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课件_第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课件_第2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课件_第3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课件_第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概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多见于冬春季。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症,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概述全世界平均年发病率为1/10万-10/10万。流脑从病原的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在许多国家未有效控制,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病原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奈瑟菌(Nm)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Nm为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群,致病的血清群主要为A、B、C群,Y、W135群的发病在一些国家有增加趋势。A、B、C、Y、W135、X群都可引起爆发。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发病机制 ↗大多带菌状态 奈瑟菌→鼻粘膜→鼻咽部繁殖→毒力强、免疫力↓时→↘部分上呼吸道炎—获得免疫力进入血液循环→败血症→血脑屏障→脑脊髓膜血管内 ↘迁徙灶皮细胞坏死、水肿、出血、通透性↑→化脓性炎症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临床表现Nm感染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如肺炎、关节炎、菌血症、脑膜炎等,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流脑潜伏期为2~10d,一般3~4d。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10~20%的存活者将留有长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脑典型的出血性皮疹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脑的瘀点瘀斑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大片皮下出血点和瘀斑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

坏死性紫癜

(炎性血管内血栓形成,皮肤深部溃疡)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一)

血象:

白细胞(10~20)×109,中性占80%~90%

CSF:呈化脓性改变(外观混浊或脓样,压力>200mmH2O;白细胞>1×109,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诊断依据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二)

细菌学检查:瘀点或CSF涂片革兰染色检查细菌(重要性)

血或CSF细菌培养(确诊方法)

抗原抗体检查:

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用PCR方法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治疗(普通型)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强调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的液体量及电解质。对症治疗

高热:物理降温及退热药;颅高压:脱水降颅压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治疗(普通型)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高度敏感,杀菌药物尤适于败血症患者。氯霉素:

抑菌剂,具良好抗菌活性,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再障,不作首选!磺胺嘧啶(SD)+TMP复方新诺明(SMZ+TMP)易产生耐药头胞菌素:杀菌剂,易透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小;缺点:价格昂贵适应于不适用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的病人。

1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密切接触咳嗽、喷嚏Susceptible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PatientsCarriers流行病学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均具有传染性,带菌者及轻型患者为主要传染源60%~70%隐性感染,30%上呼吸道感染和出血点型,典型流脑仅占1%。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一般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在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区,干旱季节发病较多。流脑婴儿发病率最高,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下降,但青少年也有一个发病高峰;部分地区男性发病高于女性。非洲流行带发病率最高,流行带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共累及21个国家。流行带地区流脑有周期性流行特点,在过去50年里,每隔8~12年就会出现1次大规模流行,发病率可高达1000/10万。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中国曾是流脑高发区,20世纪30~80年代每隔10年左右就会出现1次大流行,(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曾有过三次大的流行:分别为发生在1959年、1967年和1977年,以1967年的流行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我国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大面积接种,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0年以后已降至0.2/10万左右的历史新低水平,周期性流行高峰已不明显。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非洲、亚洲流行血清群主要是A群,偶尔也有C群病例。最近W135群引起的流行也有报道。如2000年和2001年,朝觐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中都发生过W135群引起的病例。2002年,布基纳法索发生了W135群引起的大流行,共发病13000例,死亡1500例。1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W135群流脑引起的暴发与流行流脑W135群近年出现了新动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自2001年1月份开始,在一些非洲国家出现脑膜炎暴发流行,病死率在10%左右。如布基纳法索至去年4月15日已发病10897例,死亡1525人;贝宁至去年3月底发病7532例,死亡300人;埃塞俄比亚在2001年第四季度发生流脑391例,死亡37人。W135菌群不仅在非洲迅速扩大势力范围,还在向外扩张,目前已经蔓延到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英国已报告41例W135群流脑,死亡11人。法国、丹麦、挪威也有这种流脑病例发生。沙特阿拉伯已发生109例,死亡35人,新加坡也有病例发生。1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A群开始接种、广泛接种A+C群批准、接种1950-2007年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流行病学2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病例数月流行年度流脑报告病例月分布流行病学病例数通常11月开始上升,2~4月为季节发病高峰,5月发病开始下降。2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2-4月份流脑发病年龄后移,职业以中小学生为主疫苗使用前6月-2岁婴儿发病率较高疫苗使用后<1岁儿童发病率增多,部分地区,民工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15岁病例占65%-75%流脑聚集性病例或暴发不断出现2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02005~2007流行年度流脑报告发病率年龄别分布流行病学岁发病率(/10万)岁发病率(/10万)<15岁为流脑高发人群,<1岁发病率最高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2005年1月安徽省发生流脑流行2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昆明市疫情情况2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2004-昆明市病例地区分布图2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2004-昆明市病例时间分布图2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2004-昆明市病例年龄分布图2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免疫力下降,如脾切除、终端补体成分缺陷、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流行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环境、病原等多方面因素。宿主因素包括人群易感性增高、旅游、人口迁移和流动等。环境因素包括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

