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年级生物试卷(考试用时: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预期测交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D.对实验假说的验证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B、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没有说明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B错误;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推理内容,C正确;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故选B。2.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合理的是()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保证每种积木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增加重复抓取的次数,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D.将某桶内的2种积木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答案】ABC【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实验结果失败的原因是:(1)方形积木不易混匀,导致实验误差较大;(2)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详解】A、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B、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C、继续重复抓取,如重复抓50~100次,以保证足够大的样本数,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D、该学生抓取的结果不符合1:2:1,原因是其操作存在错误,而非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D错误。故选ABC。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C.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不出现四分体【答案】A【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详解】A、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后,是相同的染色体,并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B正确;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C正确;D、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所出现的结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四分体消失,D正确。故选A。4.下图①~④是某种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像①所在时期的细胞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图像②所在时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处于联会状态C.图像③所在时期的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D.图像④所在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体单体已经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详解】A、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B、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且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C、③细胞中有4个细胞核,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12条,C错误;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子染色体,D正确。故选C。5.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离染色体加倍,DNA不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核DNA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会加倍,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而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D错误。故选C。6.如图表示某雌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Ⅰ-V)细胞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B.在阶段Ⅱ的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2C.阶段Ⅲ细胞是次级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有卵细胞和极体D.在阶段Ⅰ至Ⅳ的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I、Ⅱ【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Ⅰ和Ⅳ阶段,②的数量为0,说明②是染色单体,在Ⅱ阶段,③的数量与②(染色单体)的相等,③的数量是①的两倍,说明是①染色体,③是核DNA。图中Ⅰ可以表示DNA分子复制前的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Ⅱ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Ⅳ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详解】A、据图可知,②在有些时期是0,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据此可推知③是核DNA,①是染色体,即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A正确;B、Ⅱ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故在阶段Ⅱ的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2,B正确;C、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Ⅲ可代表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错误;D、图中Ⅰ可以表示DNA分子复制前的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Ⅱ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Ⅳ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故在阶段Ⅰ至Ⅳ的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I(DNA分子复制前的细胞)、Ⅱ(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正确。故选C。7.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Xb、Y、Y B.Xb、aY、YC.aXb、aY、Y D.AAaXb、Y、Y【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细胞,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细胞,综上分析,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0或1条Y染色体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自由组合,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答案】D【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人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没有Y染色体或含有2条Y染色体,因此人类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含有Y染色体的条数为0、1或2,A错误;B、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B错误;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受精作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减数分裂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体细胞中的数目,这两个过程保证了亲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D正确。故选D。9.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详解】A、朱红眼与深红眼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若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则在后代中不一定能表达出来,C错误;

