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_第1页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_第2页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_第3页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_第4页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绪论教材教材:赵景联主编,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生物修复陈玉成,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唐世荣,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方法吴启堂,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土壤修复周启星,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张丛,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李法云,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水环境修复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周怀东,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参考书目生态修复黄铭洪,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杨京平,生态恢复工程技术周启星,生态修复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第三章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第四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第五章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第六章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第七章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第八章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第九章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技术第十章固体废弃物环境修复技术目录授课提纲概念篇1原理篇2技术篇3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的概念、对象和任务、类型、产生与发展等物理修复原理化学修复原理微生物修复原理植物修复原理土壤环境修复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

大气环境修复技术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第一章绪论环境概述1.1环境问题1.2环境修复1.31.1环境概述环境概念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辩证的自然综合体。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事物)的所有外界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社会环境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它是人类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由于共同进行生产劳动、求取生存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人类的环境自然环境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本书各部分内容中提及的环境均指自然环境。1.1环境概述环境分类

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通常的分类原则是: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环境的功能环境分类

下面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2)地理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上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

环境科学中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不过,此处所指宇宙环境,仅限于人类进入空间活动的年代以后,人和飞行器(人造卫星、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在太阳系内飞行触及到的环境。

环境分类

下面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2)地理环境(3)地质环境(4)宇宙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上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km。

简单地说,地质环境是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丰富的矿物资源,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与日俱增。

环境基本特性基本特性灾害放大性

整体性

隐显性

不可逆性有限性持续反应性

1.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概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十大环境问题://为什么要修复或治理环境?环境问题的分类1.2.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时间段: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往往引起的严重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沙漠化问题。影响:

主要对小区域范围的生态影响。影响力度增长缓慢

●时间段:

19世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

●主要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发展并逐步恶化。

例如:从1873年-1892年间的冬季英国伦敦多次发生有毒烟雾事件

●影响:

A.环境问题,尤其污染问题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

B.环境质量开始恶化,但未引起重视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时间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夕

●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形成因素:

A.人口的迅猛增长,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B.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集中大增。

●影响:

A.工业发达国家把环境问题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包括制定法律、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等。

B.到70年代中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和工业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A.开始共同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问题。

B.全球性大气污染

例如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C.大面积生态破坏

大面积森林破坏、草场退化、沙漠化等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福建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小城里空无一人……一片凄凉的景象五十年内……不得耕作和放牧。损失……达数千亿美元!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

