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模拟卷20(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1中考语文模拟卷20(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1中考语文模拟卷20(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1中考语文模拟卷20(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1中考语文模拟卷20(四川成都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掌带(ying).补(ji&o)群蚁排衙(ya)

B.理流(zhuo)字帖(tie)掷地有声(zhi)

C.凹困(dang).偻(yu)马革裹尸(gu6)

D.山胭(jian)抹杀(mo)心会神避(nmg)

【答案】C

【解析】A.掌带(ying)---ying;B.字帖(tie)---tie;D.抹杀(mo)---mo;故选C。

2.下面没有错误的字的一个句子是()

A.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建的判断。

B.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C.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D.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答案】D

【解析】A.稳建一一稳健;B.一泄万丈一一一泻万丈;C.高梁一一高粱;故选D。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些鲜为△期的事,他都知道,所以大家叫他“百事通”。

B.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阳骑皆削。

C.成都有秀丽如画的九寨沟、繁花似锦的古街锦里、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令人月不颠国,流

连忘返。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漆晋福医。

【答案】C

【解析】A.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B.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

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使用正确;C.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这句应用形容美景很多,眼睛看

不过来的“目不暇接”;D.深恶痛疾,深切地憎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使用正确;故选C。

4.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著名作家巴金的故乡就是四川成都人。

B.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坚持锻炼身体,是因为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炼学生的意志。

【答案】D

【解析】A.主语“故乡”与宾语“四川成都人”搭配不当,删去“的故乡”或“人”;B.语序不当,将“读

者”与“深受”互换位置;C.“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快乐的歌声、”;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

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同“德”,感激

B.是亦不可以目乎?已:停止

C.主人日再食再:再一次

D.腰白玉之环腰:在腰间佩戴

【答案】C

【解析】C.句意: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顿。故选C。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

B.足肤皴裂耐不知画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得之则生当余年从师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B

【解析】A.介词,为了'名词,心理活动;B.表转折,却、表转折,却C.代词,指代一箪食一豆羹\用在主

谓之间,不译;D.表转折,却\表判断,就是;故选B。

7.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A.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汤给我喝,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缓和过来。

B.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汤给我喝,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

C.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

D.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缓和过来。

【答案】C

【解析】汤,热水。沃灌,浇洗。和,暖和。故译为: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

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故选C。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各具特色。甲文说理精当,逻辑严密,力透纸背;乙文现身说法,朴实自然,说服力强。

B.两段文字均彰显儒家理念。甲文主张“性善”,倡导礼义;乙文“勉乡人以学”,颇具儒者风范。

C.两段文字均影响深远。甲文“勿失本心”的告诫极具现实意义;乙文激励后辈专注学习,情真意切。

D.两段文字均擅用对比。甲文采用正反对比阐发“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同舍生”与作者的装束

对比,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追求优越的生活。

【答案】D

【解析】D.“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追求优越的生活”有误,应为“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故选D。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古诗中的上句或下旬。(任选其中两句)

①,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纵我不往,?(《诗经•郑风》)

③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颈联和尾联。

【答案】窈窕淑女子宁不嗣音徒有羡鱼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

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窈窕、

淑、嗣、羡、己、涯、歧、沾。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①科技发展,互联网+,经济全球化……这一切都让人类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命运从未像今

天这样紧密相连。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也不时沉渣泛起。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

话,是对抗还是合作,已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其实,无论哪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劳动与智

慧的结晶。面向未来,只有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人类才能进步,世界才能发展。

②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漫长的历史孕育出多

彩的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独具特色。同时,每一种文明更是在与众多文明的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

异中不断发展。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人民期待和平进步,这就要求各国广泛开展跨文明的交

往活动,让多元并存的文明交流互鉴,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明的交流互鉴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

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史。文明的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中华文明在“西

渐”中为欧洲社会的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火药则成为欧洲市民

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助力欧洲航海业的快速发展。(A)同样,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

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吸收各方文明的精华,提升了人

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生产力波澜壮阔的发展。可以说,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文明

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④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深入,彼此间就越尊重认

同,同时也更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B)近年来,中国主办的世博会、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大

型交流活动,无一不是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和创新发展提供着舞台。由此可见,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际

交流,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羯的源泉。

⑤不同文明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组成了多样的世界。我们的星球将更为璀璨,人类的明天

