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_第1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_第2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_第3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_第4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练习一、选择题1.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位于细胞质、常染色体、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以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科研团队为确定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位置,利用某种XY型动物的纯合白毛和纯合黑毛个体为亲本进行互交实验:①白毛♀×黑毛♂与②白毛♂×黑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①子代均为白毛,②子代均为黑毛,则相关基因位于细胞质B.根据互交结果可区分相关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C.根据互交结果无法区分相关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①②子代分别自由交配后可区分相关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灰体为显性,则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若灰体为显性,则亲代和子代的灰体雌蝇均为杂合子C.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D.取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分析后代性状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B.两对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C.两对基因分别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D.亲本雌蝇含两种隐性基因4.某XY型二倍体动物有圆眼(A)和三角眼(a)、长尾(B)和短尾(b)两对相对性状,其中A/a位于X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一子代表型及比例可推测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B.实验二中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C.若让实验一F1中圆眼长尾个体相互杂交,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长尾雌∶圆眼短尾雌∶圆眼长尾雄∶圆眼短尾雄=12∶4∶9∶3D.由实验一、二的结果可推测含Xa的卵细胞致死二、非选择题5.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与短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有一对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蝇与一群有眼正常毛雄蝇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见下表。有眼正常毛有眼短毛无眼正常毛无眼短毛F1雄蝇2211F1雌蝇4020回答下列问题:(1)无眼对有眼为性,控制有眼与无眼的A、a基因在染色体上。

(2)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让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共有种。F2出现的各种表型中比例最少的是(有无眼、正常毛与短毛、性别均考虑在内),其比例为。

(3)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首次将白眼基因定位到了X染色体上。有人认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可能不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而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请利用纯合的红眼雄蝇、红眼雌蝇、白眼雄蝇、白眼雌蝇,设计一个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眼色基因的位置。杂交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则眼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②,则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6.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幼虫无斑纹者称之为姬蚕(P基因控制),有斑纹者种类繁多,易于识别。将普通斑纹(P+基因控制)雌蚕甲与黑缟斑(PS基因控制)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让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测控制家蚕斑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其显隐性关系为。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2)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欲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种蚕”,设计如下实验:选用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某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组存活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则表明D基因插入常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则表明D基因插入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则表明D基因插入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符合生产要求的“种蚕”应存在于将D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组中。

7.玉米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茎秆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9号和6号染色体,已知B基因容易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且这种变异不影响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及配子的可育性,但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纯合的高秆紫色植株与矮秆绿色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表现为高秆紫色,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①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F1自交,F2的高秆紫色植株中,杂合子占;若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部分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②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F1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2)为了探究F1中B基因的位置,某同学用F1植株与纯合矮秆绿色植株杂交。实验结果预测:①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则B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②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则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③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则B基因的位置如丙图所示。

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Ⅱ、Ⅲ、Ⅳ号为常染色体。现有五个纯种果蝇品系,品系1为野生型(长翅、红眼、灰体、有眼),品系2~5都是由野生型品系隐性突变而来,且各突变品系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下表是各隐性性状及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请回答:品系2345性状(控制基因)残翅(v)白眼(a)黑檀体(e)无眼(b)基因所在染色体Ⅱ号染色体X染色体Ⅲ号染色体Ⅳ号染色体(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其优点有易饲养、 (至少回答2点等)。

(2)同学甲用品系3雄果蝇与品系5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F2,F2表型及其分离比是。

(3)实验室还保存有弯翅纯种果蝇品系,若实验表明弯翅为隐性(显性为直翅),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及结论)。(4)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重组的概率越大,请从基因定位的角度说明此项发现的意义:。

