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_第1页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_第2页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_第3页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_第4页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计划一、讲授主要内容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危害、发生和农药施用的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防治的基本原理、调查、预测预报、防治和农药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安排理论授课15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辅导20学时,自学70学时。技能60学时,由学员在工作中进行,教师在网上答疑或电话答疑。三、授课计划课号周次章节授课章节题目课时1第一章植物害虫302第二章植物病害303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204第四章东北地区常见杂草及其识别45技能训练606练习6合计150讲义目录第一章植物害虫...........................1第二章植物病害...................................23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26第四章东北地区常见杂草及其识别...................31技能训练..........................................36练习题...........................................61答案....................................64模拟题............................................72讲义内容第一章植物害虫第一节植物害虫的形态特征一、昆虫与植物害虫(一)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种类多:200多万种,动物150多万种,昆虫占2/3,在100万种以上。2、疫病流行多由昆虫传播,伤寒、痢疾、霍乱、脑炎、疟疾等与苍蝇、蚊子有关。3、危害家禽和牲畜、破坏木质家具和桥梁。4、有益昆虫:1)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给生产多种的蚕丝制品提供原料。2)蜜蜂不仅能为我们生产蜂蜜,而且还能帮助植物授粉,提高作物产量。3)白蜡虫、五倍子蚜、紫胶虫能生产重要的工业原料。4)僵蚕、桑螵蛸、土鳖虫、蝉蜕、斑蝥、蜂毒,能治人的一些疾病。5)腐食性昆虫能转化粪便和其他腐败物质净化环境。6)食品:油炸蚂蚱,蚕蛹。7)观赏蝴蝶、五光十色的甲虫。(二)植物害虫:1、害虫就是对人、对人的生产、对人的利益有害的昆虫。2、植物害虫:就是为害人们栽培植物的昆虫。主要指为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昆虫和螨类、软体动物、甲壳类、线虫,甚至鼠类和鸟类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除直接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的严重损失外,还是传播植物病害的媒介。昆虫属节肢动物蚜虫门昆虫纲。危害程度:昆虫>螨类>软体动物(长江流域等)(三)害虫的天敌大多为昆虫,如各种种瓢虫、草蛉、食蚜蝇以及寄生蜂、寄生蝇等。少部分的农田蜘蛛、螨类、鸟类等,尤其是鸟类。(四)昆虫和螨类的识别昆虫和螨类同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螨类身体分头、胸、腹头胸、腹部头部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3个单眼头胸愈合,体微小,不分节,一般圆形或椭圆形,多具4对足,极少数2对足。无触角,无翅。胸部3个体节组成,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有两对翅腹部9~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有些种类还有尾须二、昆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一)昆虫的头部一引起沟和缝,把头壳分成了若干区域,即额、颊、头顶。附器有:口器、复眼、单眼和触角。以头顶正中向前有一个倒“Y”形的线,是头壳在这里骨质化程度减弱的结果,叫“蜕裂线”,是昆虫蜕皮时体壁首先开裂的地方。1、口器:取食器官。分类:(重要)口器分类代表昆虫组成防治原理咀嚼式口器蝗虫、蝼蛄、甲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胃毒剂刺吸式口器蝽象、蚜虫、叶蝉等上唇—骨片下唇——喙上颚、下颚——4根长长的口针前面叫食物道、后面叫唾液道,上颚在外,下颚在内。内吸式杀虫剂虹吸式口器蛾类、蝶类特有一条管状的喙胃毒剂舐吸式口器蝇类特有1对唇瓣胃毒剂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口器类型为害部位为害状药剂类型咀嚼式根、茎、叶咬断根、咬碎叶、钻茎秆、蛀果、潜食叶肉触杀剂胃毒剂刺吸式根、茎、叶黄色小斑点、条斑、变皱缩、卷曲、虫瘿、畸形内吸剂触杀剂虹吸式果子小斑点、烂果胃毒剂2、眼单眼复眼总述1~3个,在额的上方,复眼之间。头的两侧,由许多小眼拼凑而成,一个小眼一束光,拼成一个图像物体远近近距离对光的感受不能成像,只感觉光的强弱和光的方向。强弱、波长,尤其是短波3、触角在复眼之间,主要由3节构成。第一、第二节比较短小,第三节又称做鞭节,由许多亚节组成。类型:昆虫触角的种类大致可分为12种。刚毛状:很短,基部1-2节较粗大,鞭纤细似鬃毛,如蝉、飞虱和蜻蜓等的触角。2)丝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鞭节由许多大小相似的小节相连成细丝状,向端部逐渐变细,如蝗虫、蟋蟀等的触角。3)念珠状:鞭节各小节近似圆珠形,大小相似,如串珠状,如白蚁的触角。4)锯齿状:鞭节各小节近似三角形,向一侧呈齿状突出,形如锯条,如锯天牛、叩头虫、芫菁等的触角。5)栉齿状:鞭节各小节向一侧或两侧呈细枝状突出,形似梳子,如绿豆象雄虫、一些甲虫、蛾类雌虫的触角。6)双栉齿状(羽毛状):鞭节各小节向两侧作细枝状突出,形似鸟羽,如毒蛾、樟蚕蛾和许多蛾类雄虫的触角。7)膝状:柄节特长,梗节细小,鞭节各小节大小相似.并与柄节呈成膝状曲折相接,如蜜蜂的触角。8)具芒状:很短,鞭节仅1节,但异常膨大,其上生有刚毛状触角芒,芒上有时还有很多细毛,如蝇类的触角。9)环毛状:鞭节各小节都具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的细毛愈长,如雄蚊的触角。10)棍棒状(球杆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形状似一根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11)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似锤,如露尾虫、郭公虫、皮囊的触角。12)鳃片状:端部数节向一侧扩展成薄片状,相叠在一起形似鱼鳃,如金龟甲的触角。触角的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了解触角构造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鉴定昆虫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辨别昆虫的性别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虫则为锯齿状。用以害虫的防治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性诱剂、毒饵诱杀(二)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2体段,有3个体节组成,依次叫做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上各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后胸称为具翅胸节,通常各有1对翅,分别叫做前翅和后翅。1.胸节的构造胸部三节肌肉发达,体壁较坚硬,连接紧密,支持着足和翅的活动。每个胸节均由四块骨板构成:背面的称被背板,腹面的称腹板,两侧的称侧板.前胸的构造一般较简单,无明显的特化现象。具翅腹节较复杂,各骨板被若干沟、缝划分成一些骨片。2.胸足成虫的胸足由6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由膜质的组织相连。基节:粗短,与侧基突形成关节。转节:短小,少数2节。腿节:强大,与胫节以关节相连。胫节:细长,边缘有刺,末端有距。跗节:1~5个亚节,常有跗垫。前跗节:多退化为侧爪,或有爪间突。类型:步行足(步行甲)跳跃足(蝗虫后足)开掘足(蝼蛄前足)捕捉足(螳螂前足)携粉足(蜜蜂后足)游泳足(龙虱后足)抱握足(雄龙虱前足)攀悬足(虱类)3.翅1)翅的构造2)翅的类型膜翅(蜂类等)复翅(直翅目前翅)鞘翅(甲虫前翅)半鞘(蝽类前翅)鳞翅(鳞翅目)毛翅(石蛾)缨翅(蓟马)平棒翅(双翅目后翅)——各种翅(三)昆虫的腹部1、腹部的特点(与胸部相比)没有运动的附肢。附肢多数退化,仅保持着生殖附肢,少数留有尾须。结构简单,只有背板和腹板,无侧板,有侧膜。节与节之间有发达的节间膜,可以拉长和缩短。(有利于代谢活动可以产卵繁殖)2、腹部的节数一般腹部都比较细长。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应为12节(11个体节和1个尾节)。在现代昆虫中,仅见于一些昆虫的胚胎期和原尾目的成虫,其它昆虫至多有11节,一般有9~10节。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青蜂科的可见腹节只有3~5节。在膜翅目细腰亚目中,原始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叫并胸腹节。3、腹部的生殖附肢1)昆虫的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和产卵的器官统称,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雌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雄性外生殖器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比较原始的昆虫如原尾目、蜉蝣目及部分革翅目昆虫所具,其外生殖器具有成对的阳茎,在蜉蝣目中,成对的阳茎有时部分愈合。三、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变态(一)生殖方式1、两性卵生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特点:要有雌雄交尾,卵要经过受精,受精卵很快从母体产出,而后卵在植物上、土壤中等处发育成幼小个体。卵在发育过程中常有颜色的变化,如从灰白色变为褐色,最后孵出小幼虫。但也有个别卵没有受精,发育过程中没有颜色的变化,不会孵出小幼虫,最终干瘪死亡。2、孤雌胎生孤雌胎生是种常见蚜虫的1种特有的生殖方式。产出的不是卵而是幼虫,所以叫孤雌胎生。但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不是来自母体,而是卵本身,严格讲,应该叫“伪胎生”。(二)变态及其类型1、变态的概念昆虫从卵孵化后,一直到羽化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一系列形态上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与幼虫显著不同,这种现象叫变态。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对生活环境的特殊适应,出现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即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1)表变态这种变态昆虫的一龄幼期与成虫差别不大,仅体型增大、性器官成熟、触角和尾须节数增加,以及鳞片和刚毛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成虫性成熟后仍能脱皮,是表变态昆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节肢动物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特性。如弹尾目昆虫。

