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即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到底是否具有艺术的创造性,长期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方认为具备艺术创造性,因为其底层算法设计就具备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生成不可预见的全新艺术成果;另一方则认为不具备艺术创造性,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本身就是对人的模仿,输入的信息源于人类已有的艺术信息,输出的信息也只能是变相模仿而已。我认为,AI绘画创作的艺术主体仍旧是人,需要人类提炼和组织准确的AI绘画创作语言,包括艺术创作元素、构图形式、风格特点等诸多关键提示词。这些技术参数信息输入AI绘画工具后才能生成画面,对艺术创作主体的人而言,这个过程是思考创作的过程。例如,为寻求合适的艺术关键词来激发或提示构建合适的AI艺术语境,就必然历经人的斟的、思考、实验、遵选,甚至“废稿三千”才能得一二可意之作,然后还要再接受作为艺术客体的人的检验。AI绘画艺术主体和客体都仍旧是人,因此可以说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从艺术客体的检验角度,我们能感受到人工智能产生的美术作品、设计作品、文学作品,水平上参差不齐。就如同人类借助照相机工具,有的只是能简便完成造型留影功能,有的则能进一步提升为摄影艺术创作。因此对于人工智能绘画是否属于艺术作品的判断,需要秉持艺术本身之标准,避免以偏概全、简单否定。当然,由于人工智能平台的高效产出,也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审美疲劳,也会经历多元扩展、分层分级。AI绘画终究要与其他艺术类型一样,不懈追求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艺术品质,最终只有少数才能进入艺术精品之列,因此也不太可能出现“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情况。不可否认,Al绘画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设计的加持下,确实能大大减少画家的时间消耗,呈指数级大幅提升绘画作品的生成效率。此外,人工智能平台强大的信息整合和计算能力,也能够为画家提供新的创作灵感,协助完成艺术创作思维活动中的多方工作。正是因为人工智能跨越了艺术领域的很多技术门槛,让艺术照进现实的梦想实现起来更为方便,人工智能绘画工具也被视为充满了创造性、创新性的梦工厂。202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的《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征稿通知》,将“人工智能艺术”正式列入征稿类别,这等于在事实上也已认可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范畴。总之,人工智能时代艺术领域产生的AI绘画,其本质上也就是“人类艺术智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创造的“人类智能艺术”,这当然仍属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行为。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科学技术带给艺术的不是危机,而是带来生机、带动升级,营造出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必然为人类艺术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扩展和丰富人类艺术的外延空间。(摘编自杨祥民《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材料二:虽然AI绘画在技术层面有重大的突破,但在创造上却有其限度。AI自始至终是技术,是工具,AI绘画作品不是艺术作品。AI绘画作品的生成机制是基于数据的算法,由设计者来设置其生成机制的模型,从艺术创造的层面而言,这类艺术生成只能停留于绘画的再现与模仿的层面,尚不能上升到创造的层面。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AI绘画工具是基于对艺术史已有的图式、风格、绘画语言的模仿,在这一过程中,AI绘画可以复制、剪裁、修改、分析、拼贴、挪用、再制、阐释、互动、反馈,所有这些都只是停留于模仿,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I绘画的图式复制化、题材标签化、作品同质化等等。从生成机制来看,当下AI技术不但能够复制旧有的艺术作品,而且随着AI绘画技术革新迭代,AI绘画程序已经可以基于关键词的参数来生成艺术作品。低门槛、操作简便、快速生成、模仿高超,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类AI绘画工具“破圈”,恍若进入“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时代。