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如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遗址,结合地图可知④是河姆渡遗址,D项正确;①是半坡遗址,②是大汶口遗址,③是红山遗址,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的表述,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抗疟的记载②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④《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①《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所作;②战国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③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④明代李时珍作《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A项。3.《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反映了秦朝驰道()A.能到达全国任何地方 B.奠定了统一六国基础C.具有统一的修筑标准 D.将湘水和离水连接起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对驰道修建的宽度和种树有明确规定,说明秦朝驰道具有统一的修筑标准,C项正确;能到达全国任何地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驰道是秦朝统一后修建的,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排除D项。故选C项。4.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C.“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遵循天理,天理精深的意蕴都已经包含在圣贤们的著作里了,所以可以通过读他们的书去求理,朱熹的核心观点为万事万物均遵循天理,可以通过读圣贤书的方式求得天理,“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认为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理,学习的目标在于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即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得天理,这与材料中朱熹的核心观点接近,D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这与朱熹认为的“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观点不相同,排除A项;“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是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且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项;“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之中,但没有涉及如何求理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5.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答案〗B〖解析〗〖祥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年间,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促使一批农村集镇兴起和繁盛,B项正确;明朝时出现地域性商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制度的信息,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是国内贸易而不是国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6.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A.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师夷”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属于“师夷”;“变古”是指维新思想把儒家学说与西方政治相结合,属于“变古”;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变古”不符合,排除AB;新政并不是最早的,排除D。7."下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③公务员制度的内容.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可知,民国二年是1913年,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民国总统签署的文件需要内阁总理附署,①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于1915年,②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公务员制度,③错误;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铁路发展,④正确;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8.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之路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外来先进文明,康有为把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找到到达大同的路;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总之,他们从儒学传统吸取营养,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以儒家大同理想为价值资源,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发展为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A项正确。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并非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排除B项;“各阶层热烈欢迎”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康有为《大同书》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9.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判断()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1989年,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并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A.中国立体交通体系得以建立 B.改革开放助推交通发展C.中国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第二 D.现代交通便利全球化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水路、铁路等发展迅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体交通,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全球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实证古代西亚文明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恰塔尔·休于遗址属于西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具有很高文学和史料价值,不仅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学,也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化、历史、风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①②④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不属于古代西亚文明,③错误。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2.《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材料表明《一千零一夜》()A.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 B.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C.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展现了波斯帝国的繁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依据材料“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可知,阿拉伯吸收其他文明,反映出文明文化交融互鉴,C项正确;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的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是神话故事,不具备现实主义色彩,排除B项;《一千零一夜》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不属于波斯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D.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学者将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的影响,意在强调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没有体现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14.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英法等国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不断进行斗争。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长期控制巴拿马运河地区,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持续抗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①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②促使埃及、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而斗争③缩短了洲际之间远洋航行的距离④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69年——1914年。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并不会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①错误;依据材料“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不断进行斗争”“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持续抗争”可知,促使埃及、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而斗争,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缩短了洲际之间远洋航行的距离,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③④正确。据结论可知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A项。15.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指出:“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各国间对于促进卫生与控制疾病,进展程度参差,实为共同之危祸。”材料的主要观点是()A.提醒各国应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B.呼吁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C.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D.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世界)。