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_第1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_第2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_第3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_第4页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

单选题

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B.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自身携带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

C.利用DNA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DNA具有特异性

D.DNA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

2、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全部转化为S型

B.沃森、克里克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噬菌体和细菌的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氧气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中,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下图,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o

百0o一被侵染的细菌存的活率

分8o

比6o细胞外$

4o

<%)

2O细胞外叩

0123456

搅拌时间(min)

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

B.细胞外的M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C.上清液中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左右,原因是大约20%三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

D.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优点之一是个体很小,结构简单,都可在培养基短时间内大量繁

4、某双链DNA分子(用l5N充分标记)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0'°°种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腺喋吟脱氧核甘酸210个

C.将该DNA置于含"N的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含,5N的DNA分子占1/8

D.若一条链上一个T变为A,则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喋吟含量升高

5、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

A.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B.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基因A和基因a分离

C.基因A控制显性形状,基因a控制隐性形状

D.A是由a突变而来的

多选题

6、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式

B.DNA分子中A+T的数量一定等于G+C的数量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2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7、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对C-G所占比例越大其越稳定

B.复制时,①的断裂需解旋酶,形成需DNA聚合酶

C.若a链中A+T占52%,贝该DNA分子中G占24%

D.该DNA分子P链从5'至I]3'端的碱基排歹IJ顺序是一TGCA—

8、已知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上DNA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培养在不含标记物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

如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丙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被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丙对应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

B.甲中两条染色体分开是由于星射线的牵引,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C.乙中着丝点断裂并非星射线的牵引所致,该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3

D.丙细胞中具有标记的两条染色体可能为1、3或1、4

4

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_025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两条脱氧核甘酸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构成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3)两条单链间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T?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复制所需要的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

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利用DNA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DNA具有特异性,C正确;

D、DNA的多样性体现在碱基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D正确。

故选Bo

小提示:

2、答案:C

解析: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型细菌与活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

血症而亡,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人用同位素标记法("'N,,5N)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最

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3)、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

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5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

标记的细菌T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

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

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部分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A错误;

B、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错误;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相互分开,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曲线图: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M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

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说明有30%的噬菌体

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

A、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即本组数据作为对照组,说明细菌没有裂解,A正确;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很重要,如果时间过短,部分被32P标记的噬菌

体还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如果时间过长,32P标记的噬菌体进入细菌后,细菌裂解释放出含32P噬菌体。由题分

析可知,细菌并未裂解,因此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B正确;

C、上清液*先增大后保持在80览说明有20驰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

菌一起沉淀了,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生存和繁殖,其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中繁殖,D错误。

故选D。

6

4、答案:C

解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i:「:Gi:Ci=l: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z:Tz:

Gz:Cz=2:1:4:3.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贝IJAI=T2=10,"=4=20,G尸Cz=30,C.=G2=40,即

该DNA分子中A=T=30个,C=G=70个。

A、该双链DNA分子含有100对碱基,且比例已经确定,因此其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侬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喋吟30个,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喋吟脱氧核甘酸(T-1)

x30=90个,B错误;

C、将该DNA置于"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玉的DNA分子占2/16=1/8,C

正确;

D、双链DNA分子中嚏嚏的数目始终和口票吟的数目相同,若一条链上一个T突变为A,复制后的子代DNA分

子中A与T配对,喋吟还是与喀咤含量相等,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A与a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

核甘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碱基序列的不同。

故选Ao

小提示:

7

本题考查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A和a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理解和掌握两

者的本质区别。

6、答案:ACD

解析:

1).DNA由脱氧核昔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甘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

噤吟(A)、鸟喋吟(G)、胸腺嚏咤(T)和胞喀咤(C)o

2).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甘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

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甘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

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A、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

B、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

配对,但A+T的数量不一定等于G+C的数量,B错误;

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正确;

故选ACDO

小提示:

结合DNA分子的结构分析选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7、答案:BD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氢键,②为腺瞟吟,③为磷酸二酯键。

8

A、由于碱基对C-G之间有3个氢键,而A-T之间有2个氢键,所以碱基对C-G所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

越稳定,A正确;

B、图中①为氢键,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将氢键断裂,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NA聚合酶

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

C、若a链中A+T占5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A+T占52%、G+C占48%,由于C=G,则

该DNA分子中G占24%,C正确;

D、DNA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做5'端碳,且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该DNA分子B

链从5到3端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ACGT,D错误。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