2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行病学昆明盘龙区疫情2008年1月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竹园村发生一起流脑暴发疫情,发病3人,死亡2人。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流脑疾病负担病死率高2007年流脑病死率10%,死亡数排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死因顺位第8位,病死率顺位第5位。流脑重症病例可在24小时内死亡。后遗症存活病例中约有10%-20%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聚集性病例、暴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脑疾病经济负担较大3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预防—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卫生开展健康教育,使公众了解流脑的传播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时使用手帕等,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改善拥挤的居住、工作环境,经常通风换气。3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预防—疫苗接种目前已有针对A、C、Y、W135血清群的疫苗,多糖疫苗为非T细胞依赖的抗原,其免疫原性与年龄相关,对无症状携带者无影响,不能消除其携带状态而充分发挥群体免疫作用。3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预防—疫苗接种各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保护效果不佳,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A群疫苗对小至3月龄婴儿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而C、Y、W135群多糖疫苗对2岁以下儿童免疫原性很差,对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多糖疫苗控制爆发、预防高危人群发病效果很好。由于多糖疫苗对小年龄儿童免疫原性差且保护期很短,所以一般不用于2岁以下儿童常规免疫。3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预防—疫苗接种2005年1月美国开始推荐使用A、C、Y、W135四价结合疫苗,其免疫策略是到2008年所有青少年在11岁常规接种四价结合疫苗。当前策略为,11~12岁时接种四价结合疫苗;未接种者,高中入学(15岁)时接种;其他青少年自愿接种。高危人群也需接种四价结合疫苗,高危人群包括寄宿学校大学新生,长期从事Nm的实验室人员,去流脑流行区居住或旅行的人员,特别是与当地人群密切接触的人员。3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扩大免疫规划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云南省2007年增加了乙脑减毒活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2008年增加了A+C群流脑疫苗、甲肝等六种疫苗。3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W135群流脑引起的暴发与流行流脑W135群近年出现了新动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自2001年1月份开始,在一些非洲国家出现脑膜炎暴发流行,病死率在10%左右。如布基纳法索至去年4月15日已发病10897例,死亡1525人;贝宁至去年3月底发病7532例,死亡300人;埃塞俄比亚在2001年第四季度发生流脑391例,死亡37人。W135菌群不仅在非洲迅速扩大势力范围,还在向外扩张,目前已经蔓延到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英国已报告41例W135群流脑,死亡11人。法国、丹麦、挪威也有这种流脑病例发生。沙特阿拉伯已发生109例,死亡35人,新加坡也有病例发生。3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台湾入伍新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鼻咽带菌率调查研究报告2001年11~12月,对入伍新兵进行系统抽样,共检测1988名(20-24岁),结果鼻咽带菌率达2.3%,菌型以B型最多(53.3%),Y型次之(17.4%),W135型15.2%,未分型及Z型分别为10.9%及2.2%;与当年流行病例之菌型分布相符,但与1974—1975年A群为主(43.3%)、X群次之(38.1%)、c群及B群各占12.2%及10.2%已有显著不同。3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深圳市健康人群2005—2006年

A、C、Y和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的测定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液样本800份,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定量测定血清样本中A、C、Y、W135群流脑抗体含量。结果:A、C、Y、W135群流脑抗体平均含量中位数分别是4.07、2.31、1.35和1.75ug/mL,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4%、57.1%、32.4%和41.8%。结论:深圳市各年龄段Y群和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均较低。3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某部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21期交界处某部队,采用病例追踪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全营共有674人,对653例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A、C、Y、W135群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8.21%、58.50%、31.24%、26.95%,说明人群中存在以C群为主,Y、W135群并存的隐性感染。结论

:本研究显示部队人群对A群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力,同时也存在以C群为主,Y、W135群并存的隐性感染,提示今后在部队人群开展流脑菌苗接种时加强A+C群双价以及A+C+Y+W135群四价疫苗的应用实属必要。4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控健康人群W135群、Y群流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江苏卫生保健》2007年05期江苏省丹阳市健康人群中W135群、Y群流脑抗体水平现况。方法:2006年采集900名健康人群血清,用微量杀菌力试验(TTC法),进行W135群、Y群脑膜炎球菌的杀菌抗体检测。结果:W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