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长征精神 教案_第1页
中国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长征精神 教案_第2页
中国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长征精神 教案_第3页
中国历史 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长征精神 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长征精神一、学习目标了解长征发生的背景;知道长征中的人和事;从多个角度理解长征精神。二、情境导入播放《七律长征》的歌曲,讲述: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我们能感受长征那气壮山河的气势,斗志昂扬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展示的壮丽史诗。三、讲解新知(一)长征的背景讲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1933年,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经验,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口号,命令红军主力同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请学生分析材料,讲述:长征期间担任中央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李维汉回忆说:“李德本来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一个军事顾问,但博古却把他捧为‘太上皇’,什么事都听他的。李德瞎指挥,在军事上更是他说了算,甚至一个战役中一挺机枪放在哪里,都得听他的安排……”先后参加过五次反“围剿”的共和国上将王平回忆说,1934年夏天的中央红军“吃没吃的,穿没穿的,打仗缺乏弹药,加上长期转战,部队得不到修整,个个都像叫花子一样”。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李德等人的指挥失误,让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临时中央及中央红军约86000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二)长征中的人与事出示地图,引导观察地图并讲述:请同学们观察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但是“长征开始时,红军实际上没有一张精确的地图。博古和布劳恩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但就是没有想到带上对行军最重要的地图”。所以长征之初,行军速度缓慢,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损失惨重。“那一天,是1934年12月1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趟着刺骨的江水踏上湘江西岸,回头看时不禁热泪盈眶,他的身后只剩下一个小红军,肩上还扛着一架油印机。”残酷的事实面前,人们期待着改变。讲述:1934年12月下旬,在南方橘子收获的季节,在一个橙黄色的橘园里,躺在两副担架上的两位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和王稼祥,头靠头地躺着谈话。王稼祥问张闻天,我们这次转移的最后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张闻天忧心忡忡地回答说:咳,也没有个目标。这个仗看起来这样打下去不行。接着就说:“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提问:同学们,王稼祥和张闻天为什么要毛泽东出来呢?显然是这仗没法打了。那么毛泽东又是如何出来的呢?讲述: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通道县城关镇“恭城书院”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我是长时间没有发言权了,今天心血来潮,想说几句,如鲠在喉,不得不吐。当然,目前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让红军松口气,这种愿望是好的,看起来也是上策,但能行吗?华夫同志(李德),你可知道我们的背面有多少敌人?整整20万啊!布置了一个大口袋在等我们。这个口袋我反正不去钻……我还是那句老话,到敌人防御力量最差的地方去,目前的贵州是敌人兵力最少且又是蒋介石忽视的地方,红军可趁机进兵贵州,争取变被动为主动。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多数领导人的支持。红军改变了行军路线,并于1935年1月攻占贵州遵义。讲述: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打仗了。有这样的作战细节:一个连队被置于两个很显眼的山头上,故意分散以暴露自己,看上去好像很多人在那里。国民党军队真的把这些忙碌的士兵当成了红军主力,被红军窃听的国民党电台发布的胜利消息说:“红军主力已陷入重围”。与此同时,共产党的大部队在背后向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进攻。……一位将军回忆说:“整个战役,就像猴子在狭窄的胡同里耍牛。”战役的细节说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作战的灵活性与神勇性又再度回归了。遵义会议前三个月,部队跨越三省,仍然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遵义会议后三个月,部队在川滇黔边来回穿插,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了敌人包围圈。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出示长征路线图,讲述: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巧妙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前去接应的中央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三)长征精神讲述:在这条绵延两万里的西行、北上之路上,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回忆,但我们只能在卷帙浩繁的史籍中抽取几页。出示材料,讲述:“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平均365华里才休整一次,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在368天中,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前进1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材料中的这些数字告诉我们,长征途中,不仅有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凶险的战争遭遇。长征的历史是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精神史。出示材料,请学生复述材料:“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有个16岁的小宣传员,他走在最前面,宣传鼓动的时候会讲故事,还会唱歌。几天后,官兵们发现看不到他们喜欢的小宣传员了,原来他生病了。团中让他骑马,但他已经坐不住了,就把他绑在马背上。又过了几天,小宣传员突然说:让政治委员等我一下,我有话要说。政委过来后,他断断续续地说:我在政治上是块钢铁,但是我的腿不管用了,我要掉队了,我舍不得红军,我看不到胜利了。在走出草地的前一天,他牺牲是马背上。”提问:这则故事,体现长征的什么精神?讲述:因为向往着没有苦难的生活,他们就不畏艰险并甘愿舍生忘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所以,长征的历史是为了美好明天而用信仰与意志谱写的精神史。出示材料,讲述:红军是艰难困苦与流血牺牲吓不倒、催不垮的英雄群体,也是勃发生命活力的青春铁流。“干部团爬到了山顶,看着晶莹的白雪,肖劲光提议吃‘冰淇淋’,得到大家的响应。陈赓、宋任穷等纷纷拿出自己的漱口杯向雪堆下面挖。李一氓说:谁有糖精,拿出公开。冰雪拌上糖精,成了难得的美味……红军占领遵义,上级要求大家军容严整,战士们打趣:进城要穿漂亮一点!”同学们,今天来读这些记录长征细节的文字,能让我们感佩和惊叹在艰难岁月中迸发着的青春与生命张力。这真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与豪迈。长征的历史是以生命的活力与革命的乐观精神支撑的进行曲,苦难与欢乐的双重变奏。【总结提升】讲述: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这是一次战略转移。我们抽出长征史册里的“几页”,被长征过程中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感动着!长征所培育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1935年10月,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