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元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选择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生产总值由1958年的3.29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3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958年的0.37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80元,分别是1958年的90倍和60倍。这反映出()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持续贯彻B.国家给予自治区经济发展大力支援C.自治区人民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自治区经济发展2.毛泽东一再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于摧毁自近代以来将中国置于屈辱地位的“旧世界”。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外交方针是()A.“两个拳头打人”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中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A.“一边倒”方针 B.“另起炉灶”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4.下图反映了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C.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联合国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5.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A.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6.《三国志》卷三十《魏书》记载:“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A.政权分立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较为频繁D.西域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7.宋朝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现象是()A.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界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8.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了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9.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年)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格劳秀斯提出这一法理的主要意图是()A.运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推动海外扩张B.缓和大国冲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适应反国家分裂和殖民扩张的需求D.鼓吹战争有理,推行狭隘民族主义10.唐朝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疆地区还设立羁縻州、大都护府、都督府,任用当地部族领袖为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唐朝的羁縻政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C.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D.固化了对不同民族差别对待的政策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犯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的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国际法还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比如外层空间法、环境保护法等。——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二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选择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生产总值由1958年的3.29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3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958年的0.37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80元,分别是1958年的90倍和60倍。这反映出()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持续贯彻B.国家给予自治区经济发展大力支援C.自治区人民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自治区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的大幅度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持续贯彻,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大力支援,故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2.毛泽东一再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于摧毁自近代以来将中国置于屈辱地位的“旧世界”。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外交方针是()A.“两个拳头打人”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摧毁自近代以来将中国置于屈辱地位的‘旧世界’”指的是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B项正确。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中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A.“一边倒”方针 B.“另起炉灶”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答案:C解析:“一边倒”强调的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和而不同”不符,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发展成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则,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佳体现,故C项正确;不结盟政策与“和而不同”“协和万邦”无必然关联,故D项错误。4.下图反映了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B.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C.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联合国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61—1971年”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外交状况,可知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国家数量逐渐上升,这表明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排除D项。5.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A.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为打破西方的封锁,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21世纪中国发起国际论坛、成立区域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多边外交,这说明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外交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故排除B项;“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6.《三国志》卷三十《魏书》记载:“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A.政权分立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较为频繁D.西域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西域虽不能尽至”“无岁不奉朝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比较频繁,故选C项。7.宋朝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现象是()A.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界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答案:C解析: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根据题干材料“居民生资惟榷场”“南客北客相经商”,可知反映的主要现象是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界贸易频繁,故选C项。8.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了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答案:B解析:“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的主张出现在12世纪,当时的欧洲天主教会仍占统治地位,这些主张是对教皇权威的一种挑战,因此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故选B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4世纪,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排除;题干材料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D项。9.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年)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格劳秀斯提出这一法理的主要意图是()A.运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推动海外扩张B.缓和大国冲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适应反国家分裂和殖民扩张的需求D.鼓吹战争有理,推行狭隘民族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格劳秀斯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一是对内强调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实际上是反对国家分裂,二是对外强调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实际上适应了欧洲殖民者进行海外扩张的需求,故C项正确;16—17世纪还未出现社会达尔文主义,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格劳秀斯从对内、对外两个角度阐述了国家主权的内涵,并不是仅从对外战争的角度,故D项错误。10.唐朝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疆地区还设立羁縻州、大都护府、都督府,任用当地部族领袖为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唐朝的羁縻政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C.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D.固化了对不同民族差别对待的政策答案:A解析:羁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等,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这一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并非强调差别对待,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犯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的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国际法还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比如外层空间法、环境保护法等。——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二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