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艇斋秦观平生乐渔钓,放浪江湖间。兀兀寄幽艇,不忧浪如山。闻君城郭居,左右群书环,有斋亦名艇,何时许追攀。钓古不钓今,所得孔与颜。不然如尔祖,跨鹤出云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钓”“江湖”与“城郭”“书环”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比较之中可见诗人的偏好。B.“兀兀”二字显示出一种独来独往的行为特点,“不忧”二字则道出了内心的淡定从容。C.艇,轻快小船,将书斋命名为“艇斋”,寄寓着奋楫争先之意,说明友人有追附攀比之心。D.点出友人的家世,表明诗人与之关系亲近,以“尔祖”风范相勉,具有直入人心的说服力。16.诗中写到“孔与颜”,又希望友人“跨鹤出云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5.C16.①“孔与颜”,孔子与颜回,代指儒家大道。写孔、颜,是在建议友人树立正确的读书目的:于书中寻获孔、颜所主张的大道。②“不然”一转,为友人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像祖先一样“跨鹤出云寰”,即退隐江湖,超然世外。③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对“钓今”的否定,即叮嘱对方不要追求功名利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寄寓着奋楫争先之意,说明友人有追附攀比之心”错误。诗中看不出“奋楫争先”之意。且“追攀”指追随攀登,“许”是应允,诗句表达的是诗人希望能够有机会去友人书斋看一看的意思。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钓古不钓今,所得孔与颜”在书中钓鱼,不求得到现代的成果,我所追求的是像孔子和颜回一样的古人的智慧。而“孔与颜”指的是孔子和颜回。孔子和颜回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与颜”代指自己追求的儒家大道,所以,写孔、颜,是在建议友人树立正确的读书目的:于书中寻获孔、颜所主张的大道。“不然如尔祖,跨鹤出云寰”意思是不然就像你的祖先一样,骑着仙鹤飞出云宇,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前面写到建议友人于书中寻获孔、颜所主张的大道,而这里“不然”表示转折,表明为友人提供另一种人生选择,即像祖先一样“跨鹤出云寰”,即退隐江湖,超然世外。诗歌为友人提供了两种人生选择,但不管哪种选择,诗人都主张“钓古不钓今”,都是对“钓今”的否定,即叮嘱对方不要追求功名利禄。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朝中措九日小集,世长将赴省【宋】辛弃疾年年团扇怨秋风,愁绝宝杯空。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而今休矣,花残人似,老花同。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值重阳,杨世长即将参加礼部试,词人与世长小聚,创作此词,寓意深远。B.词人难以排遣心中的“愁”与“怨”,所以尽饮杯中之酒,读来令人感伤不已。C.“花残人似,人老花同”以花自比,道出了英雄迟暮、人花俱老的现时之悲。D.词人用“东篱”之典,以陶渊明自比,含蓄表现了不满朝政、隐逸自适之志。16.“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看似跟“小集”时的人与景无关,但却有着绝妙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三、四句委婉间接写杨世长的情况。侧重写其壮声英概。以卧龙作比,写其出山前的学养,知识渊博,雍容大度,有长者之风;同时又以“戏马台前英雄”作比,言其一旦入世,将像项羽一样叱咤风云,成为英雄,对杨世长给以很高评价。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赞扬,跟“小集”时的人与景有关,表达了作者对杨世长的厚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之典,以陶渊明自比,含蓄表现了不满朝政、隐逸自适之志”错。无中生有,以黄花自比,言无须为“东篱韵减”,即自己的风彩不如当年而深感惊异,此乃时序使然;因而今正是桂花飘香,赡宫折桂之时,切合“九日”,可见并非使用典故,也没有表达对朝政的不满,更无隐逸自适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这是一首送别词。时值重阳,杨世长即将参加礼部试,词人与世长九日小聚,创作此词,寓意深远。前句写为友人离去而愁肠欲断,不得不借酒消愁,而玉杯为之酒空,表达了作者对杨世长的不舍和厚爱,突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有力地振起了全词。中间五句分写双方的情况。其中“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两句侧面间接写杨世长,表现其人威武雄伟的气概,如当年诸葛卧龙一样,使用了典故、类比法,委婉含蓄,一方面暗写其出山前渊博的知识、丰厚的素养,雍容的气质,大度的胸怀,有昔日英雄长者之风骨神韵;同时又以“戏马台前英雄”作比照,意思是说只要朋友一旦入朝为官,将像项羽一样声名煊赫、叱咤风云,必然是一代枭雄,留下英名创立伟业,高度赞扬杨世长的雄壮声威和英雄气概,与后文写自己的老态龙钟形成鲜明对比,“而今休也”概括自己年老力衰,不会也不能再有所作为;然后以花作比,使用“花残人似,人老花同”极富抒情韵味的语句,写自己风烛残年,衰残如花,已失去当年的光泽。并以之作比,反衬出杨世长之年轻有为。这样英雄伟岸的杨世长赴礼部试定会一举成名。在这里,既充分展示了杨世长得以领乡荐的基本条件和光明前景,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杨世长的友情,比喻生动,衬托得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重庆市重庆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妇戴良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紧束①暖烟②青满地,细分③春雨绿成行。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④。【注】①紧束:指扎束秧把。②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③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④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野妆”展现插秧女素朴、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B.颈联中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清新之气。C.尾联运用对比,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D.这首诗格调轻快,描写出了农事生产的愉悦感,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16.此诗的颔联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都描写了插秧时节劳动者的形象,请比较其手法的异同。【答案】15.C16.相同点:

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中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中,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鍪”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

