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 中考物理_第1页
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 中考物理_第2页
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 中考物理_第3页
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 中考物理_第4页
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 中考物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上海)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2.(2023•成都)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3.(2023•无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4.(2023•益阳)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5.(2023•广州)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6.(2023•连云港)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7.(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8.(2023•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9.(2023•攀枝花)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10.(2023•随州)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1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2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11.(2023•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响铃声音太大音调高 C.校内广播属于声音传播信息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12.(2023•陕西)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经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14.(2023•苏州)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乐音/噪声)。15.(2023•无锡)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16.(2023•娄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17.(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18.(2022•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归为一类。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20.(2020•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四、解答题(共1小题)21.(2020•苏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m;(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t乙(>/=/<);(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用s、t甲、t乙表示)第二章声现象(易错真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上海)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解:看电视时,调节电视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调节电视机的音量,不能改变其音调、音色和频率。答案:A。2.(2023•成都)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解: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橡皮筋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与振动快慢无关,故B错误;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有可能相同,故C错误;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答案:D。3.(2023•无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答案:B。4.(2023•益阳)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解:A、笛子和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笛声的响度可能比鼓声的响度大,故B错误;C、尖细的笛声频率高,音调高,低沉的鼓声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故C正确;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慢,但是鼓声和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答案:C。5.(2023•广州)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解:A、M发出440Hz的声音,说明M发声时每秒振动440次,故A错误;B、M和N发出的声音频率均为440Hz,频率相同,故B正确;C、音调相同的两个音叉发声时振动的振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M发出的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故D错误。答案:B。6.(2023•连云港)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解: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D正确,ABC错误。答案:D。7.(2022•益阳)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答案:A。8.(2023•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解: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部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则感应器到人头部的距离:s=vt=340m/s5×10﹣3s=0.85m;人的身高h=2.5m﹣0.85m=1.65m。答案:B。9.(2023•攀枝花)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解: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通过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将附着在眼镜上的污垢击落,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答案:D。10.(2023•随州)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1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2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解:A.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故A正确;B.分贝是响度的单位,故B错误;C.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2048Hz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频率低,音调更低,故D错误。答案:A。11.(2023•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响铃声音太大音调高 C.校内广播属于声音传播信息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解: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响铃声音太大指的是响度大,故B错误;C、校内广播属于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故C正确;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能被听到,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答案:C。12.(2023•陕西)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弦被拨动后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并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故D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解: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答案:振动;空气;大。14.(2023•苏州)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噪声(乐音/噪声)。解: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钢琴声影响了学习,属于噪声。答案:音色;噪声。15.(2023•无锡)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中。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移近乒乓球且轻触乒乓球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了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答案:振动;空气。16.(2023•娄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解: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答案:超声波;信息。17.(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解:(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出三弦、曲笛的声音。答案:振动;音调;音色。18.(2022•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笛子归为一类。解: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答案:振动;音调;笛子。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减弱,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传声。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即液体能够传声。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3)传声。20.(2020•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