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课标新解读:1.多极化趋势的持续发展及影响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认识逆全球化趋势3.社会的信息化趋势及国家安全4.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趋势5.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威胁和挑战6.解析“全球治理”的概念:用国际规则与制度解决全球性问题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与中国方案第二十三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1.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2.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阶段特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至今)
总体特征: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具体表现: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与多极化趋势加强:80年代苏联陷入社会危机,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2.经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几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3.思想文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息化使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年份试卷考点2021天津卷交通工具变革2022重庆卷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观题)天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23全国新课标卷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环境问题浙江卷上海合作组织海南卷海上格局演变(主观题)河北全球治理、开发北极高考考情明重点备热词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影响。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历程、评价。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应对。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5.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新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全球流动、欧洲联盟、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南北差距、恐怖主义、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知识精英、难民、全球治理机制、国际金融
备考建议:1.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中国方案是新教材的新增知识点,关注的主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共性命运和协作必要性;2.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可逆转性,政治多极化对国际协商与合作的推动性,中国承当大国责任的主要表现。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根据材料,引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结合教材P139,回答“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分别指什么?二者是什么关系?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是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是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两者相辅相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客户进共同发展。”这面旗帜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凝聚了党中央对时代问题和世界形势的深邃理论思考,阐发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理论中心组《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材料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1)明确指出当今时代带有战略性的大问题,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2)指出和平问题主要是指东西方之间的问题,即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东方),与资本主义国家(西方)之间是否发生战争的问题;(3)发展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北方)和发展中国家(南方)之间的发展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4)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础,也指导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二)表现:1.和平的表现:二战后,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2.发展的表现: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②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
1948—2008年,联合国维和行动共计:63项;正在进行的维和行动:16项;由维和行动部指挥和支持的和平行动:18项;参加维和的军事人员77804人,联合国警察10766人,军事观察员2479人,总数为:91284人;在维和行动中提供军事人员和联合国警察的国家数目为:120个。(三)原因:1.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的经验教训;2.体系:雅尔塔体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留下生存空间;3.组织:联合国维和行动发挥了有效作用;4.经济:多极化全球化不可逆转,各国相互依存;5.现实: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共同需要。和平与发展问题遭遇的挑战
经济发展
和平与安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1.发展问题(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二、人类面临的问题北半球发达国家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只占16%,却占全球收入的80%目前,低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财富只占全球的6%(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2.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问题(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2011年叙利亚内战到2018年已导致540万人沦为难民。(艾伦)“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伊拉克叙利亚)
极端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重大传染性疾病3岁难民陈尸海滩(一)含义: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二)来源地:1.二战前:欧洲;2.二战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三)产生原因:1.战争或地区冲突;2.宗教或部落矛盾;3.自然灾害;4.经济恶化。(四)难民的救助1.背景: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2.措施:(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UNHCR)”,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3)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4)200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3.结果:
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任然任重道远。关联选修内容:选择性必修3:
第8课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一)难民的含义及形成原因1、难民的含义:
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又没有得到收留国合法身份的移民。2、形成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自然灾害、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材料一二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今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材料二关联选修内容:选择性必修3:
第8课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3、难民主要来源地:(二)难民来源的变化(1)二战前主要是欧洲;(2)二战后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4、处境:
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非洲和中东是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地区。(三)难民的救助1、背景:
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艰难;为了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国际社会作出了相应的努力。2、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3)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协定书》。(4)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
材料一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英文版(三)难民的救助3、结果:(1)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2)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4、影响:(1)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2)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3)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二
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
——整理自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6月19日报告叙利亚阿富汗缅甸南苏丹
材料一
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不久前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民粹主义上升,欧盟面临“消亡”的危险。舒尔茨表示,欧盟内部有多股力量企图将欧盟分裂,其后果将是惨重的,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民族主义的欧洲,筑起边境高墙的欧洲,使欧洲大陆倒退回过去”。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目前难民所存在的问题,对解
决难民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材料二
提示:(1)问题:
①逐年增加;②民粹主义抬头;③不利全球化。(2)解决策略:①减少战争维护世界和平;②建立国际性圆柱机构建立制度保障;③加强国际合作;④帮助难民重建家国回归本国;⑤有条件国家合理接受安置难民;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⑦保护自然环境等等。(一)概念: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二)特点:1.传播速度快;2.范围广;3.时间长;4.危害性大。(三)中外历史上的疫病:1.天花:(1)古埃及时期: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2)18世纪:肆虐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3)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2.鼠疫:(1)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2)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严重饥荒;(3)中国明朝:明朝末年,鼠疫横行,大批患者死亡;(4)中国清朝: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东北鼠疫。3.其他疫病:(1)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2)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3)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四)疫病的影响:1.经济:疫病的流行使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2.政治:疫病的流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影响政治走向。3.思想:疫病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引发了思想文化变革。4.医学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疫病预防与救治水平的提升。(五)疫病的防治:1.古代:(1)重视公共卫生:①古罗马: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做重要工程。②古代中国: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2)探索防治疫病的方法: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3)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①古代中国: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②古罗马: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2.近代:(1)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2)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灭菌法;(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一)全球治理的概念:
即国际社会管理共同事务的体系,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体通过协商、合作、确立共识等方式,开展地区层次乃至全球范围的全球事务协调与管理,以寻求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维持正常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和互动的体系框架。全球治理体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治理的主体(各国政府、正式的国际组织、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治理的对象(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治理的机制或方式方法(协商、合作、确立共识等方式,以及达成的各种协议和规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建立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基本雏形,此后全球治理体系的治理主体、治理对象以及治理手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所变化。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应对人类面临的问题)1.发挥与改进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1)原有体制: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2)国际共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二)应对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措施2.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1)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三).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内容①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②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2、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目的: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宗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时代选择传统文化大国使命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4.中国的行动: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资金支持。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成立。④与世界人民携手抗疫,共克时艰。3).意义:①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②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③超越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④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提供议题和设置空间。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旧的全球治理理念,以合作共赢代替零和博弈,各国平等参与、协同推进,兼顾各方利益和诉求,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整合各参与国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推进各参与国的互利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区域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对世界的贡献。提示: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担当大国责任,引领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的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贡献;②有利于沿线国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全化深层次的发展;③有利于增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为各国友好的外交关系夯实基础,有利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C2.(2023·浙江6月高考)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二十国集团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C3.(2021·天津高考)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D4.(2023·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
- 2026年深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安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南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6年唐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芜湖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参考答案详解
- 阳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6年十堰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年茂名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DZ∕T 0283-2015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正式版)
- 支气管扩张教学查房
- MOOC 城市设计原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修订)》
- 办公用品应急预案
- 广西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课 设计校服
- 大学生工程造价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展示
- 水文学原理课件
- 加油站环保知识培训
- 《电力机车制动机》 课件 项目五 DK-2制动机
-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