将更加美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围绕中心论点,提炼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答案】(1)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2)文明的交流互鉴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的强大动力;(3)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解析】本题考查分论点的概括。议论的结构是“引论一一本论一一结论”,文章共五段,通读文段知,

首尾段分别是引论和结论,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类文明需要交流互鉴”,第⑤段是结论部分,②-④段是

本论部分。从②-④段各段首句即可提炼出“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文明的交流互

鉴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三个分

论点。

11.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全段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思路。(1)首先,总提(提出)分论点:”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

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或: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是必要的);(2)然后,采用道理论证(或引

用论证),先论证文明的多样性(或:各种文明的独具特色);再论证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或:各国文

明的发展都离不开交流互鉴);(3)最后,得出结论:各国要共建命运共同体,共促文明的交流互鉴。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是指作者通过借助论据,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按照特有

的结构形式来论证作者所持观点正确性的一种思维过程。

第②段是“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论点“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然后再分

析论证论点:先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俗语,从道理上阐述“文明各具特色”,再论述不同文

明由于“在求同存异中发展”,故各国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交流互鉴;最后一句话作结,得出“让多元并

存的文明交流互鉴,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结论。

12.下面的材料放在A、B哪个位置合适?请先选择,再简述理由。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Y型椅”,既借鉴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

洁理念。中国味与北欧风完美融合,使得这种座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答案】放在B处合适;材料作为事实论据(或采用举例论证),例举丹麦设计师融合中国味和北欧风而设

计出经典的座椅,有力证明了第④段观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也与第④

段总结句中的“小到日常生活”照应。(或答:而第③段阐述的观点是“文明的交流互鉴一直是推动人类社

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材料内容不能证明这一观点。选择正确,但未正面陈述其作用,仅从反面回答的,

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Y型椅’,既借鉴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

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理念。中国味与北欧风完美融合,使得这种座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

之作”是一事实论据,从这一事实知,“Y型椅”这一创新的设计是缘于“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和

“北欧设计的简洁理念”这两种文明的交流互鉴碰撞而出的,证明的是“文明的交流互鉴碰撞出创新的火

花”这一观点。

AB两处,分属第③④段,分论点分别是“文明的交流互鉴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不同文

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而“Y型椅”这种创新设计是“创新的火花”不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能证明④段论点;同时,从照应上看,这一事例与④段结尾句的“小到日常生

活”是相照应的,所以放B处合适。

五、作文(60分)

13.作文。

人的性格特征、精神特质,往往在日常小事中呈现。在家庭聚会的机智问答中,我发现了谢道藕的聪

慧和机敏;在一次一次要儿子“好好儿活”的叮咛中,我看到了史母的慈爱与坚韧;在引导海伦•凯勒一

步步认识世界的旅程中,我体会到了莎莉文老师不同寻常的生命温度……在你的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事情

发生呢?

请以“那一次,我感受到你的”为题目,完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义。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自定立意,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立意指津】

这道半命题作文,生活气息很浓,难度不大。写作时,要扣住“那一次”。“那一次”是指已经逝去的时

刻,有追忆的意味。要对“那一次”这一特定时间段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描绘出“我”的语言、动作、

神态和细节的变化,写出画面质感。感受到的内容,可以是“幸福”“快乐”“温暖”等正面的心理感受,

也可以是''难过”“痛苦”“后悔”等负面感受。“感受”是动词,是写作的重点。“我感受到了”,因

此作文要以第一人称来写,即文章中要有“我”,或以“我”的角度来回忆那一次发生的事件。“你”可

以是亲人、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文章要蕴含深情。不仅要叙事,还要写出“那一次”发生的事情对“我”

的触动和改变,细致地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强调“那一次”对自己心灵所具有的持久的影响力。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雨

翁卷(宋)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注释)平明:天刚亮时。

1.本诗着力写雨前之景和雨后情形,别出心裁。“平明”二字表时间,与相照应。“溪流急”与

“星月白”看似矛盾,而又与________互为因果。

【答案】“一夜”“他山落雨来”或“他山”“他山落雨”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前两句写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紧扣一个“晴”字下笔。这是

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

雨后之景。

2.“忽见”二字用得巧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意趣呢?