据材料“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和“实为共同之危祸”可得出材料重视国家之间合作解决卫生和疾病问题,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D项正确。据材料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可知说的是卫生问题,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提倡的是人类携手共同解决卫生问题,并未提到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排除B项;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更侧重国内卫生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题,共55分。16.邮驿制度材料一从周朝起古代政府在开辟、整修道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专门传递公文书信的一整套邮驿系统。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邮驿传递包括政府下达的政令、军事战报信息、官员的文书等各地的灾异信息也通过邮驿传到中央政府。驿站还是运送官方物资的组织机构与官商、专使的客我。驿站一般设在交通要冲驰驿的官员、士、商将各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价值不菲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与传递。天津的杨柳青在设驿站一百多年中不断吸取大运河南端苏州桃花坞年画等文化营养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年画艺术。——摘编自中国古代邮驿史》等材料二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直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元代管理驿站降兵部外还有通政司管理邮驿。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邮驿系统有效地履行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任务。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摘编自元代邮驿史》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元朝邮驿发达的原因。〖答案〗(1)特点: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作为官方通信系统,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组织管理严密、分工明细。影响:古代邮驿制度有助于维护统治,方便政令的传达,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一;为国内外商业贸易发展的而发展邮驿。〖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从周朝起古代政府在开辟、整修道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专门传递公文书信的一整套邮驿系统。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得出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作为官方通信系统,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依据材料“邮驿传递包括政府下达的政令、军事战报信息、官员的文书等各地的灾异信息也通过邮驿传到中央政府。驿站还是运送官方物资的组织机构与官商、专使的客我”,得出组织管理严密、分工明细。影响:依据材料“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得出古代邮驿制度有助于维护统治,方便政令的传达,依据材料“驿站一般设在交通要冲驰驿的官员、士、商将各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价值不菲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与传递”,得出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原因:依据材料“朝令夕至声闻毕达”,从巩固统治角度分析,得出元朝疆域辽阔,为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一;依据材料“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得出为国内外商业贸易发展的而发展邮驿。17端午节材料一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材料二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答案〗(1)内涵: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勇于进取。(2)阐释: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大多来自唐朝,例如: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日本和朝鲜等社会习俗和节日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儒学成为官学。总之,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和所学可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据材料一“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和所学可知,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据材料一“(五月五日)是日,竞渡。”和所学可知,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勇于进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二“7 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和所学可得出,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大多来自唐朝,例如: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据材料二“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 611 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和所学可得出,日本和朝鲜等社会习俗和节日深受中国影响;据材料二“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和所学可得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据材料二“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和所学可得出,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据所学可知,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儒学成为官学。总之,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18.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南朝陶弘景在此基础上撰著了《本草经集注》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苏敬等官员建言朝廷重修本草,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获朝廷批准。在编修过程中“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两年后修订完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于志宁对曰:‘……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余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行用有效者复百余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并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变化。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医药改良仿效西法,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本草》与《本草经集注》相比有哪些发展。(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以“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发展:修改了谬误之处;收录药材更加丰富,遍布南北甚至来自域外;首创药物图谱,图文并茂。(2)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传播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西方医学在医疗制度、医学研究、治疗和药物等方面居于优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也遭遇到挑战。针对挑战,如何吸收西方医学优点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中医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代以来,传统医学提出中西汇通的思想;中医积极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借鉴西方医学弥补不足,开办中医学堂培养中医人才;创办学会并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通过上述方式,传统中医在吸收西方近代医学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近代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面对近代文化的冲击,传统中医在继承、吸收的过程中艰难发展,对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今皆考而正之”可知,修改了谬误之处;根据材料一“《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可知,收录药材更加丰富,遍布南北甚至来自域外;根据材料一“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可知,首创药物图谱,图文并茂。【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中国)。首先,应从时代背景中解读中国传统医学面临的挑战,其次需要对材料二表格的挑战表现进行说明,包括办中医学堂、创办学会、改造传统医药理论和方法、仿效西医药物方法改良传统医药等应对挑战,最后,对这种挑战进行总结,近代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传统中医在继承、吸收的过程中艰难发展。19.过去二百年间,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00年至1841年间,曼彻斯特人口从8000人上升到235000人。从1780年开始的四十年中,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业占英国的1/4,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各国的公债和证券在这里进行交易。1842—1844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彻斯特,看到了英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变化及带来的工业飞速发展。他认为“曼彻斯特是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并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资产阶级聚居在远离工业区和工人居住区的环境良好的城市外围,而每家雇工在500或1000人的大工厂周围,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恩格斯曾这样描写曼彻斯特的工人居住区,“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空气由于成打的工厂烟囱冒着黑烟”而污浊沉闷,而且“一堆堆的垃圾、废弃物和令人作呕的脏东西不断地发散出臭味”,“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大部分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尽管当地工人的工资较高,他们的平均寿命却要低于其他城市和乡村地区。