2)不完全变态这种变态的特点是具有三种虫态:卵、幼虫和成虫。成虫的特征是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逐渐显现出来。不全变态又可再分为三种类型渐变态类幼虫除翅的发育程度、生殖系统以及外生殖器发育不成熟外,与成虫在各个方面是相似的,包括栖境、生活习性等等。它们的幼虫叫若虫,如蝗虫等。半变态类在蜻蜓中,它们的幼虫水生,其取食和行动器官、体态形状、生活环境以至生活方式与成虫均不同,这种幼虫叫稚虫。

3)过渐变态类在蚧雄虫、粉虱雄虫和蓟马中,在成虫期前具有一个不食不动,类似蛹的阶段,很像完全变态中的蛹,但翅是在体外发育的,与完全变态不同。过渐变态是不完全变态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

除以上三种类型外,还有一些昆虫无翅,如虱、羽虱、臭虫、无翅蚜虫、白蚁的无翅型等,成虫与幼虫仅性器官发育程度不同,它们的幼虫也叫若虫。由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翅是在身体外逐渐长大的,因此在分类中,这类昆虫属于外翅部昆虫。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有蝗虫、螽斯一类的直翅目昆虫;蝽象一类的半翅目昆虫;蝉、蚜虫、飞虱和介壳虫一类的同翅目昆虫等等。

完全变态昆虫的特点是具有四个不同的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相差很大。如蝴蝶的幼虫是毛虫,金龟甲的幼虫是蛴螬等。当幼虫变为成虫时,身体上的多数器官如:口器、触角、足等等,都要转变成成虫的器官,要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因此必须经过一个蛹期来完成这些激烈的转变。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不仅与成虫在形态上很不相同,而且栖息环境,取食行为往往有显著的不同。金龟子的成虫在树上生活,取食花朵、叶片或果实;而它们的幼虫却在土里面生活取食植物的根。完全变态昆虫的翅子是由幼虫体内的翅芽翻到体外发育而成的,因此在分类上,全变态的昆虫属于内翅部,如甲虫一类的鞘翅目;蛾、蝶一类的鳞翅目;蚊、蝇一类的双翅目;蜂、蚁一类的膜翅目;以及脉翅目等等。

