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_第1页
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_第2页
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_第3页
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_第4页
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FORMTEXTDLFORMTEXTDL/T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     FORMTEXT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FORMTEXTSpecificationforSF6gasmixturefillingandsupplyingFORMTEXT     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国家能源局   发布DL/TXXXXX—XXXX28158前  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62811范围 124116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68443术语与定义 1294954方法概要 168145环境要求 1165616仪器、装置与材料 2272837工作流程 214868安全与防护 325059附录A(资料性附录)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 5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SF6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方法、环境条件、仪器材料要求、工作流程、安全与防护。本标准适用于SF6/CF4、SF6/N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充补气工作。其它SF6混合绝缘气体充补气工作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99钢质无缝气瓶GB/T12022工业六氟化硫GB/T28534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六氟化硫(SF6)气体的释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DL/T60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DL/T639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DL/T1985六氟化硫混合绝缘气体混合比检测方法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SF6混合气体SF6gasmixtureSF6气体与另一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绝缘气体。SF6混合气体绝缘设备SF6gasmixtureinsulatedequipment使用SF6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电气设备。气体混合比gasmixturerateSF6混合气体中SF6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方法概要SF6混合气体充补气是将SF6与另一种气体按照要求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充、补入电气设备中的过程。通常有气体现场混合充补气和预混合的气体充补气两种方式。环境要求充补气工作环境应满足如下要求:待充气的SF6混合气体绝缘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进行室外充补气工作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雷、雨、雪、雾等天气不得在室外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在室外进行该项工作;工作环境应无明显烟尘,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无剧烈震动。仪器、装置与材料SF6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仪SF6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仪应满足DL/T1985中检测仪技术要求。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极限真空度≤10Pa;抽真空速度≥60m3/h,或与设备用气体积相匹配。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结构功能参见附录A,技术参数应满足如下要求:装置本体极限真空度≤10Pa;充气速度≥5m3/h;最大充气、补气压力≥1MPa;SF6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混合比例0~100%可调;配制的气体混合比与目标气体混合比偏差≤±1%,O2混入量(体积分数)≤0.05%。气体SF6混合气体充补气工作中所用的气体应满足如下要求:SF6气体:符合GB/T12022要求;N2气体:气体纯度≥99.999%(体积分数);CF4气体:气体纯度≥99.99%(体积分数);预混合的SF6混合气体:气体混合比与目标气体混合比偏差≤±0.8%,O2体积分数≤0.03%,H2O体积分数≤0.004%。管路与接头SF6混合气体充补气应使用工作压力不小于1MPa的软管;气体管路接头应与充气口配套,连接方便、牢固可靠。工作流程准备工作在对电气设备进行SF6混合气体充、补气作业前,所有管路、连接部件可能残存的污物均应清理干净。连接管路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清洁、干燥的手套。电气设备进行充气前,按照DL/T603要求,先对设备抽真空至133Pa,再继续抽气30min以上,停泵30min,记录真空度(A),静置5h以上,读取真空度(B),若B-A值<133Pa,即可进行充气操作。电气设备进行补气前,应对设备内的气体混合比进行检测,确定需要补充的混合气体比例。操作步骤气体现场混合充补气气体现场混合充补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执行:关闭充气装置充气口阀门,连接充气装置与待充气设备;SF6气体与N2或CF4通过减压装置分别与充气装置连接;对充气装置进行真空自洁处理;关闭装置的真空系统,设置配制组分和比例信息,启动配气系统,开始进行混合气体配制;打开充气装置充气口阀门,对设备进行充、补气;待设备充到额定压力时,关闭充气装置充气口阀门和充气装置;断开设备和充气装置连接管路,恢复设备到初始状态;关闭充气装置电源,取下连接管路,确认各气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用专用堵头封堵装置各连接口;充、补气过程中,气瓶或储气容器气体压力小于0.3MPa,影响充气装置性能时,要及时进行更换。预混合的气体充补气预混合的气体充补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执行:充有SF6混合气体的压力容器通过减压装置与待充气设备相连;依次打开压力容器阀门和减压阀门进行设备充气;待设备充到额定压力时,关闭减压阀门和混合气体压力容器阀门,完成充气;充、补气过程中,气瓶或储气容器气体压力应始终比待充气设备高0.1MPa,否则要及时进行更换。检测工作充装结束后,应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漏,确认无泄漏。7.3.2充装结束24h后,应对设备中SF6混合气体混合比、湿度等项目进行检测,气体混合比与设备额定气体混合比偏差不超过±1%,气体湿度、O2含量等满足混合气体绝缘设备运行技术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必须进行处理,直至合格。安全与防护室内工作应严格采取强制排风措施。本工作的安全管理执行DL/T639相关要求,实施单位可按照本标准要求编制本单位运行维护与安全的操作规程。气瓶应符合GB5099有关规定,并具有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本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及人员的安全防护、培训应符合GB/T28534有关规定。

(资料性附录)

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A.1工作原理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动态配气法,采用高精度的质量流量控制器(MFC),按照所需的气体混合比例,严格控制SF6气体和N2(或CF4)气体的质量流量并加以混合,配制满足充补气要求的SF6混合气体,通过压缩机增压充入电气设备中。A.2装置结构A.2.1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包括蒸发气化、动态配气、增压充气、抽真空等功能模块。图A.1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结构示意图A.2.2SF6气路中设置蒸发气化模块,利用蒸发器增加换热面积,在对气瓶中流出SF6进行充分吸热气化,避免快速配气充气时,液态SF6进入质量流量控制器。A.2.3动态配气模块选择质量流量控制器准确控制气体混合比例和充气速度,气体混合比例范围0%~100%可调。A.2.4增压充气模块利用压缩机将混合气体增压,经高压缓冲罐充入电气设备中,装置充补气压力不小于1Mpa。A.2.5现场配气之前,先打开真空系统,通过真空泵把装置中的空气抽除,再启动配气充气单元,保证配制气体的纯度和混合比例。A.3基本功能SF6混合气体充补气装置的基本功能如下:具有现场配制和混合不同混合比例气体的功能;能对SF6混合气体绝缘设备充气、补气至额定工作压力;能对装置本身的缓冲罐及管路系统抽真空,并显示装置真空度;对气源压力进行监测,当气源压力过小时能够提示并暂停充气;实时监测装置出口的气体质量;装置具有补气计算模块,能够自动计算补气浓度和补气量。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气化学标准技术委员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制定。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