——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材料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在城市和农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1)1840年一位市民认为,“曼彻斯特财富和商业统治地位的获得是以脏乱和疾病为代价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答案〗(1)理解:该市民的看法突出了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因为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如社会福利低、贫困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工作、生活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短;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2)特点: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近代中国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城市规模小。原因: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最终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沿海地区,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西方文明传入较早;地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完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程度高于内地。〖解析〗【小问1】理解:根据材料信息“曼彻斯特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以及城市问题突出”和市民的看法“曼彻斯特财富和商业统治地位的获得是以脏乱和疾病为代价的”可知,应辩证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由所学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得出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如社会福利低、贫困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工作、生活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短。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小问2】特点:由材料二中的柱状图“184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5%,1949年增长到10.9%”可得出中国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经济形态等角度信息分析;特点:根据材料表格“沿海省份与内地省份的对比”可知,沿海地区的城市数量远远多于内地,可概括得出近代中国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由城市人口规模可知,50万人以下的城市数量居多,概括得出城市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接受西方文明较早、近代化程度较高等角度进行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如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遗址,结合地图可知④是河姆渡遗址,D项正确;①是半坡遗址,②是大汶口遗址,③是红山遗址,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的表述,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抗疟的记载②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④《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①《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所作;②战国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病情;③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④明代李时珍作《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A项。3.《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反映了秦朝驰道()A.能到达全国任何地方 B.奠定了统一六国基础C.具有统一的修筑标准 D.将湘水和离水连接起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对驰道修建的宽度和种树有明确规定,说明秦朝驰道具有统一的修筑标准,C项正确;能到达全国任何地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驰道是秦朝统一后修建的,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排除D项。故选C项。4.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C.“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遵循天理,天理精深的意蕴都已经包含在圣贤们的著作里了,所以可以通过读他们的书去求理,朱熹的核心观点为万事万物均遵循天理,可以通过读圣贤书的方式求得天理,“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认为万事万物都蕴含着天理,学习的目标在于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即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得天理,这与材料中朱熹的核心观点接近,D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这与朱熹认为的“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观点不相同,排除A项;“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是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且材料没有体现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项;“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之中,但没有涉及如何求理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5.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答案〗B〖解析〗〖祥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年间,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促使一批农村集镇兴起和繁盛,B项正确;明朝时出现地域性商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制度的信息,雇佣关系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是国内贸易而不是国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6.魏源在《古微堂内集》中明确提出”治天下国家“的概念,怎样治理国家?他提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师夷“,二是”变古“。受到魏源这一思想影响,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最初在实践上的探索是A.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师夷”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属于“师夷”;“变古”是指维新思想把儒家学说与西方政治相结合,属于“变古”;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变古”不符合,排除AB;新政并不是最早的,排除D。7."下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③公务员制度的内容.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可知,民国二年是1913年,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民国总统签署的文件需要内阁总理附署,①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于1915年,②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公务员制度,③错误;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铁路发展,④正确;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8.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之路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外来先进文明,康有为把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找到到达大同的路;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总之,他们从儒学传统吸取营养,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以儒家大同理想为价值资源,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发展为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A项正确。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并非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排除B项;“各阶层热烈欢迎”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康有为《大同书》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9.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判断()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1989年,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并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A.中国立体交通体系得以建立 B.改革开放助推交通发展C.中国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第二 D.现代交通便利全球化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水路、铁路等发展迅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体交通,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全球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实证古代西亚文明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恰塔尔·休于遗址属于西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具有很高文学和史料价值,不仅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学,也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化、历史、风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①②④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不属于古代西亚文明,③错误。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2.《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材料表明《一千零一夜》()A.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 B.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C.