在完全变态昆虫中,有一类昆虫,它们的各龄幼虫在身体形状、取食方式和取食对象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变态叫复变态。例如芫菁,其一龄幼虫具有发达的胸足,能搜寻寄主,叫三爪虫。大多数芫菁幼虫取食蝗虫卵。当三爪虫找到蝗虫卵后,脱皮进入二龄,变成行动迟缓,胸足退化的蛴螬型。幼虫;当老熟后,蛴螬型的幼虫下移到较深的土中,变成不食不动(三)各虫态生长发育特点卵颜色的变化:多为白色,以后变成褐色、黑褐色或紫褐色。孵化:新的幼虫会咬破卵壳,从卵中钻出,称作~。幼虫:是昆虫一生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对于植物害虫来说,往往是大量取食为害的时期。幼虫从小到大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昆虫体躯外面有体壁包被,体壁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不能随着幼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束缚幼虫的生长。因此,幼虫生长到一定大小必须把原来的体壁脱掉而换上新的体壁,这种现象叫蜕皮。脱下来的皮称为“蜕”。幼虫每蜕一次皮,其头宽、体长和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也就多了一个龄期。幼虫从卵里刚刚孵出来叫一龄幼虫,蜕第一次皮后成为二龄幼虫。常见的黏虫、棉铃虫等害虫,其幼虫共有6个龄期。幼虫在低龄期,抗药力差,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化蛹:全变态昆虫,幼虫老熟后,经最后1次蜕皮变蛹,叫~。白色或黄褐色——红褐色羽化:不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称若虫,经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全变态昆虫的蛹老熟后,成虫突破蛹壳爬出,叫~。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性器官多未成熟,有些种类需经短期取食,才能交尾产卵,这种现象称为~。成虫期:雌雄除外生殖器不同外,还在其他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雌性雄性地老虎触角为线形触角为双栉齿形棉铃虫土红色灰绿色介壳虫(雌雄异型)无翅有翅蚜虫(多型)有翅、无翅稻飞虱(多型)短翅、长翅四、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一)卵组成:卵壳、细胞质、卵黄和细胞核,卵孔。形状:半球形、椭圆形、桶形、瓶形、肾脏形、鱼蒌形等。(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1、幼虫的类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2、蛾蝶幼虫的形态特征体驱可分成头、胸、腹3部分。口器为咀嚼式口器,胸足端部有爪,腹足和臀足端部有趾钩。趾钩是一个个坚硬的小钩,在一个足上常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三)蛹种类特点举例离蛹(裸蛹)足、翅、触角、口器裸露,不紧贴身体,可以活动如金龟甲、蜂类等被蛹足、翅、触角、口器裸露,紧贴身体,不能活动蛾、蝶围蛹蛹体藏在幼虫最后两龄蜕下的皮所形成的1个桶状蛹壳中,蛹为离蛹双翅目环裂亚目(蝇类)的蛹、部分介壳虫的蛹、捻翅目一些种类的雄性的蛹为围蛹五、螨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螨类俗称红蜘蛛,是蛛形纲害虫,常见的害螨多属于真螨目和蜱螨目,是危害多种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形态特征:(1)成螨雌成螨深红色,体两侧有黑斑,椭圆形。(2)卵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较少。(3)幼螨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越冬代若螨红色,非越冬代若螨黄色,体两侧有黑斑。第二节植物害虫的发生规律年生活史世代和年生活史的概念1个世代:昆虫从卵或1个幼体开始生长发育,经过或长或短的生命历程,最终于成虫性成熟,这样一个发育周期称为~。年生活史:从害虫越冬后开始活动说起,经过春夏秋冬四季,又到来年越冬后开始活动为止,称为~。各个世代发生代数一种害虫在1年中发生的世代数。大豆食心虫、梨茎蜂、麦叶蜂等1年1代黏虫、三化螟、玉米螟1年多代蚜虫、粉虱1年10代多华北蝼蛄、华北大黑金龟甲、桑天牛等多年1代不同害虫1年中发生的世代数不同,同一种类在不同地区,尤其是在不同地理纬度地区发生代数不完全相同。黏虫:东北1~2代,华北和西北2~3代,华南6~8代。主要世代为害比较重的世代。黏虫在东北1年2代,以第二代为害最重,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为害最重。世代由越冬代成虫产生的卵叫第一代。世代重叠寄主种类三化螟水稻大豆食心虫大豆小麦吸浆虫小麦粟灰螟谷子蝗虫、黏虫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球坚蚧、桑白蚧核果类树种菜粉蝶十字花科蔬菜蝼蛄、蛴螬等地害虫几乎所有植物2、主要寄主多食性害虫,寄主广,但在一定的环境中,或者在一定的发生时期,都有一、两种主要寄主。取决于植物的生育历期、生长状况,不同植物种类在田间的更替等。温室白粉虱保护地蔬菜栽培中黄瓜和番茄地老虎为害植物的幼苗棉铃虫2代主要为害棉花(开花现蕾)早春棉蚜花椒树—棉花苗——花椒树棉铃虫第一代早春作物,第二代,棉田为害,第三代,玉米、豆类、番茄麦棉间作时,玉米螟会钻蛀棉花茎秆。越冬生活习性趋性: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应。分类:1、正趋性、负趋性。趋光性:各种蛾类、蝼蛄、金龟甲、叶蝉、飞虱等。趋化性:化学物质敏感的反应。觅食、交尾、产卵、寄生以及避敌等行为都与趋化性有关。糖醋液诱蛾,马粪诱蝼蛄,腐果诱粉蝶,性诱剂诱棉铃虫、玉米螟、小菜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毒谷诱地下害虫等。驱避剂防治害虫是昆虫的负趋化性。趋色性:麦鞘毛眼水蝇——鹅黄色,蚜虫—黄绿色银灰色—负白粉虱—桔黄色趋温性:趋向温暖处。趋湿性:多数喜欢潮湿。食性食性的划分:植食性、肉食性、粪食性、腐食性、杂食性。寡食性、多食性、单食性。害虫的食性:植食性多。且为寡食性、多食性。产卵习性产在植物不同的部位。为害习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桃小食心虫:豆沙馅;梨小食心虫直达果心,苹小食心虫只在皮下造成“干疤状”。自卫习性:自我保护和防卫的能力。假死性、保护色等。负泥虫、苹果毛金龟子、小地老虎、黏虫等。尖头蚱蜢,枯叶蛾,尺蠖(huò)幼虫。群集性:二化螟、舟形毛虫、刺蛾、蚜虫、介壳虫等。