但是,从本质上而言,这些AI绘画程序终究都是工具,只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程序迭代而已。也就是说,AI绘画工具自始至终都是技术。AI的技术革新无异于另一场摄影技术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如同摄影基于成像技术的可复制性,AI是基于算法的无限复制和无限繁衍。因此,AI绘画只是对已有艺术风格的重现和复制,缺失原创性,只是技术、科技和艺术相融合的媒介,尚未上升到艺术的层面。AI尚未生成艺术家的“主体性”,没有独立的感知、意识和情感,缺乏真正的人类生活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使得AI绘画与真正的艺术是有隔膜的。真正的艺术所承载的是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是艺术家生命情感的记录。笔者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观看凡·高的《向日葵》所带来的心灵颤动,向日葵就是凡·高的肉身和灵魂,凡·高非常懂得把握笔触的节奏和韵律,那躁动而颤抖的笔触就是他生命激情的燃烧,那些看似静物的向日葵恍若一张张人脸,表达为生存而奋斗的主题,给人以强烈的灵魂震颤。你可以感受到他的绝望、孤独、痛苦、挣扎,以及热爱,金色的向日葵凝结着凡·高炙热的生命之光。总之,AI绘画也许可以引起视觉的狂欢,却无法带来心灵的颤动。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取代人类艺术家,因为它无法代替艺术家去思考、体验与共情。(摘编自宋石磊《AI绘画缺失主体性和原创性》)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I绘画在技术层面有重大突破,是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其作品是否为艺术作品目前存在争议。B.基于数据的算法是AI绘画作品的生成机制,能减少画家的时间消耗,使绘画作品的生成效率得以提升。C.AI绘画的出现,证明了科技和艺术是可以相融合的,这改变了人们有关科技与艺术是矛盾对立的认知。D.在AI绘画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的看法不同,这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不同有关。2.材料一第2段指出“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这一结论的得出有赖于原文中隐含的一个前提,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该隐含前提的一项是(3分)A.艺术创作需要作为艺术主体的人提炼和组织准确的创作语言。B.只有艺术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其创作才称得上是艺术创作。C.人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的斟酌、思考、实验、遵选的过程。D.不论何种艺术创作,都一定会接受作为艺术客体的人的检验。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在比较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的两种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具体分析相反看法带来的负面影响。B.材料一援引202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有关通知,增强了对人工智能绘画属于艺术创作范畴这一观点论证的说服力。C.材料二从“图式复制化”“题材标签化”“作品同质化”三个方面强调AI绘画停留于模仿的后果,分析问题具有广度。D.材料二用文学性语言描述观看凡·高《向日葵》时的心灵颤动,使文章整体风格在具有理性的同时,也有了几分感性。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摄影,各自为了论证什么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不认同AI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但理由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C.错误,结合“因此,AI绘画只是对已有艺术风格的重现和复制,缺失原创性,只是技术、科技和艺术相融合的媒介,尚未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可知。故选C。(2)B.结合“AI绘画艺术主体和客体都仍旧是人,因此可以说AI绘画是属于人的艺术创作”可知,本项最符合。故选B。(3)A.“并具体分析相反看法带来的负面影响”错误,于文无据。故选A。