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历史2024.3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023年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考古发现是研究古代中华文明出现的重要途径②姜寨遗址、牛河梁遗址为进入古国时代提供实证③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④古国时代晚期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B.①④②③D.2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汉武帝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B.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C.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D.因使(郑)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治乌垒城3.下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第1页/共页A.①②B.①③②④③④4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宋代对市舶司设置方式变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③实行崇文抑武方针②陆上丝绸之路衰落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A.①②③B.①②④D.5.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牵连致死者3后世史家反复转引。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朱元璋口谕内容因具有主观因素,说法不可信②《明太祖实录》属于官修史书,说法是可信的③明初宰相胡惟庸被诛杀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④探究胡惟庸被杀之因须搜集更多史料加以辨析A.①②B.①③②④③④6.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指封建王朝官方的地理总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体现出魏源A.突破了传统天下观的固有认知C.旨在顺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B.唤醒了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开启洋务新政以求御辱强国7.1912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A.南京国民政府主张教育革命C.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了改变.教育救国思想有一定社会基础D.科举制废除阻碍了教育的发展8.对于以下战役开始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②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精神。第2页/共页③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④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败,这场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A.①④②③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9.以下为新中国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女性完全实现了婚姻自由C.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提升10.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B.女性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史实A1957结论中国实现了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走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次建交高潮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世界港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口吞吐量前10里面中国占有7席界前列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中国正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设立亚投行提供中国方案BCD11.根据所学知识和下方表格内容,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罗马法原则陪审制度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保护人制度物权法定制度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法在近现代发展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3页/共页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以立法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原则①罗马法为近现代西方国家立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②罗马法与西方近现代法律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③罗马法的民主程度可与西方近现代民主法律制度相媲美④罗马法与西方近现代法律都有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A.①②B.①④②③D.12.11世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诺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和法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出现。15世纪,英格兰本土民众、官方以及文化教育部门基本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语言的变迁体现了A.英国的君主权力达到顶峰C.英国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B.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英国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13.下表是19世纪中期部分英国部级机构建立的时间表,对表格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部门名称济贫部建立时间1847年1852年1854年1871年1899年公务部殖民地事务部地方事务部教育署A.各类部门的建立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B.工业革命使英国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展C.文官制度的确立推动政府机构的改革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得以确立14.十月革命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相继成立共产党。列宁在1920年发表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指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要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①列宁希望团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地区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势力②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③十月革命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国家探索非资本主义方式的民族解放道路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开始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1519911993年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其组织机构有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等。2022年3月,欧盟机构批准“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规划欧盟未来10年安全和防务政策。这表明A.欧盟逐渐地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迈进第4页/共页B.欧盟的正式成立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C.欧盟的成立极大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欧盟的发展消除了成员国间的政治分歧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1610分)赋役制度材料:中国古代赋役制度部分内容序号出处内容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旧唐书·卷四十八》(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遣黜陟使分行天下,其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余征赋悉罢,而丁额不废。《旧唐书·卷四十八》《明史·卷七十八》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一》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14分)(26分)1712分)海权观念材料一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第5页/共页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保卫沿海沿江”1979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以来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历程。1811分)时代主题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世界历史有两个鲜明的时代主题。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下半叶则呈现出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主题,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19.(12分)中华民族图腾崇拜材料一红山文化出土玉龙材料二闻一多先生以为,龙是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是因为“当初(原始社会)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材料三随着龙图腾分散到各地方,龙的影响也扩展到四面八方。因地域的限制,交通的不变,人们那时交往极少,各部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龙加以改造,这样,龙的观念就因地而异了,使得龙的形态在先秦时期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人们的观念隔阂逐渐融洽,龙的形态也开始趋向统一。历代封建帝王蓄意把自己化,那些帝王们也越来越害怕江山不稳,禁止龙在民间传播就是镇压百姓的手段之一。龙被帝王专用以后,第6页/共页人们观念中的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不再是保佑众生的神灵,而是极其可恶凶残的暴君。从孙中山推翻帝制至新中国成立,人们的各种观念从旧的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人们不再相信龙是帝王之祖而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被少数人利用驾驭在华夏民族头上几千年作为华夏民族的权威象征,终于重回到人民手中,人民不再对龙感到恐惧神秘而心有敬畏。人们舞龙,不再是对祖先神人祭祀,也不再是向帝王歌功颂德,龙的节日纯粹是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而非宗教的和政治的。美国旧金山华人街赫然盘踞两条巨龙,那是民族的象征与骄傲。从这点意义上说,龙蕴藏着深邃的内涵:龙是团结、伟大的象征,是联系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结。——摘编自禹建湘《龙的演变及其内涵》(12分)(210分)20.(10分)水稻的输入与输出材料一宋代引入的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在唐末传入我国后,经宋朝政府的大力推广,兼之自身的优良品性,逐步发展为长江流域居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并相继演化出众多优良的新品种。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比较短,江南地区种植占城稻的时间,大致是在每年的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在收获完占城稻后,还有较长的农时可以用来种植麦类作物。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以及人口南迁,导致南方江、淮、浙一带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试验示范,其中有10多个国家开展商业化种植,种植总面积超过7800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常规品种高出2t左右。(14分)(26第7页/共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5分)此每题3分1B2C3C4B5D678910DABCD11B12D13B14A15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本题10分)【答案示例】(1)趋势:地租形式: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征收方式: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或征税种类:从繁到简。(任答2点,每点24分)(2趋势一:征税标准:从人丁到财产(田亩)11分)1分)政府改行两税法,1分)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1分)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的财政1分)趋势二:地租形式: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1分)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1分)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1分)1分)这些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评价2分)趋势三:征收方式: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1分)唐朝中期以后,政第8页/共页1分)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史实二1分)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征,将赋税和徭役折成银两,统一征1分)1分)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提高农民117.(本题12分)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海权观念随之萌生并逐步发展。受西方海权观2分)洋务运动时,大力发展海防,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近代海军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然而,甲午2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识到掌握海权对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提出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的构想,强调陆海统筹。南京国2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内外交困的局势,毛泽东提出建设强大海军的目标,保障新生的政权,标志着中2分)强调海军的现代化和实战能力。21世纪以来,中国海军多次参与国际护航任务,新型舰艇陆续入列,展示2分)中国现代海权观念发展历程既体现了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了国家实力的变迁和国际环境的演变。海权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2分)18.(本题11分)等级要求水平3(11-9分)观点明确,能用两个以上史实进行解释,史实选取准确,论述逻辑清晰。总结深刻。观点明确,能用两个以上史实进行解释,史实解释稍有欠缺,论述逻辑清晰。总结较深刻。水平2(8-5分)水平1(4-1分)观点明确,能用2个史实论述观点,解释正确,逻辑较清晰。总结较深刻。观点明确,能用2个史实合理解释论述观点,史实论述不够完整,逻辑较清晰。观点明确,能用1个史实进行论述说明。没有观点,罗列2个史实,简要解释说明。第9页/共页没有观点,简单罗列史实。明确观点11分。史实解释论述9分,含两个以上史实+解释合理充分。参考示例1:我认同201分)19世纪末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0世纪2040年代,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一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2分+影响1分,共3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推动了亚非拉广大殖民地2分+影响1分,共3分)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4年,战争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告终。二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彰显了人类正义,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实2影响13分)因此,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主要围绕着“战争与革命”展开,战争与革命就是那个时代1分)参考示例2:我认同201分)两次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