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近年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现状_第1页
山西省近年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现状_第2页
山西省近年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现状_第3页
山西省近年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现状_第4页
山西省近年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开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的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个改革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别要注意处理好转型和发展改革的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够坚持先行先试、锐意突破,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一、产业转型升级是综改区发展的关键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核心任务,也是关键点所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讲,“山西的症结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产业转型,难点也在产业转型。这个问题对山西具有根本性。”二、山西省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特征分析

山西是一个具有丰富煤炭等自然资源的省份,但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山西带来良好的经济成长条件和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而是形成了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其中资源型产业“一枝独大”,非资源性产业被逐渐“挤出”。不仅如此,从总体上看,产业组织比较分散,产业集中度比较低。二、山西省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特征分析(一)产业结构特征(二)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三)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四)产业组织状况与特征(一)产业结构特征从建国至今山西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演进来看,已经呈现出典型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见右图)2010年,山西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为6.0:56.9:37.1,第二产业占绝对比重。1952-2010年山西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自建国以来,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山西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进历程呢?以下将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产业结构演进2、工业结构演进1、产业结构演进表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两个指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用泰尔指数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公式:其中IA表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Yi表示第i产业产值,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数,Y表示各产业总值,L表示各产业就业人数总数。IA=0:产业结构均衡IA不为零: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偏离0越大说明不合理程度越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IP=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如果IP值处于上升中,则说明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倾向,产业结构则处于升级阶段。

1952-2010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2、工业结构的演进作为典型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山西省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据着绝对地位。近十年来,山西的工业结构呈现出单一化、初级化和重型化的典型资源型经济特征。第一,单一化。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煤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了完全主导的地位。从右图,看出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表现。这种单一化不仅体现在煤炭产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上,更多是表现以煤炭资源的开采为主,形成资源性产业占据绝对地位而其它产业逐渐萎缩的格局,从而使山西的产业结构表现出对自然资源严重依赖的畸形单一化结构。

2001-2010年采矿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第二,重型化。用霍夫曼比例来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在具体计算中通常用轻重工业产值比较来近似表示霍夫曼比例。从工业结构上来看,可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重工业又进一步可划分为采伐(掘)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制造业)。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因其具有技术进步比较快和产业前后向关联度比较高等特征而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动机。年份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山西人均GDP(美元)29525731942169115443883近似霍夫曼比率0.40.330.30.250.20.070.06山西主要年份近似霍夫曼比率与人均GDP

2001-2010年山西省轻、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第三,初级化。由于资源部门的产业关联度比较低,很难对其它产业和部门形成带动和引导。因此,资源产业从总体上看仍然是一种初级部门。制造业却因其技术进步快、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等特征而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支撑。

2001-2010年山西省采矿业和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知。山西省的产业结构演进反而逐步倾向于初级化。

(二)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山西多年来发展了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六大类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其中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的内容和划分,山西省的资源性产业包括煤炭、冶金、焦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具体行业与合并如下表所示。行业200120052010200120052010合并后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8.1238.4158.3928.1238.4158.39煤炭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00.2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671.61.7321.2322.8313.16冶金行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130.070.1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8811.678.126.164.052.58化工行业非金属矿采选业0.350.240.025.8811.678.12焦炭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0142.58化学纤维制造业0.150.05015.969.915.41电力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11.681.8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416.469.423.961.921.86建材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94.691.8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5.969.915.4181.3288.7989.73资源性产业合计资源性产业合计81.3288.7989.73从资源型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不难看出,煤炭产业所占比重的绝对上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它产业所占比重的下降;不仅如此,与煤炭产业息息相关的焦炭产业同样也在总体呈上升趋势。这种结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初级化趋势比较明显。煤炭资源的优势更多仍停留在对资源的开发方面,对资源进一步利用的产业链延伸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三)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非资源型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指除资源型产业之外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它在山西省主要包括食品行业、装备制造业、医药行业、纺织行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

2001-2010年非资源型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从总体上看,非资源型产业在近十年来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除了上述非资源型工业产业外,第三产业中的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如下图所示从总体上看,在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中,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均不具有“典型性”。尽管从绝对量上看,这些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与发展,但从相对量上看,仍然比较滞后,远远落后于资源性产业的发展。