D、据图示可知,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点睛】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10.研究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3/4D.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依题意“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可知: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A项正确;因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因此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B项正确;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1,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1/4A1A1(致死)、2/4A1(黄色)、1/4(白色或黑色),所以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C项错误;如果A1A3与A2A3杂交,则子代会出现黄色(A1A2、A1A3)、白色(A2A3)、黑色(A3A3)三种毛色,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A.芦花雌鸡×芦花雄鸡B.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C.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D.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详解】A、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为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B、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C、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正确;D、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和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C。12.如图所示某遗传系谱图,其中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连续遗传;(3)“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有病,正常女子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该病代代都有患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D、由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由于患病个体均为男性,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D正确;C、若该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儿子患有该病,则其母亲一定患有该病,与题中系谱图不符,C错误。故选C。13.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所指的核苷酸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图中②所指的碱基是DNA分子中特有的C.图中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肽键D.该DNA片段彻底水解可产生4种小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鸟嘌呤;②表示胸腺嘧啶,③表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图中①所指的核苷酸代表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②所指的碱基为胸腺嘧啶(T),T是DNA分子中特有的,B正确;C、图中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C错误;D、DNA彻底水解产物为1种磷酸、1种核糖、4种含氮碱基,6种小分子,D错误。故选B。1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男孩概率是3/16【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4和Ⅱ-5患甲病,其女儿Ⅲ-7不患甲病,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4和Ⅱ-5不患乙病,后代有患乙病的个体,已知甲、乙两种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Ⅱ-4和Ⅱ-5患甲病,其女儿Ⅲ-7不患甲病,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4和Ⅱ-5不患乙病,后代有患乙病的个体,已知甲、乙两种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Ⅱ-3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B错误;C、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2不患甲病为隐性纯合子,Ⅱ-2不患乙病,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因此Ⅱ-2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对于甲病来说本身患病,且有一不患病的姊妹,因此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对乙病来说,其双亲不患乙病,但有患乙病的兄弟,Ⅲ-8也可能有2种基因型,因此若同时考虑甲病和乙病,Ⅲ-8的基因型有4种,C错误;D、假定甲病由A控制,乙病由b控制,先分析甲病,Ⅱ-4有不患甲病的母亲,Ⅱ-4的基因型为Aa,Ⅱ-5有不患甲病的女儿,Ⅱ-5的基因型为Aa,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3/4,分析乙病,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Ⅱ-5的基因型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4,若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两种病都患的男孩概率是3/4×1/4=3/16,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B.孟德尔用豌豆作材料进行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法【答案】BD【解析】【分析】人类对遗传规律和遗传本质的探索包括以下内容: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但并没有证明,A错误;B、孟德尔用豌豆作为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BD16.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该过程发生A、a与B、b自由组合B.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答案】AB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表现,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详解】A、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该过程发生A、a与B、b自由组合,A正确;B、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现型P是3种,C正确;D、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只要含有A基因或者只要含有B基因即可表现为一种性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故选ABC。17.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和S型菌的菌落,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之后不具有转化功能D.该实验利用加法原理,逐一添加不同酶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DNA水解。【详解】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甲组培养基上主要是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A错误;B、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和甲组情况相同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说明其中转化因子仍然存在,由此可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C、由于DNA酶可将DNA水解为其小分子脱氧核苷酸,丙组未发生转化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D、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错误。故选BC。18.下列关于DNA的组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链DNA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双链DNA中一条链上(A+T)/(C+G)的值与另一条链的该值互为倒数C.双链环状DNA的两条链中的每一个磷酸基团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D.双链DNA中碱基C与G所占比例越大,则DNA的热稳定性和多样性就越高【答案】B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单链DNA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正确;B、双链DNA中碱基A=T,C=G,故双链DNA一条链上(A+T)/(C+G)的值与另一条链上该值相等,B错误;C、双链环状DNA分子无游离的磷酸基团,两条链中的每一个磷酸基团均连接两个脱氧核糖,C正确;D、双链DNA中,碱基C与G之间由三个氢键相连,其在DNA中所占比例较大时,结构较稳定,但与多样性无关,D错误。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9.图1是某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分析回答:(1)图1中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____(填字母)。图C细胞处于____时期,其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2)图1中B细胞含有____条DNA,____对同源染色体。(3)图2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在图1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____(填字母)。(4)若图2表示该哺乳动物成熟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有关物质数量变化曲线,b~c段相对应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有____对,d~e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条。【答案】(1)①.A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精细胞(2)①.8②.2(3)①.DNA复制②.着丝粒分裂③.B(4)①.2或0②.2或4【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移动到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曲线图: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移动到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分,说明该动物为雄性;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该动物为雄性,C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精细胞。