(4)①材料一强调摄影有造型留影和艺术创作之别,为了论证AI绘画是否属于艺术品不能一概而论。②材料二强调摄影成像技术只是复制,为了论证AI绘画缺失原创性,不是艺术品。(5)①材料一认为能创作出艺术精品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家,AI绘画可能人人都会,但人人所创作的不可能都是艺术精品,因此“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成立。②材料二认为人人都可以进行AI绘画,但AI始终是技术,其生成的作品不属于艺术创作,因此“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成立。【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7分)万物亲近(节选)鲍尔吉原野羊羔给马头琴写信:亲爱的马头琴,马知道你用它的头来命名一把琴吗?昨天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白马,它摇摇头。我猜想白马的意思是难以置信。你的琴声像人用喉音歌唱,让我想起哈扎布的长调。我虽然是个羊羔也知道这位大歌唱家。你的琴声完全能跟哈扎布媲美,我说的不是音色,也不是音域,是内涵。你好像和哈扎布长了一颗共用的心脏,你们在想同一件事。所以你们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亲爱的马头琴,让我说心里话,我不愿在傍晚听到你的琴声,呜呜咽咽让我悲伤。一个人受了多大的委屈,才有那样的声音呢?好像他只把自己的委屈说出了十分之一,或者他什么也说不出来,只用琴声表达心中的图景。像一条冰河在大雪里奔流,升腾白雾。落在两岸的白雪越堆越高,落进水里的雪花没了踪影。①这条河越流越黑,两岸的树木凋零。冰河呜咽。这种沉郁的琴音也能表达欢乐,牧民家生了孩子,请人拉起马头琴庆祝。琴声咿咿呀呀,好像这个婴儿在蹒跚学步。亲爱的马头琴,你在马尾的琴弦上抹了松香,你的琴柱和共鸣箱来自博格达山的五角枫树。亲爱的马头琴,如果拉琴的人不喝牛奶,不吃炒米,不住蒙古包就传达不出你的韵味。这些演奏人的手握过钐刀,在秋天里打草。这些手冬天接羔,夏天攥着放羊鞭把羊赶向草场,经受烈日暴雨的锻造。拉马头琴的人是勤劳的牧马人,他们身上带着马的汗味,他们的目光凝视过马,马也把目光放在他们肩头。拉马头琴的人爱喝酒,他们擅长摔跤射箭。所以,亲爱的马头琴,你是牧马人的另一条嗓子,你用琴声唱出他们的心声。平时你挂在墙上,好像一个士兵怀抱着琴弓的枪。你在墙上听牧民说话,听奶茶在铜壶里咕噜咕噜响,听松树枝在煮羊肉的大锅底下歌唱,你就是牧民家里的一个人。②他们的孩子叫斯琴、纳琴,而你叫马头琴。爱你的羊羔马头琴给羊羔回信:亲爱的羊羔,没想到你喜欢音乐,能认出制作马头琴的木材。做琴不光用枫木,还用松木、杉木和桐木。其实我们马头琴不太注重制琴的材料,讲究演奏者的心性,有的乐器适合在剧场里演奏,乐思精微。我们马头琴不一样,在旷野中演奏,琴声里夹杂着风声和牛羊的呼喊。马头琴的共鸣箱像一个房子,里面住着牧民。房子里面积攒了牧民说过的许多话。琴弓一旦碰在琴弦,这些话语就流淌出来。祖父的话,祖母的话,父亲的话,母亲的话,蒙古包里的衣服、被子、靴子都在说话。杀爱的羊羔,我们只有两根芩弦,就像早原上留卜的两退搬独的初物牛搬印。我1称心马群的蹄音,一群马跑过,我们能听清每一匹马的蹄音。确切说,这不是蹄音,是马的血液在血管里冲撞,伴随马鬃在风中飞散。马的蹄音在马头琴上表现为坚定而欢快的旋律。如果进入散板,马头琴好像牧马人在演唱长调。他们的长调是跟谁学的?是跟天上的白云。你看白云飘过来,手拉着手,一辆白云的车辆挨着另一辆白云的车辆,一座白云的蒙古包连着另一座白云的蒙古包,连绵不断。唱长调的人不愿意换气,巴不得把这个音永远唱下去。长调的美不在旋律的变化,而在辽远,像天上的云一直在飘。马头琴跟长调最为和谐。你仔细听马头琴,声音并不追求单纯的明亮,我们更喜欢混音的表达。就像风声混杂着许多声音。风吹过,吹动了成千上万株青草,怎么会只有一个音呢?我们愿意演奏出风沙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演奏出冰块在春天的河床里冲撞的声音。一把马头琴就是一个乐队,它的声音不是天堂的声音,而是人的声音,是祖祖辈辈居住在草原上的牧马人的声音。③亲爱的小羊羔,这些话对你有些太深奥了,那么我们说说有趣的话题。你知道墙外为什么放一只黑雨靴吗?我们的主人海日罕昨天穿着新买的雨靴去他的朋友道贵苏荣家里喝酒,喝醉了。他走回来,半路到洪嘎露河边蹲下喝水。海日罕用手捧起河水喝,喝够了水往回走。一只靴子陷进沼泽地里,但他没察觉。他一只脚穿着靴子,光着另一只脚回到家。今天早晨醒过来,他发现自己只剩下一只靴子,很生气,把这只靴子扔到了墙外。等到他赶羊路过洪嘎露河边,发现了泥里那只靴子。海日罕如获至宝,拿回家里,到墙外找另一只靴子,但那只靴子被流浪狗叼跑了。所以,他把这只靴子也扔到了墙外,等待流浪狗去叼。你觉得这个笑话有趣吗?亲爱的小羊羔,你现在吃妈妈的奶,还是吃青草?对了,吃不吃草你说了不算,要看你长没长牙。我期待你尽快长出牙,去吃嫩嫩的青草,甘甜,而且有香气。嚼在嘴里咔嚓咔嚓地响,这是牛羊才有的享受,它们觉得这是世上最好的享受。当一只羊还有哪些好处?让我告诉你,看风景。你跟着大群的羊走过万度苏草原,那里长着灌木白桦,树叶浅灰,革质,在风里闪闪发光。树林里长着蓝莓和黄百合花。太阳初升,灌木白桦变成了金色,叶子闪金光。④夜晚,树林边上的乌力吉木伦河洒满星斗,好看哪。