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的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表现。2.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原因。3.认识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陆海交通的发展、航空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预习新知】知识点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一)陆上交通的发展1.汽车(1)量产与设计①量产: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②设计:越来越科学化、和精细化(2)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成为的支柱之一。②到2018年底:汽车年产量达到2781.9万辆,保有量超过2.4亿辆2.高速公路(1)产生与发展①含义: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以上的公路。②前提: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③产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④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2)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①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②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3.高速铁路(1)产生与发展①产生:1964年,连接日本和东京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②发展: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2)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①起步: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②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国内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②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已达16.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走出去”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第二期,在2014年建成通车(二)海上交通的发展1.航运技术、船舶制造和海底隧道(1)航运技术:突出表现在的使用和的发展。(2)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等多种趋势。(3)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它将英国和欧洲大陆更紧密地连接起来。2.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知识点一陆海交通的发展(一)(1)量产车;人性化(2)国民经济(1)四车道(2)上海沪嘉高速(1)商业运营高铁(2)伊安高铁(二)(1)航海雷达海事卫星通信系统(2)自动化(3)英法海底隧道知识点二航空的发展1.飞机的发明与改进(1)发明:1903年12月,美国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2)改进:①材质:布制和木质→金属②类型: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③特点:载量、速度、航距得到提升④结果: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为空中运输的主流。2.航空业的发展(1)西方①1914年,美国开通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②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中国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3条、国内航线2条。②2019年,中国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际航线953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个国家167个城市。知识点二航空的发展(1)莱特兄弟(2)宽体客机(1)空中航线(2)民用航空知识点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世界各地联系加强(1)高铁、飞机等的发展使人和物的移动速度大大提升。(2)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能够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3)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2.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社会生活更为便捷(1)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2)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1)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4.使人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1)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2)民众了解和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等,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知识点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现代交通工具(3)地球村(1)城市经济(1)现代时间观念【巩固训练】1.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合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2.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这表明()A.人们仍然有浓重的传统意识 B.汽车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C.近代上海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人们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抗3.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4.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5.2019年12月30日早上8点30分,从北京北站缓缓驶出了一辆列车,这就是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一京张高铁的首发车。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是()A.京津城际高铁 B.东海道新干线 C.武广高铁 D.广深高铁路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天津市民出行有了多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但当时还不能选择的是()A.人力车 B.有轨电车 C.飞机 D.自行车7.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9.近年来,在“低碳出行”的倡议下,新型有轨电车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宠。但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好人不坐电车”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①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已传入②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③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④中西方文化冲突严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的是()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C.“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晚清铁路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合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可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干线,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清廷主张修建自己的铁路,这与列强关系不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表述铁路的修建,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问题,排除C项;洋务运动结束于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材料“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说明先进科技的引人,“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反映了对先进科技的抵触,故A项正确;主要出行工具与材料中“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奢侈风气,故C项错误;材料中“从德国引进的汽车”不是侵略,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青藏公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修建的,而高速列车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因而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才符合三幅图片的共同主题,答案为D。图片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现代而不是近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通信事业的发展,B项错误。青藏公路是1954年建成通车的,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项错误。故选D.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呈剧增状态,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项说法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项错误;网络化布局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排除。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故选B。6.答案:C解析: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了国内航线2条,所以1949年市民出行不可能乘坐飞机,故C项符合题意。7.答案:D解析:从“马拉火车”到“行行复行行”,反映的是近现代交通的发展,故①错误;根据材料“马拉火车”“磁悬浮列车”“行行复行行”,交通的变化,折射的是民众出行的便捷,故②正确;交通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③错误;交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没有出现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生产力的进步,故B项错误;图一和图二与改革开放无关,故C项错误;由图一到图二、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