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_第1页
湖南省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_第2页
湖南省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_第3页
湖南省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_第4页
湖南省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考5月自主命题卷(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A.地域文化特色 B.主要生产形态 C.血缘关系亲疏 D.社会文明程度2.据《汉书》记载:(宣帝)元康三年六月诏:“今春,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长安及周边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朝()A.具有生态保护的意识 B.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C.贯彻以法治国的思想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3.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意应对()A.社会动荡引发民户流动 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C.经济重心渐趋南移的挑战 D.藩镇割据造成的国家收入锐减4.宋儒认为佛教执着于生死又超脱生死,放弃天所赋予的“公事”,只求自我的修身养性,是“私利”,同时提出要秉承儒学“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而不尽人道,不足与天地并”的立场。这表明宋儒()A.注重理学理论体系的建设 B.反对借鉴佛教的理论C.放弃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 D.具有强烈的经世精神5.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说明明代()A.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 B.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C.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 D.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6.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 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7.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前后相继。尽管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但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企图实现统治阶级自我革新,然而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最终被异己力量所推翻。这说明晚清()A.近代化道路艰难曲折 B.政局变动影响实现富国强兵的步伐C.思想革新时机还不成熟 D.改革推进要注重充分借助外部势力8.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第三,这是群众性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由此可见,该报刊()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 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9.下图为中国1949-1955年间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得出的结论是()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 B.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10.下表为部分年份中国第一、二产业的产出和就业的结构变化。据此可知,中国()年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产业就业占国民经济总就业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952年50.520.983.57.41957年40.329.781.29.01978年28.148.270.517.32000年15.950.950.022.52010年10.246.836.728.72019年7.138.625.127.5A.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产业结构调整走在世界前列C.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1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A.实现了环球航行 B.最终发现了“新大陆”C.获得了数倍于航海成本的利润 D.在非洲南端受阻于大风暴12.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政府的政策鼓励和财力支持 B.仰赖自然科学成果的重大突破C.得益于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D.主要是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技术积累13.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以法律为根基的公民社会取代以特权为基础的贵族社会B.较英美资产阶级革命更为彻底C.实现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雅各宾派实行了激进的革命措施14.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实质反映()A.国际件大宗商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B.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C.国际贸易已成为美日欧经济的主要支柱 D.“贸易赤字”加深了美欧矛盾15.国际银价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长期跌落阶段,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价在70年代跌破16:1之后,到20世纪初一路走低跌至33:1。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战败赔款总计约3.5亿两白银,由于这些赔款都以外币进行结算,导致实行银本位的中国()A.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力 B.因汇率差价而承受巨大损失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银行16.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 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耕地是私有财产最重要的部分,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合一的,因此均分可以将财产继承中的家庭冲突降低到最小程度,成为最重要的继承方式。财产继承强调男系血缘关系的延续和伦理秩序的建立,女性基本上被排除在外。父家长可以决定什么时间进行分配,但均分制多是子女的婚姻确立之后进行,家长承担着子女的婚姻责任,同时子女的婚姻又同生育、人口增加乃至劳动人手的增加相联系,子女缺少经济上的压力,无论是父家长还是子女,均容易形成早婚的意识。均分制一方面成为大家庭的瓦解力量,导致小家庭的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它容易形成某种制衡,并增加父家长的操作能力,因而均分的行为又常常受到抑制,大家庭由此得以维持。——摘编自王跃生《中世纪中西财产继承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材料二西欧在中世纪,土地的分封制使产权和使用权分离,土地占有者和使用者有权终身乃至世代拥有土地,却不可将其分割继承,因此西欧土地财产继承采用单一继承人制度,即长子继承制,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子女往往被鼓励出外谋生、创业,以便获得结婚的物质条件。西欧的财产继承过程中虽然也有重男倾向,但对女性不完全排斥,没有男性子嗣的家庭,妇女可以完全继承家产,并且没有其他附加条件予以限制。西欧,财产继承的时间确立比较明确,或在继承人结婚之际,或在父母一方去世之时。有的则以立遗嘱的方式加以解决,父权制大家庭因此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摘编自【苏】谢明诺夫《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财产继承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西财产继承差异。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工业劳动模范农业劳动模范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先后改进八种工具,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创下一年完成4年工作量的记录,备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李顺达:1944—1946年两次被评为太行山一等劳动模范。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2年,评为“全国劳模”,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赵梦桃: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是优秀的“郝建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95)材料二在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艰苦创业的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公而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舍身抢救国家财产的青年女工向秀丽等。摘自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103)材料三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又一批功勋卓著的时代先进人物脱颖而出袁隆平一生与人类的“饥饿”作斗争,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程开甲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屠呦呦中国医学界的骄傲。2015年因青蒿素研究获“诺贝尔医学奖”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孙永才“中国速度”的骄傲戴明盟第一个在中国“辽宁舰”起降舰载机的飞行员摘自网络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时代与精神”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充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列宁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论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佐涛老师讲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并分析其历史意义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此外,毛泽东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摘自人教社《历史》教科书(必修3)第84页(2)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