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三首(二)学案-语文版_第1页
词三首(二)学案-语文版_第2页
词三首(二)学案-语文版_第3页
词三首(二)学案-语文版_第4页
词三首(二)学案-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三首(二)》学案班级:姓名:编写:高亚飞;审校:宋晓亚第一学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学习目标

.了解豪放词的风格,把握这首词的创作技巧。

.明确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学习苏轼执着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

.情与景的结合

.比较欣赏:本词与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过程

.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正音。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词义。

.理解鉴赏

⑴上片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江,白浪,赤壁,乱石,惊涛,浪花

雄浑壮阔气势非凡境界开阔

⑵《赤壁怀古》下片可分为两层,一层写人,一层写己,那么写了什么人?苏子笔下该人物是什么形象?

明确:历史英雄人物周瑜,可以说是咏史。年轻气盛,雄姿英发,风流倜傥,雄才大略,是建功立业的英雄。

⑶大家所知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风流倜傥,有勇有谋,但气量狭窄,嫉妒心强,最后被诸葛亮给气死了。

⑷《三国演义》里周瑜是有优点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在苏轼笔下却只有优点?刻画周瑜也只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说明了苏轼仰慕的是他年轻而建功立业,为和下文写自己年近半百,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怀。所以下片可谓抒怀。

⑸英雄人物是“遥想”出来的,这在艺术上叫什么写法?明确:虚写

⑹讨论:有人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的处世态度,你怎么理解?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经世济世,也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政治环境中能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而且还跟许多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在苏轼这里把本来相矛盾的三家思想结合起来,用“外儒内道”的形式解读政治和生活。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奋发之情,同自己现状比较,又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伤。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色彩,这种感伤又激发人们对人生的进一步追求。这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总体上讲是感奋压倒感伤的。因此这首词反映了苏轼宽阔的胸襟,豪放的风格和开阔的境界。

《六州歌头》(自主学习)[学习目的]理解词中所用典故,了解张孝祥的爱国热情。[学习过程]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与张元幹的爱国词章,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集》,词集《于湖词》。二、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这五句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造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洙泗”三句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下片抒怀,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前八句写想起“腰间箭,匣中剑”白白地落满灰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怀念路途茫茫,在敌人占领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干羽方怀远”以下八句是对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主和派义愤填膺的谴责,辛辣有力的讽刺。“闻道中原遗老”以下三句写沦为亡国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急切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这是作者听说的(“闻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见到这动人的情景,只要有爱国心肠,就无法抑制满腔的悲愤,泪水就会象泉涌般顷泻。结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挚感情的抒发,也是当时无数爱国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设宴招待张浚等爱国将领,即席命笔,作了这首词,张浚读后连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罢席而入”,这说明,张孝祥的词道出了爱国人士的心声,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清人陈廷焯认为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是十分中肯的评价。(王方俊)第二学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的]理解本首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

辛弃疾(年—年),南宋著名文学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ōò)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怀古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ōò)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三、分析词的上片。思考: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四、阅读下片,分析层次。讨论用典的作用。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相,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五、归纳全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侂胄的警告。七、学生齐读全诗。《词三首(二)》学案班级:姓名:编写:高亚飞;审校:宋晓亚第一学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学习目标

.了解豪放词的风格,把握这首词的创作技巧。

.明确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学习苏轼执着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

.情与景的结合。.比较欣赏:本词与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四.学习过程

.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正音。.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词义。

.理解鉴赏

⑴上片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什么感觉?

⑵《赤壁怀古》下片可分为两层,一层写人,一层写己,那么写了什么人?苏子笔下该人物是什么形象?

⑶大家所知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⑷《三国演义》里周瑜是有优点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在苏轼笔下却只有优点?刻画周瑜也只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镜头,为什么?

⑸英雄人物是“遥想”出来的,这在艺术上叫什么写法?

⑹讨论:有人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的处世态度,你怎么理解?

《六州歌头》(自主学习)[学习目的]理解词中所用典故,了解张孝祥的爱国热情。[学习过程]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与张元幹的爱国词章,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集》,词集《于湖词》。二、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得大败。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这时候,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六州歌头》。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这五句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造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洙泗”三句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下片抒怀,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前八句写想起“腰间箭,匣中剑”白白地落满灰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怀念路途茫茫,在敌人占领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干羽方怀远”以下八句是对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主和派义愤填膺的谴责,辛辣有力的讽刺。“闻道中原遗老”以下三句写沦为亡国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急切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这是作者听说的(“闻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见到这动人的情景,只要有爱国心肠,就无法抑制满腔的悲愤,泪水就会象泉涌般顷泻。结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挚感情的抒发,也是当时无数爱国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设宴招待张浚等爱国将领,即席命笔,作了这首词,张浚读后连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罢席而入”,这说明,张孝祥的词道出了爱国人士的心声,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清人陈廷焯认为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是十分中肯的评价。(王方俊)第二学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的]理解本首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

辛弃疾(年—年),南宋著名文学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ōò)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怀古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ōò)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三、分析词的上片。思考: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四、阅读下片,分析层次。讨论用典的作用。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相,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