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选择题1.(2024·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与1913年相比,1927年苏联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城市人口的增加伴随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下降到仅为1913年的50%,这就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遇到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成为必然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贡献D.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2.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的这一认识使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经济水平迅速赶超欧美D.依靠政权力量发展经济3.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这一现象()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注:卢布=100戈比)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4.(2024·广东高三联考)沙皇时期,俄国的文盲率高达75%。到1939年,苏联全国识字居民达87%,城市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了四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倍增长。这一成就()A.表明苏联把教育放在首位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C.提高了苏联政治的民主化D.缩小了苏联城乡收入差距5.(2024·广东四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的格局”。其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C.破坏了工农联盟D.摧毁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6.(2024·揭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苏俄历经三年国内战争,到1920年底,莫斯科工人的工资和1913年相比增加了400倍,而物价上涨了两万倍,国家在工资中以实物支付的比重不断增大,到1921年实物工资的比例达到了工资总额的约93%。这表明苏俄()A.弱化了产品直接交换过程B.为最终取消货币流通做好准备C.国民经济管理高度军事化D.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势在必行7.列宁曾总结:“农民今天的情况,已经使我们不必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反对我们的举动了。……我们已经使我国农民满意了,使工业和商业都活跃起来了。”列宁这一论述强调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效C.工业化建设开展的必要性D.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影响8.1922年夏,由季诺维耶夫、斯大林、加米涅夫组成的“三驾马车”发布关于禁止粮食自由买卖的法令,1923年秋他们正式声明一旦德国革命胜利就可以废除新经济政策,在以后的几年里,实施新经济政策被部分高层领导人看作是不可避免的“恶”。这表明当时()A.苏俄逐步恢复了余粮收集制B.列宁领导核心地位遭到挑战C.新经济政策在党内面临阻力D.废除新经济政策顺应了民意9.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取新经济政策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10.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1.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12.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材料二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但分散的小农业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粮食形势日渐紧张。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销),规定“一切有关粮食经营和粮食加工的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经营的粮店和工厂,统一归当地粮食部门领导”,要求“城市居民购得国家计划供应的粮食,如有剩余或不足,或由于消费习惯关系,须作粮种间的调换时,可到指定的国家商店、合作社卖出,或到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相互间的调剂”。——摘编自张衍鲁、李慎令《苏中建国初期粮食政策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粮食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政策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粮食政策的共同之处。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选择题1.(2024·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与1913年相比,1927年苏联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城市人口的增加伴随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下降到仅为1913年的50%,这就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遇到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成为必然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贡献D.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农产品商品化率的降低,农产品供应不足,据此可判断,苏联需要对农业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A项正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此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苏联出现的新情况,不能说明苏联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贡献,排除C项;农产品供应问题,与严重政治经济危机关系不大,排除D项。2.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的这一认识使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经济水平迅速赶超欧美D.依靠政权力量发展经济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才能避免挨打。为此,斯大林以不同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方式发展工业,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经济,故选D项。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后来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偏差所致,不是材料中斯大林的认识造成的,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苏联经济水平并未超过美国,排除C项。3.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这一现象()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注:卢布=100戈比)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解析:选C。根据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之下,以牺牲农业、损害农民利益的方式来满足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使得这一时期重工业飞速发展,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选C项。牺牲农业使得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衡,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排除A项;对农业的压制,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农业发展迟缓,农民的利益被损害,排除D项。4.(2024·广东高三联考)沙皇时期,俄国的文盲率高达75%。到1939年,苏联全国识字居民达87%,城市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了四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倍增长。这一成就()A.表明苏联把教育放在首位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C.提高了苏联政治的民主化D.缩小了苏联城乡收入差距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教育成就突出,有利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故选B项。苏联这一时期放在首位的是重工业,排除A项;苏联这一时期形成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得出苏联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排除D项。5.(2024·广东四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的格局”。其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C.破坏了工农联盟D.摧毁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解析:选C。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要的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此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格局的表现就是破坏了工农联盟,故选C项。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上台后建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时期实施的,排除A项;资产阶级统治的结束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B项;封建地主剥削制度的摧毁是在二月革命后,排除D项。6.(2024·揭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苏俄历经三年国内战争,到1920年底,莫斯科工人的工资和1913年相比增加了400倍,而物价上涨了两万倍,国家在工资中以实物支付的比重不断增大,到1921年实物工资的比例达到了工资总额的约93%。这表明苏俄()A.弱化了产品直接交换过程B.为最终取消货币流通做好准备C.国民经济管理高度军事化D.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势在必行解析:选D。十月革命后,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但到了1921年,物价飞涨,实物工资比重增加,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局势,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势在必行,D项正确。7.列宁曾总结:“农民今天的情况,已经使我们不必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反对我们的举动了。……我们已经使我国农民满意了,使工业和商业都活跃起来了。”列宁这一论述强调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效C.工业化建设开展的必要性D.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影响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粮食税、允许商品贸易的举措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商品经济流通,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效,故选B项。这一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A项;斯大林统治时期开展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运动发生在斯大林统治时期,排除D项。8.1922年夏,由季诺维耶夫、斯大林、加米涅夫组成的“三驾马车”发布关于禁止粮食自由买卖的法令,1923年秋他们正式声明一旦德国革命胜利就可以废除新经济政策,在以后的几年里,实施新经济政策被部分高层领导人看作是不可避免的“恶”。这表明当时()A.苏俄逐步恢复了余粮收集制B.列宁领导核心地位遭到挑战C.新经济政策在党内面临阻力D.废除新经济政策顺应了民意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三驾马车”不认可新经济政策,表明当时新经济政策在党内面临阻力,故选C项。苏俄废除了余粮收集制,没有恢复,排除A项;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部分领导人只是质疑新经济政策,而非挑战列宁的核心地位,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废除新经济政策违背了民意,排除D项。9.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取新经济政策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解析:从材料“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应该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鉴于此认识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10.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主要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落后,为此,斯大林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符合题意。11.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12.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解析: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苏联模式逐渐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导致民生萧条,故D项符合题意;苏联的计划经济跟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大,排除A项;苏联模式僵化与衰退是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排除B项;取消自由贸易是1918年开始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政府组织征粮队下乡,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粮食税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材料二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