站在博格达山顶往下看,北坡是一丛一丛的乔木白桦树,树干像白云那么白,身上的黑斑特别显眼。如果你走到窄窄的乃仁河边,红柳会挡住你,让你顺着红柳往左边走。走到平缓的地方可以低头饮水。你如果去了那里,快乐地喝乃仁河的水吧。也可以不喝,把嘴放进河里,用耳朵听河水冲嘴巴的声音,那也是很好听的声音。长大吧,亲爱的小羊羔,去看草原上美丽的风景。爱你的马头琴(有删改)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羊羔觉得马头琴的琴声和哈扎布的长调可以相媲美,实际上是写草原人民对马头琴和哈扎布长调的喜爱。B.马头琴构造简单,却能神奇地模拟牧民及家中物品“说话”,文章借此巧妙表达作者对草原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C.马头琴讲述的海日罕丢靴子的笑话,生动表现了牧民的生活态度,也能让读者更形象地理解“万物亲近”的题旨。D.作者采用纯净自然的语言,抒写丰富的视听感觉,从而把生活细节艺术化,营造出了富有浪漫诗意的审美氛围。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越流越黑”“树木凋零”,写出草原生态被破坏的景象,读来令人愤慨。B.句子②以“琴”将马头琴和牧民孩子关联起来,写出了马头琴与牧民家庭的血肉联系。C.句子③中对羊羔的称呼变为“小羊羔”,语气亲切,具有提示讲述内容转换的作用。D.句子④中“好看哪”独立成句,增强了抒情语气,更能表现出草原夜景的令人陶醉。8.本文是如何写出马头琴的音乐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有评论认为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常采用或以物观人、或以人观物、或以物观物的多维视角”,请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以物观人”“以物观物”写作视角的艺术效果。(6分)【答案】(1)B.“却能神奇地模拟牧民及家中物品‘说话’”错误,无中生有,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故选B。(2)A.“写出草原生态被破坏的景象,读来令人愤慨”错误,过度解读。故选A。(3)①通过羊羔的体验与马头琴的自述,表现马头琴辽远、沉郁、欢快等乐声特点。②通过描写与演奏马头琴相关的牧民生活,揭示马头琴抒发牧民情怀的音乐内涵。③运用对比、比喻、比拟、想象等表现手法,突出马头琴与众不同的音乐效果。(4)①以物观人,借羊羔与马头琴的观察想象,多侧面写出了牧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喜怒哀乐等情感。②以物观物,通过羊羔与马头琴的通信,真实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景,展现了草原万物的特性与生机。③两种写作视角相结合,既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形式,也使文章更具有情、理、趣融合的艺术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公(指姚崇)登庙堂运天下者久矣,人之情伪,事之得失,所更多矣。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践难得之机。际会易失,功业垂成,而举朝之众倾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疑议,愚用惜焉。何者?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夫见势则附,俗人之所能也;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初则许之以死殉体而俱柔终乃背之而飞身名忌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君侯或弃其所短,收其所长。其有议者,则曰不识宰相,无以得迁。明主在上,君侯为相,安得此言犹出其口?某所以为君侯至惜也。且人可诚感,难以户说,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讪上之失。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夫长才广度,珠潜璧匿。今岂无之?但问于其类,人焉度哉?此君侯之度内耳,安用小人之说为?固知山藏海纳,言之无咎,是以不敢默默而已也。(节选自张九龄《上姚令公书》)文本二: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历官三朝,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则天之世,已被流言,行之有恒,久而自辨。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而悠悠之徒,未足矜察;嗷嗷之口,欲以中伤。但知信心而前,然顾无隐慝,亦死为分明矣。猥惟不敏,敬承厥休,持当座铭,永为身宝。(节选自姚崇《答张九龄书》)10.下列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加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B.