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的探索_第1页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的探索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的探索摘要:中职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主阵地,本文就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进行了探索。关键词: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实践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十八大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若干重要的要求。培社会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主阵地,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职教校园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开展“两化一德”,实行文化育人笔者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用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华经典开展教育,以经典润心,以经典修德,构建长效教育机制,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笔者学校架构了“两化一德”德育研究工作思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开展“两化一德”教育,实行文化育人。两化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一课一节”、沈阳市地域文化――形成“一系一品”,一德即公民道德实践教育――实现“一事一议”。通过“两化一德”教育,最终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脉,与沈阳市地域文化接根,与现代化教育接轨,培养学生做到“三主四知”。三主:主动诵读、主动思考、主动践行。四知:知古今变化、知中西异同、知文理源流、知知行统一。多年来,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沈阳日报、沈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承办了省及全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会,并在大会上交流经验。二、传统文化进校园中的问题虽然笔者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我们不免有这样的感受: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出现平面化的倾向,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未能与学校教育目标建立关系,未能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建立联系,只是被动、零碎、填补式、概念化、应景式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让学校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无处可寻到有章可循、有据所依,从而走出低效的困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目标站在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期待这样三个维度,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教育网络?这需要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建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常态机制,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并与学生的人格培养、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1.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研究主要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效果、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师资状况、社团活动的类别、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方式几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目前笔者学校主要从建立“书香雅苑”国学教育入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发传统文化教育面对的主要是课程化问题,一是要搭建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分年段、有选择地梳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二是总结提炼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法;三是开发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目前笔者学校已经开发了校本课程弟子规与职业素养,正在使用。3.传统文化进校园社团活动要提高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建立联系。积极拓展学生发展自修空间的是社团活动,社团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都使得社团成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文化之根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创建了“艺术体操”“汽车魔方”“街舞”“舞台剧”等社团,这些社团在活动内容、组织方式和辅导方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学校工作。4.传统文化进校园评价体系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有实效性,就要建立纵向校、系、班三级评价,横向学校对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的评价。完善家长与学校、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等,都很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定期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