序号合并后产业工业各行业产值区位熵1煤炭行业12.01*2焦炭行业2.80*3冶金行业1.61*4电力行业1.48*5化工行业0.456建材行业0.477食品行业0.368机械行业0.269纺织行业0.06注:*表示区位熵大于1.1的行业,说明所考察省份的该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左图标明:在山西省资源性产业尤其是传统的四大产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且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非资源型产业在全国均处于落后的水平,需要大力扶持进行发展。(四)产业组织状况与特征资源型产业在山西省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地位,但一直以来,资源型产业的核心产业——煤炭产业却存在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安全问题突出、非法开采严重和市场竞争中话语权“缺失”等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了煤炭工业的“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三个着眼实现的“提高”获得突破性进展。第一,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第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整体增强。第三,煤炭产业水平整体提高。此外,山西省在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均存在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集中度偏低等问题。为此山西省在化工、冶金等领域也在积极推进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综改区产业转型的思路与策略(一)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二)产业转型的主要任务(三)产业转型升级策略(一)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讲话,“在生产力层面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在生产关系层面创新体制机制,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两大任务。”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产业转型,难点也在产业转型。这个问题对山西具有根本性。产业转型的核心,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1.产业定位与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我省产业转型发展的定位是: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以产业定位为基础,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大园区承载,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2.产业转型的主要目标遵循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立足于山西实际,将我省产业转型目标分为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中期目标(2011-2020年)为: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支撑产业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2.产业转型的主要目标长期目标(2021年-2030年)为: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并持续显现效应,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并具备较强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呈现产业、生态、民生、城乡发展和谐共生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产业转型的主要任务1.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2.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5.抓好园区建设。

(三)产业转型升级策略1.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项目带动、链条延伸推进产业转型升级。3.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4.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5.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6.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四、综改区设立以来产业转型进展与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改革与探索,资源性产业的主体——传统的四大主导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接续替代产业规模还比较小,所占比重比较低。同时,不同产业间融合的相关举措正在积极探索与推动之中,在巩固煤炭资源整合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它传统产业的重组兼并,大项目、大集团运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四、综改区设立以来产业转型进展与问题(一)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进展(二)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三)产业融合进展(四)产业组织进展(五)产业转型体制机制进展(一)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进展资源型经济的产业转型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重塑资源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产业转型方面,针对资源性产业的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探索与实施除煤炭产业之外的其它资源性产业的整合重组方案。2.通过项目引导资源性产业转型。3.通过规划推进资源性产业的产业链延伸。(二)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从山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出,非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比较弱小。结合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特征,山西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非煤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项目投资与布局引导产业转型。2.通过政策倾斜支持新兴产业。3.依托产业基础培育新增长点。(三)产业融合进展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转型;而产业转型的重点也不仅只是非煤产业的政策倾斜与投资引导,更重要的还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山西在产业融合的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物流业与煤炭产业的融合。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3.特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的融合。

(四)产业组织进展产业组织是产业转型的推动和实施主体。山西确立了“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的理念,“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发展模式,以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从整体上看,产业组织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企业推进等方面。1.园区发展进展园区建设是产业转型的实际承载的组织主体。综改试验一年来,山西省的园区发展主要表现在试点县市的两个园区建设方面,即循环经济园区和科技创新园区。下表列出了截止到2012年2月,山西省“两园”建设概况。循名称特色进展环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入驻企业143家,95家投产和运营经大同阳高县龙泉工业园区化工新材料9个项目入园,5个亿元以上济阳泉鑫磊循环经济产业园煤电化、建材入驻企业落户园长治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区煤电化、煤化工入驻企业26户区晋城巴公循环经济园装备制造、煤化工、钢铁、新材料入驻企业18家

朔州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电、冶、建入驻企业10家,投产项目6个

灵石中煤循环经济园煤焦化灵石入驻企业53家,47户投入运营;介休入驻企业70户

介休义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煤化工编制完成行动方案;入驻企业12家

吕梁交城经济开发区煤焦油深加工入驻企业80多户

临汾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区煤焦化入驻企业18家

运城永济铝循环经济产业园冶金入驻企业12家科太原古交科技开发园新材料产业入驻企业9家,投产和运营2家技大同新医药产业园医药制造入驻企业15家创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示范园高新技术产业入驻企业56家新长治县科工贸产业聚焦区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建材入驻企业23家园晋城经济开发区金匠科技园电子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落户3家企业区朔州应县新型产业科技园区新能源、新材料入驻企业6户,投产项目3个

