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Farewell,Britannia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课堂导入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回那庄严的历史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号这是一艘英国皇家游轮,被吉尼斯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游艇,是英国女王或王室成员到国外访问或在国内航行时的正式私人寓所,从1953年下水到1997年退役,40多年间它曾代表英国造访了130多个国家,这艘在海上风光了近半个世纪的游轮,标志着大英帝国昔日的雄风和王室的尊荣。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素2结合背景理解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4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目标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新界沦为英国殖民地,签订的“专条”中明确“以九十九年为期限”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22轮谈判,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1982年1842年1898年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997年根据声明,香港主权在7月1日0时0分回归中国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新闻一般只客观报道,主要使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有时也适当进行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有特殊的必要时,可发表议论和抒情。新闻定

义新闻表达方式新闻分类狭义——消息通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扼要广义消息报告文学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1、构成新闻的要素六个“W”1〉when:何时2〉where:何地3〉who:何人4〉what:何事5〉why:何因6〉how:何果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正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第1段)2、主体(2—10段)3、结语(最后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这几段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分别概括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5——7段)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同志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探究问题1、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令人更加深刻体会到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英国的统治永远结束了。2、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本文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历史背景材料。请找出,并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别了,不列颠尼亚②英国撤离香港,结束统治。哪个标题好,为什么?①好。(1)句式倒装,更能表达感情。强调与英国殖民者的告别,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隐含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之情。(2)运用虚实结合、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不列颠尼亚号不仅指英国王室皇家游轮,也指英国的殖民统治,意味深长,具有独特性。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一雪前耻的畅快淋漓之感,溢于言表。探究问题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2.3.在众多报道中,为什么这一篇成为了名作?请根据所学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①挑选富具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