答案:1.C解析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性别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题干中①白毛♀×黑毛♂与②白毛♂×黑毛♀为正反交,可以探究基因的位置,假设相关基因为A、a。若①子代均为白毛,②子代均为黑毛,说明正反交子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所以为细胞质基因遗传,A正确。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正反交结果相同,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则正反交结果不同,B正确。若相关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假设白毛对黑毛为显性,则①XAXA×XaYa→XAXa、XAYa,②XAYA×XaXa→XAXa、XaYA,正反交结果相同,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则正反交结果不同,C错误。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实验①②子代均为Aa;若相关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白毛对黑毛为显性,则杂交实验①②子代分别为XAXa、XAYa,XAXa、XaYA;①②子代分别自由交配后,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①和②子二代表型比例为3∶1,且与性别无关;若相关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白毛对黑毛为显性,则杂交组合①的F1自由交配XAXa×XAYa→XAXA、XAXa、XAYa、XaYa,F2会出现白毛雌性∶白毛雄性∶黑毛雄性=2∶1∶1,杂交组合②的F1自由交配XAXa×XaYA→XAXa、XaXa、XAYA、XaYA,子代会出现白毛雌性∶黑毛雌性∶白毛雄性=1∶1∶2,与性别相关,D正确。2.A解析根据题意“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可知,灰体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显性。若灰体为显性,则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即亲本基因型为Aa或XAXa(灰体)、aa或XaY(黄体),子代基因型为Aa或XAXa、XAY(灰体)、aa或XaXa、XaY(黄体),A错误,B正确;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C正确;由分析可知,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若后代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在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D正确。3.D解析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黑身,说明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后代出现了残翅雌果蝇,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即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也不在X染色体上,即也在常染色体上,B、C错误;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符合题意,A错误;黑身和残翅为隐性性状,子代出现隐性性状,说明亲本雌蝇含两种隐性基因,D正确。4.D解析实验一中,亲本为短尾×长尾,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长尾雌∶短尾雌∶长尾雄∶短尾雄=2∶2∶1∶1,说明长尾(B)和短尾(b)这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即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A/a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雌性∶雄性=2∶1,可知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BbXAXa,XaY致死。实验二中,亲本为圆眼长尾雄×圆眼长尾雌,子代为圆眼长尾雌∶圆眼长尾雄=2∶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B_XAXa或B_XAY×BBXAXa。由分析可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由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B正确;由分析可知,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BbXAXa,则实验一F1中圆眼长尾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F1中圆眼长尾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因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长尾雌∶圆眼短尾雌∶圆眼长尾雄∶圆眼短尾雄=(4/7×3/4)∶(4/7×1/4)∶(3/7×3/4)∶(3/7×1/4)=12∶4∶9∶3,C正确;由分析可知XaY致死,结合XAXa不致死,可知含Xa的卵细胞不致死,D错误。5.(1)隐常(2)AaXBXb10无眼短毛雌蝇和有眼短毛雌蝇1/32(3)选择纯合的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交配得F1,统计F1的表型及比例若F1全为红眼(或F1雌雄表型相同)若F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或F1雌雄表型不同)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与短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有眼正常毛雌蝇与有眼正常毛雄蝇交配,F1果蝇中无论雌雄均有有眼和无眼,且比例均为2∶1,该比例为3∶1的变形,则说明有眼对无眼为显性,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亲代果蝇在该性状上的基因型均为Aa;F1果蝇中雄果蝇中既有正常毛又有短毛,而雌果蝇中只有正常毛,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代雌蝇正常毛为杂合子,则基因型为XBXb,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眼对无眼为显性,无眼为隐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将两对性状分开考虑,则F1果蝇:有眼与无眼方面基因型为2/3Aa和1/3aa,产生的配子为1/3A、2/3a,正常毛与短毛性状方面基因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产生的雌配子为3/4XB、1/4Xb,产生雄配子为1/4XB、1/4Xb、1/2Y,F1自由交配,有眼与无眼方面F2的基因型有1/9AA、4/9Aa、4/9aa,由于AA致死,因此F2的基因型为1/2Aa、1/2aa;正常毛与短毛方面F2的基因型有3/16XBXB、4/16XBXb、1/16XbXb、6/16XBY、2/16XbY,因此F2的基因型共有2×5=10种。F2出现的各种表型中比例最少的是无眼短毛雌果蝇(aaXbXb)和有眼短毛雌果蝇(AaXbXb),比例均为1/2×1/16=1/32。(3)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通常选择隐雌显雄杂交法,则选择纯合的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交配,假设用基因R、r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红眼雄蝇XRY、白眼雌蝇XrXr,子代F1的雌果蝇均为红眼XRXr,雄果蝇均为白眼XrY;若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红眼雄蝇XRYR、白眼雌蝇XrXr,子代F1雌果蝇均为红眼XRXr,雄果蝇也均为红眼XrYR。因此统计F1的表型及比例即可确定基因的位置。6.(1)常PS对P+、P为显性,P+对P为显性(或PS>P+>P)P+PPSPS(2)雌蚕∶雄蚕=1∶1全为雌蚕Z全为雄蚕WW甲解析(1)由题意可知,普通斑纹雌蚕甲与黑缟斑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因此PS对P+为显性,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可知PS对P+、P为显性,P+对P为显性,且蚕的斑纹性状与性别无关,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通过以上推断,可知普通斑纹雌蚕甲的基因型为P+P,黑缟斑雄蚕乙的基因型为PSPS。(2)①若条件致死基因插入常染色体上,则无性别差异,故在10℃条件下培养,含D基因的雌蚕和雄蚕都致死,因此子代雌蚕∶雄蚕=1∶1;②若条件致死基因插入Z染色体上,则该转基因雌蚕的基因型为ZDW,ZDW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雄蚕都为ZDZ,雌蚕都为ZW,在10℃条件下培养,雄蚕ZDZ都致死,因此子代全为雌蚕;③若条件致死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则该转基因雌蚕的基因型为ZWD,ZWD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雄蚕都为ZZ,雌蚕都为ZWD,在10℃条件下培养,雌蚕ZWD都致死,因此子代全为雄蚕;雄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符合选育要求,根据题意“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基因型为ZWD,乙组ZWD均已死亡,符合生产要求的“种蚕”应存在于将D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的甲组中。7.(1)8/9(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染色体互换高秆紫色∶矮秆绿色=3∶1(2)高秆紫色∶矮秆绿色∶矮秆紫色∶高秆绿色=1∶1∶1∶1高秆紫色∶矮秆绿色=1∶1矮秆紫色∶高秆绿色=1∶1解析题意分析,玉米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茎秆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9号和6号染色体上,一般来说两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秆紫色基因型为A_B_,矮秆绿色基因型为aabb,矮秆紫色基因型为aaB_、高秆绿色基因型为A_bb。(1)将纯合的高秆紫色植株(AABB)与矮秆绿色植株(aabb)进行杂交,得到F1,表现为高秆紫色(AaBb):①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按照自由组合定律,F1(AaBb)自交,F2的高秆紫色植株(A_B_)所占的比例为9/16,其中纯合子占1/16,杂合子占8/16,则F2的高秆紫色植株中,杂合子占8/9;若F1(AaBb)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部分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Aa的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染色体互换;②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可以产生AB、ABb、a、ab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又因为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则F1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紫色∶矮秆绿色=3∶1。(2)为了探究F1中B基因的位置,则需要设计测交实验,可以用F1植株(AaBb)与纯合矮秆绿色植株(aabb)杂交。①若B基因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其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即后代高秆紫色∶矮秆绿色∶矮秆紫色∶高秆绿色=1∶1∶1∶1;②若B基因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b∶aab∶aabb=1∶1∶1∶1,即后代高秆紫色∶矮秆绿色=1∶1;③若B基因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其测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b、Aabb、aaBb、aaBbb,即后代矮秆紫色∶高秆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