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C.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D.初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指经过、经历,与现在所说“年少不更事”中的“更”词义相同。B.重,指重任、重担,与《过秦论》“尊贤而重士”中的“重”用法不同。C.固,指原来、本来,与《促织》“少年固强之”中的“固”词义不同。D.厥,用作代词,与《报任安书》“厥有《国语》”中的“厥”用法相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九龄提醒姚崇,君臣际遇难得,功业易失,之前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如今肩负着君臣重托就当谨慎行事,避免受到徇私用人的质疑。B.张九龄告诚姚崇,庸俗之人容易趋炎附势,而有志之士嫌恶中饱私囊,身为宰相应坚守节操谢绝他人攀附奉承,即便对方拥有一技之长。C.张九龄劝谏姚崇应做好分内之事,不要埋没人才;姚崇在回信中表明自己一直唯才是举,近来更致力举贤授能,力求官员都能恪尽职守。D.张九龄借夸赞姚崇胸怀宽广,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建议能被接受的期望;姚崇则自谦平凡,表达对张九龄的信任,并表示会牢记其教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2)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14.在如何面对“非议”的问题上,张九龄、姚崇和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各自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解答】(1)“许之以死殉”是说“以性命相许以表忠心”,要连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语意,排除CD;“身名已遂”为主谓句,“身名”为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句意:最初以性命相许以表忠心,体态容貌都十分恭顺;最终却背离而去远走高飞,此时的地位名声都已成就了。这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常有的行为,您不可不留意体察。故选:A。(2)D.有误,厥:代词,您;副词,于是。句意:但会珍视您的建议和信任;于是有了《国语》这部伟大的著作。故选:D。(3)B.“庸俗之人容易趋炎附势,而有志之士嫌恶中饱私囊”有误,原文为“夫见势则附,俗人之所能也;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意思是“看到他人有权势而归附于他,是世俗之人擅长的事;面对给予而不轻易接受,是有志之士所难以做到的事”。故选:B。(4)①未可息:不能不说;区区:情真挚意;见容:被您采纳。译文:但是心里有想说的话就不能不说,我的一点愚见,或许能被您采纳。②微:卑微;著:显扬;直道:正直;业:行事准则;匪:没有;曲路:不正当的手段。译文:从卑微到显扬,我一直把正直作为行事准则,从未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求通达。(5)张九龄:原文说到“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夫长才广度,珠潜璧匿。今岂无之?但问于其类,人焉廋哉?此君侯之度内耳,安用小人之说为”。他认为应修己守规;姚崇:原文说到“而悠悠之徒,未足矜察;嗷嗷之口,欲以中伤。但知信心而前,然顾无隐慝,亦死为分明矣”。他认为应自信直行;王安石:据《答司马谏议书》原文“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知,王安石认为应坚持义理。答案:(1)A(2)D(3)B(4)①但是心里有想说的话就不能不说,我的一点愚见,或许能被您采纳。②从卑微到显扬,我一直把正直作为行事准则,从未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求通达。(5)张九龄认为应修己守规;姚崇认为应自信直行;王安石认为应坚持义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王安石篝灯时见语惊人,更觉挥毫捷有神。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邂逅两贤时所服,坐令孤朽得相因。[注]①本诗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时诗人与司马光、范镇同知贡举。君实待制,指司马光;景仁内翰,指范镇。②蕉中得鹿:典出《列子》。“鹿”喻指人才。③孤朽:诗人的谦称。《王荆公诗注补笺》对尾句有“赖二贤而蒙成”之注。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夜读试卷,为考生“语惊人”所折服,于是提笔写下判卷感受呈报同仁。