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_第4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是艺术细胞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小学教学阶段强化学生音乐鉴赏方面的学习,可使学生于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学生教育、学习的重心多放在文化课程中,从而使一些有益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课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甚至将文化体育课全面当做文化课进行授课,还有部分学生将此类课程当做自习课,此种情形会对学生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前出台的新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需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注重学生多层面的发展,学生要革新自身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价值(一)增强学生艺术赏析能力在“核心素养”大环境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艺术表达和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进行授课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只能借由赏析教育的方式实现育人目的,让学生主动与同伴分享个人音乐学习体会,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多具备发现美、评价美、鉴赏美的能力,对艺术之美的敏锐发现与欣赏能力将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日后繁忙的学业生活或者职场工作中,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持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提升音乐教育美育水平在义务教育中,音乐课堂教学标准理念以音乐欣赏的教学作为基础,它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多个层面。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期间,应重点突出音乐美育方面的教育,借助音乐赏析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音乐文化,通过日积月累,对学生加以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从教育方面分析,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多是通过让学生倾听音乐或赏析的方式实现“育人”目的,但并不只是简单地倾听音乐,而要尽量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比如创作音乐、表演等形式,带给学生感受、欣赏音乐的途径和机会。另一方面,音乐欣赏课还有助于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欣赏音乐期间,可持续性通过自身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展开进一步联想。长期处于此种练习下,学生可以将自身心情融入他人情境中,从而实现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目标。二、从“广度”着手,开拓学生音乐欣赏的视野(一)丰富音乐主题,强化音乐美感的人文理解音乐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并非仅是因其对音乐表现元素、技法的高超应用,其还包含将人情感、思维、渴望、认知等以一种自然、饱满的方式融合到音乐作品中,呈现给受众,这也促进了音乐作品“主题”的产生。与音乐艺术风格、形式相比,“主题”可被看作是一种更加细致的划分,其可将人的审美眼光聚焦到单一作品中。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其正是通过完成上述两个引导点将音乐欣赏落实到音乐艺术主题教学中,引领学生去品味音乐艺术的独具一格的表达要素,从而形成对各种主题情感、内涵的品味渠道,协助学生搭建“音乐—情感”联系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使其变得更具质感。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一些古诗词进行背诵,随后依据学生所背内容通过交互白板搜寻一些与古诗词主题存在联系的音乐作品为学生播放、欣赏,如《静夜思》《沙城诀》《幽帘梦》等,使学生体会此类作品中所蕴藏的思乡之情、悲怆之情、爱国之情等,使其感受此类主题音乐作品中常用的曲调、节奏、技法等,从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二)提升课程趣味性,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音乐艺术的美好,教师可通过自身专业的音乐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多加引导,加强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沟通,使得音乐内容更为立体地呈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音乐内容,体会其中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更为直观、切实地体会音乐歌曲中所隐含的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并体现欢庆的音乐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演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通过教师的专业演唱,直接体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切身体会音乐的魅力。教师的现场演唱比单纯的音频播放形式更具感染力,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其未来的音乐欣赏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组织游戏活动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找朋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组织学生开展丢手绢游戏,引出歌曲主题,丰富学生的欣赏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音乐感悟实践活动的学习通常要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而小学音乐欣赏课就是一种教育类实践活动。为此,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需多创设音乐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中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何为情境创设?它是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方法。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以及认识能力,利用一些仿真物体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生动语言,或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聆听乐曲、学习音乐的热情。如在《隆咚锵》(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乐器演奏时产生的声音,然后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模仿、还原这些声音。若学生发现通过两个空塑料瓶间的撞击,会出现咚咚的声音,其声音如“鼓”一般,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发现予以鼓励,随后再鼓励学生用两个空的塑料瓶相互撞击,敲击出自身所了解的乐曲。如果班上的学生找到更多像是乐器一样的物品,教师可针对性为学生分组,帮助其组建成一个个小型乐队,利用其手中的工具,演奏出一支相对完善的原创乐曲。