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暖暖的爱_第1页
给她暖暖的爱_第2页
给她暖暖的爱_第3页
给她暖暖的爱_第4页
给她暖暖的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他们暖暖的爱摘要: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都是不幸的,他们都需要我们去关爱,去教育,怎么帮助他们面对家庭带给他们的伤害,弥补心灵的创伤,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关键词:了解沟通家校合作正文:案例一我带的这个班到了四年级时,将要迎接从邻村教学点来的新同学一共十几个人,这些孩子到了新的环境,看见新的教学楼一个个叽叽喳喳,兴奋地互相说笑着,我问他们:“你们是新来的四年级同学们吗?”他们齐声喊着:“是啊!”我说:“欢迎你们,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以后叫我张老师。”这些孩子像一只只可爱的燕子,七嘴八舌地说:“张老师,我们的教室在哪?”“张老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啊?”“张老师,你厉害不?”……我望望他们,在队伍的最后,有一个高高胖胖的女生,个头和我差不多高了,但是穿的脏兮兮的,头发也乱七八糟,一直一个人低着头呆着,不和任何人交流,只是在我介绍自己的时候,抬头看了我一眼,和我的眼神相对了一瞬马上低下了头,不过我发现她不时抬眼瞟一瞟我,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哎呀,这肯定又是一个情况比较复杂的孩子,怎么会让我赶上了。我把这十几个孩子带到班里,给他们安排了座位,并让他们和我们班原有的孩子互相介绍,熟悉一下,最后到了这个女生,她扭捏捏地站起来,还是不抬头,低低的声音说:“我叫……”声音小到我真的听不到她说什么,我鼓励她说:“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是一家人了,介绍自己大声点好吗?别害怕。”还没等这个女孩说话,有个胆大的男生就说:“张老师,她叫谢雅,她不爱说话,她学习可差了,原来在我们班总考最后一名,她有点傻……”我看到女孩的脸顿时红了,头更低了,我赶紧制止那个孩子:“别这样说,你们也许只是看到了她的一面,她的许多优点你们没有发现吧!我发现这个谢雅同学可是你们几个里面最守纪律的!以后也不准这么说自己的同学,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听到了吗?”看到了我有一丝生气孩子们都不说话了,“她叫谢雅,不爱说话,没有朋友,成绩差。”得到了这些信息,看来我还真要多多了解这个孩子啊,这个孩子为什么是这个状态,能改变她吗?回到办公室我向家住邻村的同事打听这个孩子的情况,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智商有些问题,她还有个姐姐,学习成绩也不好,性格也比较内向,一家人靠父母种些果树生活,由于不会侍弄,每年的产量也不行,生活比较贫困。初步了解了一下这个孩子,我的脑子里满是“怎么办,怎么办……”看来要想更多的了解孩子,改变孩子还得先了解一下父母,下午放学的时候,我见到了她的妈妈,一走近,就闻到了一股怪味,和谢雅身上一样的味道,应该是她的家里就是这个味,我想可能是房间经常不收拾的缘故,我说:“你好,你是谢雅的妈妈,是吗?我是她的新班主任,我姓张。”“张老师,张老师好!我们谢雅犯错误了吧?老师你管严点,我和她爸爸不认识几个字,自己也教不了她,老师你费心吧……”和她妈妈聊了一会,问了问在以前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在家里的情况,我发现她的妈妈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只是不太精明,从她妈妈那得知谢雅在家里还是比较活泼的。了解了孩子的一些情况后我发现谢雅的内向是因为同龄的孩子们总是取笑她,让她变得孤僻,要想改变她要先从别人身上开始,从老师的态度开始,从我开始。以后,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提问她一些容易的,估计她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每次不管说的对错我都会抓住时机表扬或者鼓励她,一段时间以后,我惊喜的发现,她举手了,我赶紧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那天她回答问题的声音特别响亮,答案很精彩,我和班里同学都不自觉地为她鼓掌,她的脸又红了,头又低了下来,不过这一次脸上带这甜甜的笑容。有时候上课我走到她的位置时会悄悄的问她一句:“宝贝儿,听懂了吗?”“宝贝儿,今天谁送你来的?”……由于我们说的是悄悄话,其他人听不到,有的同学还投来羡慕的目光,甚至一些同学下课还要问一问她我和她说什么了,虽然还是没有朋友,但是至少有人愿意和她交流了。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给她表现的机会,比如帮我抱作业,拿课本,到教导处拿粉笔……六一儿童节那天,谢雅穿了一件花色的连衣裙,妈妈特地给她编了两条小辫子,比平时干净利索了不少,我拿着相机在同学们中间给他们拍照,她只远远的看着,我把她叫过来,说:“看,今天谢雅漂亮吗?和我像不像姐妹花,谁给我们拍张合影?”一个同学拿过我的相机给我们拍照,我搂过谢雅的肩头,摆着pose,给我们拍照的同学,一边拍一边抱怨:“老师,你太偏心,刚才我想和你照,你非得说和所有男生一起照,轮到谢雅,你就和她自己照,偏心眼老师!”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看着同学们不再歧视她,还有很多同学主动和她玩,她也愿意和别人交流了,我真是很高兴。她的学习成绩确实不好,但是她很努力,有时一道题会改十几遍,可从没看到她放弃过,也不会“拿来主义”,改不对,老师一遍遍讲,她就一遍遍改,直到改对为止。她写的文章不错,很有真情实感,她虽然不爱说话,可是她会把她的情感写在文章里,渐渐的我发现她有好多优点,只是她自己太自卑,没有发现,作为老师我要帮她发现,我经常表扬她,她的作文经常成为班里范文,看着她一天天变得开朗,看着她一天天自信,我好欣慰。她的家庭条件不好,衣服也整天脏兮兮的,我会悄悄告诉她该换衣服了,还把我和我妹妹的一些旧衣服拿给她穿,过年的时候也曾悄悄塞给她一条新的牛仔裤,他的父母很是感激,每次见到我总是那一句:“张老师,你人真好,长得好看,心眼也好!”虽然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这是人家发自内心对我工作的肯定,还有一次,谢雅的爷爷来接她放学,非得把一大包香椿给我,我说不要,硬塞给我后骑着车子走远了。