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柳河县2024届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柳河县2024届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柳河县2024届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柳河县2024届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柳河县2024届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柳河县2024届中考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2.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铁路开始修建②内燃机广泛使用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C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A.A B.B C.C D.D4.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5.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B.美国实行新政效果不显著C.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6.有些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7.即将毕业的木明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古时代中东国家状况的毕业论文,他可以参考的古典文学著作是()A.《荷马史诗》 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C.《俄底浦斯王》 D.《天方夜潭》8.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展开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些列重大成就。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建交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③④C.④⑤⑥D.②③9.清朝时期设置的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官职是()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10.下列选项中属于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有①组建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B.社公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马克思评论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好处”。与这一评述对应的史实是A.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关税特权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劫掠火烧圆明园C.通过《北京条约》等割占大片领土D.通过《辛丑条约》获得了巨额赔款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一国两制”构想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谁?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分别于何时回归祖国?14.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发生了哪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请你列出这大件事并概括其历史意义。15.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请结合所学和提供的信息,列举相应的制度名称。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行中书省。请列举此制度的名称。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将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请列举此制度的名称。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依据中国国情制定的;罗斯福新政也是依据本国国情实施的;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依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因此,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故D正确;中国革命道路没有借鉴资本主义,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优劣,没有涉及历史巨人化腐朽为神奇,故排除BC项;故选D。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内燃机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答案是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故A错误;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还有其它商品。故B错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4、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B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AD两项不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题干“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是解题的关键。即“中国新生”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富强。据课本所学,1949年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结束了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5、D【解析】

根据图片时间“1929-193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在1929——1938年呈下降趋势。苏联在1929年—1938年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所以苏联在1929年—1938年经济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纪宪”即纪念宪法出台,故D符合题意;1951年、1952年、1953年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纪宪”是解题的关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7、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反映阿拉伯文化的古典文学著作是《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欧洲文学著作,排除。故选D。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③④是70年代的外交成就,故正确答案为B。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开始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①②是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⑤是90年代的外交成就,⑥是二十一世纪的外交成就,排除包含它们的选项ACD,故选B。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选项D符合题意;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管辖西域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西藏机构;清朝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A【解析】

孙中山于1925年3月逝世,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1905年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①符合题意;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②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中,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③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11、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一国两制”政策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伟大构想;B项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社公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是毛泽东领导时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D项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故选C。12、C【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约40完平方千米的领土,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邓小平(3)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1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被称为20世纪20年代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开始焕然一新。15、(1)行省制度;(2)种姓制度;【解析】

(1)依据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