扩散和迁飞蚜虫、甘蓝夜蛾,瓢虫,叶甲、椿象、黏虫、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草地螟以及棉铃虫(远距离)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气象因素温度:温带昆虫反应有效温区适温区最适温区发育起点温度停育低温致死低温临界高温停育高温区致死高温区8~4022~308~15>-10<-4035~405060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有效积温:K=n(t-c)K:有效积温n:天数t:环境温度c: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的抗寒性和耐热性:昆虫的耐热性不如抗寒性,因为体内并不是普通的水。湿度大多数昆虫喜欢潮湿,降雨和湿度主要影响昆虫的繁殖力和成活率。如黏虫、玉米螟、黄地老虎、棉铃虫。但少数昆虫喜欢干旱条件如,螨类和蚜虫。温湿度的综合作用Q=RH/TQ温湿系数,RH平均相对湿度,T温度3、光主要影响昼夜节律。包括活动时间和是否滞育的主要信号。4、风风力和风向影响昆虫的近距离飞行。多数在风速达15KM/H以卓越停止飞行。5、小气候株间温度<大气温度株间湿度>大气湿度向阳面温度>阴面温度土表温度>大气温度(二)土壤因素温度、湿度、理化性质等。(三)生物因素1、概念:是指害虫的寄生植物和害虫的天敌。2、食物(1)食料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2)食物链“螳啷捕蝉,黄雀在后”,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链条的反应。(3)植物的抗虫性三种情况: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3、天敌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寄生于害虫的动物和捕食害虫的动物。(四)人类活动1、耕作改制2、栽培措施3、农药的使用4、农产品、种子、苗木的调运(五)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是某种昆虫的一个群体。2、组成:性比、年龄组配。3、种群的分布型两种类型:比较稀疏,比较均匀的分布;不均匀的分布。4、种群的数量变动(1)世代内的数量变动3个时期(始期、盛期,末期)3个点(始盛期,盛末期,高峰期)(2)季节间的数量变动(中峰型:前后世代发生轻,中间世代发生重。下阶型:1代比1代发生轻;上阶型:1代比1代发生重;马鞍型:前后世代发生重,中间世代发生轻。)第三节植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分类1、食叶害虫:1)裸露的食叶害虫黏虫、草地螟、甜菜夜蛾、多毛虫、菜粉蝶、小菜蛾等。防治:在虫情调查基础上,采用化学防治,消灭在暴食期之前,可用胃毒剂和触杀剂,大面积防治宜用粉剂。2)潜藏的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大豆卷叶螟、枣黏虫等。防治:喷药和人工防治(苹果顶梢卷叶蛾)3)潜叶的食叶害虫油菜潜叶蝇、潜叶蛾防治:触杀剂加水喷雾,最好选用或混用内只性强的药剂。4)迁飞的食叶害虫蝗虫和金龟甲两类防治:蝗虫,在蝗蝻阶段,小面积用毒饵,大面积用喷粉防治,更大面积可考虑飞机防治。金龟甲,捉拿或喷药,基本在于改造消除害虫的发生基地。2、钻蛀性害虫:1)苗茎穗的钻蛀性害虫三化螟、二化螟、玉米螟、高梁条螟、粟灰螟等。防治:作好虫情的短期预测预报,及时用药,把害虫消灭在钻蛀之前。2)蕾花果的钻蛀性害虫棉铃虫、红铃虫、果树食心虫、柑橘大实蝇,大豆食心虫、向日葵螟等。防治:准确掌握落卵情况和卵的发育进度,及时用药。还要特别注意药剂的选用,包括药剂的混用和交替使用,以及周到细致均匀的喷药质量。3)枝干的钻蛀性害虫天牛、吉丁虫两类防治:加强果园管理,树干涂白,修剪病虫枝,清洁果园等。不能剪除的可用铁丝钩虫或灌注药液的方法杀虫。3、刺吸汁液害虫:螨类、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木虱以及介壳虫等。防治:及时用药,不使其卷叶,讲究药剂种类,尽可能用内吸性强的药剂,注意药剂的混用和有效助剂的使用,提高药液的展着性和渗透性;喷药一定要均匀周到,注意连续用药和两次施药之间的间隔时间。4、地下害虫:指生活周期中的主要虫期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蝼蛄、蛴螬、金针虫、根蛆、地老虎等。防治:药剂拌种贮粮害虫原粮:玉米象、麦蛾碎粮:谷盗、锯谷盗等防治:预防为主,放粮虫净等药剂熏蒸。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概念: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2、病原:1)生物病原:引起植物得病的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2)非生物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子,如高温伤害、低温霜冻、干旱、水涝、药害、肥害,以及近代工业所造成的化学污染等。二、植物病害的症状概念:是指植物染病后其组织和形态所表现的异常状态。包括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病征是指病原物在受害部位形成的特征。1、病状类型:变色:裉绿、花叶、黄化、红化等。坏死:斑点、叶枯、溃疡、疮痂、立枯、猝倒等。腐烂:根腐、茎腐、果花腐等。如白菜软腐病和马铃薯干腐病。萎蔫:典型的是植物茎部或根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害后,大量菌体或病菌分泌的毒素堵塞或破坏导管,使水分运输受阻,如黄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畸形:徒长,水稻恶苗病;矮缩,小麦丛矮病;丛枝,枣疯病、桑萎缩病等;瘤肿,如玉米瘤黑粉病。2、病征类型:粉状物:锈粉,麦类锈病、菜豆锈病;黑粉,禾谷类植物的黑粉病及黑穗病;白粉,各类植物的白粉病;白锈,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霉状物: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霉层,灰霉、绿霉、黑霉、赤霉等;绵霉,茄绵疫病、稻烂秧病、甘薯软腐病等。粒状物:麦类赤霉病,各种植物炭疽病等。菌核: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溢脓: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3、症状对植物病害诊断的意义植物病害的名称大多因其症状而命名,如植物的锈病、白粉病、黑粉病、霜霉病、轮纹斑病等。但不是诊断病害的唯一依据。必须进行病原鉴定。第二节植物病害的诊断一、主要步骤1、田间诊断注意观察几方面:1)是点发性病状还是散发性病状;2)是坏死性病变、刺激性病变,还是抑制性病变;3)病斑的部位、大小、长短、色泽和气味;4)病部组织的质地等不正常的特点。2、病原室内鉴定扩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保湿保温器械设备等。