利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身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展开自主编曲创作,依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将生活中大小事物代入其中,创作一首属于自身的乐曲。虽然此要求对学生而言难度过大,但在执行过程中,学生可深刻体会到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简单歌曲创作开始,教会学生创作出属于自身的歌曲。如在《好朋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进行创作,用纸笔将亲身经历写下来,删减字数,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歌词末尾字替换成与其发音相似的字,最后由学生自由吟唱,此种行为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若教师认为这种方式对学生而言难度过高,还可以指导学生写歌词:在课上由学生自行清唱自己所写的歌曲,教师进行录音,记录学生的歌声。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十足的活动,帮助其更快地融入到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其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从“高度”着手,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境界(一)依托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生活美“艺术源自生活又超出生活”,音乐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其鉴赏教学工作当然也无法脱离生活,若一味空谈,其也就丧失了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基础。所以,在展开欣赏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挑选那些“生活气息”比较强的曲子,让学生按照曲子中生活元素涵盖的内容、种类,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生活中相应的人物、场景、事件以及自身在彼时的心情,最后使学生去品味作品中夹杂的生活元素以及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生活的多元魅力。如在《新春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在为学生播放完该首乐曲后,引导学生将其在过春节时快乐和难忘的故事、曾经和家人、伙伴一起在春节时玩过的好玩的游戏、分享过的秘密、收到过的具备特殊含义的小礼物等讲述给教师与同学们,随后让学生在唱歌过程中,凭借自身感觉,唱出春节时的歌,挖掘身边音乐,将自身过春节时快乐、愉悦的心情融入到歌曲演唱中。如此一来,这首歌就成为了学生打开“春节回忆”的钥匙,过春节时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演唱中,学生会发自内心地赞同这首歌所表达出来的对春节美好时光的赞美。(二)依托自然因素,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自然美欣赏教学并非仅是使学生了解“何为美”,还需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美的真实形成,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丰富此种美。基于此,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和引导外,还要在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具体教学内容、目标等,设计和组织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依据自身对音乐中的“美”的领悟、行为认知、生活经验、主观趣味等,将自身原有的音乐美学素质和实践活动个人认知、人格的塑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巩固、优化、拓展音乐欣赏教育效果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的具体类型、内容、开展场所等进行详细策划,并制定相应方案,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自然因素属于音乐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依托相关因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基本兴趣。通过做好兴趣引导与开发工作,自然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三)依托音乐元素,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音乐作品不仅是生活和自然的反映,也是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动态、色彩等,这些元素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也体现了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理解它们的功能和意义,感受它们的变化和组合,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如在《新年好》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旋律,指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小节组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跟随旋律的高低变化,感受旋律的抑扬顿挫;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歌曲中使用的音符有哪些,发现它们都是G大调中的音符;教师可以告诉学生,G大调是一种明亮、欢快的调式,适合表达喜庆、祥和的情绪。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的节奏,指出它是由四三拍组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拍打或用脚踏地来跟随节奏的强弱变化,感受节奏的有序和韵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歌曲中使用的节奏型有哪些,发现它们都是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节奏型是一种简单、流畅、易唱的节奏形式,适合表达轻松、愉快的氛围。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动态和色彩,指出它们是由声音的大小和质量来体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声音或身体动作来跟随动态和色彩的变化,感受声音的强弱和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歌曲中使用的动态标记和演奏方式有哪些,发现它们都是由mf(中强)、f(强)、p(弱)和staccato(断奏)等组成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动态标记和演奏方式是一种丰富、多样、有趣的声音表现手法,适合表达热烈、活泼、多彩的情景。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这首歌曲,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中艺术美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从音乐元素本身出发,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美感。通过此类方式,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引导,可以沉浸在音乐内容的艺术氛围中,显著提高个体的欣赏境界,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四、结语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课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乐曲增强其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师需拟定科学、完善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