异氰酸酯泄漏环境修复概念1.3.1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1.3.2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1.3.4环境修复类型1.3.31.3环境修复1.3.1环境修复的概念修复(remediation)本来是工程上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它是指借助外界作用力使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部分或全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严格说来,修复包括恢复、重建、改建等三个方面的活动。1.3.1环境修复的概念恢复(restoration):是指使部分受损的对象向原初状态发生改变;重建(reconstruction):是指使完全丧失功能的对象恢复至原初水平;改建(renewal):则是指使部分受损的对象进行改善,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减小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修复1.3.1环境修复的概念环境修复(environmentalremediation)就是研究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使得环境能够部分或者全部的恢复到原始状态。环境污染→健康环境环境修复≠和环境净化环境修复≠”三废”治理环境污染VS健康环境环境污染(contaminatedenvironment),是指任何物质或能量因子的过分集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对环境表现出有害的现象。环境污染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和环境功能的衰退。根据这—实质,不难将污染环境定义为任何物质过度聚集而产生的质量下降、功能衰退了的环境。健康环境(soundenvironment):最健康的环境当然是具有原始背景值的环境,但当今地球上似乎再也难找到一块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土”,即使人类足迹鲜至的南极、珠穆朗玛峰也可检测到农药的存在。因此健康环境只是相对的,特指存在于其中的各种物质或能量都低于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污染VS健康环境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反映,而环境价值又是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定关系(肯定或否定关系),它受到道德准则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某区域环境质量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满足其需要,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环境体现了人类的价值取向。环境修复≠环境净化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因子进入环境中,并非一定会产生污染,而是只有当环境污染因子的载荷量超过了环境净化容量时才导致污染。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净化机制,如稀释、扩散、沉降、挥发等物理机制,氧化还原、中和、分解、化合、吸附解吸、离子交换等化学(含物理化学)机制,有机生命体新陈代谢等生物学机制。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环境,致使污染物的数量或性质向有利于环境安全的方向发生改变。环境污染环境净化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超过环境净化能力环境修复≠环境净化环境修复与环境净化之间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它们两者的目的都是使进入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的总量减少或强度降低或毒性下降。环境净化强调的是环境中内源因子对污染物质或能量的清除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被动的过程;环境修复则强调人类有意识的外源活动对污染物质或能量的清除过程,是一种人为的、主动的过程。传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点源治理,即工厂排污口的治理,需要建造成套的处理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将污染物净化去除。环境修复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技术,它强调的是面源治理,即对人类活动的环境进行治理,它不可能建造把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采用传统治理净化技术,即使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环境修复≠三废治理环境修复和“三废”处理都是控制环境污染,只不过“三废”处理属于环境污染的产中控制,环境修复属于产后控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污染预防则应该属于产前控制,他们三者共同构成污染控制的全过程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中的重要体现。环境修复≠三废治理环境修复概念1.3.1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1.3.2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1.3.4环境修复类型1.3.31.3环境修复1.3.2环境修复的对象与任务根据环境修复的概念可知,其对象是自然界中各种各样因为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形成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的大气、水体、土壤等,任务是使得环境能够部分或者全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⑴污染水体的环境修复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直接破坏水体和土壤的功能,使其变得不适宜各种生物的生存,或者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影响植物、动物和人类;或者污染物质抑制了分解者的活性.导致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积累。总之,污染物质的毒性说明其不能够与环境兼容,而去除或者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则需要对受污染的水体和土壤进行修复处理。对水环境进行修复是我国迫切的需要。⑴污染水体的环境修复在水环境修复领域,所修复的水体对象是环境的一部分,不可能建造能将整个修复对象包容进去的处理系统。如果采用传统治理净化技术,即使对于局部小系统的修复,其运行费用也将是天文数字。在水环境修复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周围环境。水环境修复比传统环境工程需要的专业面更广,包括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生态工程、化学、生物学、毒理学、地理信息和分析监测等,需要将环境因素融入技术中。⑵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我国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有机物。据调查,农村土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是由粗放式农业耕作和乡镇工业造成的。发达国家已经投人大量资金对受污染环境进行修复。相关的修复技术在国外也得到了迅速开发。修复技术基本上分为两类:物理化学类型和生物学类型。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隔离、泵抽取和地上处理、土壤清洗、萃取、固化和稳定化等;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地上生物处理和地下现场生物修复等。

物理化学类型的修复技术一般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移走,再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这类技术能够彻底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其缺点是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地下水所处的生态环境,而且成本非常高。相比较而言,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但其修复过程非常缓慢、效率低.不能满足快速修复的需要,尤其是在较密实的土壤中,修复所需要的活性微生物、辅助药剂等很难输送至受污染的区域。⑶固体废弃物污染修复(矿山污染环境修复为例)靠开发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来达到急速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酿造了巨大的环境灾害(特别是人为的地质灾害)。我国因采煤对农田的破坏亟为严重,几百万亩良田成为绝产或半绝产的废弃地。如何使面积如此广阔的废弃地再现生机。使它成为可耕、可林、可渔的园地,这就是矿山环境修复工程中一门新的学科——恢复生态学的任务。在应用这一技术前,首先要在当地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寻找先锋种群,确定先锋种群的组合,并进行优化筛选,然后确定种植的种类,进行全区域播种或种植,使这些先锋植被迅速地覆盖煤矸石山及其他一些难以复垦的废弃地,以期达到迅速修复环境的目的。环境修复概念1.3.1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1.3.2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1.3.4环境修复类型1.3.31.3环境修复1)依照环境修复的对象分:1.3.3环境修复的类型2)按照环境修复的方法来分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1.3.3环境修复的类型其中生物修复方法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分离修复蒸气浸提修复固定稳定化修复电动力学修复热力学修复化学淋洗修复化学固定修复化学氧化修复化学还原修复还原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植物净化空气植物提取修复植物挥发修复植物降解修复根际圈生物降解修复植物固定/稳定化修复环境修复技术指人类修复环境时所采用的手段。环境修复的对象是自然界,相应的技术作用对象也是自然界。技术的基本作用在于改变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状态,由此形成了工程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等四类基本技术。环境修复技术工程技术(engineeringtechnology)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是一个人工的机械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界的机械运动状态和自然物的形态;物理技术(physicaltechnology),是一个人工的物理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技术(chemicaltechnology)是一个人工的化学自然过程,被用来改变自然界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一个人工的生命运动过程,被用来改变生命体的运动状态与性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第三章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第四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第五章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第六章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第七章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第八章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第九章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技术第十章固体废弃物环境修复技术目录环境修复概念1.3.1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1.3.2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