B.颈联运用典故,生动描写出诗人读卷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诗人对考生文才的叹赏。C.尾联中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能力有限,选才工作主要依赖司马光、范镇两位考官。D.本诗虽以议论学问之道入诗,但能够做到缘事而发,情至论随,读来并无生硬之感。16.本诗中,诗人认为评定优秀文章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对写作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A.“于是提笔写下判卷感受呈报同仁”错,首联第一句“篝灯时见语惊人”,意味着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亮了篝灯,开始读试卷,读到了让人惊叹的好文章,也暗示了作者的聪慧和洞察力;第二句“更觉挥毫捷有神”,表现了学子的书写速度快且充满灵感,这是一位文学家应有的特点。他的文字不仅流畅,而且充满了创造力和灵感。故选A。(2)第一问:①语言精彩;②内容充实。第二问:①要加强语言积累与锤炼,才能下笔如有神;②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只重形式。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燕歌行(并序)》中,高以“”比喻敌军来势凶猛,而以“”赞扬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时赤心报国的牺牲精神。(2)同是以假设探析六国的生存途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便可抗秦;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六国若能联合西向抗秦,“”。(3)古代文人笔下的月夜之景颇具特点,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写出了中秋月夜水天辉映之景的清亮明洁,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概括了农历十五月夜之景的清幽喜人。【解答】故答案为:(1)胡骑凭陵杂风雨死节从来岂顾勋(重点字:陵、勋)(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重点字:咽)(3)表里俱澄澈珊珊可爱(重点字:澄、澈)三、语言文字与运用(20分)。(一)语言运用I(本题共2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同音词,为什么单是汉语中的谐音会如此广泛地存在,从古至今一直受到青睐?,这与汉语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具有含蓄、内敛的审美追求,人们会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蕴含在语言深处,讲究,重在义生文外。汉语谐音艺术正好体现了这种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比如,诗词中以“晴”谐“情”,以“丝”谐“思”,以“莲”谐“怜”等。通过谐音,可以将看似无关的物象联系起来,间接、委婉地表达某种期愿,满足人们的交际或表达需要。比如,传统婚礼中备办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蕴含着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的祝福;A,B;年节时打碎杯盘,一句“碎碎(岁岁)平安”可以化解不少尴尬与不安。,,谐音不失为一种化直露为含蓄,避粗俗而成典雅的绝妙方式。所谐之音,可以达到隐秀蕴藉、内外和谐的表意效果。不仅如此,所谐物象间的陌生感,更平添了几分幽默与谑趣。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不用说言外之意总之真假难分B.不用说话里有话总之虚实相生C.可以说话里有话可见真假难分D.可以说言外之意可见虚实相生19.请在文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构成一个事例,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能力和句子的补写能力。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段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行文思路,然后根据横线处的上下文逻辑补充出正确的语句。【解答】(1)第一组,不用说:用不着解释,大家都知道。可以说:能这样说,表示某种程度上的认可。语境中有“为什么单是汉语”“这与汉语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可见,这里只是表示程度的推测,应使用“可以说”。