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展现了波斯帝国的繁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依据材料“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可知,阿拉伯吸收其他文明,反映出文明文化交融互鉴,C项正确;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的时间是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是神话故事,不具备现实主义色彩,排除B项;《一千零一夜》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不属于波斯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D.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学者将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的影响,意在强调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没有体现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14.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英法等国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不断进行斗争。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长期控制巴拿马运河地区,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持续抗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①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②促使埃及、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而斗争③缩短了洲际之间远洋航行的距离④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69年——1914年。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并不会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①错误;依据材料“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不断进行斗争”“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持续抗争”可知,促使埃及、巴拿马人民为收回主权而斗争,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缩短了洲际之间远洋航行的距离,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③④正确。据结论可知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A项。15.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指出:“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各国间对于促进卫生与控制疾病,进展程度参差,实为共同之危祸。”材料的主要观点是()A.提醒各国应重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B.呼吁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C.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D.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世界)。据材料“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和“实为共同之危祸”可得出材料重视国家之间合作解决卫生和疾病问题,强调卫生与疾病控制需人类携手共同解决,D项正确。据材料1946年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可知说的是卫生问题,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提倡的是人类携手共同解决卫生问题,并未提到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排除B项;提倡讲卫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更侧重国内卫生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题,共55分。16.邮驿制度材料一从周朝起古代政府在开辟、整修道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专门传递公文书信的一整套邮驿系统。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邮驿传递包括政府下达的政令、军事战报信息、官员的文书等各地的灾异信息也通过邮驿传到中央政府。驿站还是运送官方物资的组织机构与官商、专使的客我。驿站一般设在交通要冲驰驿的官员、士、商将各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价值不菲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与传递。天津的杨柳青在设驿站一百多年中不断吸取大运河南端苏州桃花坞年画等文化营养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年画艺术。——摘编自中国古代邮驿史》等材料二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直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元代管理驿站降兵部外还有通政司管理邮驿。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邮驿系统有效地履行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任务。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摘编自元代邮驿史》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元朝邮驿发达的原因。〖答案〗(1)特点: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作为官方通信系统,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组织管理严密、分工明细。影响:古代邮驿制度有助于维护统治,方便政令的传达,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一;为国内外商业贸易发展的而发展邮驿。〖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从周朝起古代政府在开辟、整修道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专门传递公文书信的一整套邮驿系统。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得出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作为官方通信系统,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依据材料“邮驿传递包括政府下达的政令、军事战报信息、官员的文书等各地的灾异信息也通过邮驿传到中央政府。驿站还是运送官方物资的组织机构与官商、专使的客我”,得出组织管理严密、分工明细。影响:依据材料“历代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邮驿的设直、定额、己直、运行方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得出古代邮驿制度有助于维护统治,方便政令的传达,依据材料“驿站一般设在交通要冲驰驿的官员、士、商将各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价值不菲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与传递”,得出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社会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原因:依据材料“朝令夕至声闻毕达”,从巩固统治角度分析,得出元朝疆域辽阔,为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一;依据材料“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得出为国内外商业贸易发展的而发展邮驿。17端午节材料一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材料二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答案〗(1)内涵: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勇于进取。(2)阐释: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大多来自唐朝,例如: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日本和朝鲜等社会习俗和节日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儒学成为官学。总之,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和所学可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据材料一“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和所学可知,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据材料一“(五月五日)是日,竞渡。”和所学可知,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勇于进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二“7 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和所学可得出,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大多来自唐朝,例如: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据材料二“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 611 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和所学可得出,日本和朝鲜等社会习俗和节日深受中国影响;据材料二“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和所学可得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据材料二“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和所学可得出,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据所学可知,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儒学成为官学。总之,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18.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南朝陶弘景在此基础上撰著了《本草经集注》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苏敬等官员建言朝廷重修本草,以改变当时药物名实混淆、记述不全的状况,获朝廷批准。在编修过程中“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两年后修订完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于志宁对曰:‘……弘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缪。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余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行用有效者复百余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唐本草》共54卷,收录药物844种,其中包括由天竺传入的豆蔻、波斯传入的青黛等多种外来药物;并首创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的形态和颜色标准,有本草图25卷、图经7卷。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变化。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医药改良仿效西法,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本草》与《本草经集注》相比有哪些发展。(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以“中国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发展:修改了谬误之处;收录药材更加丰富,遍布南北甚至来自域外;首创药物图谱,图文并茂。(2)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