【小问2详解】B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DNA,说明B细胞含有8条DNA,2对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相对应的细胞是图B。【小问4详解】该动物的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若图2表示该哺乳动物成熟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有关物质数量变化曲线,则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同源染色体有2或0对。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有2或4条。20.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物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豌豆植株,进行如表实验。组别亲本处理办法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紫色子叶白色子叶①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409粒0②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0405粒③将甲植株的花去除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396粒0④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297粒101粒⑤将丙植株的花去除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201粒205粒(1)与自然传粉相比较,组别③、⑤操作过程中均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并在授粉前后套袋处理,其目的主要是___、___。(2)通过表中数据可判断___为隐性性状,能判断出隐性花色类型的组别有___填序号。(3)表示测交实验的一组是___填组别序号写出组别③两个亲本的基因型___。(4)组别④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与组别③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杂交,所获得的子代紫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5)组别⑤中子代出现紫色子叶与白色子叶的比例接近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中___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6)去掉花瓣,让组别④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相互授粉,其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答案】(1)①.提高授粉效率②.防外来花粉干扰(2)①.白色②.③④(3)①.⑤②.BB×bb(4)3/5(5)①.丙②.B:b=1:1(6)紫色子叶:白色子叶=8:1【解析】【分析】生物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小问1详解】杂交实验中需要在授粉前后套袋的目的是提高授粉成功率,获得更多子代,以及避免外来花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问2详解】组别③中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后代均为紫色,说明紫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白色子叶是隐性性状;植株甲和植株乙基因型分别为BB、bb。组别④中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中紫色子叶:白色子叶≈3:1,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说明紫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白色子叶是隐性性状。丙植株的基因型为Bb。【小问3详解】植株乙的基因型为bb,丙植株的基因型为Bb,即组别⑤为测交,其结果为紫色子叶:白色子叶≈1:1。植株甲和植株乙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故组别③两个亲本的基因型BB×bb。【小问4详解】组④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1:2,组别③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为Bb,组别④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与组别③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杂交,所获得的子代紫色子叶个体(B_)的比例为1/3+2/3×3/4=5/6,所获得不能稳定遗传的紫色子叶个体(Bb)占1/3×1/2+2/3×1/2=1/2,故所获得的子代紫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1/2÷5/6=3/5。【小问5详解】植株乙的基因型为bb,丙植株的基因型为Bb,组别⑤中子代出现紫色子叶与白色子叶的比例接近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中丙植株(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B:b=1:1。【小问6详解】组别④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子代中紫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1:2,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B:b=2:1,后代白色子叶植株的比例为1/3×1/3=1/9,白色子叶植株的比例为1-1/9=8/9,故其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紫色子叶:白色子叶=8:1。21.番茄中紫茎(A)与绿茎(a)、缺刻叶(S)与马铃薯叶(s)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紫茎缺刻叶番茄甲与紫茎马铃薯叶番茄乙杂交,子代中有47只为紫茎缺刻叶,49只为紫茎马铃薯叶,17只为绿茎缺刻叶,15只为绿茎马铃薯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茎色和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2)两个亲本中,番茄甲的基因型为___,番茄乙的基因型为___。(3)上述子代中紫茎缺刻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绿茎缺刻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4)上述子代中紫茎缺刻叶个体产生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及比例分别为___、___。(5)若将上述子代中紫茎缺刻叶个体自交,其后代中绿茎缺刻叶个体所占比例为___。(6)若将上述子代中紫茎缺刻叶个体与绿茎缺刻叶个体杂交,其后代中绿茎缺刻叶个体所占比例为___。【答案】(1)①.紫茎:绿茎=3:1②.缺刻叶:马铃薯叶=1:1(2)①.AaSs②.Aass(3)①.AASs、AaSs②.aaSs(4)①.AS、As、aS、as②.2:2:1:1(5)1/8(6)1/4【解析】【分析】紫茎缺刻叶番茄甲与紫茎马铃薯叶番茄乙杂交,子代中有47只为紫茎缺刻叶,49只为紫茎马铃薯叶,17只为绿茎缺刻叶,15只为绿茎马铃薯叶,则后代中紫茎:绿茎=3:1,缺刻叶:马铃薯叶=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Ss、Aass。【小问1详解】紫茎缺刻叶番茄甲与紫茎马铃薯叶番茄乙杂交,子代中有47只为紫茎缺刻叶,49只为紫茎马铃薯叶,17只为绿茎缺刻叶,15只为绿茎马铃薯叶,则后代中紫茎:绿茎=3:1,缺刻叶:马铃薯叶=1:1。【小问2详解】后代中紫茎:绿茎=3:1,缺刻叶:马铃薯叶=1:1,两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Ss、Aass。【小问3详解】两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AaSs、Aass,子代中紫茎缺刻叶个体的基因型有AASs、AaSs,,绿茎缺刻叶个体的基因型有aaSs。【小问4详解】子代中紫茎缺刻叶的基因型有1/3AASs、2/3AaSs,则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及比例分别为AS、As、aS、as=2:2:1:1。【小问5详解】子代中紫茎缺刻叶的基因型有1/3AASs、2/3AaSs,将其自交,则其后代中绿茎缺刻叶个体所占比例为2/3×1/4×3/4=1/8。【小问6详解】上述子代中紫茎缺刻叶个体与绿茎缺刻叶个体杂交,即1/3AASs、2/3AaSs,与aaSs杂交,其后代中绿茎缺刻叶个体所占比例为2/3×1/2×3/4=1/4。22.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且独立遗传,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现取2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分别与深紫色纯合品种丙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1)白色花朵的红玉杏基因型有___种,分别是___。(2)品种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实验二的F2中白色∶淡紫色∶深紫色=___。(3)实验二的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___,基因型及对应比例为___。(4)实验二中,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___。F2中淡紫色个体自交,则其子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___。(5)从实验二的F2中选取一粒开深紫色花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统计其花色及比例。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则该开红色花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答案】(1)①.5②.AABB、AaBB、aaBB、aaBb、aabb(2)①.AABB、aaBB②.7:6:3(3)①.白色:淡紫色:深紫色=2:1:1②.AaBb、Aabb、aaBb、aabb=1:1:1:1(4)①.3/7②.3/8(5)①.全是深紫色②.深紫色:白色=1:1【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白色花朵的红玉杏基因型有5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小问2详解】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_bb,淡紫色为A_Bb,白色为A_BB和aa__,因此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