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1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2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3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4页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2.学习本文流畅而凝练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教学难点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看来,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人的看法和感受都不相同。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有过智慧和旷达的分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二、走近作者三、知识链接议论文概念: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四、字词学习1.字音契约()揽()悲天悯人()恩惠()卸却()纵然()监督()循环()如释重负()2.字义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3.近义词辨析五、整体感知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点拨: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3.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全文分为三部分。点拨:第一部分:(1-2)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的观点。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4.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第2课时一、深入研读请同学们略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完成下面的自主探究问题,探究梁启超先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一)谈苦1.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人生最苦的事是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2)论说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己。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良心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二)论乐1.品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论证人生最乐的事的过程。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论说: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三)担责任1.第三部分作者要论证什么观点,是如何论证的?引用论证: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点:人生当勇于负责。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明确:茅屋的主人是谁?4.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二、品味语言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2.“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三、课堂总结1.课文梗概2.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