案例二我班上的一名男生,由于父母忙于生意,孩子经常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总是一副冷酷模样,从小就爱惹事生非,打架、骂人、迟到、旷课不断地违反校规,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特别反感,甚至有一次爸爸批评他时竟和爸爸对打起来,所有的科任老师都反映这个孩子太桀骜不驯,上课根本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比老师火还大,所以科任老师们只好选择不理他,只要课上他在那坐着,尽管不听课,不影响课堂秩序就行。班里的好多家长都反映这个孩子实在不行,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他在一个班里,甚至还有的家长提出让我们和他的父母联系让他转学。这怎么办?我带着这许多的问题进行了数次家访,和家长反映了该生在校的情况,可每次一谈到孩子,他妈妈就抹眼泪,说:“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希望老师能帮助我们管管。”我们当然要管,可是怎么个管法,我们要和家长一起协商。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了有关他的点点滴滴,我首先要求家长不管生意多么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会儿,哪怕是和孩子没有沟通,也要和他一起在家,不要总唠叨,多听听他在说什么,了解孩子最近的兴趣爱好。一次他妈妈打电话来:“老师,我们最近都在按照计划执行,可是孩子不怎么愿意和我们交流,总是扎在屋子里上网,还总是聊QQ。”我灵光一闪,“太好了,想办法弄到他的QQ号,我们一起陪他聊,以这种方式了解他,改变他。”于是我们很巧妙地“窃取”了他的QQ号,并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我用一个新的QQ号加他为好友,每天找他聊天,无话不谈,渐渐的和他成为了网络朋友,他告诉我他其实很孤单,希望和别的孩子一样能和父母每天在一起,希望父母陪他出去旅游,听他说学校的趣事。“其实父母很爱你,他们每天努力赚钱就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生活啊!”“这种爱我不要,他们从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那可以告诉你的老师啊?”“老师更不可信,表面对你好而以,其实背地里都在我爸妈那告状”。“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她经常家访,骗谁呀!”……原来如此,那以后我和他妈妈只有了电话来往。利用QQ,我假扮与他同年级,把他课堂上及家庭作业里易错的、没掌握的题目向他“请教”,在相互的讨论中让他“消化”。有趣的是,我还有意地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重复”一遍,我可以感受到他那惊讶的眼神……伴着QQ,我不断对症下药,他“病情”不断好转,而我这位“地下工作者”也应该适时转入“地上”与其面对了。在一次QQ时我告诉他,我有一件事欺骗了他,不知道还能不能成为他的好朋友,除非他能谅解。此后我就下线,但我还是会隐身上线看他的留言,也知道他愿意听我解释。于是我设了一个局,一天,在一次语文课时让学生讨论“当代学生如何看待上网”,聊着聊着聊到QQ,有大胆的同学向我要QQ号,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身”机会,于是我慢慢地在黑板上写出QQ号,在他诧异的神情中与学生达成共识:只在周六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固定时间与老师QQ。这以后,当我以一个老师身份与他沟通、交流时他不再拒绝、回避。特别是上课,愿意听讲,愿意回答问题,甚至两眼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违纪行为少多了,也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我知道我又多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学生。以上两个案例只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对待特殊家庭的学生的缩影,从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一、全面了解学生。为了更好的教育这些学生就要全面的了解这些学生,从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这些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制定一份计划。二、和学生沟通,给学生温暖。特殊家庭的孩子大多缺少爱,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学生的知心姐姐,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敞开心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他们帮助,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可以值得信赖的人。三、利用班集体的力量。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发现特殊家庭孩子的优点,让所有孩子都认识到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做到不歧视,不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校园里的快乐。四、发挥家校合力。这类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联系,和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启发家长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弥补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缺失,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