第二组,言外之意: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话里有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语境中讲“中华民族具有含蓄、内敛的审美追求,人们会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蕴含在语言深处”“汉语谐音艺术正好体现了这种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这是谐音的特点,而不是“谐音”本身的“别的意思”,应使用“言外之意”。第三组,总之:总的说来。可见:可以想见。语境中前文“通过谐音,可以将看似无关的物象联系起来,间接、委婉地表达某种期愿,满足人们的交际或表达需要”是分析,后文“谐音不失为一种化直露为含蓄,避粗俗而成典雅的绝妙方式”是结论,应使用“总之”。第四组,真假难分:真假分辨不清。虚实相生:虚和实互相转化,互相生长。语境中“所谐之音”和“所谐物象”的关系正是“虚和实互相转化,互相生长”,应使用“虚实相生”。故选:D。(2)根据上文“比如,传统婚礼中备办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蕴含着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的祝福”,所写的事例也应该是“谐音”的运用,句式上应该和上文列举的事例一致。根据下文“年节时打碎杯盘,一句‘碎碎(岁岁)平安’可以化解不少尴尬与不安”,所写的事例也应该是“谐音”给人带来好的期许。A处应该是事例,可填“家长们为赴考孩子准备糕点和粽子”;B处应该是谐音的寓意,可填“以‘糕’‘粽’之音祈‘金榜高中’之愿”。答案:(1)D(2)A.家长们为赴考孩子准备糕点和粽子B.以“糕”“粽”之音祈“金榜高中”之愿(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光,地上霜,这两个词通俗、易解、直白,包括引车卖浆者都不会不明白。李白平易自然地用大白话说出,语言疑似童谣快板。然后抬起头看月亮,开始了最最普通的抬头望月,这时,诗情诗心诗穴陡然一点一晃一弹窗,叫作低头思故乡的深情涌起!原来有那么多人离开了故乡,故乡只是在他们的思念中乡愁中。因为生活?因为艰难?因为职业?因为追求、生存竞争?因为引诱?因为不得不、上当、被迫,或并不因为什么就糊里糊涂地①离家离乡离亲离友离开了你的父老兄弟爱妻老娘,②流浪、奔忙、挽扎、置险、身不由己、有翅难展,在无诗的远方。月,话桑麻,过中秋节,听嫦娥、玉兔、桂树、吴刚的故事……是的,故乡与明月之间,不一定有铁定的逻辑关系,而只可能是记忆的关系,是联想的关系,是情绪的关系。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表意上的作用。(4分)21.下列句子中的“只是”与文中加点的“只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B.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施耐庵《水浒传》)C.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陶行知《创造宜言》)D.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只是不要把我送到冯家去。(巴金《家》)2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第①处不加标点,第②处却加顿号,二者的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画线句子表意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相关标点符号运用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段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①结合“然后抬起头看月亮”“这时,诗情诗心诗穴陡然一点一晃一弹窗,叫作低头思故乡的深情涌起”的语境可知,画线句强调了抬头望月这一行为的发生,是思乡之情的触发点。②由“最最普通的抬头望月”可知,突出抬头望月是一种广泛的行为,强调了离乡思乡的普遍。(2)文中加点的“只是”,仅仅是;不过是。A.表示轻微的转折。不过;但是。B.表示轻微的转折。不过;但是。C.仅仅是;不过是。D.表示轻微的转折。不过;但是。故选C。(3)第①处“离家离乡离亲离友离开了你的父老兄弟爱妻老娘”不加标点,为了加快语言节奏,不刻意区分离别对象的不同,再结合“因为不得不、上当、被迫,或并不因为什么就糊里糊涂地”的语境可知,突出人与故乡分离的突然。第②处“流浪、奔忙、挽扎、置险、身不由己、有翅难展”加顿号,为了放慢语言节奏,强调动作与状态的不同,突出人在他乡的各种处境,表现在外地生活的不容易。答案:(1)①强调了抬头望月这一行为的发生,是思乡之情的触发点。②突出抬头望月是一种广泛的行为,强调了离乡思乡的普遍。(2)C(3)第①处不加标点,为了加快语言节奏,不刻意区分离别对象的不同,突出人与故乡分离的突然。第②处加顿号,为了放慢语言节奏,强调动作与状态的不同,突出人在他乡的各种处境。【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