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发生,没有中心病株,也没有从点到面的扩展过程。病部表现无病征出现。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1、真菌病害的诊断具体做法:取下植物的受病部位,如叶片、茎秆、果实等,用清水洗净,置于保湿器皿内,在20~23度温度下培养1~2昼夜,待病部产生繁殖体后,进行镜检以对病原作出鉴定。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病原镜检的同时,应结合病害症状特征的观察,避免病组织上某些腐生菌的干扰,以防误诊。2、细菌及其病害的诊断典型症状:斑点型、枯焦型、腐烂型、萎蔫型、畸型。用显微镜检查有无溢菌现象。诊断新的或疑难的细菌病害,必须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和接种试验等才能确定病原。3、病毒病害的诊断病状以叶片和幼嫩的枝梢表现最明显。病株常从个别分枝或植株顶端开始,逐渐扩展到植株其他部分。还有以下特点:(1)田间病株多是分散、零星发生,无规律性,病株周围往往可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2)接触传染的病毒病在田间的分布比较集中。(3)不少病毒靠媒介昆虫传播,其发生与传毒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4)植物病毒往往随气温变化有隐症现象。4、线虫病害的诊断线虫多数引起植物地下部发病,加上受害植株大都表现缓慢的衰退症状,很少有急性发病,因此在发病初期不易发现。线虫侵染寄主后,除不断刺伤植物组织获取营养外,还分泌大量的唾液等物质。植物受害后,反映于外部形态,取可产生虫瘿、根结、毛根、叶片卷曲、顶芽或花芽枯死等不同的症状。而被害植物的总体表现则是生长衰弱、植株矮小、发育迟缓、色泽失常或叶片萎蔫等。诊断时应予全面考虑。此外,可将虫瘿或肿瘤切开,挑出线虫制片或做病组织切片镜检。有些线虫不产生虫瘿和根结,从病部也比较难看到虫体,就需要采用漏斗分离法或叶片染色法检查,以便正确诊断。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第一节调查方法一、田间调查1、地块选择原则:能保证调查结果在当地具有明显的代表性。2、调查的时间和次数根据调查目的和具体病虫的发生特点来确定。系统测报和指导田间防治。3、取样方法:对角线、平行线、分行取样等,对于田间扩散蔓延的病虫,则使用“Z”字形方式。4、取样单位面积、长度、植株、叶片、果实、种子等。二、诱集调查1、黑光灯诱集2、诱器诱庥3、杨树枝或谷草把三、病虫发生资料计算(一)虫害发生资料计算1、2、3、4、5、6、(二)病害资料的计算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测报一、基本知识1、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作物、气象等多种因素,参考历史资料,对病虫害以后的发生和发展作出科学的推断。2、分类:按时间分短期(10天以内)、中期、长期预测(20天以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预测)按内容划分: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产量损失预测以及扩散蔓预测等。二、主要预测方法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常将某一虫期(龄)的发生期分作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高峰期有时又分作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发生期预测主有五种方法。1.发育进度预测法(历期预测法)发蛾高峰期+成虫产卵前期+卵期=幼虫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高峰期+一龄幼虫期=二龄幼虫高峰期等。2.有效积温预测法N:天数,K:有效积温C:起始温度3.物候预测法4.经验性的温度指数法5.诱集法6.数理统计预测法三、病虫害的两查两定对害虫:查虫口密度,定防治田块;查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对病害:查普遍率,定防治田块;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第三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一、植物害虫的防治1989年12月国务院颁布《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指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一)植物检疫1、概念: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2、任务:禁止危害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国内输出。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传入未发生地区,采取措施消灭。当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传入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3、防治对象的确定(1)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地区发生(2)危险性大,一旦传入可能造成农林业重大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的(3)通过人为措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的。4、植物检疫常用的检验方法直接检验诱器检验过筛检验染色检验比重检验洗涤检验保湿萌芽检验噬菌体检验分离培养检验X光透视检验(二)农业防治法:选择抗病虫品种;建立无病种苗基地;加强栽培管理1)建立合理的栽培管理2)中耕和深耕3)覆盖技术4)合理密植5)加强田间管理(三)物理机械防治法:捕杀法,阻隔法,诱杀法(灯光诱杀,毒饵诱杀,植物诱杀,潜所诱杀,颜色诱杀),种苗的热处理,土壤热处理(四)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菌(五)化学防治(六)综合治理:★经济、安全、简便、有效★协调措施,减少矛盾★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力求兼治,化繁为简★有全局观念二、植物病害的防治1、抗病品种的利用2、栽培防病: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密植、适当调整播期、水肥管理。3、种子处理:种子汰选、热力处理、药剂拌种和药液浸种。4、化学防治第四章东北地区常见杂草及其识别稗、卷茎蓼、野燕麦、藜、苍耳(老苍子)、刺菜、牛繁缕(鹅肠菜)、狗尾草(谷莠子)等。一、稗二、卷茎蓼三、苍耳车前五、鸭跖草六、狗尾草七、野燕麦八、藜

