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重点把握商贸活动的特点和贸易通道的变迁;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学习重难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2.货币、信贷与商业契约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预习新知】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贸易的起源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2.原因: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3.目的: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二)商业贸易的发展1.古代中国(1)“市”的出现: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2)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的概况①商朝:商朝出现独立商人,商业贸易范围广泛,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②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③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④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纸币。⑤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2.古代世界(1)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交换产品的场景;国家控制了对外贸易。(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4)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上的贸易。(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广。3.东西方贸易:(1)路线:①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的重要贸易通道。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红海和红海沿岸地区。(2)商品:①中国出口商品: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②输入中国的商品:欧洲和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3)管理①唐宋以后,官府设立“市舶司”;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公行。(4)贸易方式①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三)影响1.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通道,与国外进行物种和物品交流。(1)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2)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3)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含义: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是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2)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3)发展表现:①中国在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4)意义:①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使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②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信贷(1)含义: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2)特点:偿还性;增殖性;流通性。(3)原则:①以流动性为基础;②以安全性为条件;③以收益性为目标。(4)世界古代各地区信贷的发展公元前22—前21世纪公元前16—前11世纪公元前4世纪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维形。(5)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春秋时期唐朝宋代明朝中期以后清朝①春秋时期: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货币信贷出现。②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③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④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⑤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货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3.商业契约(1)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2)特点:①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②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③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善意履行契约内容;④契约要保障主体双方的公平性。(3)发展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已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中国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4)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深化探究】探究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三次高潮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唐宋时期①从唐朝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②北宋以后,南方经济不断发展,日用品贸易兴起,商品结构发生变化。明清时期明中后期以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等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2.商业发展与古代的货币金融制度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信用性的纸币制度的早产和贵金属流通的不发达。(1)秦朝统一全国币制,中国进人了稳定的铜本位的商品货币制度时代,在这一过程中铸币权一直为封建政府所垄断,货币的“政府信用性”日益突出。(2)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铜本位基础上建立了纸币制度,北宋时出现了地区性的可兑换纸币,南宋时期已经开始发行全国通用的纸币。(3)元朝以后白银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加之白银流通量的巨大增长,这一时期白银货币化趋势明显。3.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借战争手段增加国家财力与积累金钱,比较重视商业发展。(2)商鞅变法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发展。(4)唐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5)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致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探究二:古代世界的商业发展1.古代希腊的商业:国家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上至贵族,下到平民、奴隶和外邦人都参与商业活动,其经商范围广阔,贸易规模庞大,葡萄酒、橄榄油等经济作物是希腊人重要的出口商品。2.古代罗马的商业:商业贸易兴盛,商品经济特色明显,海路和陆路畅通,活跃的城市经济成为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帝国对城市经济和工商业者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原则,政府不与民争利。3.古代印度和阿拉伯商业的发展古代印度对外贸易活跃,与亚、非、欧诸国贸易往来频繁。向东与东南亚和东亚诸国建立海上贸易联系;向西与东部非洲、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沿岸诸国建立贸易联系;西北部印度河流域是陆路贸易的必经之地,北上中亚地区与丝绸之路相接,西可通欧洲、东可抵中国,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阿拉伯自古以来,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陆上与海上路线,大部分在阿拉伯人占领的范围之内这使得阿拉伯航海业发达。阿拉伯人在濒临印度洋各地港口建立据点,成为欧、亚海上贸易的重要中介人,为沟通东西方经济交往发挥了巨大作用。【巩固训练】1.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2.古希腊人在黑海地区活动频繁,黑海沿岸有大量的古希腊殖民地,从黑海地区输出的有谷物、咸鱼、皮革和奴隶。在南方,古希腊人和古埃及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推知,当时的古希腊()A.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B.海外贸易发达C.政府垄断商业贸易 D.农业经济繁荣3.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4.在地摊经济火爆的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后来,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A.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巧立名目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5.有学者谈道: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6.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7.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 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8.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A.商品经济提升女性地位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闽粤社会影响力大9.下表明朝万历三年起(1575年)饷税的构成(部分)下表表明,明朝万历年间()种类征收情况陆饷对外来商船征进口税引税对本国商人出海贸易征收出口税水饷向船商征收的船税;按船只大小确定税额加增饷1590年起对从吕宋(今菲律宾)回国商船额外加增之税A.关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B.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政府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外贸 D.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10.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作用是()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从而减少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入,因此大城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材料所述现象没有直接联系,播除B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其不是明清城区规模缩小和人口“离心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商业贸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古希腊与黑海、地中海周围地区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奴隶”可知,古希腊当时尚未进入封建社会,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推知C项结论,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古希腊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3.答案:D解析:古埃及人转让重要财产都要订立契约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说明古埃及时期商业契约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契约的出现,不能说明商业经营领域的扩大和商业管理制度的完备,排除A、B两项;商业契约出现不代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排除C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朝统治者采取的应对措施,正好能体现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改革,D项正确;宋代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侵街钱”“侵街房廊钱”应属于罚款,而不是税收,B项错误;题干主旨是政府处理占道经营的方式变化,而非占道经营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排除C项。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城市功能变化。依据“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宋代经济生活的繁荣,无法体现其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朝城市管理比唐朝多了一个目的,即经济管理,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D项错误。6.答案:B解析: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