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卷(湖南省卷专用)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1课。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49年11月,《人民日报》发出创作“新年画运动”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活动评出甲等奖作品:《农民参观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此举(

)A.利于塑造民众主人翁意识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宣告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D.配合了工业化建设【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49年11月的新年画运动”创作的作品《农民参观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体现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和成为国家主人的喜悦,有利于塑造民众主人翁意识,A项正确;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1950年底开始的土地改革,排除B项;宣告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的是1949年10月的开国大典,排除C项;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实施的“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A项。2.“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哟……。”藏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1950年、1952年、1953年并不是和平解放西藏的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3.“从朝鲜在东方的地位和前途的展望来说,我们不能不援助;从唇齿相依的关系来说,我们也不能不援助。这是敌人把火烧到了我们的大门口,并非我们惹火烧身。”材料强调了抗美援朝的(

)A.地位 B.必要性 C.意义 D.过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从朝鲜在东方的地位和前途的展望来说,我们不能不援助;从唇齿相依的关系来说,我们也不能不援助”可知,材料从朝鲜对中国的国防安全角度分析,强调了抗美援朝的必要性,B项正确;抗美援朝是中国重新走向大国之路的重要起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的意义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抗美援朝开始、经过和结束,不属于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他(毛泽东)已经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过去这习惯如癌症般影响到乡村里每一个细胞的健康,阻挡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指的是(

)A.发动解放战争 B.消灭地主阶级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实行农业合作化【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也就,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C项正确;解放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而“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消灭地主阶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实行农业合作化,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A处发展原因是北洋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B.B处发展最快的面粉业和制造业C.C处的发展有利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D.D处消失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C处时间为1953年,这个时期正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所以C处的发展有利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A处的时间是1895年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此时还不是北洋政府时期,排除A项;B处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等轻工业,排除B项;D处对应的时间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6.“一五计划”要求,到195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4.7%的增速增加至535.6亿元,手工业总产值以年均9.9%的增速增加为117.7亿元,农业及副业总产值以年均4.3%的增速增加到596.6亿元。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发展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迫切要求改变社会落后状况【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要求到1957年实现工业、手工业、农业及副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且达到一定标准,这反映了当时国家迫切要求改变社会落后状况,D项正确。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没有展现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7.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的样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B.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C.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答案】D【详解】根据人民币发行的样币:壹分的样币图案是一辆奔驰的汽车,伍分的样币图案是一艘前行的轮船,从而可看出国家和人民对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D项正确;由于人民币样币是1953年发行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从1953开始执行的,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项;根据两张样币图案可知,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的解读比较片面,排除B项;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B.土地改革的开展C.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答案】A【详解】根据图片信息“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可知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因此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项正确;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题干信息反映的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没有联系,排除B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我国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不符,排除C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与题干信息反映的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9.“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了(

)A.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 B.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C.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D.邓稼先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A项正确;雷锋是党的好战士,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开采作出重要贡献,排除C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A.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城市C.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家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我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项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没有体现主要任务,排除A项;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1.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乱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化运动的影响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详解】由题干“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开始进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对国情认识不清,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正确;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BC项发生在1966至1976年“文革”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2.如图是1957—1961年我国人口变化图。下列属于我国1959—196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的原因的是(

)A.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B.三大改造的实施C.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D.“文革”的影响【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至1960年,我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这是导致我国1959—1960年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实施是在1953年-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是在1950年-1953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文革”发生于1966年-197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20世纪80年代,《Followme》《星期日英语》《疯狂英语》风靡全国各大城市,学外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时髦。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是(

)A.国人素质提高 B.中英建交C.信息技术发展 D.改革开放【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学外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时髦”和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学外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时髦,D项正确;国人素质提高是学外语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中英建交是在197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信息技术发展是学外语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4.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曾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国的根本发展道路是(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可持续发展道路C.依法治国的道路 D.共同富裕的道路【答案】A【详解】据“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可知,我国的根本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项正确;可持续发展道路与环境、经济有关,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依法治国的道路是法制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再见了,铁饭碗。”根据统计,1992年,全国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经商,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主要是因为(

)A.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下海潮”的出现,D项正确;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的材料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排除B项;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题干“1992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披露的数据,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5.6%,2009年占到全球出口的31.7%,2010年达到33%,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中国(

)A.经济特区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B.国企改革释放了发展活力C.加入世贸组织取得显著成就 D.一五计划带动纺织业发展【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披露的数据,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为15.6%,2009年占到全球出口的31.7%,2010年达到33%,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国。”可知,中国纺织品出口份额从2001年开始,逐年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C项正确;经济特区的设立于198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国企改革释放了发展活力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完成的,一五计划带动纺织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6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三:“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4分)(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8分)(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2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答案】(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改革:土地改革。(2分)(2)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分)(3)时期:“文化大革命”。(2分)(4)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2分)【详解】(1)法律:根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材料体现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改革:1950年开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2)法律: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知,材料体现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度:根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筹备新中国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3)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4)认识: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治遭到践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可知,我国要不断的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18.(22分)进入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每个阶段的发展都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计划。请举出两项这一计划下的成就。(8分)材料二:

图一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2)指出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其历史意义。(4分)材料三: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指出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6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得到的认识。(4分)【答案】(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2分)建设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任答两项即可)(4分)(2)历史事件:三大改造。(2分)历史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3)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4)认识: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4分)【详解】(1)最高利益:根据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得出“最高利益”是实现工业化。建设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有建成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任答两点即可)(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图一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和“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三大改造。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制度:根据材料三“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根据材料三“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的认识是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