技能训练实习实训一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一、实习目标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并通过标本采集、鉴定,熟悉当地常见病害种类的症状特点和发生情况。二、材料和用具标本夹、标本纸、采集箱、剪刀、小刀,纸袋、塑料袋、标签、麻绳、记载本、显微镜、镊子、挑针、载玻片、盖玻片、标本瓶、洒精灯、贮水滴瓶、电炉(1000W)、瓷盆(直径40cm)、大烧杯(1000mL)、酒精灯、甲醛、酒精、蒸馏水、量杯或量筒(500mL、1000mL)、醋酸铜、硫酸铜等。三、内容、方法及步骤(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植物病害种类很多,各种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各有不同。一个合格的标本,必须具有植物受害部位及各时期比较明显的典型症状,尽可能有病征(病原物)存在;采集病害标本时应注意。

1.病状典型:病状是确定一种病害的重要依据。采集病害标本,不仅要有某一受病部位的典型病状,而且还要有具有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病状标本,如稻瘟病,应采集苗瘟、叶瘟、节瘟、枝梗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各个时期的典型病状,而且叶瘟中应有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等的典型病状标本。

2.病征完整:采集时一定要注意,为了进一步鉴定病害,对有病征的标本要重点采集,如真菌性病害在感病部位往往有各种霉状物、小黑点等病征存在,细菌性病害往往有菌脓溢出。有转株寄主的锈病应该尽量找到第二寄主标本,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应在不同时期分别采集。有的真菌在活寄主上常不产生子实体,在枯死株上有病征,因此,对地面上的枯枝落叶也应注意采集,注意在病原有性阶段产生子实体的时期采集,如白粉病叶片上的小颗粒(有性阶段的闭囊壳)。

3.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将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分别用纸包好,如采集黑粉病类标本及腐烂的果实等时必须注意分袋装,以免污染其他枝叶类标本,影响鉴定。

4.采集记载:没有记录的标本或记录不全的标本将失去使用价值。必须记录寄主名称,这是鉴定病害的前提。对寄主植物不熟悉的只凭标本识别病害是非常困难的,对不熟悉的寄主,还要采集寄主的叶、花、果实等,以便进一步鉴定。记录内容包括寄主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姓名、标本编号、分布情况、地理条件、损失率、防治办法及效果等。以上内容除记在记录本上外,还应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内容包括标本编号、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姓名等。不同的标本,不同产地的同一标本,应分别编号。记录要长期保存,以便进行查对,应注意每份标本的记录和标签上的编号必须相同。

5.临时保存标本的压制:对于容易干燥卷缩的叶部病害标本,如禾本科植物病害标本,易打卷成筒状,应随采随压制,或用塑料袋装好,并封口,或用湿布包好,采回后马上整形压制。也可用吸水性较强的书籍在田间将病叶临时夹压。

(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

1.蜡叶标本的制作:蜡叶标本是一种制作简单、经济、能保持植物病害症状原形的标本。便于交换、鉴定或做展览用。蜡叶标本的制作要求在短时间内把标本压平干燥、使其尽量保持原有的形态和颜色,具体操作时要注意:(1)随采随压:采集标本后,要马上放入标本夹中压制,可保持标本的原形,减少压制过程中的整形工作。有许多标本在压制时,需要作少量的加工,如标本的叶子过多、茎或枝条粗大时,在压制时最好把叶子剪掉一部分或将枝条剪去一侧再压制,如玉米大斑病叶,因叶片较宽,较长,可以根据病斑的大小,剪取有病斑的一部分压平,过多的叶片重迭或标本受压力不均匀而变色、变形。有的标本是整株的,如水稻、小麦茎叶标本,可折成“N”字形压制。(2)勤换勤翻:因为植物本身含水量大,为了使标本上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使标本尽量保持原色,要勤换勤翻。标本放到标本夹里以后,用标本绳将标本夹扎紧,或用石块压将标本夹放在通风处,总之,标本干得愈快愈好,以便保持原有色泽。如遇到高温潮湿天气,标本在纸内容易发霉、变黑。在压制标本过程中,通常前四天,每天早晚各换一次纸,以后每天换一次,直至完全干燥为止。在第一、二次换纸时要对标本进行整形,因经初步干燥后,标本容易展平。换纸时,先将上面一层湿纸取下,然后放上一层干燥的纸,再将夹有一层标本、连同下面一层湿纸一同翻转到另一标本夹上,取下湿纸,以此类推。幼嫩多汁的标本,如花及幼苗等,可夹在脱脂棉中压制;含水量高的可置30~45℃的烘干箱内烘干。

2.封套标本的制作:干燥后的标本,可制作封套标本,按种类进行分装,连同采集记载一同放入牛皮纸袋中或用厚的绘图纸折成的长方形纸套中,也可存放在普通纸盒中保存。把鉴定记载贴在纸袋上,然后按寄主或菌类分类排列存放,以便教学和研究用。

3.盒装标本的制作:供长期保存或展览用时,可装于标本盒内制成盒装标本。标本盒一般为34cm×27cm或28cm×20cm玻璃面。每盒内只装一种标本,可用乳白胶或透明胶布固定,也可在盒内铺上一层脱脂棉,将标本展布在棉花上。有的病原体用脱脂棉代棉花也可装入小瓶中,放置在纸盒内适当位置,然后加上标签保存。

4.台纸标本的制作:干燥后的标本还可用透明胶或胶水将标本固定在台纸上,如果是幼苗病株还可以用针线缝在台纸上。台纸为较厚的白纸板,大小为37cm×29cm。粘贴时,标本应放在台纸适宜的位置,在台纸左下角或右下角贴标签,上面再复盖一层玻璃纸,以防擦伤或落灰尘。注意:蜡叶标本易遭虫蛀或霉变,可用1:1000倍的升汞酒精溶液涂抹,也可将小包樟脑粉置于标本袋或标本盒中,每年用磷化铅熏蒸(30g(1)普通防腐性浸渍液:常用于防腐,而不保持原色,宜保存肉质鳞茎、块根、果实等。浸渍时应将标本洗净,浸泡在浸渍液中,使浸渍液淹没标本,用线将标本固定在玻片或玻棒上防止标本上浮,若浸泡标本量大,浸泡数日后应更换一次浸渍液。加盖密封保存,标本瓶上贴上标签。①福尔马林50mL+95%酒精300mL+水2000mL;②70%酒精;③5%福尔马林。(2)绿色标本浸渍液

①醋酸铜溶液:适用于能加热的标本,如茎叶等。将50%的醋酸放入烧杯(1000mL)或瓷盆(直径40cm)内加热,再将结晶的醋酸铜逐量加到50%的醋酸中,直到不再溶解为止(大约1000mL的50%的醋酸加入15g醋酸铜)。将饱和溶液稀释3~4倍加热至沸腾,再将洗净的标本投入,当标本褪绿,又经3~4min恢复绿色后,取出标本,用清水洗净,压成干制标本或保存在5%福尔马林液中。②硫酸铜及亚硫酸浸渍液:适用于不能煮沸的水果或块茎、块根类等。将标本洗净浸在5%的硫酸铜溶液中6~24h,取出后用清水漂洗数小时,然后将标本保存在亚硫酸溶液中(用含5~6%二氧化硫的亚硫酸溶液15mL+水1000mL,也可用浓硫酸20mL+水1000mL+亚硫酸钠16g)。注意:醋酸铜溶液保绿色能力较好,适用于能煮沸的标本,但保存的标本有时带蓝色,与植物原来的颜色稍有差异。硫酸铜亚硫酸浸渍液适合浸渍棉铃、葡萄和番茄的果实等不能煮的标本。(三)植物病害标本的保存标本的浸渍液,因由具有挥发性或易于氧化的药品配成。要长期保持浸渍效果,必须密封瓶口。封口有永久封口法和临时封口法两种。