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中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杨诗中正面描写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中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错,“羞杀扬鞭马上郎”的意思是富家公子游手好闲、闲散无聊,在勤劳美好的插秧女面前应非常惭愧,突出了插秧女的可贵和可敬。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笠是兜鍪蓑是甲”,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鉴”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手学蜻蜓点水忙”,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充满灵动的活力,画面感十足。杨诗“笠是兜鍪蓑是甲”,意思是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通过对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的描写,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雨从头上湿到胛”,描写雨从农夫头上流下沾湿了肩胛,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考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陪裴使君登岳阳楼①杜甫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②,诗接谢宣城③。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④,从此更南征。【注】①唐大历四年(769)春作。杜甫时年五十八岁,次年去世。裴使君时任岳州刺史。②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③谢宣城:谢朓,曾任宣城太守。④渔父问:屈原《渔父》中有“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阔”与“孤”相对,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岳阳楼的孤绝。B.颔联以典故人物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裴使君深深的感谢。C.颈联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诗人以“雪岸丛梅”和“百草”自比,表现出他有强烈的自信。D.尾联中,诗人借典故抒怀,写自己要像屈原那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将开始新的人生征程。16.颔联是怎样赞美裴使君的?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并分析。【答案】15.C16.①颔联第一句,诗人自比徐稚,暗含把裴使君比作陈藩的意思,表达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赞美;第二句,诗人把裴使君比作谢朓,表达对裴使君诗才的赞美。②诗人生活在岳州时,裴使君款待诗人,且陪诗人登楼远眺、吟诗作对。诗人赞美裴使君是为了表达对裴使君的感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诗人以‘雪岸丛梅’和‘百草’自比,表现出他有强烈的自信”错误。颈联写落雪的河岸上丛丛梅花开放,春天的泥土里百草在生长。此联表达诗人受到裴使君接待的感受,就好像眼前梅花绽放、百草萌生,诗句中没有表现出诗人有强烈的自信。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并分析其用意的能力。颔联意思是,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第一句杜甫把自己比作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招待;第二句把裴使君比为谢朓,谢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可见这是杜甫对裴使君诗才予以大加赞誉。结合诗歌及注释可知,杜甫在岳州的数月,受到了裴使君非常好的款待;“诗接”指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比为谢朓,表现了杜甫对裴使君才华的赞美之情,从而表达对裴使君的感谢。重庆市涪陵区第五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宿菊潭1】元好问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直【3】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朴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4】令人悲。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2】豪右:豪族。【3】白直:泛指官府吏役。【4】夭阏: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1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C.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着复杂而矛盾的心理。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1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答案】15.C16.可亲可敬的官吏形象:①深入乡间体察民情,有造福百姓的责任感;②压抑豪强欺凌孤弱的行为,约束官吏骚扰百姓的做法;③鼓励百姓努力耕织,劝勉按期缴纳军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错误,“东州”与“我”并列,表现诗人见贤思齐、责己之严。B.“军租重”“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错误,原句的意思是:军租像流星那样急迫,纳税的日子切莫误期。没有体现出“军租重”“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D.“有问有答”错误,诗歌有诗人元好问的“问”,而没有百姓的“答”。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歌前四句交代了诗人留宿菊潭、察问民情的起因。诗人首先怀着十分歉疚的心情自责。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然而国事艰危,乡民贫困,新官上任,百事待举,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给乡民带来丰厚的惠利,很不容易十分痛切地自责其对不起乡民父老,表现了一位贤良官吏急于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其实诗人也并不是没有采取一些措施给县民带来惠利,“我虽禁吏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