【答案】“忽见”,巧妙突出诗人见到美景变化时的惊讶(惊喜)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欢喜(或:赏

景之乐、自然之趣)。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理解。句意:天亮时出门,忽然见到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因此上,我知道别的山

曾经下过大雨,水宛转流到这个地方。“忽见”,忽然看见,突出诗人见到美景变化时的惊讶心情,表现

了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王猛执法

秦王坚①自河东②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④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

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

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②河东:郡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

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为官职名。④太后:苻坚的伯母。⑤刑免:惩治、罢免。

3.解释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A.猛下车收德拘捕B.奏未及坂回复

C.坚驰使赦之,不或比得上D.对般屏气奸邪狡猾的人

【答案】C

【解析】C.坚驰使赦之,不及:苻坚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及:赶上。故选C。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2)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

【答案】(1)(他)借酒逞凶,豪强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

(2)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憎恨邪恶,纠查案件,无所顾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豪横:

豪强蛮横。患:祸害。(2)同志:志同道合。疾:憎恨。纠:纠查。

5.王猛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两问均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王猛是一个嫉恶如仇,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他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

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无人在路上去捡走别人遗失的财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的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

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呈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可见

王猛是一个为民除害,不畏强权,执法如山,令行禁止的人。结合“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

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可知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有:朝廷震栗,奸猾屏

气,路不拾遗。用自己的话说就是: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无人在路上去捡走别人遗

失的财物。

【参考译文】

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

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豪强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

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呈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

德赦免,但为时已晚。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憎恨邪恶,纠查案件,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

法罢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无人在路上去捡

走别人遗失的财物。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是有法律的!”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经典名著。作品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

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答案】《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解析】《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

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

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

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另外还有彭德怀、贺

龙、刘志丹、徐海东等。作者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

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7.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

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

【答案】《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根据文本所写的故事情节可以知道,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五

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

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

压制和摧残。据此填写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酿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暮时分,两侧

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

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

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

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

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

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

簿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

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

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望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

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梨、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地。由于地处

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即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

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

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

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

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

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

蜜”,那色是彝语里彝族人的意思;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

精致,有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壁。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蜂的

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

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

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

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

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

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

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

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

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养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

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8.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

【答案】示例:表面指蜜蜂酿蜜,其实象征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劳酿造甜美的生活。(或者:人与人相互帮助,

共享甜美生活)这一题目既概括文章内容,又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的含义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分析。“酿甜”表面写蜜蜂酿

造甘甜的蜂蜜,实际是写勤劳朴实的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故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甜蜜的生活怎样获得的,靠的是辛勤的劳动,因为有“酿”才有“甜”,故题目点明了主题;同时,标题

新颖,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回答下面的问题。

(D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

(2)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用意何在?

【答案】(1)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菌子的形状比作伞、书册、活着的珊瑚,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菌子各种各样的形状,突出其形状各异、外形美丽的特点。表达了对菌子的喜爱之情。

(2)为后文揭示文章主题做铺垫。文章用大量笔墨写了山、云、水、茶、菌、花表现出这里环境美好,资

源丰富,为后文蜜蜂酿蜜提供了条件。拥有这样好的自然条件,只要努力就可以酿造美好的生活。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有的平滑如伞,有的

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通过比喻,把菌子

的形状比喻成伞、书册、珊瑚,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菌子的形状多样的特点;通过排比,增强语势,突出菌

子突出其形状各异、外形美丽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菌子的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作者用大量笔墨写了山、云、水、茶、菌、花是

要表现出这里环境美好,资源丰富,正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为后文蜜蜂酿蜜提供了条件,所以

这些内容起到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从而启示人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要用勤劳努力创造美好

的生活。

10.为什么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

【答案】示例:“一窝蜂”计划通过蜜蜂联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们相互帮助,共享美好生活。(或

者答:“蜜蜂把远隔千里的两家人联系起来,共享美好生活”亦可以。)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第9段“'一窝蜂'计划,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

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可见,蜜蜂把远隔千里的两家人联系起来,让人

们互相帮助,共享美好生活。所以作者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

1L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答案】示例: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因为习以为常而被我们忽视,如父母的爱,老师的鼓励等,(学生答

亲情、爱情、友情之类,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点点滴滴亦可)但这些却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去珍惜所拥

有的东西。

【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