1.永久封口法:可用酪胶及消石灰各一份混合,然后加水调成糊状,即可使用。

2.临时封口法:可用蜂蜡及松香各一份,分别熔化,然后混合,并加入少量凡士林调成胶状物即可。

3.注意事项:

①采集植物病害标本时,一定要把病害和虫害区分开,如蚜虫、螨类等刺吸口器害虫为害植物均造成叶片褪绿变黄,没有病理过程,采集时一定要看叶片背面是否有害虫。采集病叶时要采集叶片完整的标本。②每种标本采集的件数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类病害标本,至少要采十几片病叶。禾谷类植物病害标本要随采随压制,叶片多的或叶片太长的可取其中的一部分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压制。③如采集腐败的果实、黑粉病类标本等要放在纸袋内或用纸包好,单独存放,避免孢子混杂而影响鉴定,④采集柔软肉质的果实类标本,要分别用纸包好,并用采集箱存放,以免损坏和沾污。标本务求完整,采集时应特别注意。⑤木质化枝条类的标本,采集比较方便,可用刀或锯取其一部分。⑥制作绿色浸渍标本时,因要加热,注意用电安全或防止烫伤。⑦在标本保存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标本是否被虫蛀、发霉或浸渍液蒸发减少,要及时处理,注意除虫、防霉、更换浸渍液。(四)玻片标本的制作

对于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一般采用制片的方法观察和保存。对生长在植物表面的病原物,可直接用挑针或刮刀挑取少许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或其他浮栽剂上,加盖玻片即可进行观察。对植物组织内部的病原物,可将选好的材料用刀片切成薄片,或先将材料夹在胡萝卜、马铃薯内,再切成薄片,用毛笔蘸水轻轻取下,放在有水的浅皿中,选其中最薄的制片观察或短期保存。四、复习思考题