忻州蓝天环保科技创业园区环保锅炉生产入驻企业5家

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区煤炭开采及洗选、煤化工入驻企业10户

临汾山西国际陆港园区新型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编制完总体规划;落户企业28家

运城盐湖工业园区新材料、生物制药入驻企业85家,投产运营67家1.园区发展进展可以看出,12个循环经济园区的定位基本上仍是煤化工、煤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资源性产业为主,而科技创新园区的定位则基本立足于装备制造、医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接续替代产业。不仅如此,在园区管理上,基本上都采取以政府为主体的管委会模式;在政策方面,各地市均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入驻企业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惠。2.大项目进展综改试验一年来,山西在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仅在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山西大企业项目就共签约项目203个,投资总额为7795亿元。同时,按照全省综改试验试点布局与要求,各试点县市均针对转型试验的四大任务(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筛选与确定了“5335”标杆项目。3.大企业进展按照综改试验要求,全省在119个县、市、区选定了125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确定了山西焦煤、同煤、太钢、太重等10户省属国有大型试点企业,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延伸、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个方面,筛选与确定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力求通过大企业来推动产业转型。(五)产业转型体制机制进展产业转型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1.省政府层面的做法。从山西省政府来看,a.选择与确定了11个转型综改省级试点县(市、区),并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权利。b.在全省确定出省属11个大型国有企业为先行试点企业,并从政策、资金、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扶持。c.在煤炭资源使用开采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2.各地市的做法。大同市。举全市之力打造与建设国家新能源城市。目前,已编制完成《山西省大同市新能源城市规划》。阳泉市。积极探索资源性产业与非资源性产业的均衡发展机制,在煤与非煤联动发展机制、资源换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做进行了积极探索。长治市。积极探索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推进机制,出台了《长治市2011-2013年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实施了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晋城市。积极探索了煤炭资源衍生品使用开采的体制机制,创新了煤层气的开发机制,构建了煤层气企地合作开发利用模式。朔州市。针对产业转型的宏观管理机制做了有效探索,研究出台针对转型项目的优惠扶持政策,建立综改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供应、资金支持”三优先的支持政策,由市综改内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太原市在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积极支持与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五、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展望(一)国家综改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特征。根据各综改区总体方案内容,十大综改区产业结构变化有以下基本特征:1.突出产业升级的特色与优势。2.突出产业转型的区域针对性。3.强调产业转型的组织方式。(二)山西省综改试验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特征。在山西省综改试验区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较其它综改试验区具有更高的地位。因此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其更鲜明的特征:1.资源型产业转型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2.非煤产业发展是全省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3.突出循环经济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4.强化产业间和产业与社会生态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三)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模式。山西省与全国三次产业比例相比较,主要是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因此,山西省综改试验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不是三次产业结构问题,而是产业的部门结构,即煤炭资源型产业部门在全部产业部门结构中占了突出的比例,而且这些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带来了其它突出的问题。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问题本质上是区域产业转型问题。1.区域产业(部门)结构的成长规律区域产业部门的成长过程就是区域内各产业关联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包括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产业和服务性基础产业。由于区域主导产业的主角作用,区域产业结构变化首先是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至少要考虑以下三点:产业在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产业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区位商、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区域富有生命力的产业。根据山西的发展特征选取了10个备选产业,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确定选择了五个指标:万元GDP能耗按总产值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就业规模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产业推动系数。下图即为主导产业选择最终计算结果:备选行业主导产业评价值煤炭行业1.332835机械行业1.326492食品行业1.246167焦炭行业1.049767建材行业0.970451冶金行业0.949462纺织行业0.869049电力行业0.769276化工行业0.758672现代物流业0.72783由左图可知: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区域,主导产业为煤炭产业是符合选择基准的。问题不是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而是面临资源型经济的困境,如何进一步发展。2.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的产业结构成长如果我们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不发达、次发达和发达三个阶段,那么,其产业结构及演化方向具有规律或模式。A.不发达阶段基本上为资源型产业结构。一般而言,不发达阶段的产业部门成长方向是:(1)要大力加强基础产业部门的发展,尤其要加强与区外联系的交通和通讯网络建设,加快教育科技的发展(2)主导产业的选择要立足于本区自然资源(3)选择适应技术(4)发展适度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要通过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有选择地、适度地发展一些加工制造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