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1页
河南省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2页
河南省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3页
河南省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4页
河南省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2.闭卷考试。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读图,根据图中历史要素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C.隋朝的灭亡 D.隋朝的灭亡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3.如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4.“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5.有观点认为: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沉郁、悲怆的情调了。这一观点说明唐诗()A.全面真实再现社会现实 B.导致安史之乱的出现C.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 D.受时代特征的影响6.对下列两幅图片关系表述正确的是()唐代的藩镇分布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代)A.藩镇割据直接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B.五代十国的局面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C.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D.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7.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A.全面分析了唐朝衰亡的原因 B.客观地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C.掩盖了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D.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民主政治逐渐完善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皇权的进一步加强9.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C.仕途不同 D.所受的教育不同10.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都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B.扩大宰相的权力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宋朝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1.《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为分知州权力,北宋在地方设置了()A.通判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12.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实现官僚与平民的平等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13.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片段),其中②两处应分别填写()A.唐、清 B.清、唐 C.元、唐 D.唐、元14.依据下列都城名称及相对位置,选出匹配正确的是()A.金、南宋、西夏 B.元、北宋、西夏C.辽、南宋、西夏 D.辽、北宋、西夏15.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出土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B.文天祥的爱国故事C.《岳飞抗金》的历史剧本 D.阎立本的《步辇图》16.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首诗共同体现了()A.廉洁正直的精神 B.英勇不屈的精神C.自强不息的精神 D.克己奉公的精神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描写的是()A.北宋安定,统治者醉生梦死 B.宋夏议和,边境贸易兴旺C.南宋偏安,统治者苟且偷安 D.联金灭辽,边境日久承平18.“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歌词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A.率军攻灭南宋 B.开发江南地区C.完成全国统一 D.统一蒙古草原19.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20.元末诗云:“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A.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B.少数民族妇女喜欢音乐C.汉族妇女擅长音乐 D.当时妇女受教育条件好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材料二: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时间725年742年755年760年总人口数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唐朝盛世的名字。(1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两位皇帝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之处。(2分)(3)材料三中人口发展有什么变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3分)2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关唐朝图片4幅图一图二唐三彩骆驼乐舞佣图三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图四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材料二: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1)指出图一中农耕工具的名称。除此之外,唐朝还诞生了哪一灌溉工具?(2分)(2)材料一中的图片能从不同方面印证盛唐气象。请参照范例,对图三、图四进行解读。范例:图二:唐三彩骑驼乐舞佣,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见证了唐朝高超的制瓷业(手工业)发展水平。(2分)(3)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农业、手工业各一例)。(3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唐太宗材料二: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救治。——宋太祖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事务,此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中学历史教学史料》(1)材料一反映哪一制度的作用?此制度在唐朝有何新发展?(2分)(2)材料二体现了宋太祖的什么治国理念?给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3)由材料三可知,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什么制度?并依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2分)24.(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边各国。它与日本、天竺、新罗等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和中国人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清明上河图(局部)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朝中外交往的一例史实,并概括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2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唐宋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1分)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允许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包括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农去历法等书籍。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5 ADBAD 6-10 DCDBA 11-15 ABDDA 16-20 BCDBA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1)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1分)(2)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发展经济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3)变化:由增长到下降;(1分,意思相近即可)事件:安史之乱。(1分)后果:唐朝由盛而衰。(1分)22.(7分)(1)工具:曲辕犁;(1分)灌溉工具:车。(1分)(2)图三: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造型逼真,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1分,意思相近即可)图四:唐朝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字端正劲美,雄浑厚,反映了唐朝的书法艺术创作成就。(1分,意思相近即可)(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1分,意思相近即可)表现: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得到推广;(1分,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手工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和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分,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3.(6分)(1)科举制(1分)唐太宗时期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1分,任意一点即可)(2)重文轻武;(1分)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1分,言之有理即可)(3)行省制度。(1分)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1分,任答一点即可)24.(5分)(1)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唐与新罗交往(1分,任答一点即可)原因:经济繁盛;制度先进;政策开放;善于吸收外来科技文化;高度的文明。(1分,任答一点即可)(2)表现: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商品交换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