采集、识别当地主要作物病害,并按教师指定要求分别制成蜡叶标本、浸渍标本,并写出主要标本的标签和采集记载实习实训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一、目的要求学习采集、制作和保存昆虫标本的方法,并通过标本采集鉴定,熟悉当地常见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形态、为害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二、材料和用具捕虫网、吸虫管、采集代、指形管或小玻瓶、采集盒、毒瓶、镊子、小刀、昆虫针(0号、1号、2号、3号、4号)、三级台、粘虫胶、胶水、标本瓶(100mL、200mL、500mL或1000mL等)、标本盒、放大镜、展翅板、整姿板、挑针等。福尔马林、95%酒精、等。三、内容、方法及步骤(一)昆虫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采集昆虫标本可根据各种昆虫的习性选用网捕法、搜索法、诱集法、击落法(震落法)等。(1)网捕:能飞善跳的昆虫种类可以进行网捕。如正在飞行的昆虫,可用捕网迎头捕捉或从旁掠取。当昆虫进网后迅速摆动网柄,将网袋下部连虫带网翻到网框上。取虫时先用左手捏拄网袋中部,空出右手来取毒瓶,左手帮助打开瓶盖,将毒瓶伸入网内把昆虫装进瓶内,小型蛾、蝶也可先隔网捏压其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后,再放入毒瓶。又如生活于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可用扫网边走边扫捕。(2)振落:许多昆虫有假死性,可通过摇动或敲打植物、树枝把它们振落下来,再捕捉。有些无假死性的昆虫,经振动虽不落地,但由于飞动暴露了目标,可进行网捕。(3)诱集:利用昆虫的某种特殊趋性或生活习性来诱集昆虫,如灯光诱集、食物诱集、潜所诱杀、性诱法等(见害虫的诱杀技术)。(4)搜索:认真观察地面、草丛中、植物体上、树上等部位,采用搜索法采集。2.采集时注意事项(1)采到标本后,要及时做好采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编号、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等,也要记录当时的环境、寄主以及害虫生活习性等,还要注意当地的气象记录,如气温、降水量、风力等,也要加以记载。(2)应尽量设法保持昆虫标本的完整,若有损坏,就会失去应用价值。昆虫的翅、足、触角及蛾的鳞片等极易破损,故应避免直接用手捕捉采集和整理。小型昆虫应特别耐心细致。(3)重点采集农作物的害虫和天敌昆虫。(4)每种昆虫都要采集一定数量的个体,尽量采全昆虫的各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二)昆虫标本的制作1.昆虫干制标本的制作(1)虫体针插:按昆虫体大小选用适当的昆虫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类等大型蛾类用4号针;叶蝉、盲蝽、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微小昆虫,用10mm的无头细微针。昆虫针插的部位因种类而异。甲虫从右翅基部内侧插入;半翅目从中胸小盾片中央垂直插入;鳞翅目、膜翅目及同翅目成虫从中胸中央插入;直翅目从前胸背板右面插入;双翅目从中胸中央偏右插入;小型蜂类可不插针,采用侧粘的方法,以免损坏其胸部特征。(2)整姿:蝽、甲虫、蝗虫等昆虫针插以后,尽量保持活虫姿态。需将触角和足进行整姿,使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左右。(3)展翅:蝶蛾类昆虫需要展翅。按昆虫的大小选取昆虫针、按针插部位要求插入虫体,将虫体腹部向下插入展翅板的槽内,使展翅板的两边靠紧身体,用昆虫针,将翅拨开平铺在展翅板上。蜻蜒类要以后翅的两前缘成一直线为准;蝶蛾类以两前翅后缘成直线并与身体成垂直;蝇类和蜂类以前翅顶角与头顶在一直线上,。然后再拨后翅使左右对称。最后用玻璃片压住或用光滑纸条把前后翅压住,用大头针固定,放在干燥通风处,待虫体干燥后,取下玻璃片或纸条,从展翅板上取下昆虫插入盒内,制成针插盒装标本。2.小型昆虫针插标本的制作:可用粘虫胶或合成胶水把小型昆虫粘在三角纸上,再做成针插标本。装标签:每一个昆虫标本,必须附有标签。按照一定的针插部位将昆虫针插后,使用三级台整理针插昆虫和标签的位置。针帽至虫体背为8mm,标签至针尖为16mm(寄主、时间)、8mm(昆虫的名称)。(2)修补:在制作过程中,如有损坏,可以用粘虫胶或乳白胶进行修补。3.昆虫浸渍标本的制作凡身体柔软或细小昆虫的成虫、卵、幼虫、蛹等,可以用防腐性的浸渍液浸泡保存在玻璃瓶内。浸泡前应先使幼虫饥饿,排出粪便。浸泡在下列保存液中。(1)酒精浸渍液:用75%的酒精浸渍液,加上0.5%~1%的甘油,常用于浸渍螨类、叶蝉和蜘蛛等标本。(2)5%福尔马林浸渍液:将福尔马林(40%甲醛)稀释成5%的福尔马林液。冰醋酸、白糖、福尔马林混合液:用冰醋酸5mL、白糖5g、福尔马林4mL、蒸馏水或冷开水100mL配成。(3)绿色幼虫浸渍液:将硫酸铜10g溶于100mL水中,煮沸后停火,投入幼虫,投入后有褪色现象,直到恢复绿色时,立即取出用清水洗净,浸入5%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4)黄色幼虫浸渍液:氯仿3mL、冰醋酸1mL、无水酒精6mL混合而成。先用此液浸渍24h,然后移入70%酒精液中保存。(5)红色幼虫浸渍液:用冰醋酸4mL、福尔马林4mL、甘油20mL、蒸馏水100mL配成。贴标签,上要写明昆虫名称、寄主及采集地点和时间。4.昆虫生活史标本制作生活史标本是把昆虫一生发育顺序:卵、幼虫的各龄期(若虫)、蛹及成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及为害状,装在一个标本盒内,并放上标签。(三)昆虫标本的保存昆虫的保存主要是防止被昆虫标本虫蛀食危害、防阳光曝晒退色、防灰尘、防鼠咬、防霉烂。制成的昆虫标本要放在阴凉干燥处,玻片标本、针插标本等必须放在有防虫药品的标本盒里,分类收藏在标本柜里。四、复习思考题1.采集、识别当地主要害虫及天敌昆虫标本,按教师指定要求分别制成针插标本、浸渍标本或生活史标本,并写出主要标本的标签和采集记载。实习实训三、农药品种市场调查一、目的要求通过调查实习,使学生掌握当地农药市场主要农药品种,能选择主要病虫害的所用药剂。二、实验材料和用具记录本、笔三、实验方法和步骤将学生按5人一组分组,分别拿好记录本和笔,各找一家药店进行调查,记录主要药剂品种的名称、剂型、特性及防治对象、注意事项,每组至少25种,并做好记录。四、作业填写下表药剂名称剂型药剂特性防治对象注意事项123实习实训四、重要病虫的识别、田间发生及危害情况调查一、目的要求了解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与危害状,掌握病虫害田间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二、教学资源材料用具:小铲、皮尺、记载本、铅笔、计算器及标本采集用具等。三、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地下害虫调查为例)根据当地害虫种类和生产需要,选择不同生态条件有代表性的田块如坡地、平地,或不同土质,如壤土、粘土,或不同前茬,如玉米、白菜、大豆等。分组进行调查,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1×1或2×0.5平方米,分层挖土检查,每层挖土15厘米,视气温高低挖3-4层,分层统计各层地下害虫的种类、虫口数,并折算成每亩虫口数,填入下表。四、作业写出当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报告。地下害虫调查田间记载表调查时间田块类型调查面积次数层次调查虫数(头)备考蝼蛄蛴螬金针虫其他成若大黑暗黑铜绿其他沟褐纹细胸地蛆沙潜一1234合计二1234合计三1234合计四1234合计四1234合计五1234合计每亩虫口实习实训五植物病害的诊断一、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种类及发病特征,掌握主要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步骤。二、材料及用具所观察的植物病害的新鲜标本。显微镜、挑针、蒸馏水、载玻片、保湿器等。三、内容与方法(一)植物病害的诊断步骤植物病害的诊断一般有4个步骤:1.田间诊断田间诊断就是现场观察,根据症状特点,区别是虫害、伤害还是病害,进一步区别是非浸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虫害、伤害没有病理变化过程,而侵染性病害却有病理变化过程。注意调查和了解病株在田间的分布,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地形、地势、土质、肥水、农药等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的关系。2.症状观察症状观察是首要的诊断依据,虽然比较简易,但须在比较熟悉病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症状的典型性和诊断人的实践经验。观察症状时,注意是点发性病状还是散发性病状,是坏死性病变、刺激性病变,还是抑制性病变,病斑的部位、大小、长短、色泽和气味,病部组织的质地等不正常的特点。许多病害有明显病征,当出现病征时就能确诊。有些病害外表看不见病征,但只要认识其典型病状也能确诊,如病毒病。3.室内鉴定许多病害单凭症状不能确诊。因为不同的病原可产生相似症状,病害的症状也可因寄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因此有时须进行室内病原鉴定才能确诊。一般说来,病原室内鉴定是借助扩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保湿保温器械设备等,根据不同病原的特点,采取不同手段,进一步观察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特性、生理生化等。新病害还须请分类专家确诊病原。4.病原分离培养和接种有些病害在病部表面不一定能找到病原物,同时,即使检查到微生物,也可能是组织死亡后长出的腐生物,因此,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是植物病害诊断中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一般通过田间观察,考察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用扩大镜仔细检查病部表面或先对病组织表面消毒,再经保温保湿,检查有无病征。必要时,可分析植物所含营养元素及土壤酸碱度,有毒物质等,可进行营养诊断和治疗试验、温湿度等环境影响的试验,以明确病原。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发生。没有从点到面扩展的过程。2.症状具有特异性,除了高温引起的灼伤和药害等个别原因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