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生疑养成质疑意识_第1页
读中生疑养成质疑意识_第2页
读中生疑养成质疑意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初中生学习语文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懂得如何提问,缺乏最基本的质疑意识。教师说什么,他们便听什么。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只有大胆质疑,才说明他们真正地吃透了知识。教师要革新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营造良好、积极的课堂互动氛围。学生通过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学生质疑应由内而发,不能拘泥于形式。所以,教师不妨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间接形成质疑意识,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惑。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为例,在学习这篇古文的时候,我以“君子”作为话题引出悬念,设计了两个问题:1.文章中的君子是什么意思?2.通过阅读文章,我们知道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我提出这两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君子”的概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待学生完成分析和作答之后,我又设计了新的问题——只要做到了文章中描述的那样,这个人就会成为君子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促使他们站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让有效学习真实发生。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可以结合现实背景,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到底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又如,在学习统编版初中语文《祝福》时,教师同样可以设计“悬念”。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有的放矢地询问:“‘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里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毕竟’呢?是否可以把这个词语删除,或是换成其他的词语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质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不知不觉间融入课堂,让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这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民主的原则,不戴有色眼镜,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认知,将一部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但又不盲目放养。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时,教师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的《成就自己的人生》一文,文中提道:“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针对这句话,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学生甲:这句话说得对,但是我觉得也不全对。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无外乎就是柴米油盐,由很多的琐事堆砌而成。但这就能说明我们的人生不伟大吗?我觉得努力地活着同样是一种伟大。针对这名学生的质疑,我先是给予了肯定,然后又询问其他学生“你们是否还有不同的观点?”于是,其他的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乙:同学的观点我不完全认同。虽然我们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但是再简单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将它过得很精致。比如,每天打扫房间,认真地上班,一丝不苟地对待某件事。这种积极的态度,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伟大。相反,如果我们每天在公司混日子,回到家也不打扫房间,每顿饭都点外卖,这样的生活很没有质量!所以,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是由人生态度决定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两点工作:其一,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查找相关的材料,作为质疑的论证;其二,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从学生的语言和思路中捕捉教育的切入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探究打基础。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质疑效果。以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祝福》为例,学生针对“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句话提出质疑:“这句话中的‘毕竟’是否显得多余?”我鼓励学生将句子进行改写,或是将“毕竟”替换为其他的词语,然后对比一下新句子和原句带来的不同感受与效果。生:“毕竟”放入句子中,让句子多出了一丝“感叹”的味道,就好像作者正与我们面对面交流那样。生:如果将句子改写,或是将“毕竟”替换成别的词语,就缺少了那种“感叹”带来的真实感。在质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表达有了全新的体会和感悟。当然,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有限,他们在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要适时指导,助力学生高效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在設计家庭作业,或开展课堂练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质疑的契机,让他们在进一步的练习中逐步形成质疑的思维意识,为其以后的学习打基础。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壶口瀑布》一课,我提出了两个问题,助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1.认真研读课文的字句,你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2.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上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向,旨在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文章中的句子“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如果这一句是用来体现壶口瀑布的“险”,作者为何不直接针对这个特点进行刻画呢?接着,学生可以围绕这个质疑进一步思考“以他人的劝诫来衬托壶口瀑布的‘险’有什么好处”。学生在质疑和思考中进入深度阅读的情境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第二个问题旨在实现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质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