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_第1页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_第2页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_第3页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_第4页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极大的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往方式,使当代中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产生了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伦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和方法。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方法对策;德育工作20世纪以来,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文化交流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智能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网络主体中学生,其网络行为直接影响着网络发展状况和自身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规范中学生网络道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入手对其进行初步探讨。一、当代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存在并不容忽视。归结起来可有:1、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的约束传统道德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和中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出现了中学生在网络上忽视甚至抛弃传统道德、沉溺在无序的网络世界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自己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自重自爱;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轻易地接受黄色等不健康的文化,对自己的成长不负责任。2、法律意识淡薄,逃避和忽视法律责任法律是一个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及秩序的手段,通过宪法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越轨行为具有重大功效。当前,在网络社会中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但注重升学率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在现实的教育中占支配地位,导致中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加之,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没有现实社会里那样有形可感的边界和障碍,于是凭着好奇心自由驰骋,有时出现越轨行为也不知道。这就是没有边界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不高的表现。另一方面,中学生在网络行为中表现出法制观念淡薄。部分中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做了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之事,还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到处宣扬和炫耀自己的“才华”、“本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3、网络行为的过度、过分自由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比如,虚拟性、数字化、开放性、自由性等,使得信息在网络中能够自由的传播,人们在网络上可以无所顾及的做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敢甚至不能做的事,人们的网络行为高度自由。在这当中,谁都没有绝对发言权,但同时,谁又都有发言权。中学生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高度自由的虚拟网络社会中,就极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一方面,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使得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学生的这种网络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某些道德行为失去了规范的约束,导致中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道德责任感弱化、缺少自信心、逃脱社会责任,这严重腐蚀了社会风气。4、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被人与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的交往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这种人机对话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与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这种去社会化的特征必然导致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和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如精神麻木、失去现实感和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等,这也就是所谓的‘因特网综合症’。二、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环境的影响,又有微观因素的制约:既有客观因素的制时,又有主观因素的狭隘。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伦理道德环境的变化诱发了中学生网络行为的失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促使网络社会的产生与形成。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伦理道德环境,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在这种虚拟网络社会中,青年中学生会遇到现实生活中遇不到的人,其中甚至不乏从事非法活动的人,但其身份却无法辨别;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间并通过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传播给青年中学生。在这里,传统观念受到了网络世界的很大冲击,一些长期以来被多数人接受的道德准则被网络打破了,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确立。在这样的伦理道德环境下,中学生群体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将不可避免。此外,网络社会的“他律道德”弱化。当人们处于现实社会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中,现实的规范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道德行为的规范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互联网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监督,人们又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这必然导致中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2、青年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差中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里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而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这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必然导致中学生在网络上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丧失道德规范。此外,在青年中学生伦理道德倾向尚未定型的时候,他们还容易将虚拟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存在,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青年中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青年中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难度。3、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存在巨大缺陷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尊重,有利于德育工作开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部分丧失。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查到各种各样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困境。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应试教育理念,必然导致高分低能、高学历、低道德现状产生。我们说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网络世界中存在巨大缺陷,并不是说传统道德教育方式不再起作用,而是说原有我讲你听、做报告等输式方式方法,在网络时代效果将是有限,必须创新适应网络社会特征方式方法。三、重建中学生网络道德对策与建议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战争”,网络对中学生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处理得当,会全面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处理不当,则对当代中学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如何吸引中学生“眼球”,满足他们需求,大力提倡健康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是当前每个德育工作者应钻研时代课题。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对重建中学生网络道德对策与建议进行剖析。1、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从源头阻止不健康信息流入网络社会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限制,网络安全水平还远不够高,所以解决技术上难题是网络面临首要问题。在许多网络道德问题中,由于网络防御机制存在问题,使网络安全系统受到威胁。比如,网络黑客对网络安全挑战。如果网络自身安全建设能够得到健全与完善,就可以有效阻止“有害数据”入侵,也可以避免一些网络失范行为产生。所以,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是网络道德建设重要举措。而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有赖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建设。其中网络法制建设就是网络软件建设,即从软环境方面去加以规范与引导。那么对于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则属于网络硬件建设范畴。2、加强网络立法与执法监督工作,从制度与机制上保证网络健康发展由于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常常并不知道网络行为背后行为者,社会舆论就很难发挥它规范人们道德行为作用。因此,法治在网络空间比在现实空间更加重要。当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与执法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地方国家必须加强这方面工作,以便在惩治犯罪时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同时,国家还必须建立专门机构对人们网络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网上警察”队伍,对一些不健康、对社会危害大信息进行堵截、删除,并查找制造这些信息人,追究他们法律责任。当然,对人们网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不能滥用自己权力,除非必要,否则不能侵犯人们隐私权与通信自由权。3、整治与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改变传统道德教育方式,正确引导与教育中学生健康上网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文化。在当今信息社会,它对学生影响普遍而又深刻。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校园文化整体范围之内加以优化。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吸引效应。围绕中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努力将学生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增强辨别与抵制不良信息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参与不仅能够强化中学生网络自律意识与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自我教育功能。此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交流媒介,可以对学校传统道德教育方式产生显著影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独特优势。传统道德教育是一种说教式灌输,内容枯燥,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内化。而网络可以利用其自身图文与语音功能,使道德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学生也可以以参与者身份来讨论一些道德问题,发表自己道德见解,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网民道德认知能力,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目。4、培养中学生网民自主道德意识中学生网民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网络行为。那么,对中学生网民自主道德意识培养就成为最有决定性部分。从本质上讲,理想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们内心对自己行为自觉要求,是一种'道德感’培养。因此,网络自主道德意识培养主要是中学生网民道德责任感培养。由于网络环境自由、开放,以及人们思维与行为方式变化,必然导致中学生网民在网络社会中遇到前所未有道德认知冲突。但是,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道德修养愿望,并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