国的漫画《听到股市崩溃的消息》(见下图),对同学说:曾经是富商名流的绅士一夜之间变得穷困潦倒,颓废邋遢。请同学们通过漫画,寻找信息。这个问题并不难,当学生回答出来后,再问:那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可怕的危机呢?经济危机发生后,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什么影响?从情境的创设到问题的导入,环环紧扣,大大激发了学生想要揭开谜底的好奇心和兴趣,课堂良好的开端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定好了基调。再比如,同样是关于二战的历史,在介绍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政策时,我展示了一幅《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的漫画(见下图)。体现了德国对外的血腥军事扩张,认识到法西斯专政的本质。3.运用漫画资料助推历史问题的探究。在讲述二战初期,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时,我引用了一幅漫画。《欧洲大战爆发在即,小国担心受怕!》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幅漫画,提出问题“图中的猴子、两条鳄鱼分别代表什么?”生:“猴子代表的应该是欧洲国家,他们的帽子上都有各国家的名字呢!两条鳄鱼应该分别是德国和苏联。”师:“很正确,同学们在看独木桥上的一个英文单词和那些猴子上方的一句英文,说明什么?”(大概半分钟过后,就有学生马上提出自己的疑问)生:“老师,这些欧洲国家害怕德国,想保持中立,使自己安全。我认为河面上漂浮的斗笠象征的是已经被德国侵占的国家,对吗?”师:我肯定的点头并卖了个关子问道:“回答的非常好,既然有很多欧洲国家已经被侵占,那么保持中立的国家就一定quitesafe吗?德国这条大鳄鱼还有什么企图?”生:班级里绝大多数同学马上回答出来:“身上画着德国纳粹标志的大鳄鱼朝着画着苏联国家标志的大鳄鱼方向游去。”生:(此时,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德国也想侵略苏联。”师:“德国法西斯欲发动侵略全球的战争,也包括社会制度上水火不容的苏联在内。危险已经来临,但是好像代表苏联的这只鳄鱼对德国那只鳄鱼毫无察觉,反而是两眼朝天的看着坐在独木桥上保持“静默”的代表欧洲国家的小猴子们。它在想什么?或者说苏联在想什么?”看似师生间非答只问的交流,其实对于“绥靖政策”本质和影响的问题已经找到答案。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影像和漫画等资料的给出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构架起“材料——证据——史实——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通过这种学习经历获得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水平。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4.透过影像和漫画,看历史本质,评价历史,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历史学科是德育教育的显性学科,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在培养学生史学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历史教育和教学价值的体现。当然,为了有效的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见到听到才能最真实的感受得到,最容易升成情感上的体验和激荡。我们无法回归过去,还原历史。历史纪录片、真实性较高的历史主题电影等正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如何认识“巴黎和会”是列强的分赃会议的实质和强权政治的体现,从而更好的理解“弱国无外交”。我播放了影片《我的1919》的片段:战胜国间为了谋求战后利益尔虞,甚至不惜牺牲小国利益,拒绝作为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虽然看到了北洋政府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争取中国山东主权据理力争、慷慨陈词,但更看到了中国代表在面对列强间为了分赃而勾心斗角,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捍卫国家主权无果而愤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时的无奈。学生在欣赏这部电影的同时了解了巴黎和会这个被列强操控的风云舞台上中国封建政权的衰败,更感慨于有良知、随潮流而动的中国人的奋勇抵抗。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这一教学环节既让学生理解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在知识层面问题,又使教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有所落实。三角贸易概况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高达300%。出程黑人欧洲枪枝杂物中程金银、原料归程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历史课作为一门天然的人文学科,在教育中自然应该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更为“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历史课要让学生喜欢,乃至要让学生受益匪浅,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必须要立足学生的人生发展,关注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及其力量,这样才能还原历史课的人文魅力。现在,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堂历史课《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某些片段来谈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美国南北战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段历史,许多老师也都进行过过教学研讨课,也发表过不少相关的文章。但是,其中很多文章、研讨课都侧重于历史知识的翔实性、逻辑性、记忆性,比较少的挖掘这段历史所展示出的一种人性关怀和人性之美——宽恕,缺乏人文气息。所以,我在此课中,着力挖掘这段历史中隽永的人文内涵,用历史的细节绽放人性光芒。当讲到战争结束这个环节时,许多老师侧重于从经济、政治等层面去分析战争的影响,而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觉得,战争的发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更是人民的惨剧。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对战争的反思和修正,以避免新的战争再次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林肯政府会如何医治战争的创伤,弥合国家和民族的裂痕,就成为我引导学生去分析与理解的重点。于是,我接连说了四个南北战争中的真实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与理解林肯总统为什么要对南方实行宽容的态度与政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宽容的力量与价值。真实故事一:当南方军队投降时,北方军营中响起了欢庆的炮声,联邦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立即阻止,他说:“这并不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只是一个停止杀戮的日子。从现在起,叛乱者又是我们的同胞了。”

真实故事二:林肯总统的夫人是南方人,她有三个兄弟,全都是南方士兵,最后都在内战中战死。真实故事三:在圣诞前夜,在战斗前线的南北军队暂时停止了进攻,双方军乐队共同奏起了同一首乐曲:《家,可爱的家》,无论是北方士兵还是南方士兵,隔着战壕共同唱起了他们熟悉的这首歌。可当他们彻夜合唱完后,第二天又要拿起枪炮开始相互厮杀。真实故事四:林肯总统与一位妇女之间的一次对话:……

……

……

有一天,刚结束了一场战斗,林肯遇见了一位支持北方的妇女,该女士欢呼道:“总统先生,在这场战役中,他们死了2700人,而我们只牺牲了800人。这对我们来说是大获全胜的一战啊!太棒了!”。林肯对她的评论很是震惊,严肃地说:“3500个同胞手足为此丧生,这样的战斗能称之为大获全胜吗?”

这位女士赶紧纠正道:“哦,总统先生,您可别这么说。事实上,我方只损失了800人,不是吗?”

林肯低下头,泪水流出了他的眼眶。他用简短又有力的声音回答道:“女士,看来我只能说,这个世界远远大于你的心灵世界。”讲完这四则故事后,我接着指出,在这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中,美国人民为此付出了61万个生命的代价!61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是美国历史上牺牲人数最多的战争,甚至它超过了美国后来参加的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所有战争美国死亡人数的总和!而且,这场战争最令人心酸的是:士兵们发现,他们浴血拼杀的敌人,其实和自己一样,是普通的农家子弟,是平常的城镇孩子,甚至就是自己的兄弟。于是,我感慨地说道,在这样的悲剧面前,还有什么战功和胜利是值得夸耀的呢?通过一个又一个历史真实故事,学生们终于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宽恕,是结束痛苦的最好办法。

当林肯采取了最为合理、最有力量、最能彰显人性之美的宽恕政策时,他自己却命丧于极端的行为下。就在李将军投降后的第五天,恰好也是耶稣受难日,林肯总统不幸在福特剧院被一个南方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林肯总统的英容从此定格。于是,我决心充分发掘林肯总统的人性闪光点,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以林肯最后的遗像为切入点,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林肯总统艰辛、坎坷的一生,让学生逐渐树立克服困难的坚强性格。林肯出生于一个贫穷农家,他的家只有三面墙,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生母还没有住过四面墙的屋子就去世了。为了维持家计,林肯当过摆渡工、店员、木工、土地测绘员等。由于家境贫穷,林肯上学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年,但在艰苦的劳作之余,他热爱读书,手头没有多少书,他就把能够抓到的几本反复看得烂熟。后来,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