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_第1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_第2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_第3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_第4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 (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辽宁省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四)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是()2.钱穆认为“孔子是开始把古代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之第一个”。能论证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是孔子()A.创办私学B.主张以德治国C.提出仁者爱人D.主张无为而治3.《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隋朝犹如昙花绽放般短暂却又灿烂的历史,在书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隋炀帝的暴政B.严格按照门第选官C.大运河的修建D.长期分裂局面结束4.从元至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处应是()A.西域都护B.澎湖巡检司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5.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材料所描述重大史事中,反映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去秋武汉起义,不数月,而国体不变……世人或以吾国之大,给数千年之帝政。然则谓我中华民国之成立,乃以黑血革命代红血革命焉可也。——梁启超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陈独秀A.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B.都采用了暴力手段C.都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都冲击了封建势力6.下图为1916年《申报》上刊登的戏剧广告。该剧是源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麦克白》,1916年被改编为《窃国贼》,轰动一时。该剧主要影射的时事是()A.二次革命的发动B.袁世凯倒行逆施C.护国战争的胜利D.北洋军阀的割据7.小刚同学运用年代尺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做了关键词标注。其中“理论确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8.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四幅图片展现了()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团结抗战,共同御侮C.国共较量,解放全国D.巩固政权,艰难探索9.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一百年的奋斗过程中,面对国家主要矛盾变化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在1956年和2017年哪两次会议上做出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分析?()A.中共七大中共十七大B.中共八大中共十八大C.中共八大中共十九大D.中共七大中共二十大10.辽宁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我国的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根钢轨……。无数个“第一”,来自无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和努力。材料中这些成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进行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C.三大改造的完成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1.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下面选项与他们的项目主题最贴近的是()A.科学技术成就B.国防建设成果C.社会生活变迁D.文学艺术成就12.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格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文明古国文明成就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A.互鉴性B.多元性C.传承性D.统一性13.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过若干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下列事件发生在A帝国的是()A.颁布《汉谟拉比法典》B.编成《荷马史诗》C.颁布《十二铜表法》D.编纂《罗马民法大全》14.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一手史料是()A.纳西比战役故事B.《人权宣言》草案原文C.波士顿倾茶事件版画D.《拿破仑法典》纪念邮票15.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4分,17题8分,18题9分,19题9分,共40分)16.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文化底蕴等方方面面都为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持久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秦始皇)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1分)材料二: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一种农业技术的革新、一座港口城市的繁荣。请写出农具名称(1分)并分析图2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1点即可,1分)材料三:(3)请任选材料三中的一部典籍,仿照示例为其写一段推介词。(3分)示例:《论语》,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学说在西汉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材料四: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序号时间事件①629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②641年文成公主入藏③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④754年鉴真到达日本——根据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制(4)根据以上大事年表,任选2件史事,结合所学论证“文明因相互交流而发展”。(要求:注明选择史事序号,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6分)17.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胸怀不同的梦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行,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苦难中抗争】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反抗外来侵略的重大事件。(1分)图2战役的指挥者是谁?(1分)【探索中发展】材料二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思想”指什么?(1分)哪一个“新的组织”应运而生?(1分)【创新中复兴】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3)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1分)该事件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2分)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道路?(1分)18.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明。(如图) (1)根据材料一,将指南针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填写序号即可,2分)材料二“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在学术和航行方面的发明创造?(2分)并选择一项发明概述其历史意义?(2分)材料三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8世纪晚期,使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事件是什么?(1分)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政治前提是什么?(1分)材料四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1分)19.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都力求在变局中谋发展,某班同学以“变”为主题探究东西方大国崛起的因素,设计了以下问题。【思想之变】(1)图中两位人物分别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制度之变】材料一:“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全球通史》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2)材料一欧美通过革命确立的“新的制度”是什么?(1分)材料二中日本通过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