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七年期末学情诊断语文学科(本试卷共22题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35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凯歌(kǎi)羞怯(què)蹒跚(pán)大相径廷(tíng)B.藏匿(nì)静谧(bì)轻捷(jié)竭然不同(jié)C.絮叨(xǜ)收敛(liǎn)留转(liú)神通广大(tōng)D.干涩(sè)化妆(zhuāng)拼凑(còu)恍然大悟(huǎ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写不完的旋律。针对莫高窟这一艺术瑰宝,我们在2018年成功了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敦煌壁画为题材,通过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宏大的时代主题——只有国家安定,才有人民的幸福。这部作品既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又交响乐和民族音乐要素。我们希望以这样兼容并蓄的音乐风格让观众身临历史之境,感受文化精神的。A.推进模仿融合传送B.推进借鉴容和传播C.推出借鉴融合传承D.推出模仿容和传递3.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作者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此,他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A.原则(名词)推演(动词)饱满(形容词)B.作品(名词)出来(动词)这种(代词)C.将画线的句子中“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后面的“。”改成“,”。D.严谨(形容词)档案(名词)上(动词)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B.中国古代有对不同年龄的表述。如用“不惑”称“四十”;男子十五岁称“束发”,女子十五岁为“豆蔻”。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舍弟、鄙人、小女、见教等。D.《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悲惨处境。名著阅读(4分)5.仿照示例,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概述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并据此对人物作出评价。(字数在70-90之间)①孙悟空②唐僧示例:宋江,私放晁天王。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事情败露,官府准备捉拿晁盖。宋江得知后,及时通知了晁盖,晁盖得以做好准备,逃脱了官府的缉捕。这情节说明宋江是讲义气的人。6.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5)《次北固山下》中诗人间接抒发思乡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3分)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甲】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①,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②龙城③飞将④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②但使:只要。③龙城:一作“卢城”,指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④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B.【甲】诗“百草丰茂”是静态写景,“洪波涌起”是动态写景。C.【乙】诗“万里长征人未还”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D.两首诗采用借景抒情写法,所抒发的情感雄浑中夹杂悲壮。(二)(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③也。”(《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④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⑤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注释】①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②女:同“汝”,你。③知:同“智”,聪明,智慧。④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⑤敏:敏捷,勤勉。⑥识(zhì):记住。⑦厌:满足。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故(2)殆(3)从(4)为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1.两篇选文总体上都是从学习的A___________和B______________方面来表述观点,这是两文段的相同之处,但是【甲】文中有一章观点的侧重点不同于其他章,请写出这一章的序号C_____________,并写出这一章侧重从D_______________方面来表达的观点。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近日,北京市一位65岁老人因眼睛剧痛无比,大半夜跑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看急诊,经诊断为一只眼睛眼压过高、青光眼急性发作。医生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才避免了视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幸亏就诊及时,否则他很可能就此失明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眼底病科主任医师谢立科说,这位老人喜欢睡前看短视频,每晚都要刷一两个小时。(来源:生命时报)②近年,睡前玩手机成为不少年轻人、中年人的习惯。2022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3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8%的受访青年都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仅12.5%的受访青年会控制在20分钟内,即便感到困意,84.1%的人还是会继续刷手机。69.5%的受访青年直言睡前刷手机会增加入睡难度。(来源:澎湃新闻)【材料二】①电子产品的光线中,波长为400-450纳米的,被称为蓝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说,蓝光会让大脑误以为是白天,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主要参与调节人类的睡眠一觉醒周期和昼夜节律,研究发现,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蓝光8分钟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造成生物钟紊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在1.3勒克斯(照明强度单位)蓝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就会终止。而我们常用的节能灯、平板、电脑、手机等光源发出蓝光的强度,远超1.3勒克斯。睡前只要使用2小时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就会下降22%,青少年儿童受蓝光的影响比成年人更大。②谢立科说,人们夜间大多在床上以仰卧、斜倚等姿势看手机,两眼视觉运用不均衡,会造成视力损伤。《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曾记录了两例在黑暗中侧身斜眼看下机的病例,因眼睛要适应屏幕亮度,两眼视觉细胞中的光敏色素会不同程度地褪去,从而导致“智能手机眼盲症”,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暂时性失明等症状,此外,半靠床头、侧卧看手机会对颈椎、腰椎造成很大压力,日积月累可引发手麻、腔子僵硬、腰酸背疼、头晕以及脊椎疾病。③高伟说,很多人晚上爱玩手机,其实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具体说就是,一旦无法使用手机或手机不在身边,就会表现出烦躁、注意力难集中、抑郁寡欢等近似于物质成瘾的情绪症状。智能手机覆盖打游戏、看视频、浏览新闻、购物、聊天等诸多功能,很容易使人上瘾,一直沉迷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增加孤独感,而摆脱孤独的渴望,又会导致他们对手机更依赖,造成恶性循环。④高伟说,手机鲜艳画面的快速闪烁,可能会诱发癫痫。日本曾有一部动漫《精灵宝贝》,其中一集的画面中,有强烈的红蓝光快速交替闪烁,导致了685名儿童在观后出现了眼花、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暂时失明、抽搐和昏迷。这是全球史上诱发癫痫最多的动画节目。【材料三】①睡前一个小时,不要上网,最好不要把手机或电脑带到卧室中;在睡前一个小时不进行有情感的对话;临睡前不建议多喝水,以防半夜突然想去卫生间;晚餐要在睡前3小时前吃完,此后尽量不再进食;晚上也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②放松的事情,不是打游戏、刷手机。我们可以泡个热水澡,阅读一些轻松的书籍,做做简单的拉伸,或者听听白噪音(风声、雨声、流水声、海浪声)等等。开始可能很难适应,但逐渐熟悉后身体会感觉轻松、快乐。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呈现的数据看,超过85%的受访青年睡前刷手机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B.手机画面中红光和蓝光的快速交替闪烁的现象,一定会诱发癫痫的发生。C.如果睡前不刷手机,还是睡不着觉,可以试着听听白噪音,有利于睡眠。D.材料一北京65岁老人去眼科医院看急诊的事告诉我们睡前最好不要刷手机。13.近日“长期睡前玩手机会付出啥代价”登上热搜话题,引发不少人的讨论。你的同学小明,甚至怕家长发现,关了灯,躲在被窝里玩,你想怎样劝他呢?请结合【材料二】请写一段劝说他的话。(要求:语言通顺,观点明确,至少写两条劝说理由。)(二)(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帝的新装(节选)①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②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③……④“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⑥“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满意!”⑦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⑧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⑨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⑩“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⑪“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⑫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一一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⑬“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⑭“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⑮“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⑯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⑰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⑱“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⑲“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⑳“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㉑“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⑦段的内容。15.选文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6.分析选文第⑯段加点的词语“东摸西摸”的表达效果。17.选文第㉑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8.选文中为什么人们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请写出两点原因。(三)(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两个字一一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